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后训练提升 一、选择题 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 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 开始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答案D 解析:汉武帝尊崇儒术,设立太学并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弟,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 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题干材料中的“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正是 反映的这些内容。故选D项。 2.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影响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C.促进“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 答案B 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东汉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 B.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C.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利于纸的广泛使用 D.蔡伦改进造纸术增加了造纸成本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缣帛因贵重而无法全面推广 而竹简又特别笨重,因此社会的需要催生了造纸术的变革,故选C项。蔡伦不是 发明而是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题千材料没有反映造纸术传往欧洲,B项错误; 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降低了成本,推广了造纸术,D项错误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 14 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后· 一、选择题 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 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 开始于( )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答案:D 解析:汉武帝尊崇儒术,设立太学并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弟,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 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题干材料中的“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正是 反映的这些内容。故选 D 项。 2.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影响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C.促进“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 答案:B 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东汉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 B.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C.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利于纸的广泛使用 D.蔡伦改进造纸术增加了造纸成本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缣帛因贵重而无法全面推广, 而竹简又特别笨重,因此社会的需要催生了造纸术的变革,故选 C 项。蔡伦不是 发明而是改进了造纸术,A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造纸术传往欧洲,B 项错误; 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降低了成本,推广了造纸术,D 项错误
4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 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 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长足发展 答案:C 解析: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使造纸术出现突 破性进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该时期纸在社会上推广,且东晋南朝时期 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民间和官方推动了纸 的使用和推广,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提及私营手工 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5.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一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京师图书 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 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 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 立“到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 与发展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推行戊 戌变法运动,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图书馆的建立与 发展,未涉及宣传共和思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排除D项。 6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朝的国子监开始雕版印刷儒家经典《九经》《五经文 字》《九经字样》《论语》《孝经》和《经典释文》等。这是儒家经书第一次 出现刊本。由此可知雕版印刷( A.推动儒家经典通俗化 B.刊印儒家经书取代手抄本 C.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
4.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 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 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长足发展 答案:C 解析: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使造纸术出现突 破性进展,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该时期纸在社会上推广,且东晋南朝时期 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相对较小,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民间和官方推动了纸 的使用和推广,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故 C 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提及私营手工 业的发展状况,故 D 项错误。 5.1906 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 年,京师图书 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 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 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06 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 立”“到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 与发展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故选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8 年推行戊 戌变法运动,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图书馆的建立与 发展,未涉及宣传共和思想,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05 年科举制被废除, 排除 D 项。 6.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朝的国子监开始雕版印刷儒家经典《九经》《五经文 字》《九经字样》《论语》《孝经》和《经典释文》等。这是儒家经书第一次 出现刊本。由此可知雕版印刷( ) A.推动儒家经典通俗化 B.刊印儒家经书取代手抄本 C.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
D推动了唐诗、宋词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千材料中“刊本”的意思是刻印的书本,雕版印刷术有利于儒家经书的批量 出版,推动儒学经典通俗化,故选A项;题千材料“这是儒家经书第一次出现刊本” 说明雕版印刷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取代”手抄本,排除B项;C、D两项在题 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7.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等国家则各有上百 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 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 B.顺应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 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公共图书馆的大量出现,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的普遍出现,反映了工业革 命时期人们对图书借阅、艺术鉴赏等美好生活的追求,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 涉及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造者,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强调经济发 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欧美国家还未实现高等教育的普 及,故D项错误。 8.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开幕。整个展览分为九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 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 篮头盔。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适应(900一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一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提到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涉及了世界的各个地方,体现出世界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C项。 9.奥地利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于1776年建 成。整个修道院内的藏书超过20万册,其中包含极其珍贵的1400多份手抄稿与 530本古版书(早于1500年)。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该图书馆的作用是 () A.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大众化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D.推动了唐诗、宋词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刊本”的意思是刻印的书本,雕版印刷术有利于儒家经书的批量 出版,推动儒学经典通俗化,故选 A 项;题干材料“这是儒家经书第一次出现刊本” 说明雕版印刷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取代”手抄本,排除 B 项;C、D 两项在题 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7.公共图书馆在 18 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 1844 年,法国、美国等国家则各有上百 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 ) 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 B.顺应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 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公共图书馆的大量出现,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的普遍出现,反映了工业革 命时期人们对图书借阅、艺术鉴赏等美好生活的追求,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未 涉及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造者,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强调经济发 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故 C 项错误;19 世纪中期,欧美国家还未实现高等教育的普 及,故 D 项错误。 8.2017 年 3 月 1 日,“大英博物馆 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开幕。整个展览分为九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 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 篮头盔。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 A.贸易与侵略(300—1100 年) B.变革与适应(900—1550 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 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 年至今) 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提到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涉及了世界的各个地方,体现出世界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 C 项。 9.奥地利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于 1776 年建 成。整个修道院内的藏书超过 20 万册,其中包含极其珍贵的 1 400 多份手抄稿与 530 本古版书(早于 1500 年)。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该图书馆的作用是 ( ) A.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大众化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C.保存了古典时期的文化遗产 D.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极其珍贵的1400多份手抄稿与530本古版书(早于1500 年)”,可知该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 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 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以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 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闻名于世,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 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 盗取的大量文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 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 生。 —摘编自《游遍欧洲》等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 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意识 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于1905年创办了以“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 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的知识”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 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 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年,国民 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了三馆各自 任务,“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的表示世界文化之 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 励国人”。20世纪4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 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 上重建的。 一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建立的历史背 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博物馆的认识。 参考答案:(1)特点:国立公共博物馆:许多文物来自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藏品 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 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C.保存了古典时期的文化遗产 D.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极其珍贵的 1 400 多份手抄稿与 530 本古版书(早于 1500 年)”,可知该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故 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 年,英国议会通过 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 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以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 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闻名于世,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 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 盗取的大量文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 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 生。 ——摘编自《游遍欧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 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意识 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于 1905 年创办了以“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 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的知识”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 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 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 年,国民 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了三馆各自 任务,“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的表示世界文化之 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 励国人”。20 世纪 40 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 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 上重建的。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建立的历史背 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博物馆的认识。 参考答案:(1)特点:国立公共博物馆;许多文物来自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藏品 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 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2)影响: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推 动实业救国热潮,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推动了爱 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认识:博物馆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发展博物馆事业应建立在经 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科技和思想理念推动其发展:博物馆发展应体现 和平交流、保护传承为主的理念,反对以保护为名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
(2)影响: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推 动实业救国热潮,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推动了爱 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认识:博物馆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发展博物馆事业应建立在经 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科技和思想理念推动其发展;博物馆发展应体现 和平交流、保护传承为主的理念,反对以保护为名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