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本企业迅速崛起并日趋强大,其国际竞争力赶超美国,并多 年居于世界之首。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日企业竞争力再次发生逆转,美国企业 竞争力超过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第一。上述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世界多极化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出现 C.美国已无法再影响日本 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桐题干材料体现了在国际经济领域内,日本与美国竞争激烈,并一度占据优势,这对美国的 霸权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下面为20世纪50一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 图。这种变化可说明 100% )93% 45% 50% 5.5% ⊙ 0%Q主 20世纪 20世纪 20世纪 50年代 60-80年代 90年代 联合国安理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图 A资本主义阵营在国际事务中出现分化 B.国际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 C.多极化格局的定型 D.大国之间的矛盾逐渐缓解 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之后,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不断上升, 说明在安理会决议中,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B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会导致安理会决 议难以达成一致,排除A项: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排除C项;大国之间的矛盾缓解与题干材料 不符,排除D项。 3.“申根区”是指履行1985年在卢森堡申根镇签署《申根协议》的26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 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该区域内的各个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这反映了当今 世界() A.人口迁移自由无限制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 D.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 答案PD 解析根据26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对“国际旅行者”,“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申根区的出现反映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得到发展,D项正确
第 22 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后· 合格考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日本企业迅速崛起并日趋强大,其国际竞争力赶超美国,并多 年居于世界之首。然而,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美日企业竞争力再次发生逆转,美国企业 竞争力超过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第一。上述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世界多极化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出现 C.美国已无法再影响日本 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在国际经济领域内,日本与美国竞争激烈,并一度占据优势,这对美国的 霸权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故选 D 项。A、B、C 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下面为 20 世纪 50—90 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 图。这种变化可说明 ( ) 联合国安理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图 A.资本主义阵营在国际事务中出现分化 B.国际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 C.多极化格局的定型 D.大国之间的矛盾逐渐缓解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不断上升, 说明在安理会决议中,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B 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会导致安理会决 议难以达成一致,排除 A 项;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排除 C 项;大国之间的矛盾缓解与题干材料 不符,排除 D 项。 3.“申根区”是指履行 1985 年在卢森堡申根镇签署《申根协议》的 26 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 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该区域内的各个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这反映了当今 世界( ) A.人口迁移自由无限制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 D.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26 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对“国际旅行者”,“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申根区的出现反映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得到发展,D 项正确
4.1993年,德国政府推出了新的“亚洲政策”。同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建立“太平洋共同 体”的方案,积极进军亚洲。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己提出“面向亚洲的设想。这说明(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C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扩大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国家,专门针对亚洲、太平洋地区提出新的 外交政策,这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扩大,C项正确:题千材料不能说明 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A项错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发生在20世纪70年 代B项错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题千材料无关D项错误。 5.1980年,七十七国集团提出了修订的经济发展指标,其中提到第三世界的制成品占国际市场 的份额到1990年要达到20%,到2000年达到30%;粮食和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到1990年达到 35%,到2000年达到50%。该项计划的制订( A.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C.成功扭转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D.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发展 答案A 解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七十七国集团对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视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发 展,A项正确:题千材料没有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与题千材料无关,排除。 6.建立于1976年的七国集团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被形象地喻为“富人俱乐部”。 而二十国集团除七国集团之外,还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七国集团 到二十国集团充分说明了( A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体制已经建立 B.全球发展进入一元格局调整阶段 C.国际重大事务需要加强全球合作 D.发达国家合作解决全球经济危机 案c 解析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合作活动中,说明国际重大事务 需要加强全球合作,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体制已经建立,排除A项; 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提高,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多元格局深度调整阶段,排除 B项;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说明全球经济危机的解决需要多国参与,只是“发达国家合作” 远远不够,排除D项。 7.世界贸易组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导向为前提条件,目的在于减少各成员政府对经济、 贸易活动过多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据此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有助于推动市场化的改组 B.将促进完整世贸体系建立 C.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D.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中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科“目的在于减少各成员政府对经济、贸易活动过多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 挥作用”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A项符合题意
4.1993 年,德国政府推出了新的“亚洲政策”。同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建立“太平洋共同 体”的方案,积极进军亚洲。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面向亚洲”的设想。这说明( )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C.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扩大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国家,专门针对亚洲、太平洋地区提出新的 外交政策,这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扩大,C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 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A 项错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 代,B 项错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题干材料无关,D 项错误。 5.1980 年,七十七国集团提出了修订的经济发展指标,其中提到第三世界的制成品占国际市场 的份额到 1990 年要达到 20%,到 2000 年达到 30%;粮食和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到 1990 年达到 35%,到 2000 年达到 50%。该项计划的制订( ) A.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C.成功扭转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D.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七十七国集团对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视,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发 展,A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 B 项;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 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6.建立于 1976 年的七国集团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被形象地喻为“富人俱乐部”。 而二十国集团除七国集团之外,还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七国集团 到二十国集团充分说明了( ) A.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体制已经建立 B.全球发展进入一元格局调整阶段 C.国际重大事务需要加强全球合作 D.发达国家合作解决全球经济危机 答案 C 解析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合作活动中,说明国际重大事务 需要加强全球合作,C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体制已经建立,排除 A 项; 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提高,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多元格局深度调整阶段,排除 B 项;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说明全球经济危机的解决需要多国参与,只是“发达国家合作” 远远不够,排除 D 项。 7.世界贸易组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导向为前提条件,目的在于减少各成员政府对经济、 贸易活动过多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据此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有助于推动市场化的改组 B.将促进完整世贸体系建立 C.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D.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中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目的在于减少各成员政府对经济、贸易活动过多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 挥作用”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A 项符合题意
8.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 样正确的社会目标的支持却落在后面,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目 标。”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 A.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B.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 C.不可能实现双赢发展 D.加剧了国际社会冲突 客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该学者一方面指出全球化在规则下推动市场扩张,另一方面指出经济全球化 在社会目标达成方面的缺陷,其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该学 者指出了全球化过程中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没有说明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A项错误;题干 材料只是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并没有说明不可能实现双赢发展,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 有体现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社会冲突D项错误。 9.信息化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 20%一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15%一30%。这体现了() A信息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信息化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D.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答案A 解析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20%一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 的15%一30%,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故A项正确:题 千材料未体现B、C、D三项,故排除。 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 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 劣之分。这一观点揭示了() A社会信息多样化 B.全球化面临挑战 C.世界文化趋同化 D.世界文化多样化 含案p 解桐根据题干材料“各有千秋“无高低优劣之分”,可知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化, 故D项正确:题千材料没有体现A、B两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和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分 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 时代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一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 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 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 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8.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 样正确的社会目标的支持却落在后面,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目 标。”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 ) A.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B.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 C.不可能实现双赢发展 D.加剧了国际社会冲突 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中该学者一方面指出全球化在规则下推动市场扩张,另一方面指出经济全球化 在社会目标达成方面的缺陷,其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故 B 项正确;该学 者指出了全球化过程中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没有说明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A 项错误;题干 材料只是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并没有说明不可能实现双赢发展,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 有体现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社会冲突,D 项错误。 9.信息化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 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 15%—30%。这体现了( ) A.信息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信息化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D.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答案 A 解析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 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 的 15%—30%,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故 A 项正确;题 干材料未体现 B、C、D 三项,故排除。 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 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 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 劣之分。这一观点揭示了( ) A.社会信息多样化 B.全球化面临挑战 C.世界文化趋同化 D.世界文化多样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各有千秋”“无高低优劣之分”,可知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化, 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A、B 两项;C 项说法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和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分 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 时代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 500 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 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 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 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一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 转”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 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 (2)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原因:政府利用国家 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削减。 等级考拓展提高 1.下表反映的是2010一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新兴经济体 年份 世界经济 发达经济体 增长率(%) 增长率(%) 和发展中国家 增长率(%) 2010年 5.4 3.1 .5 2011年 4.2 .7 5.3 2012年 3.4 1.2 5.2 2013年 3.3 1.1 5.0 2014年 3.4 1.8 4.6 2015年 3.1 1.9 4.0 2016年 3.2 1.9 4.1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缩小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D.各国积极推进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客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2010一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 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说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故C项符合题意;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积极推进建设共同繁荣 的和谐世界,故排除D项。 2.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 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的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 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含案B 解桐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不因抵制而消失,当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因 此人们将“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故B项正确
——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 转”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 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 (2)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原因:政府利用国家 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削减。 等级考拓展提高 1.下表反映的是 2010—2016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世界经济 增长率(%) 发达经济体 增长率(%) 新兴经济体 和发展中国家 增长率(%) 2010 年 5.4 3.1 7.5 2011 年 4.2 1.7 6.3 2012 年 3.4 1.2 5.2 2013 年 3.3 1.1 5.0 2014 年 3.4 1.8 4.6 2015 年 3.1 1.9 4.0 2016 年 3.2 1.9 4.1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缩小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D.各国积极推进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 2010—2016 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 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说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故 C 项符合题意;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排除 A 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故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积极推进建设共同繁荣 的和谐世界,故排除 D 项。 2.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 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的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 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 B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不因抵制而消失,当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因 此人们将“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故 B 项正确
3法国学者魏明德认为:“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既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最坏的结 果。…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不是靠重复过 去的文化形式,人类可以借由这些文化形式的相互作用踏上追寻自然天性的种种潜能之旅,从 而进行创造。我们必须挖掘个性才能达到普通,但是,只有在我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个性 时,才能够表达出自我个性的精华。”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挑战的结果是实现归于统一的文化全球化” B.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创造性的话动,在全球化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全球化在文化方面可以产生的最好结果是一定程度上弱化民族文化特质,实现“文化全球 化” D.“文化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可排除 A项;B项正确,全球化达到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流:C项与“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 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挑战创新 材料微笑曲线理论的形成,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也就是参与国 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 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整个环节就形成所谓的全球产业链。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 全球产业链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从过程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最 终产品销售,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 工业4.020世纪90 附1 年代工业 加 自动化 加工、组装 值 20世纪60一70 研发、设 年代工业化 计、采购 品牌、物流、销 材料 售、金融等服务 集成 前端 中端 后端 (注: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一据施振荣《微笑曲线:缔造永续企业的王道》绘制 从图中提取有关“微笑曲线理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惨考答案示例 信息:工业4.0时代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前后端的附加价值与中端附加价值相比,差距越来越 大。 解释说明:工业4.0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各国联系加强的同 时,国际分工也日益明确。发达国家逐渐承担全球产业链中较多的前端工作、后端工作,获取 利润高;发展中国家承担较多的中端工作,获取利润少,这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除了要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外,还要加大力 度提高本国的科技实力,以适应工业4.0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潮流
3.法国学者魏明德认为:“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既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最坏的结 果。……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不是靠重复过 去的文化形式,人类可以借由这些文化形式的相互作用踏上追寻自然天性的种种潜能之旅,从 而进行创造。我们必须挖掘个性才能达到普通,但是,只有在我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个性 时,才能够表达出自我个性的精华。”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挑战的结果是实现归于统一的“文化全球化” B.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全球化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全球化在文化方面可以产生的最好结果是一定程度上弱化民族文化特质,实现“文化全球 化” D.“文化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可排除 A 项;B 项正确,全球化达到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流;C 项与“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 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不符,排除;D 项说法错误,排除。 挑战创新 材料 微笑曲线理论的形成,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也就是参与国 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 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整个环节就形成所谓的全球产业链。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 全球产业链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从过程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最 终产品销售,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 (注:工业 4.0 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据施振荣《微笑曲线:缔造永续企业的王道》绘制 从图中提取有关“微笑曲线理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 信息:工业 4.0 时代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前后端的附加价值与中端附加价值相比,差距越来越 大。 解释说明:工业 4.0 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各国联系加强的同 时,国际分工也日益明确。发达国家逐渐承担全球产业链中较多的前端工作、后端工作,获取 利润高;发展中国家承担较多的中端工作,获取利润少,这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除了要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外,还要加大力 度提高本国的科技实力,以适应工业 4.0 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