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 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 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影响了美国的 政治制度,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 治,但拉丁美洲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 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和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拉丁美洲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 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拉 丁美洲地区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 袱,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1806年惨败给拿破仑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 公民参与政治、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这些措施 () A.使普鲁士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增强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第 12 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后·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 的权力;1787 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 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影响了美国的 政治制度,故选 B 项。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 治,但拉丁美洲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 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 A.奴役和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拉丁美洲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 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拉 丁美洲地区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 袱,故选 D 项。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1806 年惨败给拿破仑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 公民参与政治、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这些措施 ( ) A.使普鲁士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增强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彻底废除了普鲁士的封建主义制度 D.促使普鲁士迅速结束了国家的分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与拿破仑的战争失败后,普鲁士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 并没有使普鲁士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改革措施, 增强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改革属于不彻底 的废除农奴制改革,故C项错误;改革后德意志仍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直到1871 年才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故D项错误。 4.“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 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这反映了() A.移民文化成为拉丁美洲文化的主体 B.印第安土著文化基本消失 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 D.拉丁美洲文化具有较强的殖民性 答案:C 5.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魏源思想的主要作用在于呼吁 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故选C项。 6.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 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措施在客观上() A.加大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答案B 解析:A项是题千材料中措施的主观目的,排除;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政 设施、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
C.彻底废除了普鲁士的封建主义制度 D.促使普鲁士迅速结束了国家的分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与拿破仑的战争失败后,普鲁士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 并没有使普鲁士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改革措施, 增强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改革属于不彻底 的废除农奴制改革,故 C 项错误;改革后德意志仍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直到 1871 年才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故 D 项错误。 4.“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 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这反映了( ) A.移民文化成为拉丁美洲文化的主体 B.印第安土著文化基本消失 C.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 D.拉丁美洲文化具有较强的殖民性 答案:C 5.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魏源思想的主要作用在于呼吁 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故选 C 项。 6.19 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 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措施在客观上( ) A.加大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答案:B 解析:A 项是题干材料中措施的主观目的,排除;19 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政 设施、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
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 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19世纪才开始的,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 色,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 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 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 义。 一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 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 两重性,即在为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对西学的 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一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 篇》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 响。 参考答案(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 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主 张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 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拓展提高 1.“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 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答案:C 解析:题千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美国1787年宪法限制政府 权力的规定所遵循的原则是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故C项符合题意
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故 B 项正确;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 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 19 世纪才开始的,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 色,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 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 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 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 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 两重性,即在为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对西学的 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 篇》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 19 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 响。 参考答案:(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 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主 张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 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拓展提高 1.“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 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美国 1787 年宪法限制政府 权力的规定所遵循的原则是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故 C 项符合题意
2.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 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是 对欧洲、美洲封建制度的猛烈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 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故选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 运动相配合,排除A项:B项不是题千材料的主旨,排除:在西属拉美独立运动中,资 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排除D项。 3.“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 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答案D 解析:《拿破仑法典》在资本主义法律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法律发展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其作用和影响不仅限于法国本身,而且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成为 许多国家的立法蓝本,故选D项。 4.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其根源 是() A.国际环境的变化B.阶级基础的不同 C.代表人物的不同D.政治目标的不同 答案B 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而早期维新派属于资产 阶级的代表,这是造成其主张不同的根源,故选B项。 挑战创新 清末,改良派介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都提倡民权,反 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说明民权与民主二者,意义不同。梁 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 由与利益
2.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 16 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 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是 对欧洲、美洲封建制度的猛烈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 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故选 C 项;题干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 运动相配合,排除 A 项;B 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在西属拉美独立运动中,资 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排除 D 项。 3.“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 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答案:D 解析:《拿破仑法典》在资本主义法律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法律发展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其作用和影响不仅限于法国本身,而且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成为 许多国家的立法蓝本,故选 D 项。 4.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其根源 是( ) A.国际环境的变化 B.阶级基础的不同 C.代表人物的不同 D.政治目标的不同 答案:B 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而早期维新派属于资产 阶级的代表,这是造成其主张不同的根源,故选 B 项。 挑战创新 清末,改良派介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都提倡民权,反 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说明民权与民主二者,意义不同。梁 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 由与利益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 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民主 的真谛是使人人都达到可能的最大发展。他晚年还说:“天赋人权自为吾家1旧物, 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 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摘自[澳]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 参考答案(1)特点:从社会发展尤其是政治形势变化的角度阐释民主;强调国家、 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从社会的多个层面审视民主,对民主的理解出 现多元化局面。 (2)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知识分 子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手段:从传统文化出发,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寻求与民主契 合的观念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 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民主 的真谛是使人人都达到可能的最大发展。他晚年还说:“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 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 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摘自[澳]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 参考答案:(1)特点:从社会发展尤其是政治形势变化的角度阐释民主;强调国家、 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从社会的多个层面审视民主,对民主的理解出 现多元化局面。 (2)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知识分 子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手段;从传统文化出发,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寻求与民主契 合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