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浏览次数:500责任编辑:通讯作者:摄影: 一、 课程中文名称:控制测量学 二、 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ling Surveying 三、 课程编码:ZB0660730 四、课程性质: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0、第6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的集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根据生产一线对测绘专 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高职高专控制测量学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 后,应掌握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工 程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法、外业作业基本技能、内业数据处理,能独立完成工程 控制网的设计、勘踏、选点、造标、埋石等工作,并能熟练地操作仪器获得合格的观测成果(国家相关的测量技术 规范三、四等平面和精密高程控制测量,GPS工程网的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网概算和平差计算, 并能编写控制网技术设计和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书。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控制测量学》课程必须具备《测量学》、《测量平差》及《概率统计》等基 础课的知识。 八、教学方法: 1.对理论较强的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够用为度”; 2.对叙述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以讨论课方式进行; 3.对平差计算内容,应在兼顾手算训练的基础上,突出计算机应用,组织好习题课; 4.加强与工程单位联系,结合工程情况组织学生参观,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讲课: 5.严格按课程标准化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单项实作训练,要求人人过关; 九、考核方法:理论成绩占80%,实验(平时)成绩占20%。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1、 选用教材:《控制测量学》,孔祥元、郭际明,武汉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施一民,解放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一童绪论 2 2 2 第二章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 2 3 第三章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 6 6 12 4 第四章电磁波测距与测距仪分类 6 2 8 5 第五章高程控制测量 6 6 12 6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4 4 7 第八章高斯投影 8 8 合计 34 1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浏览次数:500 责任编辑: 通讯作者: 摄影: 一、课程中文名称:控制测量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ling Surveying 三、课程编码:ZB0660730 四、课程性质: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0、第6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的集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根据生产一线对测绘专 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高职高专控制测量学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 后,应掌握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工 程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法、外业作业基本技能、内业数据处理,能独立完成工程 控制网的设计、勘踏、选点、造标、埋石等工作,并能熟练地操作仪器获得合格的观测成果(国家相关的测量技术 规范三、四等平面和精密高程控制测量,GPS工程网的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网概算和平差计算, 并能编写控制网技术设计和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书。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控制测量学》课程必须具备《测量学》、《测量平差》及《概率统计》等基 础课的知识。 八、教学方法: 1.对理论较强的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够用为度”; 2.对叙述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以讨论课方式进行; 3.对平差计算内容,应在兼顾手算训练的基础上,突出计算机应用,组织好习题课; 4.加强与工程单位联系,结合工程情况组织学生参观,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讲课; 5.严格按课程标准化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单项实作训练,要求人人过关; 九、考核方法:理论成绩占80%,实验(平时)成绩占20%。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控制测量学》,孔祥元、郭际明,武汉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施一民,解放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1 第一章 绪论 2 2 2 第二章 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 2 3 第三章 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 6 6 12 4 第四章 电磁波测距与测距仪分类 6 2 8 5 第五章 高程控制测量 6 6 12 6 第七章 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4 4 7 第八章 高斯投影 8 8 合计 34 1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和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高斯平面。 (二)教学难点 垂线偏差。 (三)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2学时) 一、学习目的 了解和掌握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精度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第二节等权代替估算法估算导线点精度。 第三节利用间接平差法求导线点的中误差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等权代替估算法。 (二)教学难点 估算导线点精度 (三)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第三章精密测角仪器级水平角观测(1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掌握2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方 向观测法测水平角的具体方法,了解经纬仪的几项调校的内容,了解三轴误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精密测角仪器 第二节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水平轴误差、垂直轴误差 第三节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 第四节水平角观测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精密测角仪器的特点,经纬仪的三轴误差、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 (二)教学难点 1、视准轴误差产生得原因 2、视准轴误差 3、 水平轴倾斜误差。 4、垂直轴倾斜误差 (三)教学手段 利用仪器演示性教学。 第四章电磁波测距(8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了解电磁波测距仪距离测量误差来源及其影响,了解电 磁波测距成果化算的内容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和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高斯平面。 (二)教学难点 垂线偏差。 (三)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第二章 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2学时) 一、学习目的 了解和掌握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精度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第二节等权代替估算法估算导线点精度。 第三节利用间接平差法求导线点的中误差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等权代替估算法。 (二)教学难点 估算导线点精度。 (三)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第三章 精密测角仪器级水平角观测(1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掌握J2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方 向观测法测水平角的具体方法,了解经纬仪的几项调校的内容,了解三轴误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精密测角仪器 第二节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水平轴误差、垂直轴误差 第三节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 第四节水平角观测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精密测角仪器的特点,经纬仪的三轴误差、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 (二)教学难点 1、视准轴误差产生得原因 2、视准轴误差。 3、水平轴倾斜误差。 4、垂直轴倾斜误差。 (三)教学手段 利用仪器演示性教学。 第四章 电磁波测距(8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了解电磁波测距仪距离测量误差来源及其影响,了解电 磁波测距成果化算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电磁波测距使用的载波 第二节电磁波测距公式及测距仪器分类 第四节相位法测距 第五节光波测距成果的改正数 第六节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乘常数。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N值的确定。 2、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乘常数。 (二)教学难点 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乘常数。 (三)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实验性教学。 第五章高程控制测量(1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掌握精密水准测量,掌握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了解精密水准 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 第二节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 第三节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第四节正常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及改正数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 (二)教学难点 正常高高差的计算。 (三)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实验性教学。 第六章椭球体的几何特征与测量计算(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椭球的几个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 互关系,了解椭球上的几种曲率半径;弧长计算;大地线的概念,掌握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的方法步骤。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地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椭球面上常用的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 第四节椭球面的弧长计算 第五节大地线 第六节将地球表面观测方向值归算至椭球面 第七节椭球面上的三角形解算 第八节大地主题解算和高斯平均引数公式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及其有关计算;大地线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勒让德定理和球面角超;大地主题解 算和高斯平均引数公式等。 (二)教学难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磁波测距使用的载波 第二节 电磁波测距公式及测距仪器分类 第四节 相位法测距 第五节 光波测距成果的改正数 第六节 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乘常数。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N值的确定。 2、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乘常数。 (二)教学难点 六段解析法测定仪器加乘常数。 (三)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实验性教学。 第五章 高程控制测量(1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掌握精密水准测量,掌握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了解精密水准 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 第二节 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 第三节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第四节 正常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及改正数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面的不平行性。 (二)教学难点 正常高高差的计算。 (三)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实验性教学。 第六章 椭球体的几何特征与测量计算(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椭球的几个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 互关系,了解椭球上的几种曲率半径;弧长计算;大地线的概念,掌握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的方法步骤。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地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 椭球面上常用的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 第四节 椭球面的弧长计算 第五节 大地线 第六节 将地球表面观测方向值归算至椭球面 第七节 椭球面上的三角形解算 第八节 大地主题解算和高斯平均引数公式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及其有关计算;大地线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勒让德定理和球面角超;大地主题解 算和高斯平均引数公式等。 (二)教学难点
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大地线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大地主题解算;高斯平均引数公式 等。 (三)教学手段 板书、绘图教学。 第八章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一高斯投影(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高斯投影的基本内容,掌握高斯投影与正形投影的关系,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斯投影概述 第二节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 第三节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的正算 第四节高斯投影邻带坐标换算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高斯投影正算、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子午线收敛角公式推倒;高斯投影邻带坐标换算。 (二)教学难点 高斯投影邻带坐标换算。 (三)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课堂练习
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大地线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大地主题解算;高斯平均引数公式 等。 (三)教学手段 板书、绘图教学。 第八章 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高斯投影(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高斯投影的基本内容,掌握高斯投影与正形投影的关系,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高斯投影概述 第二节 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 第三节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的正算 第四节 高斯投影邻带坐标换算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高斯投影正算、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子午线收敛角公式推倒;高斯投影邻带坐标换算。 (二)教学难点 高斯投影邻带坐标换算。 (三)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