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明上传 湖南省张家界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j1) B.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 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警(pie)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这样的鸿篇巨制,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我们要反复深入地研读。 B.六月的宝峰湖,山若翡翠,水如明镜,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梦如幻,宛若人间仙境ε C.2019年4月15日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塔尖坍塌,整座建筑毁损严重,令人扼腕叹息。 D.如果我们任由网络谣言四处泛滥,或者我们自己也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网络 谣言的受害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 花钱 B.3月12日植树节,张家界某中学全体师生参与植树活动,践行了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C.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解决世界和亚洲所面临问题的务实 行动和深邃思考 D.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发布了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八省 市都采用了“3+1+2”模式。 4.下列书法作品,按照书体产生的时间先后,离现在最远和最近的两幅是(B) 到塞如父如父 F啼考宏山爱山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D.①③ 5.名著阅读 这时,他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他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 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他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 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 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他想到了曼诺林,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 我,再瞧瞧这一切。” (1)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1 / 12 张宗明上传 湖南省张家界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jí)。 B.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 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这样的鸿篇巨制,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我们要反复深入地研读。 B.六月的宝峰湖,山若翡翠,水如明镜,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梦如幻,宛若人间仙境。 C.2019 年 4 月 15 日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塔尖坍塌,整座建筑毁损严重,令人扼腕叹息。 D.如果我们任由网络谣言四处泛滥,或者我们自己也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网络 谣言的受害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 花钱。 B.3 月 12 日植树节,张家界某中学全体师生参与植树活动,践行了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C.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解决世界和亚洲所面临问题的务实 行动和深邃思考。 D.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8 个省市发布了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八省 市都采用了“3+1+2”模式。 4.下列书法作品,按照书体产生的时间先后,离现在最远和最近的两幅是( B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名著阅读。 这时,他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他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 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他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 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 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他想到了曼诺林,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 我,再瞧瞧这一切。” (1)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2)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祥子 B.唐僧 C.林冲 示例:周瑜一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如在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大胜曹操;但又心胸狭窄, 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6.古诗文默写。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十则》) (2)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4)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还是“ ”的赤胆忠诚,都说明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滋 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选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阅读(39分) 7.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 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 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 12 (2)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祥子 B.唐僧 C.林冲 示例:周瑜--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如在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大胜曹操;但又心胸狭窄, 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6.古诗文默写。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则》) (2)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4)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还是“ , ”的赤胆忠诚,都说明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滋 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选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二、阅读(39 分) 7.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 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 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 ②越明年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 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 合,说理为主 C.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 象 D.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改造自然、战 胜自然的伟大气魄 (4)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请仔细思 考,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9.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4月23日己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悟。“世界读书日” 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 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未必在人前,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 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 除了“奇文共欣赏、疑文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历经艰苦的跋涉和探索,最 终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不能死章句,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 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 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 句,不知时变。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言词朴素,满含哲理,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 有现实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真知、悟真谛,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④读书应重高格调,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 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 3/12
3 / 12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 惩: ②越明年 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 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 合,说理为主。 C.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 象。 D.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改造自然、战 胜自然的伟大气魄。 (4)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请仔细思 考,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9.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_____ ①4 月 23 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悟。“世界读书日” 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 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未必在人前,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 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 除了“奇文共欣赏、疑文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历经艰苦的跋涉和探索,最 终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不能死章句,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 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 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 句,不知时变。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言词朴素,满含哲理,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 有现实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真知、悟真谛,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④读书应重高格调,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 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蟬(yin,一种虫子),老去犹资慰我心。每 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诗人老年耽于读书,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作者的 襟怀情操,从其读书情趣可见。读高格调的书,使人内心淸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 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切莫惰寸功,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 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教诲,用意 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今天我们的阅读途径更加丰富多元。电 子出版物、微信读书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想想孔夫子韦 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稠粥不继的艰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勤奋努力地读书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 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来源: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梳理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接着阐明书中的高格调对人的良好影响,① (3)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反面论证的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一些“咖啡书店”“景区书店”“宾馆书店”一改传统书店的模样,装修豪华,设计前卫,成为“网 红书店”。人们纷纷涌进书店,拍照留影,旅游打卡,喧嚣不已。 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笼子里的花 ①遇见那只笼子的时候,正是春末,在我们小兴安岭深处,温暖才刚刚开始。我走在一个小小的山坡 上,稀稀疏疏的林木正吐出崭新的叶,满眼是一片片嫩嫩的绿。那个笼子就在一棵树下不远处,竹制,底 部已经散碎,直插入泥土里。它可能是曾经挂在树上,里面曾经困囿着一只美丽的鸟,然后忽然坠落,鸟 儿飞向了高空 ②然后我看到笼子里的地面上,有一棵小小的植株。纤细柔弱,一阵风来都会摇曳得很剧烈。似乎有 笼子的阻挡,它才不至于倒下。笼子不寂寞,在失去了一只鸟儿后,又有这样的一株植物自投罗网。植物 没有翅膀,没有腿脚,也许这样的桎梏对它并没有什么限制,反而会是一种保护和陪伴。 ③再次去那里的时候,已是半个月后。这一次,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此时草木已经繁茂,覆盖了天 空也覆盖了大地。那个笼子几乎淹没于杂草间。笼子里的那棵植物高大粗壮了许多,顶部的细干和周围的 枝丫,纷纷从笼子栅栏的间隙钻出来,或旁逸斜出,或扭曲向上,看起来像是它把笼子缠绕围困起来。 ④可是即使如此,我也觉得那个偶然的笼子限制了这株植物的生长,使它不能恣意于风雨之中尽情舒 展。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泄落的阳光。 ⑤于是我心里便有了一份牵念。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山坡上笼子里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再见它时, 已是十多天后。夜里一场雨悄悄地路过,把山色濯洗得淸亮无比。踩着一地的微滑与松软,来到那棵树下, 眼看去,竟然没有发现那个笼子。 ⑥用目光细细地梳理过去,才在一丛绿色中发现那个笼子。它比原来高了许多。那棵植物已经更高大 4/12
4 / 12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蟫(yín,一种虫子),老去犹资慰我心。每 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诗人老年耽于读书,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作者的 襟怀情操,从其读书情趣可见。读高格调的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 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切莫惰寸功,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 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教诲,用意 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今天我们的阅读途径更加丰富多元。电 子出版物、微信读书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想想孔夫子韦 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稠粥不继的艰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勤奋努力地读书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 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来源: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梳理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接着阐明书中的高格调对人的良好影响,① ,② 。” (3)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反面论证的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一些“咖啡书店”“景区书店”“宾馆书店”一改传统书店的模样,装修豪华,设计前卫,成为“网 红书店”。人们纷纷涌进书店,拍照留影,旅游打卡,喧嚣不已。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笼子里的花 ①遇见那只笼子的时候,正是春末,在我们小兴安岭深处,温暖才刚刚开始。我走在一个小小的山坡 上,稀稀疏疏的林木正吐出崭新的叶,满眼是一片片嫩嫩的绿。那个笼子就在一棵树下不远处,竹制,底 部已经散碎,直插入泥土里。它可能是曾经挂在树上,里面曾经困囿着一只美丽的鸟,然后忽然坠落,鸟 儿飞向了高空。 ②然后我看到笼子里的地面上,有一棵小小的植株。纤细柔弱,一阵风来都会摇曳得很剧烈。似乎有 笼子的阻挡,它才不至于倒下。笼子不寂寞,在失去了一只鸟儿后,又有这样的一株植物自投罗网。植物 没有翅膀,没有腿脚,也许这样的桎梏对它并没有什么限制,反而会是一种保护和陪伴。 ③再次去那里的时候,已是半个月后。这一次,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此时草木已经繁茂,覆盖了天 空也覆盖了大地。那个笼子几乎淹没于杂草间。笼子里的那棵植物高大粗壮了许多,顶部的细干和周围的 枝丫,纷纷从笼子栅栏的间隙钻出来,或旁逸斜出,或扭曲向上,看起来像是它把笼子缠绕围困起来。 ④可是即使如此,我也觉得那个偶然的笼子限制了这株植物的生长,使它不能恣意于风雨之中尽情舒 展。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泄落的阳光。 ⑤于是我心里便有了一份牵念。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山坡上笼子里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再见它时, 已是十多天后。夜里一场雨悄悄地路过,把山色濯洗得清亮无比。踩着一地的微滑与松软,来到那棵树下, 一眼看去,竟然没有发现那个笼子。 ⑥用目光细细地梳理过去,才在一丛绿色中发现那个笼子。它比原来高了许多。那棵植物已经更高大
粗壮,而且枝繁叶茂,像许多只臂膀,把笼子拖离了地面。笼子就像它腰间的一条短裙,被枝枝丫丫托举 着,被密密层层的叶子遮掩着,身形完全被植物包裹住。枝丫间结了许多细小的花蕾,向着四面八方,自 由而奔放。在风行雨过中,植物越发茁壮,而笼子却越发破败了 ⑦再次去的时候,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在林间斑斑点点的阳光下,花儿虽不十分鲜艳,但 是攒攒簇簇,也很惹人注目。笼子依然可怜地吊在植物的身上,已经松松散散,仿佛是想拼命抓住那一缕 芬芳。“笼里开花笼外香”,而此刻,花与香都在笼外。笼子破败无比,只是仗着一些细竹条勾挂在花枝 上:一些花儿已经开败,可更多的花儿还在开放的过程中。淡香氤氲,让人几乎会忘了笼子的存在 ⑧些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 美丽与芳香。于是我便不再想起它。生活重复而匆匆,我的心刚刚伸出樊笼一角,便又收了回来,继续在 尘世里辗转奔波。 ⑨再次与那株植物相遇,已是秋日。也是无意间散步,就到了旧处。想起春夏里的种种,目光依然细 细抚过熟悉的地方。那株植物依然存在,更高大了一些,叶片已经稀疏黯淡,花儿也早已谢落。那个笼子 已经没有了踪影,我蹲下来,看着地上,笼子已散碎成一些竹条,半入尘埃,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花谢 后成熟脱落的种子。 ⑩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十而出。 (来源:《意林》,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和笼子及一株植物的几次遇见?第四次遇见时,作者看到的笼子和植物的状态是怎 样的?请简要概括。 (2)第@段中“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句中的“心事”指什么? (3)请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意图两方面比较第④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 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老舍) (4)请说说你对结尾段“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感悟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58年到1982年,张家界林场职工垦荒整地、植树造林。到上世纪80年代初,林场的 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蓄积量由1958年建林初期的约4万立方米增长到约20万立方米。以前, 由于路不通,林场“与世隔绝”。1979年后,媒体的推荐报道、吴冠中到此写生等,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 张家界林场的美,来张家界的游客络绎不绝。1982年,中央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 家森林公园 【亲历者说】张杰: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调研员,亲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千奇峰、八百流水、十万森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张杰说,“为扩 大宣传,我们背着电影机和传单走出大山,向外推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电影名为《奇山揽胜》,反响 热烈,每一场都座无虚席。” “开发加宣传,1984年,公园接待游客共8万人次,到1988年,游客就达到了56万人次。 “游客多了,环境是否承载得起?2000年左右,为了諴少污染,提质发展,森林公园15家酒店宾馆的煤 锅炉全被叫停,换成了燃油锅炉。金鞭溪的上游建起了污水处理厂,老百姓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
5 / 12 粗壮,而且枝繁叶茂,像许多只臂膀,把笼子拖离了地面。笼子就像它腰间的一条短裙,被枝枝丫丫托举 着,被密密层层的叶子遮掩着,身形完全被植物包裹住。枝丫间结了许多细小的花蕾,向着四面八方,自 由而奔放。在风行雨过中,植物越发茁壮,而笼子却越发破败了。 ⑦再次去的时候,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在林间斑斑点点的阳光下,花儿虽不十分鲜艳,但 是攒攒簇簇,也很惹人注目。笼子依然可怜地吊在植物的身上,已经松松散散,仿佛是想拼命抓住那一缕 芬芳。“笼里开花笼外香”,而此刻,花与香都在笼外。笼子破败无比,只是仗着一些细竹条勾挂在花枝 上;一些花儿已经开败,可更多的花儿还在开放的过程中。淡香氤氲,让人几乎会忘了笼子的存在。 ⑧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 美丽与芳香。于是我便不再想起它。生活重复而匆匆,我的心刚刚伸出樊笼一角,便又收了回来,继续在 尘世里辗转奔波。 ⑨再次与那株植物相遇,已是秋日。也是无意间散步,就到了旧处。想起春夏里的种种,目光依然细 细抚过熟悉的地方。那株植物依然存在,更高大了一些,叶片已经稀疏黯淡,花儿也早已谢落。那个笼子 已经没有了踪影,我蹲下来,看着地上,笼子已散碎成一些竹条,半入尘埃,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花谢 后成熟脱落的种子。 ⑩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 (来源:《意林》,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和笼子及一株植物的几次遇见?第四次遇见时,作者看到的笼子和植物的状态是怎 样的?请简要概括。 (2)第⑧段中“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句中的“心事”指什么? (3)请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意图两方面比较第④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 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老舍) (4)请说说你对结尾段“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感悟。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8 年到 1982 年,张家界林场职工垦荒整地、植树造林。到上世纪 80 年代初,林场的 森林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森林蓄积量由 1958 年建林初期的约 4 万立方米增长到约 20 万立方米。以前, 由于路不通,林场“与世隔绝”。1979 年后,媒体的推荐报道、吴冠中到此写生等,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 张家界林场的美,来张家界的游客络绎不绝。1982 年,中央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 家森林公园。 【亲历者说】张杰: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调研员,亲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三千奇峰、八百流水、十万森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张杰说,“为扩 大宣传,我们背着电影机和传单走出大山,向外推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电影名为《奇山揽胜》,反响 热烈,每一场都座无虚席。” “开发加宣传,1984 年,公园接待游客共 8 万人次,到 1988 年,游客就达到了 56 万人次。” “游客多了,环境是否承载得起?2000 年左右,为了减少污染,提质发展,森林公园 15 家酒店宾馆的煤 锅炉全被叫停,换成了燃油锅炉。金鞭溪的上游建起了污水处理厂,老百姓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
后,才能排入溪水中。景区的厕所外建起了技术先进的化粪池,粪污经过就地处理,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 排放标准。” “无论是黄石寨,还是金鞭溪,现在依然是山清水秀林深。” 这些年,张家界国家森公园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还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森林公园大致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国家森林公园是其中的最高等级。被人民网报道 截至2019年2月,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已达897处。 湖南省林业局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64个,位居全国第一,经营总 面积34.75万公顷。湖南省十分重视森林公园管理,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湖 南省森林公园条例》。2018年,全省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 入997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 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 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2014年,为解决中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增加中 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2017年5月,国务院 批准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提出的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同意调减云南等18个省(区) 3π00万亩陡坡耕地基本农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来源:百度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家界森林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垦荒造林:第二个阶段开发宣传:第三个阶段提 质发展 B.2018年,张家界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C.材料一中的划线句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而突出地说明了张家界林场垦荒造林成效显著。 D.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发展。 (2)材料三划线句“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中,“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读材料一,分条概述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了减少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综合实践(4分) 12.(1)某校硏学小组来张家界开展硏学旅行,住在市区天门客栈。他们要去了解张家界景区的水资源 及植被状况,要去拜谒贺龙铜像,夜宿武陵酒店。请为他们设计一天的合理行程 (温馨提醒:行程安排里需有活动内容和交通线路。) (2)下面是研学小组准备的出行锦囊,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携带学生证,可以享受门票优惠。 B.七月初是张家界的雨季,带雨伞雨衣
6 / 12 后,才能排入溪水中。景区的厕所外建起了技术先进的化粪池,粪污经过就地处理,能达到国家一级 A 类 排放标准。” “无论是黄石寨,还是金鞭溪,现在依然是山清水秀林深。” 这些年,张家界国家森公园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首批 5A 级旅游区,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还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森林公园大致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国家森林公园是其中的最高等级。被人民网报道, 截至 2019 年 2 月,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已达 897 处。 湖南省林业局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 64 个,位居全国第一,经营总 面积 34.75 万公顷。湖南省十分重视森林公园管理,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湖 南省森林公园条例》。2018 年,全省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 8600 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 入 997 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始于 1999 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 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 4300 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2014 年,为解决中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增加中 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2017 年 5 月,国务院 批准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提出的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同意调减云南等 18 个省(区) 3700 万亩陡坡耕地基本农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来源:百度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家界森林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垦荒造林;第二个阶段开发宣传;第三个阶段提 质发展。 B.2018 年,张家界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 8600 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 997 亿元。 C.材料一中的划线句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而突出地说明了张家界林场垦荒造林成效显著。 D.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发展。 (2)材料三划线句“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 4300 多亿元”中,“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读材料一,分条概述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了减少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三、综合实践(4 分) 12.(1)某校研学小组来张家界开展研学旅行,住在市区天门客栈。他们要去了解张家界景区的水资源 及植被状况,要去拜谒贺龙铜像,夜宿武陵酒店。请为他们设计一天的合理行程。 (温馨提醒:行程安排里需有活动内容和交通线路。) (2)下面是研学小组准备的出行锦囊,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携带学生证,可以享受门票优惠。 B.七月初是张家界的雨季,带雨伞雨衣
C.准备相机、笔记本,制定好研学计划 D.景区有野生动物,带食物喂猕猴,和猕猴合影。 四 作文(40分) 13.匆匆流逝的岁月,有时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不断在失去,失去童年,失去伙伴,失去自由……忙忙碌 碌的日子,也让我们的心一天天变得粗糙,渐渐很难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愉悦和幸福;但也许只要 个小小的契机,或者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梳理,你会发现其实你拥有的很多。 请你以“我拥有的真多”或“我拥有的,真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我拥有的,真多”,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③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抄袭。 1、【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 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慰藉”的“藉”应为“jie” B.有误,“不屑置辨”的“辨”应为“辩” C.有误,“锤练”的“练”应为“炼” D.全部正确。 故选:D。 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 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 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鸿篇巨制:鸿,巨、大:篇,篇章:制,写作、作品。意为规模宏大的长 篇或大部头的著作。《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显然,短篇小说还称 不上“鸿篇巨制” BCD.正确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 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 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将“的重要原因”删去 B.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理念 C.有误,语序不当,将“务实行动”与“深邃思考”调换位置: D.正确。 故选:D。 4、【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 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解答】根据字形和笔画特点判断,①是小篆②是大篆③是行楷④是楷书,离现在最远的是 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又称籀文。距现在最近的是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 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楷书相较于隶书更加简化,横平竖直,与现代文字相差不大,是 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书法文字就是楷书。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了解汉字字体的变化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一行书,以 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又要会辨认每种字体,然后做出判断。 5、【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时,要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 7/12
7 / 12 C.准备相机、笔记本,制定好研学计划。 D.景区有野生动物,带食物喂猕猴,和猕猴合影。 四、 作文(40 分) 13.匆匆流逝的岁月,有时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不断在失去,失去童年,失去伙伴,失去自由……忙忙碌 碌的日子,也让我们的心一天天变得粗糙,渐渐很难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愉悦和幸福;但也许只要一 个小小的契机,或者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梳理,你会发现其实你拥有的很多。 请你以“我拥有的真多”或“我拥有的,真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我拥有的,真多”,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600 字。③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抄袭。 1、【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 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慰藉”的“藉”应为“jiè”; B.有误,“不屑置辨”的“辨”应为“辩”; C.有误,“锤练”的“练”应为“炼”; D.全部正确。 故选:D。 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 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 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鸿篇巨制:鸿,巨、大;篇,篇章;制,写作、作品。意为规模宏大的长 篇或大部头的著作。《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显然,短篇小说还称 不上“鸿篇巨制”。 BCD.正确。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 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 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将“的重要原因”删去; B.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理念”; C.有误,语序不当,将“务实行动”与“深邃思考”调换位置; D.正确。 故选:D。 4、【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 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解答】根据字形和笔画特点判断,①是小篆②是大篆③是行楷④是楷书,离现在最远的是 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又称籀文。距现在最近的是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 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楷书相较于隶书更加简化,横平竖直,与现代文字相差不大,是 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书法文字就是楷书。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了解汉字字体的变化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 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又要会辨认每种字体,然后做出判断。 5、【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时,要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
的名著知识积累,进行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积累。根据语段中的人物的行为、心理,以及其中的“曼 诺林”,可知其出自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按照题意,从备选人物中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一个,然 后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参照示例写法,指出其性格的多面性即可。比如唐僧,既谦恭儒雅, 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但有昌又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 力 答案 (1)老人与海 海明威 (2)示例:林冲-武艺高强,救弱济贫,如在东京为官时,同情百姓,具有正义感,免将李 小二单送官司:但又逆来顺受,一味的委曲求全,面对妻子被调戏,只是忍气吞声,最终惨 遭陷害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岀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 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仁在其中矣 (2)最爱湖东行不足 (3)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勒”的书写)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的书写) 7、【分析】《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 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 自由自在,无拘无東。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 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解答】(1)本题考査诗歌内容的把握。“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句意:千百 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描绘林间美好的景象: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 “始知锁向金笼听”明确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写了两种画眉鸟,分析出哪两种即 可。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 受羁绊的心曲。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 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答案 (1)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2)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 恶之意。 译文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8、【分析】【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 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
8 / 12 的名著知识积累,进行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积累。根据语段中的人物的行为、心理 ,以及其中的“曼 诺林”,可知其出自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按照题意,从备选人物中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一个,然 后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参照示例写法,指出其性格的多面性即可。比如唐僧,既谦恭儒雅, 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但有昌又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 力。 答案: (1)老人与海 海明威 (2)示例:林冲-武艺高强,救弱济贫,如在东京为官时,同情百姓,具有正义感,免将李 小二单送官司;但又逆来顺受,一味的委曲求全,面对妻子被调戏,只是忍气吞声,最终惨 遭陷害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 ,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 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仁在其中矣 (2)最爱湖东行不足 (3)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勒”的书写)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的书写) 7、【分析】《画眉鸟》,前两句写景 :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 ,使得嫣红姹紫 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 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句 意:千百 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描绘林间美好的景象: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 “始知锁向金笼听”明确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写了两种画眉鸟,分析出哪两种即 可。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 受羁绊的心曲。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 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答案: (1)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2)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 恶之意。 译文: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8、【分析】【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 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 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 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
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 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 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 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 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 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 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 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 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 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 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 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 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 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 ②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 ①重点词:遂,于是,就。荷,扛。句意: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②重点词: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顾,难道。鄙,边远的地方。之,结构助词,的。 句意: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有误,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提出疑问,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阻止移山:智叟“笑而 止之”是嘲笑愚公并阻止移山,坚决反对移山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 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愚公移山》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 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 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为学》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 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南辕北辙》 中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是因为他的目标错了,所以无 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9 / 12 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 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 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 的寡妇有个孤 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 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 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 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 帝被愚公的诚 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 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 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 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 :“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 尚说:“我只 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 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 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 ②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 ①重点词:遂,于是,就。荷,扛。句意: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②重点词: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顾,难道。鄙,边远的地方。之,结构助词,的。 句意: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有误,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提出疑问 ,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阻止移山;智 叟“笑而 止之”是嘲笑愚公并阻止移山,坚决反对移山。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 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愚公移山》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 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 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为学》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 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南辕北辙》 中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是因为他的目标错了,所以无 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答案 (1)①苦于:②到了。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 个穷和尚吗? (3)A (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 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9、【分析】开篇由“世界读书日”引入话题,摆明观点: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 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然后从读书需要思考“静”、“活”、“高”、“勤”四个 方面展开具体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拟写标题。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通 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根据第一段结 尾语句“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来概括为: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 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第四段内容可知,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 字:接着阐明书中的高格调对人的良好影响:然后列举李纲的事例具体论证:最后进一步论 述读高格调的书对人的影响,深化观点。据此回答 (3)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 论证了什么观点,放在哪里合适即可。阅读材料可知,主要论述了“网红书店”的喧闹,与 第二段论述“读书需要静”的观点相反,因此作为反面论据,放在第二段合适。 答案: (1)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①然后列举李纲的事例具体论证:②最后进一步论述读高格调的书对人的影响 (3)放在第二段合适:材料主要论述了“网红书店”的喧闹,与第二段论述“读书需要静” 的观点相反。 10、【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笼子里的花为叙事线索,一共记叙了作者五次与笼 子和这株花相遇的经过。最终花冲破了笼子的東缚,开花结果。最后,笼子化入泥土当中 而花的种子也落入泥土当中。花最终战胜了笼子 【解答】(1)本题考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文中作者与笼子和花相遇一共有五次。第 段和第二段是第一次相遇。第三段和第四段是第二次相遇。第五段和第六段是第三次相遇 第七段和第八段是第四次相遇。第九段是第五次相遇。根据第七段中的“那株植物的花儿已 经竞相绽放”“已经松松散散”“笼子破败无比”可知第四次相遇时花和笼子的状态。 (2)本题考査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根据第八段中的“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 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美丽与芳香”,逆向推理可知,作者心事是担心花会因为笼 子的東缚而死亡。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第四段划线句“争相努力”“抢”把周 围的花草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材料把山坡上的雪比作是一件花衣,这是比喻的修 辞手法。从表达意图上来看,前者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以周围花草的生机旺盛,反衬笼中 花的孱弱与生长的困难。材料以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山坡雪景的喜爱 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和阅读启示。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笼子”象征着在前行路上遇到的 困难,“被泥土所化”是说这些困难终将被我们战胜。“种子”象征着希望信念。所以这句 10/12
10 / 12 答案: (1)①苦于;②到了。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 个穷和尚吗? (3)A; (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 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9、【分析】开篇由“世界读书日 ”引入话题,摆明观点: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 ,更应该是 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然后从读书需要思考“静”、“活”、“高”、“勤”四个 方面展开具体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拟写标题。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通 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根据第一段结 尾语句“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来概括为: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 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第四段内容可知,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 字;接着阐明书中的高格调对人的良好影响;然后列举李纲的事例具体论证;最后进一步论 述读高格调的书对人的影响,深化观点。据此回答。 (3)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 论证了什么观点,放在哪里合适即可。阅读材料可知,主要论述了“网红书店”的喧闹,与 第二段论述“读书需要静”的观点相反,因此作为反面论据,放在第二段合适。 答案: (1)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①然后列举李纲的事例具体论证;②最后进一步论述读高格调的书对人的影响。 (3)放在第二段合适;材料主要论述了“网红书店”的喧闹,与第二段论述“读书需要静” 的观点相反。 10、【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笼子里的花为叙事线索,一共记叙了作者五次与笼 子和这株花相遇的经过。最终花冲破了笼子的束缚,开花结果。最后,笼子化入泥土当中, 而花的种子也落入泥土当中。花最终战胜了笼子。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文中作者与笼子和花相遇一共有五次。第一 段和第二段是第一次相遇。第三段和第四段是第二次相遇。第五段和第六段是第三次相遇。 第七段和第八段是第四次相遇。第九段是第五次相遇。根据第七段中的“那株植物的花儿已 经竞相绽放”“已经松松散散”“笼子破败无比”可知第四次相遇时花和笼子的状态。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根据第八段中的“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 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美丽与芳香”,逆向推理可知,作者心事是担心花会因为笼 子的束缚而死亡。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第四段划线句“争相努力”“抢”把周 围的花草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材料把山坡上的雪比作是一件花衣,这是比喻的修 辞手法。从表达意图上来看,前者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以周围花草的生机旺盛,反衬笼中 花的孱弱与生长的困难。材料以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山坡雪景的喜爱 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和阅读启示。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笼子”象征着在前行路上遇到的 困难,“被泥土所化”是说这些困难终将被我们战胜。“种子”象征着希望信念。所以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