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山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非均相分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611KB,团购合买
第三章非均相分离 1概述 3-1非均相分离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水泥厂上空总是粉尘飞扬,火力发电厂的烟囱时不时也是黑烟滚滚,这些就是污染环境的含粉尘气体。如何去除排放气体中的粉尘呢?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非均相物系分离的问题关于分离的操作有均相物系—一传质操作(如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和非均相物系——机械操作(如沉降、过滤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三章非均相分离 §1概述 3-1非均相分离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水泥厂上空总是粉尘飞扬,火力发电厂的烟囱时不时也是黑烟滚滚, 这些就是污染环境的含粉尘气体。如何去除排放气体中的粉尘呢?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非均 相物系分离的问题 关于分离的操作有均相物系—一传质操作(如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和非均相 物系—一机械操作(如沉降、过滤等) 非均相物系:存在相界面。对悬浮物有分分散相与连续相。 2.常见非均相物系分离操作有: 1)沉降物系置于力场,两相沿受力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而分离,即沉降。包括重力 沉降一一重力场,颗粒自上而下运动。离心沉降—一离心力场,颗粒自旋转中 心向外沿运动。 2)过滤:利用多孔的介质,将颗粒截留于介质上方达到液体与固体分离 3)湿法净制:“洗涤”气体 4)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定向运动,聚集分离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有:①回收分散物质,例如从结晶器排出的母液中分离出晶粒 ②净制分散介质,例如除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③劳动保护和环境卫生等。因此,非均相物 系的分离,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讨论: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及过滤三个单元操作 §2重力沉降 3-2重力沉降速度u 自由沉降:单一颗粒或充分分散的颗粒群(颗粒间不接触)在粘性流体中沉降 重力沉降速度一一指自由沉降达匀速沉降时的速度 球形颗粒沉降速度计算式推导: 球形颗粒在自由沉降中所受三力,如图3-1所示: 阻力F 浮力F 重力Fg 图3-1颗粒在流体中的受力情况

1 第三章 非均相分离 §1 概述 3-1 非均相分离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 水泥厂上空总是粉尘飞扬,火力发电厂的烟囱时不时也是黑烟滚滚, 这些就是污染环境的含粉尘气体。如何去除排放气体中的粉尘呢?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非均 相物系分离的问题。 关于分离的操作有均相物系——传质操作(如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和非均相 物系——机械操作(如沉降、过滤等)。 1. 非均相物系:存在相界面。对悬浮物有分分散相与连续相。 2. 常见非均相物系分离操作有: 1)沉降物系置于力场,两相沿受力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而分离,即沉降。包括重力 沉降——重力场,颗粒自上而下运动。离心沉降——离心力场,颗粒自旋转中 心向外沿运动。 2)过滤:利用多孔的介质,将颗粒截留于介质上方达到液体与固体分离 3)湿法净制:“洗涤”气体 4)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定向运动,聚集分离。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有:①回收分散物质,例如从结晶器排出的母液中分离出晶粒; ②净制分散介质,例如除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③劳动保护和环境卫生等。因此,非均相物 系的分离,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讨论: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及过滤三个单元操作。 §2 重力沉降 3-2 重力沉降速度 t u 自由沉降:单一颗粒或充分分散的颗粒群(颗粒间不接触)在粘性流体中沉降。 重力沉降速度——指自由沉降达匀速沉降时的速度。 一. 球形颗粒沉降速度计算式推导: 球形颗粒在自由沉降中所受三力,如图 3-1 所示: 图 3-1 颗粒在流体中的受力情况

(1)重力:F=mg=2dp,g,N (2)浮力:F=d)n (3)阻力:颗粒阻力可仿照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式,即参考局部阻力计算 h Ap Fd Fd F A 由于是匀速运动,合力为零:Fx-F6=F d2.8-54=54 d(e-p)g l 式中,d—球形颗粒直径,m;5——阻力系数 P,p—颗粒与流体密度,kgm-3 A—颗粒在沉降方向上投影面积,m 下面的关键是求阻力系数5 阻力系数: 通过因次分析可知,阻力系数ξ应是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的雷诺准数R和颗粒球形 度的函数,即:5=f(Bn,he,、du,p (式中4——流体粘度 颗粒球形度,对球形颗粒φ,=1)。实验测取的结果如图3-2所示

2 (1) 重力: Fg mg d  s g  3 6 = = , N ; (2) 浮力: Fb d g  3 6 = , N ; (3) 阻力:颗粒阻力可仿照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式,即参考局部阻力计算 式,得:      A u F A p F h u h d t d f t f  =  =  =  = 2 2 2 2 2 4 2 2 2 2 t t d u d u  F =  A  =        由于是匀速运动,合力为零: Fg − Fb = Fd 6 6 4 2 2 3 3 2 t s u d g d g d        − =     3 4d( )g u s t −  = …………(Ⅰ) 式中, d——球形颗粒直径,m ;  ——阻力系数 ;  s ,  ——颗粒与流体密度, −3 kg  m ; A——颗粒在沉降方向上投影面积, 2 m ; 下面的关键是求阻力系数  。 二. 阻力系数: 通过因次分析可知,阻力系数  应是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的雷诺准数 Re 和颗粒球形 度  s 的函数,即:     t et s et du = f (R , ),R = (式中  ——流体粘度,Pa*s,  s —— 颗粒球形度,对球形颗粒  s =1)。实验测取的结果如图 3-2 所示:

R 图3-2-Ret关系曲线 对于g,=1的球形颗粒,由图3-2可知: (1)层流区,10-<R≤1,=24 R d-(ps-p)g ·(Ⅱ)斯托克斯定律 18 (2)过渡区,1<R<103,5=85 =027,/=.=p)g06 …………(Ⅲ)阿仑定律 (3)湍流区,1000<Ra<2×103,5=0.44 ly=1.74 d(Ps-p)g (Ⅳ)牛顿定律 由以上讨论知:物系操作条件一定时,沉降速度仅与颗粒直径d相对应,颗粒愈小,沉 降速度愈小。 沉降速度计算: 采用试差法,试差步骤:假设流型→采用对应公式计算l1→校核Ra及流型 四.影响沉降因素: 1)颗粒体积浓度:浓度大,属干扰沉降,阻力↑u1

3 图 3-2  -Ret 关系曲线 对于  s =1 的球形颗粒,由图 3-2 可知: (1)层流区, 10 1 4   − Ret , Ret 24  = ∴    18 ( ) 2 d g u s t − = …………………(Ⅱ)斯托克斯定律 (2)过渡区, 3 1  Ret  10 , 0.6 18.5 Ret  = ( ) 0.6 0.27 et s t R d g u   −  = ……………(Ⅲ)阿仑定律 (3)湍流区, 5 1000  Ret  210 , = 0.44  d   g u s t ( ) 1.74 − = ………………(Ⅳ)牛顿定律 由以上讨论知:物系操作条件一定时,沉降速度仅与颗粒直径 d 相对应,颗粒愈小,沉 降速度愈小。 三. 沉降速度计算: 采用试差法,试差步骤:假设流型→采用对应公式计算 t u →校核 Ret 及流型 四. 影响沉降因素: 1)颗粒体积浓度:浓度大,属干扰沉降,阻力↑ t u ↓

2)颗粒形状:o,5↑u1(为图32所示) 3)器壁效应:颗粒与器壁作用影响,u,↓ 3-3重力沉降计算举例 【例3-1】有一玉米淀粉水悬浮液,温度20℃,淀粉颗粒平均直径为15μm,淀粉颗 粒吸水后的密度为1020kgm-3,试求颗粒的沉降速度 解:先假定沉降在层流区进行,故可以用式(Ⅱ)计算,即 、d(P-Pg 已知:dn=15/m=15×10m,P,=1020kg,m3,查出20℃的水的 p=982kgm-3,u=105×10-3Pa·s,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15×10-)2(1020-9982) ×9.807=266×10-0m·s 18×1005×10 检验R值: Ret da,p15×10°×266×10×9982 =3.96×0-3<1 1005×10-3 计算结果表明,与假设相符,故算得的u=2.66×10°m·s-正确。 【例3-2】有一温度为25℃的水悬浮液,其中固体颗粒的密度为1400kg·m-3,现测 得其沉降速度为0.01m·s-,试求固体颗粒的直径。 解:先假设粒子在滞流区沉降,故故可以用式(Ⅱ)求出其直径,即: 18 (P, -p)g 已知:t1=001ms-1,p,=1400kg·m-3。 查出25℃水的密度p=997kgm-3,粘度=08937×103Pa·s 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dsr18×0.8937×10-3×02 2.02×10 (1400-997)×9807

4 2)颗粒形状:  s ↓  ↑ t u ↓(为图 3-2 所示) 3)器壁效应:颗粒与器壁作用影响, t u ↓ 3-3 重力沉降计算举例 【例 3-1】 有一玉米淀粉水悬浮液,温度 20℃,淀粉颗粒平均直径为 15μm,淀粉颗 粒吸水后的密度为 1020kg −3  m ,试求颗粒的沉降速度。 解:先假定沉降在层流区进行,故可以用式(Ⅱ)计算,即    18 ( ) 2 d g u s t − = 已知: 6 3 15 15 10 , 1020 − − dp = m =  m  s = kgm ,查出 20℃的水的 = kg m =  Pa s −3 −3  998.2 ,  1.005 10 ,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6 1 3 6 2 9.807 2.66 10 18 1.005 10 (15 10 ) (1020 998.2) − − − −  =      − u = m s t 检验 Ret 值: 3.96 10 1 1.005 10 15 10 2.66 10 998.2 5 3 6 6 =        = = − − − −  t  et du R 计算结果表明,与假设相符,故算得的 6 1 2.66 10− − u =  m s t 正确。 【例 3-2】 有一温度为 25℃的水悬浮液,其中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1400 −3 kg  m ,现测 得其沉降速度为 0.01 −1 m s ,试求固体颗粒的直径。 解: 先假设粒子在滞流区沉降,故故可以用式(Ⅱ)求出其直径,即: 2 1 ] ( ) 18 [ g u d s t    − = 已知: 1 3 0.01 , 1400 − − ut = m s  s = k g  m 。 查出 25℃水的密度 3 997 −  = kg m , 粘度 =  Pa s −3  0.8937 10 。 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d m 2 4 3 1 ] 2.02 10 (1400 997) 9.807 18 0.8937 10 0.01 [ − − =  −     =

检验R.值 Rdh,_202×10-×001×991=2.25> 0.8937 从计算结果可知,与原假设不符,故重设固体颗粒在过渡区沉降,即应用式(Ⅲ)求 解: u ,=023d(Ps-p)g p of 将已知值代入得:001=0274400-99)×981 (225)06 997 解出 d=2.13×10 再检验Rn值:R=d,p_2.13×10-×001×997 0.8937×10 计算结果表明,重设正确(即属于过渡区沉降),故粒子直径为213×10-m。 3-4降尘室 主要用于分离气固悬浮物系,如图3-3所示 含尘气体 净化气体 图3-3降尘室示意图 气体通过降尘室的停留时间,O,s; 颗粒在降尘室的沉降时间,日,s 式中 体通过降尘室速度,及颗粒沉降速度,m·s-1 l,H,b—分别是降尘室的长、高、宽,m

5 检验 Ret 值: 2.25 1 0.8937 10 2.02 10 0.01 997 3 4 =      = = − −  t  et du R 从计算结果可知,与原假设不符,故重设固体颗粒在过渡区沉降,即应用式(Ⅲ)求 解: ( ) 0.6 0.27 et s t R d g u   −  = 将已知值代入得: 0.6 (2.25) 997 (1400 997) 9.81 0.01 0.27  −  = d 解出: d m 4 2.13 10− =  再检验 Ret 值: 2.37 0.8937 10 2.13 10 0.01 997 3 4 =     = = − −  t  et du R 计算结果表明,重设正确(即属于过渡区沉降),故粒子直径为 4 2.13 10−  m。 3-4 降尘室 主要用于分离气固悬浮物系,如图 3-3 所示: 图 3-3 降尘室示意图 气体通过降尘室的停留时间,  ,s; u l  = 颗粒在降尘室的沉降时间,  t ,s; t t u H  = 式中, u , t u ——气体通过降尘室速度,及颗粒沉降速度, −1 m s l,H,b——分别是降尘室的长、高、宽,m

当气流通过降尘室的时间θ,大于颗粒的沉降时间θ时,颗粒被沉降下来。即θ≥θ.时, 才可沉降。 H. b H V 1 证明不在层流区,再假定在过渡区 由式(m)得:1=0272(PP,R (0694)2=(0.27)2 d×4500×981d×0.694×0.6 0.6 d16=294×10-7→d=827×10-5m 6

6 当气流通过降尘室的时间  ,大于颗粒的沉降时间  t 时,颗粒被沉降下来。即    t 时, 才可沉降。 或 ut H u l  , t s u H l u H b V =    s b ut V  l   ……………………(Ⅴ) 式中, Vs ——含尘气体通过降尘室之体积流量, 3 −1 m s ; (b l) ——沉降面积, 2 m ; 提高生产能力 Vs ,只能通过增大降尘室的沉降面积 (b l) 实现,故可将降尘室做成多层, 气流并联通过各区。常用重力沉降设备有降尘室,沉降槽。 3-5 降尘室计算举例 【例 3-3】 某除尘室高 2m、宽 2m、长 5m,用于矿石焙烧炉的炉气除尘。矿尘的密度 为 4500 −3 kg  m ,其形状近于圆球。操作条件下气体流量为 25000 3 −1 m  h ,气体密度为 0.6 −3 kg  m 、粘度为  Pa s −5 3 10 。试求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矿粒直径。 解:由式(Ⅴ)可知,降尘室能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为: 1 0.694 2 5 25000/ 3600 − =   =  = m s b l V u s t 假定沉降在层流区, 由式(Ⅱ)得:    18 ( ) 2 d g u s t − = d m 5 5 9.21 10 4500 9.81 18 3 10 0.694 − −       = = 而 1.28 1 3 10 9.21 10 0.694 0.6 5 5      =   = − − =  t  et d u R 证明不在层流区,再假定在过渡区, 由式(Ⅲ)得: ( ) 0.6 0.27 et s t R d g u  − =    0.6 5 2 2 3 10 0.694 0.6 0.6 4500 9.81 (0.694) (0.27) ( − )        = d d d d m 1.6 7 5 2.94 10 8.27 10 − −  =   = 

而R=4O827×10-5×0694×06 3×10-5 假设成立,所以d=827×10-m=827m。 §3离心沉降 3-6离心沉降速度和分离因素 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的沉降过程叫作离心沉降 如果颗粒呈球状,其密度为P,、直径为d,流体的密度为p,颗粒与中心轴的距离为 R,切向速度为lr,则颗粒在径向上受到的三个作用力分别为: 惯性离心力=2d3·p, 向心力=2d3·p R 阻力 上式中的u暂代表颗粒与流体在径向上的相对速度。因颗粒向外运动,故阻力沿半 径指向中心。若此三力能够达于平衡,平衡时颗粒在径向上相对于流体的速度u便是它在 此位置上的离心沉降速度,对此L可写出下式: 兀d3P.R6.气 R 2 解得离心沉降速度为 4d(p,-p)u2 ur 在离心沉降时,如果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属于滞流,阻力系数也符合斯托克斯定 律:5 du o ,代入式(Ⅵ)得 (Ⅶ)

7 而 1.14 1 3 10 8.27 10 0.694 0.6 5 5      =   = − − =  t  et d u R 假设成立,所以 d 8.27 10 m 82.7m 5 =  = − 。 §3 离心沉降 3-6 离心沉降速度和分离因素 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的沉降过程叫作离心沉降。 如果颗粒呈球状,其密度为  s 、直径为 d,流体的密度为  ,颗粒与中心轴的距离为 R,切向速度为 T u ,则颗粒在径向上受到的三个作用力分别为: 惯性离心力= R u d T s 2 3 6     向心力= R u d T 2 3 6     阻力= 4 2 2 2 ur d    上式中的 r u 暂代表颗粒与流体在径向上的相对速度。因颗粒向外运动,故阻力沿半 径指向中心。若此三力能够达于平衡,平衡时颗粒在径向上相对于流体的速度 r u 便是它在 此位置上的离心沉降速度,对此 r u 可写出下式: R u d T s 2 3 6     - R u d T 2 3 6     - 4 2 2 2 ur d    =0 解得离心沉降速度为: R d u u s T r 2 3 4 ( )  − =    …………………(Ⅵ) 在离心沉降时,如果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属于滞流,阻力系数也符合斯托克斯定 律:    Rer dur  = = 24 24 , 代入式(Ⅵ)得: R d u u s T r 2 2 18 ( )  − =    ………………(Ⅶ)

将上式与式(Ⅱ)相比可知,同一颗粒在同种介质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 度的比值K,称为分离因 8 对于本节将要讨论的旋风分离器与旋液分离器来说,分离系数虽不如离心机的那么大, 但其效果已远较重力沉降设备为高。譬如,当旋转半径R=04m、切向速度lx=20mS-时 分离因数为: (20) 102 981×04 这表明,颗粒在上述条件下的离心沉降速度比重力沉降速度约大百倍。 3-7旋风分离器 1.旋风分离器构造及作用原理: 构造:上部一园筒,下部一园锥,内有气管,气体切向入口 气流在器内形成双层螺旋形运动,颗粒作一半径逐渐增大,且向下旋转运动至器壁。由 于器内气流运动复杂,一般以实践为基础进行设计,且各系列产品均以园筒直径D为参数, 其它各参数与D成比例。如图3-4所示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净化气体 含尘气体 hBD BSD 图3-4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2.主要性能:

8 将上式与式(Ⅱ)相比可知,同一颗粒在同种介质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 度的比值 Kc ,称为分离因数: c T t r K gR u u u = = 2 对于本节将要讨论的旋风分离器与旋液分离器来说,分离系数虽不如离心机的那么大, 但其效果已远较重力沉降设备为高。譬如,当旋转半径 R=0.4m、切向速度 T u =20 −1 m s 时, 分离因数为: 102 9.81 0.4 (20) 2 =  Kc = 这表明,颗粒在上述条件下的离心沉降速度比重力沉降速度约大百倍。 3-7 旋风分离器 1.旋风分离器构造及作用原理: 构造:上部一园筒,下部一园锥,内有气管,气体切向入口 气流在器内形成双层螺旋形运动,颗粒作一半径逐渐增大,且向下旋转运动至器壁。由 于器内气流运动复杂,一般以实践为基础进行设计,且各系列产品均以园筒直径 D 为参数, 其它各参数与 D 成比例。如图 3-4 所示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图 3-4 标准型旋风分离器 2.主要性能:

(1)临界粒径d,即理论上器内能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计算d关系 式,由三个假设(即简化的物理模型)导出 a)气流在器内的园周切线速度lr始终为一定值,且等于进口气速l1 b)颗粒到达器壁穿过的气流厚度等于进气口宽度B; c)颗粒与气流的相对运动为滞流 d2(p,-p) d 或 Ps R≈Rn) R 式中,R一一旋转平均半径,m B18R·B 颗粒到达器壁的时间.= d pu 令气流的有效旋转圈数为气流在器内停留时间=2mnNe 当颗粒到达器壁所需时间(θ,)小于或等于颗粒在器内的实际停留时间(θ)时,颗 粒即会沉降下来 18Rn·B2zRNe psui 得d (Ⅷ) 式中,d——临界粒径,m:,-—进口气速,m·s R一—旋转平均半径,m:N一气流有效旋转圈数 可见B4(或D↓),则d↓,当处理气量过大时,可采用旋风分离器并联组成旋风分 离器组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由于Ne实验测定即可通过Ne校正前面假设与实际情况间差 异 (2)分离效率n: 总效率nC1-C2 C1 进、出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含尘浓度g·m3,一般70=70%90 (3)压强降△P 气流通过旋风分离器的阻力:

9 (1) 临界粒径 c d ,即理论上器内能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计算 c d 关系 式,由三个假设(即简化的物理模型)导出: a) 气流在器内的园周切线速度 T u 始终为一定值,且等于进口气速 i u ; b) 颗粒到达器壁穿过的气流厚度等于进气口宽度 B ; c) 颗粒与气流的相对运动为滞流。 ∴ ( , ) 18 18 ( ) 2 2 2 2 s m m c s i c m c s T c R R R d u u R d u u  =    − =        或 式中, Rm ——旋转平均半径,m ; 颗粒到达器壁的时间 2 2 18 c s i m c t d u R B u B     = = 令气流的有效旋转圈数为气流在器内停留时间 i m u R Ne  2 = 当颗粒到达器壁所需时间(  t )小于或等于颗粒在器内的实际停留时间(θ)时,颗 粒即会沉降下来。 即 2 2 18 c s i m d u R B    ≤ i m u 2R Ne 得 s i c Ne u B d   9   ,m …………………(Ⅷ) 式中, c d ——临界粒径, m ; i u ——进口气速, −1 m s ; Rm ——旋转平均半径, m ; Ne ——气流有效旋转圈数; 可见 B↓(或 D↓),则 c d ↓,当处理气量过大时,可采用旋风分离器并联组成旋风分 离器组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由于 Ne 实验测定即可通过 Ne 校正前面假设与实际情况间差 异。 (2)分离效率η: 总效率 1 1 2 0 C C −C  = C1,C2 ——进、出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含尘浓度 −3 g  m ,一般 0 = 70%~90% (3)压强降△P 气流通过旋风分离器的阻力:

△P 式中,。——阻力系数,同一系列旋风分离器,。值因具体尺寸大小而变。标准型旋 风分离器5=8 3-8旋风分离计算举例 【例3-4】某含尘空气中微粒的密度为1500kg·m-3,温度70℃,常压下流量 1200m3·h-1。现采用筒体直径400mm的标准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试求能分离出尘粒的 最小直径 解:应用式(Ⅷ)求取d,即 9B y, u 查图3-4得:B、D04 =0.1m,Ne=5 因含尘气体物性与空气相近,故查温度70℃的空气粘度4=206×10Pas,并已 知p,=1500kgm-3。 求l1 8×1200 Ah·BDD =167m·s 3600×0.4 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d=,×206×10-×01 6.9×10m=6.9m 丌×5×16.7×1500 §4过滤 3-9过滤操作基本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 实现固一液分离,即过滤。如图3-5所示

10    2 ui P = , Pa ; 式中,  ——阻力系数,同一系列旋风分离器,  值因具体尺寸大小而变。标准型旋 风分离器  =8。 3-8 旋风分离计算举例 【例 3-4】 某含尘空气中微粒的密度为 1500 kg −3  m ,温度 70℃,常压下流量 1200 3 −1 m  h 。现采用筒体直径 400mm 的标准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试求能分离出尘粒的 最小直径。 解: 应用式(Ⅷ)求取 c d ,即: s i c Ne u B d   9  = 查图 3-4 得: 0.1 , 5 4 0.4 4 = = = m Ne = D B 因含尘气体物性与空气相近,故查温度 70℃的空气粘度 20.6 10 Pa s 6 =   −  ,并已 知 3 1500 −  s = kg  m 。 求 i u : 1 2 2 16.7 3600 0.4 8 8 1200 2 4 − =    = =  =  = = m s D V D D V h B V A V ui 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dc m m  6.9 10 6.9 5 16.7 1500 9 20.6 10 0.1 6 6 =  =       = − − §4 过滤 3-9 过滤操作基本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 实现固—液分离,即过滤。如图 3-5 所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