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骰之战——《左传》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特点。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在政治斗争中 运用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 、掌握“乘”“免”“辞”“辱”“所”等多义词的用法,弄清名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 、认识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者必败的道理 教学设想 课文语言有一定难度,人物形象,学生较为生疏,所以第一步要求先对照注 解逐字逐句阅读全文,把文字上的问题大体弄通,然后理出全文时、地、人、事的头绪 概括各段中心 、翻译课文,立信求达,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角色”,休会当事人的地位 身分、性格,译出对话特别是外交辞令的风味及所含感情。为此,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句的含意,挖掘外交辞令的内蕴 讲析完课文后,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也可以写一段读书笔记或将课文某一段落 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有兴趣的还可以将它编成戏剧。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骰之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2.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估计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会比较正确,教师的 补充、点拨,要立足于加深学生的认识,以便为他们进一步研读课文奠定一些基础 关于“轂之战”爆发的缘起,注释①说得过于简略。要进一步了解的是秦、晋、 郑三国相互间的复杂关系。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 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式来巩固这个联盟。秦穆公的夫人是 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 先是嫁给晋惠公的太子围(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 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当时尚是“公子”的晋文公、晋惠公也被迫流亡国外。晋献 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秦穆公这样 做,表面上是出于姻亲关系,实际上是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惠公由于背信 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是在秦国以太子身份为“质” 时,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君的,双方关系更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1 秦晋殽之战——《左传》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特点。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在政治斗争中 运用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 二、掌握“乘”“免”“辞”“辱”“所”等多义词的用法,弄清名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 三、认识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者必败的道理。 教学设想 一、课文语言有一定难度,人物形象,学生较为生疏,所以第一步要求先对照注 解逐字逐句阅读全文,把文字上的问题大体弄通,然后理出全文时、地、人、事的头绪, 概括各段中心。 二、翻译课文,立信求达,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角色”,休会当事人的地位、 身分、性格,译出对话特别是外交辞令的风味及所含感情。为此,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句的含意,挖掘外交辞令的内蕴。 三、讲析完课文后,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也可以写一段读书笔记或将课文某一段落 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有兴趣的还可以将它编成戏剧。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殽之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2.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估计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会比较正确,教师的 补充、点拨,要立足于加深学生的认识,以便为他们进一步研读课文奠定一些基础。 关于“殽之战”爆发的缘起,注释①说得过于简略。要进一步了解的是秦、晋、 郑三国相互间的复杂关系。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 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式来巩固这个联盟。秦穆公的夫人是 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 先是嫁给晋惠公的太子围(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 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当时尚是“公子”的晋文公、晋惠公也被迫流亡国外。晋献 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秦穆公这样 做,表面上是出于姻亲关系,实际上是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惠公由于背信 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是在秦国以太子身份为“质” 时,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君的,双方关系更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在外流亡了19年的晋文公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夺君位。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 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 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步 激化起来,以致在“轂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 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 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 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 正义只属于郑国 关于《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战情景。《曹刿 论战》是这样,本篇也是这样,只是“议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人物。 关于本文的研读任务: 教师指出要逐段串释串析并提出要求:①内容,注意人物议战的论点和论据:② 结构,注意作者思路,看作者怎样逐段揭示矛盾和全文主旨,并把众多题材组合起来 ③语言: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外交辞令,以及文中所反映的古代礼制和礼俗 串释后要拓展一些实词、虚词和兼语省略句法的知识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思考: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 的“传”是什么意思?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 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 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1——4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 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 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 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 性格。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 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但这里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蹇叔的道理说得那么透彻
2 在外流亡了 19 年的晋文公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夺君位。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 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 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步 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 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 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 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 正义只属于郑国。 关于《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战情景。《曹刿 论战》是这样,本篇也是这样,只是“议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人物。 关于本文的研读任务: 教师指出要逐段串释串析并提出要求:①内容,注意人物议战的论点和论据;② 结构,注意作者思路,看作者怎样逐段揭示矛盾和全文主旨,并把众多题材组合起来; ③语言: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外交辞令,以及文中所反映的古代礼制和礼俗。 串释后要拓展一些实词、虚词和兼语省略句法的知识。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 的“传”是什么意思?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 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 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 1——4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 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 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 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 性格。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 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但这里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蹇叔的道理说得那么透彻
为什么秦穆公硬是拒不接受?这是不能简单地用“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两句话就能说 清的。因为从后文的秦穆公悔过自责看,从《左传》所记叙的秦穆公其他事迹来看,他 也是一个深沉善断,并不很刚愎自用的人。这次的利令智昏,刚愎拒谏,显然有其重要 原因。原来,在“骰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伐郑,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解围而去 后,晋文公曾逼郑投降,迫使郑文公立了亲晋的公子兰为太子,才撤兵而去。晋文公去 世时,郑文公也刚刚去世,公子兰继位为郑君,是为郑穆公。面对这一情势,秦穆公担 心郑穆公的亲晋势必危及秦国在郑国的利益,杞子等人不可能长期戍守郑国都城的北 门,加上错误的估计了晋国新值国丧,一定无暇外顾的局势,就认为应抓紧时机袭郑, 错过了机会,就会永远丧失争霸中原的机会。这种担心,就使秦穆公利令智昏,听不讲 蹇叔的意见,作出悍然出兵袭郑的错误决策。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是有 好处的。因为担心失去时机,从而利令智昏,作出错误的判断、决断、决策的情况,是 无论古今,都会经常发生的 2.学习课文第5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 脱,又不能谋” 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 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 三、布置作业: 1.读译课文1——5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6——10段 第二教时 、复习旧课。 学生朗读,翻译课文1——5段,重点检査“国”“诸”“勤”“悖”“拱”“御 “胄”“脱”几个词语的意思,“之”的不同用法及宾语前置句式 研习新课 学习课文第6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 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 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 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 2.学习课文第7、8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 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
3 为什么秦穆公硬是拒不接受?这是不能简单地用“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两句话就能说 清的。因为从后文的秦穆公悔过自责看,从《左传》所记叙的秦穆公其他事迹来看,他 也是一个深沉善断,并不很刚愎自用的人。这次的利令智昏,刚愎拒谏,显然有其重要 原因。原来,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伐郑,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解围而去 后,晋文公曾逼郑投降,迫使郑文公立了亲晋的公子兰为太子,才撤兵而去。晋文公去 世时,郑文公也刚刚去世,公子兰继位为郑君,是为郑穆公。面对这一情势,秦穆公担 心郑穆公的亲晋势必危及秦国在郑国的利益,杞子等人不可能长期戍守郑国都城的北 门,加上错误的估计了晋国新值国丧,一定无暇外顾的局势,就认为应抓紧时机袭郑, 错过了机会,就会永远丧失争霸中原的机会。这种担心,就使秦穆公利令智昏,听不讲 蹇叔的意见,作出悍然出兵袭郑的错误决策。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是有 好处的。因为担心失去时机,从而利令智昏,作出错误的判断、决断、决策的情况,是 无论古今,都会经常发生的。 2.学习课文第 5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 脱,又不能谋”。 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 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 三、布置作业: 1.读译课文 1——5 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 6——10 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朗读,翻译课文 1——5 段,重点检查“国”“诸”“勤”“悖”“拱”“御” “胄”“脱”几个词语的意思,“之”的不同用法及宾语前置句式。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 6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 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 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 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 疑。 2.学习课文第 7、8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 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 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 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 3.学习课文第9、10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 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 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 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 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轂”,不仅直接证实了蹇 叔“御师于殺”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4.学生自读、理解课文6-—10段,教师个别答疑 三、布置作业: 1.复习6——10段,预习11-—14段 2.多义词归类。 第三教时 、复习旧课。 1.朗读课文6——10段,翻译“以乘韦先”、“不腆敞邑”、“淹”、“束载、厉 兵、秣马”。 2.朗读翻译第9段 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11--13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叹息是上段中他与栾枝争论时哪句话的进 一步阐发? 明确:是上段“纵敌,患生”的进一步阐发,说得更激愤。 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 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 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己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 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 思考: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孟明故作感激之态,重点在最后一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 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2.学习课文第14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4 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 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 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 3.学习课文第 9、10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 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 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 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 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 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4.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6——10 段,教师个别答疑。 三、布置作业: 1.复习 6——10 段,预习 11——14 段。 2.多义词归类。 第三教时 一、复习旧课。 1.朗读课文 6——10 段,翻译“以乘韦先”、“不腆敞邑”、“淹”、“束载、厉 兵、秣马”。 2.朗读翻译第 9 段。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 11——13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叹息是上段中他与栾枝争论时哪句话的进 一步阐发? 明确:是上段“纵敌,患生”的进一步阐发,说得更激愤。 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 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 “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 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 思考: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孟明故作感激之态,重点在最后一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 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2.学习课文第 14 段。 ①翻译。 ②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 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一一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 性 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明确: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轂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 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 “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 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 思考:最后两段是写战后情况,实际上是写秦、晋双方对孟明等三位将领的处理。 就全篇的思路看,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集中笔墨写晋、秦双方对孟 明等人的处理? 分析:写这两段,一方面是出于篇章结构的需要,不然,结构就不完整,一场战争的 前因后果也没完全揭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用秦穆公的引咎自责来最后点出蹇 叔预见的正确,使全文中心更加鲜明。作者写这两段更深一层的用意,是要通过晋方处 理秦囚的失策,秦方对待败将实事求是的宽容和穆公的勇于自责,显示出这场战争虽已 结束,而秦、晋争霸的斗争并未结束,争斗的前途是双方的胜败必然要转化。据《左传》 记载,在随后的三年里,秦国果然两次伐晋,终于打败了晋国,实现了称霸的雄心 3.总结分析。 ①讨论:课文题目为《秦晋骰之战》,却只用一句话略写战争,为什么? 文章写了七个场面,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时间顺序(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把 三方四重矛盾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 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一一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 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轂之战,使全文中 突出,详略得当。 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 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 战争阶段:郑国巧辞还客、原轸论击秦师 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 ②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 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话委婉中透 露锋芒,二是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三是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 ⑧结构思路和中心思想的归纳、整理: 教师先提示学生:结构思路服从于全文之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揭示 哪些矛盾,选用什么材料来揭示矛盾和表达中心思想,最后还要考虑用什么为纲,以什么 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把众多材料组合起来
5 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 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 性。 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明确: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殽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 “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 “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 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 思考:最后两段是写战后情况,实际上是写秦、晋双方对孟明等三位将领的处理。 就全篇的思路看,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集中笔墨写晋、秦双方对孟 明等人的处理? 分析:写这两段,一方面是出于篇章结构的需要,不然,结构就不完整,一场战争的 前因后果也没完全揭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用秦穆公的引咎自责来最后点出蹇 叔预见的正确,使全文中心更加鲜明。作者写这两段更深一层的用意,是要通过晋方处 理秦囚的失策,秦方对待败将实事求是的宽容和穆公的勇于自责,显示出这场战争虽已 结束,而秦、晋争霸的斗争并未结束,争斗的前途是双方的胜败必然要转化。据《左传》 记载,在随后的三年里,秦国果然两次伐晋,终于打败了晋国,实现了称霸的雄心。 3.总结分析。 ①讨论:课文题目为《秦晋殽之战》,却只用一句话略写战争,为什么? 文章写了七个场面,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时间顺序(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把 三方四重矛盾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 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 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 心突出,详略得当。 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 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 战争阶段:郑国巧辞逐客、原轸论击秦师 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 ②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 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话委婉中透 露锋芒,二是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三是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 ③结构思路和中心思想的归纳、整理: 教师先提示学生:结构思路服从于全文之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揭示 哪些矛盾,选用什么材料来揭示矛盾和表达中心思想,最后还要考虑用什么为纲,以什么 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把众多材料组合起来
教师就下列项目,边指名学生回答,边写出如下板书 以贪勤民 全文主旨 决策错误产2然失败 矛盾情>秦郑方;秦晋双方 秦内部两派;晋内部杂交错 全文结构思路选用材料 选用“蹇叔谏袭郑”等八个场面 每个场面着重于言论记载 前后印证 以蹇叔言论为纲领 组合方法 以秦军东征为经线 以场面描写为转线积次井然 以始末经过为顺序 布置作业。 1.将“弦高犒师”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以“不以一眚掩大德”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附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 大事。将有西师过轶(音邑,超前)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 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 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怨恨)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 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殺(同“崤”)。殺有二陵焉。其南 陵,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 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僖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 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咯,粗心大意)。入险而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 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富厚)敝邑,为徙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 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東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夂于敝邑 唯是脯(千肉)、资(千粮)、饩(音系,已宰杀的牲畜)、牵(未宰杀的牲畜)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
6 教师就下列项目,边指名学生回答,边写出如下板书: 三、布置作业。 1.将“弦高犒师”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以“不以一眚掩大德”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 附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 大事。将有西师过轶(音邑,超前)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 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 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怨恨)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 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同“崤”)。殽有二陵焉。其南 陵,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 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僖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 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 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富厚)敝邑,为従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 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 唯是脯(干肉)、资(干粮)、饩(音系,已宰杀的牲畜)、牵(未宰杀的牲畜)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
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 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 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忘记死去的国君)乎? 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絰(音崔迭,衰,麻衣,絰, 麻的腰带,本来都是白色,古代以白色不吉利,故用墨染之以免之),梁弘御戎,莱驹为 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殺,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晋于是始墨。 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实秦穆公之女也)请三帅,曰:“彼实构(挑拨离间) 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讨(惩罚)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 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合之矣。”先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短时间,刹那间)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 君之惠,不以累臣釁(同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 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废去,这里 指撤职)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音省,目病,借指一般的疾病,引 申为行为中的过失)掩大德。”(僖三十三年)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案看了好多遍,所以很熟,上下来效果也不错。而且,上文 言文一定要一边疏通文字,一边分析内容,这样效果才好。目标要明确,校长 同志说得还是对的,有目标才有侧重点。并且,发现彩色水笔真好使,重点字 词我都标出来,上课的时候特自信,学生都被我吓得一楞一楞的
7 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 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 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忘记死去的国君)乎?” 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音崔迭,衰,麻衣,绖, 麻的腰带,本来都是白色,古代以白色不吉利,故用墨染之以免之),梁弘御戎,莱驹为 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晋于是始墨。 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实秦穆公之女也)请三帅,曰:“彼实构(挑拨离间) 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讨(惩罚)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 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短时间,剎那间)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 “君之惠,不以累臣釁(同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 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废去,这里 指撤职)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音省,目病,借指一般的疾病,引 申为行为中的过失)掩大德。” (僖三十三年)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案看了好多遍,所以很熟,上下来效果也不错。而且,上文 言文一定要一边疏通文字,一边分析内容,这样效果才好。目标要明确,校长 同志说得还是对的,有目标才有侧重点。并且,发现彩色水笔真好使,重点字 词我都标出来,上课的时候特自信,学生都被我吓得一楞一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