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和应用(20分)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2、《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江春入旧年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6、夕阳西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B.爷爷返老还童,跟我玩起了打仗的游戏 C.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9、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②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夜已到最艳丽的时刻。 ③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④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 ⑤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看见寒鸦万点。 A.⑤①②③④B.④⑤①③②C.⑤③②①④D.②①④⑤③ 10、根据拼音补出文段中的汉字。(4分)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 chang yang。翻开《千家诗》
1 福建省仙游县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和应用(20 分)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 2 、《 观 沧 海 》一 诗 中 , 借 助奇 特 想 象 来表 现 大 海 吞吐 日 、 月 、星 辰 的 气 概的 诗 句 是 , 。 3、 ,江春入旧年。 4、夜阑卧听风吹雨, 。 5 杨花落尽子规啼,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6、夕阳西下, 。 7、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 ....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B.爷爷返老还童 ....,跟我玩起了打仗的游戏。 C.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 9、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②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夜已到最艳丽的时刻。 ③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④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 ⑤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看见寒鸦万点。 A.⑤①②③④ B.④⑤①③② C.⑤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⑤③ 10、根据拼音补出文段中的汉字。(4 分)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 cháng yáng。翻开《千家诗》
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an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 花lio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一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文学潜移墨化的 力量,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跻身世界名校哈佛……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10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饭疏食饮水()(2)曲肱而枕之()(3)博学而笃志()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 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14-16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诗,从结构特征看是言诗。(2分) 15、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 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2 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 xuàn 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 花 liáo 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 ,才能感受文学潜移墨化的 力量,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跻身世界名校哈佛……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3 题。(10 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饭.疏食饮水( ) (2)曲肱.而枕之( ) (3)博学而笃.志(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 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 14-16 题。(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 诗,从结构特征看是 言 诗。(2 分) 15、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 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6、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答: (三)、阅读《南方的冬天》完成17-21题。(15分) 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 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 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 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 团一团的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 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 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的嘘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y inyun),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有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 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 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显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 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杆,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 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的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倘若再来一场冷 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 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 那又是一副磅礴的好图景,巍芒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 零落落的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 绿中隐隐的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 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 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3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6、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 分)答: , 。 (三)、阅读《南方的冬天》完成 17--21 题。(15 分) ① 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 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 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 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 团一团的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 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 落里。 ③ 站在户外,轻轻的嘘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y īnyūn),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有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 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 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显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 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 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杆,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 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的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倘若再来一场冷 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 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 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 那又是一副磅礴的好图景,巍芒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 零落落的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 绿中隐隐的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 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 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 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 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17、第①段中“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②③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细致描绘冬天的,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3分) 19、文中主要写了南方冬天的什么景色?南方之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3分) 20、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3分) 21、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的深刻含 义?(4分) (四)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22-26题。(17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 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 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 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 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 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 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 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4 17、第①段中“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 分) 18、②③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细致描绘冬天的,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3 分) 19、文中主要写了南方冬天的什么景色?南方之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3 分) 20、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3 分) 21、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的深刻含 义?(4 分) (四)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22—26题。(17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 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 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 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 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 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 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 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 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 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 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 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 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 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 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 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 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 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 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 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选自《少年大世 界》有删改) 2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23、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2分) A→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24、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 义。(3分)
5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 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 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 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 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 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 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 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 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 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 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 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 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 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选自《少年大世 界》有删改) 2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23、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2 分) A →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B →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24、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 义。(3 分)
25、第⑥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 什么作用?(4分) 26、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要求:不少于80字)(5分) (五)名著阅读,完成27-29题。(6分)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 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 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 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 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烶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 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 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岀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 知他受了仙录,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27、选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28、为什么孙悟空认为让他做弼马温是“藐视”他?(2分) 29、孙悟空得知真相后怒火中烧,直打向南天门,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六)、其他阅读(16分)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
6 25、第⑥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 什么作用?(4 分) 26、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要求:不少于 80 字)(5 分) (五)名著阅读,完成 27-29 题。(6 分)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 “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 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 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 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 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 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 知他受了仙录,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27、选文选自《 》,作者是 。(2 分) 28、为什么孙悟空认为让他做弼马温是“藐视”他?(2 分) 29、孙悟空得知真相后怒火中烧,直打向南天门,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2 分) (六)、其他阅读(16 分)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作记叙文学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世说新语》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31、某班有位同学上课总喜欢在同学回答问题时说无关的话,扰乱学习环境。课后小明以班干部的 身份去规劝:“你的父母没有教你尊重别人吗?”但看到小明的父母在场,发现这么说不合适,就改 变了原先设想的话。 (1)原先设想的话不合适的原因是 答 (2分) (2)怎么说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 答 (3分) 32、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两个 (2分) 答 (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答 (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答 33、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分)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写作(60分) 任选一题: (1)、文题:聊聊快乐的往事 (2)、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鲜花、笑脸、汗水、眼泪……即使是最平淡的,只要用心感受, 每天都充满诗意。请以“每天都是一首诗”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名和老师名 2、字数要求不得少于600字
7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作记叙文学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世说新语》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31、某班有位同学上课总喜欢在同学回答问题时说无关的话,扰乱学习环境。课后小明以班干部的 身份去规劝:“你的父母没有教你尊重别人吗?”但看到小明的父母在场,发现这么说不合适,就改 变了原先设想的话。 (1)原先设想的话不合适的原因是: 答: (2 分) (2)怎么说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 答: (3 分) 32、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两个。 (2 分) 答: (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 分) 答: (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 分) 答: 33、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 分)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 , 。 三、写作(60 分) 任选一题: (1)、文题:聊聊快乐的往事 (2)、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鲜花、笑脸、汗水、眼泪……即使是最平淡的,只要用心感受, 每天都充满诗意。请以“每天都是一首诗”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名和老师名。 2、字数要求不得少于 600 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8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秋季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 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积累和应用(20分) (一)、(10分)1、(2分)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 去。2、(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1分)海日生残夜4、(1分)铁 马冰河入梦来。5、(2分)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1分)断肠人在天涯。7、(1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二)、8、(3分)D9、(3分)C10、(4分)徜徉绚缭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10分) 11、(3分)(1)吃饭(2)胳膊(3)忠实,坚守 12、(4分)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3、:(3分)D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14-16题。(6分) 14、(2分)酬答诗七言律诗 15、(2分)B16、(2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三)、阅读《南方的冬天》完成17-21题。(15分) 17、(2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预示冬天即来的景物描写,引出下文对南方之冬的描写。起到了过 渡的作用。(答“承上启下”或“过渡”只得1分。) 18、(3分)主要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形象生动的突出了冬天的寒冷,死气沉沉。(两个感官各1 分,冬天特点1分) 19、(3分)天空、树木、荷塘、山、江水等。冷寂、萧条。(列举景物需三个以上得1分,特点2 分,意对即可) 20、(3分)妙用对比的手法(1分)为下文写北方的雪作好铺垫(1分);凸现北方雪遮天避日的特 点,抒发了作者对北方雪的热爱和怀念(1分)。 21、(4分)南方的冬天,仿佛一切都被冻住了。万物失去了生机,只剩下单调和沉寂。在这样的气 氛中,人们呼呼、渴望着春天的来临。(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22-26题。(17分) 22、(3分)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不简洁酌情扣分) 23、(2分)A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希望 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每空1分 24、(3分)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1分),说明他做这件事时间长(1 分),突出了孩子的能干(1分)。 25、(4分)外貌、神态,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人物描写方法2分,人物形象2分) 26、(5分)如: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2分)联系实
9 2017 年秋季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 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一、积累和应用(20 分) (一)、(10 分)1、(2 分)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 去。2、(2 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1 分)海日生残夜 4、(1 分)铁 马冰河入梦来。5、(2 分)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1 分)断肠人在天涯。7、(1 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二)、8、(3 分)D 9、(3 分)C 10、(4 分)徜 徉 绚 缭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3 题。(10 分) 11、(3 分)(1)吃饭 (2)胳膊 (3)忠实,坚守 12、(4 分)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3、(3 分)D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 14-16 题。(6 分) 14、(2 分)酬答诗 七言律诗 15、(2 分)B 16、(2 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三)、阅读《南方的冬天》完成 17--21 题。(15 分) 17、(2 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预示冬天即来的景物描写,引出下文对南方之冬的描写。起到了过 渡的作用。(答“承上启下”或“过渡”只得 1 分。) 18、(3 分)主要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形象生动的突出了冬天的寒冷,死气沉沉。(两个感官各 1 分,冬天特点 1 分) 19、(3 分)天空、树木、荷塘、山、江水等。冷寂、萧条。(列举景物需三个以上得 1 分,特点 2 分,意对即可) 20、(3 分)妙用对比的手法(1 分)为下文写北方的雪作好铺垫(1 分);凸现北方雪遮天避日的特 点,抒发了作者对北方雪的热爱和怀念(1 分)。 21、(4 分)南方的冬天,仿佛一切都被冻住了。万物失去了生机,只剩下单调和沉寂。在这样的气 氛中,人们呼呼、渴望着春天的来临。(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22—26题。(17分) 22、(3分)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不简洁酌情扣分) 23、(2分)A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希望 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每空1分) 24、(3分)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1分),说明他做这件事时间长(1 分),突出了孩子的能干(1分)。 25、(4分)外貌、神态,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人物描写方法2分,人物形象2分) 26、(5分)如: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2分)联系实
际谈谈。(3分) (五)名著阅读,完成27-29题。(6分) 27、(2分)《西游记》吴承恩(每空1分) 28、(2分)因为他一心要“称王称祖”,认为养马是“下贱之役”。(语义相近即可) 29、(2分)桀骜不驯武艺高强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语义相近即可) (六)、其他阅读(16分) 30、(3分)D 31、(1)(2分)语言不得体,规劝要语气委婉,有礼貌 (2)(3分)“李明,父母常教育我们上课要守纪律。你乱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会影响大家学 习,也不礼貌哦,请改正,好吗?” 32、(1)(2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2)(2分)爱迪生先天不足,经过后天努力,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3)(2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一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33、(2分)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 写作(60分)(请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10 际谈谈。(3分) (五)名著阅读,完成 27-29 题。(6 分) 27、(2 分)《西游记》 吴承恩 (每空 1 分) 28、(2 分) 因为他一心要“称王称祖”,认为养马是“下贱之役”。(语义相近即可) 29、(2 分) 桀骜不驯 武艺高强 敢于反抗 追求平等的精神。(语义相近即可) (六)、其他阅读(16 分) 30、(3 分)D 31、(1)(2 分)语言不得体,规劝要语气委婉,有礼貌; (2)(3 分)“李明,父母常教育我们上课要守纪律。你乱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会影响大家学 习,也不礼貌哦,请改正,好吗?” 32、(1)(2 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2)(2 分)爱迪生先天不足,经过后天努力,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3)(2 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33、(2 分)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 三、写作(60 分)(请参照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