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阳光国际学校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禀告(bing)姊妹(zi)论语(lun)玷污(didn) B.雏形(chu) 嬉戏(x1) 堕落(duo)泯灭(min) C.报酬(chou)鬓角(bin) 蹂躏(lin)风韵(yin) D.懊恼(do) 洗濯(zhu 诅咒(zhou)点缀(zhu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观察沉迷充足B.观看沉醉充沛 C.观察 沉醉充足D.观察沉迷充沛 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4)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比喻拟人排比 B、比喻拟人拟人排比 C、夸张比喻拟人排比 D、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非选择题(共19分) 6填写完成下列词语。(4分,每个05分) (1)可望不可() (5)()然长逝 (2)()世无双 (6)获()匪浅 (3)无忧无() (7)问心无() (4)玲珑()透 (8)心()神怡
1 福州阳光国际学校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禀.告(bǐng ) 姊.妹(zǐ ) 论.语(lún ) 玷.污(diàn ) B.雏.形(chú) 嬉.戏( xī ) 堕.落(duò ) 泯.灭( mín ) C.报酬.( chóu ) 鬓.角(bìn ) 蹂躏.( lìn ) 风韵.( yùn ) D.懊.恼( ào ) 洗濯.(.zhuó) 诅咒.(zhòu ) 点缀.( zhuì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 A. 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 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 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观察 沉迷 充足 B.观看 沉醉 充沛 C.观察 沉醉 充足 D.观察 沉迷 充沛 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4)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 比喻 拟人 排比 B、比喻 拟人 拟人 排比 C、夸张 比喻 拟人 排比 D、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二、非选择题(共 19 分) 6.填写完成下列词语。(4 分,每个 0.5 分) (1)可望不可( ) (5)( )然长逝 (2)( )世无双 (6)获( )匪浅 (3)无忧无( ) (7)问心无( ) (4)玲珑( )透 (8)心( )神怡
7.默写(11分) 青山郭外斜。 禅房花木深。 潭影空人心。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何当共剪西窗烛, 随风直到夜郎西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8)子曰:“岁寒 (9)已所不欲, 8.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 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了这封没有标点符号的信后,一个笑一个哭。请根据这两位父母的 不同理解,分别给信加上标点符号。(2分) 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9.仿照例句,写一句话。(2分) 例:理想是罗盘,能帮助船长把握前进的方向。 仿句:书籍是 三、阅读题 )、回忆文言文《论语》十则,完成10-14题(共15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A.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传不习乎?( D.其恕乎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任重而道远。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 12.下列句子中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谈为人的态度 B.“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每天自我反省,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要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即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3.这六则语录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两个):(2分)
2 7. 默写(11 分) (1) ,青山郭外斜。 (2) ,禅房花木深。 ,潭影空人心。 (3)烟笼寒水月笼沙, 。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5) ,随风直到夜郎西。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8)子曰:“岁寒, 。” (9)已所不欲, 。 8.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 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了这封没有标点符号的信后,一个笑一个哭。请根据这两位父母的 不同理解,分别给信加上标点符号。(2 分) 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9.仿照例句,写一句话。(2 分) 例:理想是罗盘,能帮助船长把握前进的方向。 仿句:书籍是 , 。 三、阅读题 (一)、回忆文言文《论语》十则,完成 10—14 题(共 15 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 A.不亦说.乎? ( )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C. 传.不习乎? ( ) D.其.恕乎 ( )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任重而.道远。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温故而.知新…… D. 学而.时习之。 12.下列句子中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谈为人的态度。 B. “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每天自我反省,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要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新”。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即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3.这六则语录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两个):(2分)
14.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7题。(共8分)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 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 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 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 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 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 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 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巳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 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摘自《行道树》) 15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3分) 答: 16加点的词“固执”换成“不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效果?(2分)
3 14.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5—17 题。(共 8 分)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 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 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 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 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 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 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 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巳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 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摘自《行道树》) 15.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3 分) 答: 16.加点的词“固执”换成“不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效果?(2 分)
17行道树的形象也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在你的生活和经历中,你一定接触或了解许多 如行道树般的无私奉献者,请举一例具体说说他(们)的奉献精神。(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13分)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 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 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 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 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 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 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 身体的未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 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 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
4 答: 17.行道树的形象也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在你的生活和经历中,你一定接触或了解许多 如行道树般的无私奉献者,请举一例具体说说他(们)的奉献精神。 (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3 题。(13 分)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 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 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 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 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 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 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 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 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 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
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 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 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 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 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尭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根草茎抱 住。随着儿子手抬髙,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 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岀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 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 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 定是筋疲力尽了 UD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动,并 为之震惊 ω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 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5 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 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 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 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 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 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 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 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 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 定是筋疲力尽了。 ⑾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 为之震惊。 ⑿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 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③3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 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3分) (1)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2)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 20.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1.文中第(⑦)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③3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 别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文章题目能否改成“向那只蚂蚱鞠躬”,为什么?(2分) 23.通过阅读本文,请举例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分) 四、作文(30分)+书写3分 24.题目:第一次 要求:(1)把题目填充完整再写作; (2)详细叙述你某个第一次的经历,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不少于600字
6 ⒀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 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3 分) ⑴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⑵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 分) 20.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1.文中第⑺ 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⒀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 别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22.文章题目能否改成“向那只蚂蚱鞠躬”,为什么? (2 分) 23.通过阅读本文,请举例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 分) 四、作文(30 分)+书写 3 分 24.题目:第一次 要求:(1)把题目填充完整再写作; (2)详细叙述你某个第一次的经历,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不少于 600 字
7 200 300 400 50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l、B 2、C 3、C 4、B 6.(1)即(2)举(3)虑(4)剔(5)猝(6)益(7)愧(8)旷 7、默写 (1)绿树村边合 (2)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3)夜泊秦淮近酒家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思而不学则殆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勿施于人 占 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 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9、仿造句 、阅读题(一)文言文 10、A通“悦”,愉快 真诚,诚实
8 600 70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一、 1、B 2、C 3、C 4、B 5、C 二、 6.(1) 即(2)举(3)虑(4)剔(5)猝(6)益(7)愧(8)旷 7、默写 (1)绿树村边合 (2)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3)夜泊秦淮近酒家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思而不学则殆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 勿施于人 8、标点 哭 : 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 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9、仿造句 三、阅读题(一)文言文 10、A通“悦”,愉快 B真诚,诚实
C老师传授的知识 D大概 3、成语: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答对两个即可) 14.翻译:(略,见参考书) (二)现代文《行道树》 15行道树的痛苦:被安排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飞尘里,承受着不被了解的孤独,它们 选择这样的命运,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 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16、“不断”表明不间断,连续,语气平淡:而“固执”表明坚持己见不动摇,更见其坚 定 17、(略) (三)现代文《向生命鞠躬》 18.(3分) (1)生命力顽强 (2)①向前微微弯腰行礼 ②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对伤害生命的 行为的愧疚、自责 19.(2分)我与儿子爬山时,发现并捉住蚂蚱,用草秆穿透其身体给儿子玩。蚂蚱脱逃,我 再次捉住蚂蚱仍用草秆穿透其身体,蚂蚱艰难脱逃。我向顽强的生命鞠躬。 20.(2分)交代蚂蚱生存的自然环境,突出蚂蚱生命的顽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为下文的悲壮作铺垫等可酌情给点分) 21.(2分)“叫”是儿子希望爸爸重新捉住逃跑的蚂蚱;“喊”是害怕我再去捉蚂蚱 可见蚂蚱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的儿子,使他不想再伤害它,并对它产生 了崇敬之情。 22.(2分)文章题目更有广度和深度。这只蚂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实是 向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命鞠躬 23.(2分)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但一定要结合实例,围绕生命力的强大和值得敬 畏或值得珍惜来谈 (四)作文 可参照中考的评分标准评定
9 C老师传授的知识 D大概 11、A 12、C 13、成语: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答对两个即可) 14.翻译:(略,见参考书) (二)现代文《行道树》 15 行道树的痛苦:被安排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飞尘里,承受着不被了解的孤独,它们 选择这样的命运,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 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16、“不断”表明不间断,连续,语气平淡;而“固执”表明坚持己见不动摇,更见其坚 定。 17、(略) (三)现代文《向生命鞠躬》 18.(3 分) (1)生命力顽强 (2) ①向前微微弯腰行礼; ②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对伤害生命的 行为的愧疚、自责。 19.(2 分)我与儿子爬山时,发现并捉住蚂蚱,用草秆穿透其身体给儿子玩。蚂蚱脱逃,我 再次捉住蚂蚱仍用草秆穿透其身体,蚂蚱艰难脱逃。我向顽强的生命鞠躬。 20.(2 分)交代蚂蚱生存的自然环境,突出蚂蚱生命的顽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为下文的悲壮作铺垫等可酌情给点分) 21.(2 分)“叫”是儿子希望爸爸重新捉住逃跑的蚂蚱;“喊”是害怕我再去捉蚂蚱, 可见蚂蚱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的儿子,使他不想再伤害它,并对它产生 了崇敬之情。 22.(2 分)文章题目更有广度和深度。这只蚂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实是 向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命鞠躬。 23.(2 分)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但一定要结合实例,围绕生命力的强大和值得敬 畏或值得珍惜来谈 (四)作文 可参照中考的评分标准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