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考点 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①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和天平 ②热源:酒精灯或电加热器;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电加热器 更好,因为内部加热,相对稳定,热损失少;) 2、选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进行实验。 3、实验中选用相同热源是保证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4、实验方法 转换法(通过比较加热相同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控制变量法(相同热源,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5、【数据处理和分析】 ①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②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着热量的损失。 7、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 8、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9、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 10、用的此实验器材还能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1、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接线柱不能接反。 3、为了使读数精确用小量程,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4、电表异常原因判断: ①反向偏转,说明正、负接线柱接反; ②正向偏转幅度过小,说明量程选择过大 ③正向偏转幅度过大,指针到达右边没有刻度处,说明量程选择过小 5、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或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 具有普遍性 6、实验结论: 串联:申流处处相等, 并联:干路申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九年级物理实验考点 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①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和天平 ②热源:酒精灯或电加热器;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 (电加热器 更好,因为内部加热,相对稳定,热损失少;) 2、选 质量相等 的不同物质进行实验。 3、实验中选用相同热源是保证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4、实验方法: 转换法(通过比较加热相同时间 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控制变量法(相同热源,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5、【数据处理和分析】 ①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②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着热量的损失。 7、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 8、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9、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 10、用的此实验器材还能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1、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断开 。 2、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接线柱不能接反。 3、为了使读数精确用小量程,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4、电表异常原因判断: ①反向偏转,说明正、负接线柱接反; ②正向偏转幅度过小,说明量程选择过大; ③正向偏转幅度过大,指针到达右边没有刻度处,说明量程选择过小。 5、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或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 具有普遍性。 6、实验结论: 串联: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串联,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申压 实验三、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定值电阻的作用:保护电路 2.实验方法 ①转换法(在电压一定时,用灯的亮度或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大小) ②控制变量法(讨论“电阻的大小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3.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 同种材料,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5.用电流表比小灯泡更好的原因:申流表可以检测微小电流的变化,而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 实验四、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实验原理: 电流与电压关系: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2.电路 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 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要先进行试触,然后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接线时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_接线柱流出 ④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时应按“一上一下”原则,滑片应该移 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滑片的位置,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5、实验表格及数据处理 表一R=59
串联,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实验三、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 定值电阻的作用:保护电路 2. 实验方法: ①转换法(在电压一定时,用灯的亮度或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大小); ②控制变量法(讨论“电阻的大小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3.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 温度。 同种材料,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5.用电流表比小灯泡更好的原因:电流表可以检测微小电流的变化,而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 实验四、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实验原理: 电流与电压关系: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改变 电阻 2. 电路 3、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 状态。 ②电流表要串联 在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要先进行试触 ,然后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接线时要让电流从正 接线柱流入,负 接线柱流出。 ④滑动变阻器要串联 在电路中,接线时应按 “一上一下”原则,滑片应该移 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滑片的位置,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5、实验表格及数据处理: 表一 R=5Ω
电压/V.0.03.0 电流/A.21.49.6 表二U=3V 电阻/9 6、图像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7、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申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8、调节滑动变阻器不能使电压达到指定示数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 9、换不同规格的电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10、不能用灯泡代替电阻进行探究的原因: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实验五、电阻的测量 (一)伏安法 1、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 2、电路 4、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 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要先进行试触,然后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接线时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④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时应按“一上一下”原则,滑片应该移 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流与电压,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6、注意:
电压/V 1.0 2.0 3.0 电流/A 0.2 0.4 0.6 表二 U=3V 电阻/Ω 5 10 15 电流/A 0.6 0.3 0.2 6、图像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7、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8、调节滑动变阻器不能使电压达到指定示数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 9、换不同规格的电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10、不能用灯泡代替电阻进行探究的原因: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实验五、电阻的测量 (一)伏安法 1、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I=U/R 2、电路 4、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 状态。 ②电流表要串联 在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要先进行试触 ,然后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接线时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④滑动变阻器要串联 在电路中,接线时应按 “一上一下”原则,滑片应该移 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电流与电压,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6、注意:
测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求平均值,因为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测小灯泡阻值,不需求平均值,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平均值失去意义。 7、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看申源电压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L=/R(定值电阻)I=P额/额 滑动变阻器规格选取:1、看电流2、计算申阻:R滑=(U-U额)/额 (二)缺电流表(伏阻法) (1)电压表双接 ①开关闭合,电压表接在R两端,测出R两端电压U ②将电压表改接在R3两端,测出R两端电压Ux ③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得 则电阻R2的表达式为R2 (2)电压表并联在未知电阻Rx两端 ①开关S1、S2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测出电源电压U; ②S1闭合、S2断开(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阻值最大处,阻值为R),测出R两端电压Ux ③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可得 则电阻R的表达式为R (三)缺电压表(安阻法) (1)已知电阻R。和未知电阻R2并联: 的,? ①将电流表A接入R支路,闭合开关(或开关S、S2闭合),测出通过R的电流I;②将电流表A接入 Rx支路,闭合开关(或开关S、S闭合),测出通过R的电流Ix;③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可得:IR=IR3 则电阻R2表达式为R (2)已知电阻R和未知电阻R串联
测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求平均值,因为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测小灯泡阻值,不需求平均值,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平均值失去意义。 7、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看电源电压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I=U/R 最小值 (定值电阻) I=P 额/U 额 滑动变阻器规格选取:1、看电流 2、计算电阻:R 滑=(U-U 额)/I 额 (二)缺电流表(伏阻法) (1)电压表双接: ①开关闭合,电压表接在 R0 两端,测出 R0 两端电压 U0; ②将电压表改接在 Rx 两端,测出 Rx 两端电压 Ux; ③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得: , 则电阻 Rx 的表达式为 Rx= (2)电压表并联在未知电阻 Rx 两端: ①开关 S1、S2 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测出电源电压 U; ②S1 闭合、S2 断开(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阻值最大处,阻值为 RP),测出 Rx 两端电压 Ux; ③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可得: 则电阻 Rx 的表达式为 Rx= (三)缺电压表(安阻法) (1)已知电阻 R0 和未知电阻 Rx 并联: ①将电流表 A 接入 R0 支路,闭合开关(或开关 S、S2 闭合),测出通过 R0 的电流 I0;②将电流表 A 接入 Rx 支路,闭合开关(或开关 S、S1 闭合),测出通过 Rx 的电流 Ix;③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可得:I0R0=IxRx; 则电阻 Rx 表达式为 Rx= (2)已知电阻 R0 和未知电阻 Rx 串联:
①开关S1、S2闭合(或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测出通过R2的电流I,则电源电压为U=IRx ②开关S闭合、S2断开(或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阻值为R),测出通过电路的电流I,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可得 电源电压为U=IR+IR2(或U=IR+IR) ③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I,R=IR+IR2(或IR2=IR+IR),则电阻R2表达式为R 实验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原理:P=UI 2、实物图与电路图 3、电路连接 (1)开关: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画m (2)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且开关闭合前,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3) 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4)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5)电压表的量程由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决定,电流表的量程由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决定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保护电路 5、连接电路无误后,移动滑片的位置,同时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 停止移动滑片,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公式即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6、电路故障分析 (1)电表示数异常的原因 ①电流表无示数:与电流表串联的电路断路(或电流表被短路或断路) ②电流表指针满偏: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小或与之串联的电路发生短蹬 ③电压表无示数:小灯泡发生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断路,或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部分断路); ④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小灯泡发生断路,或滑动变阻器短路 (2)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①电路完好,灯不亮: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太大,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①开关 S1、S2 闭合(或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测出通过 Rx 的电流 Ix,则电源电压为 U=IxRx; ②开关 S1 闭合、S2 断开(或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阻值为 RP),测出通过电路的电流 I,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可得: 电源电压为 U=IR0+IRx(或 U=IRP+IRx); ③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 IxRx=IR0+IRx(或 IxRx=IRP+IRx),则电阻 Rx 表达式为 Rx= 实验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原理:P=UI 2、实物图与电路图 3、电路连接 (1)开关: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且开关闭合前,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3) 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4)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5)电压表的量程由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决定,电流表的量程由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决定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保护电路。 5、连接电路无误后,移动滑片的位置,同时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 停止移动滑片,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公式即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6、电路故障分析: (1)电表示数异常的原因: ①电流表无示数:与电流表串联的电路断路(或电流表被短路或断路); ②电流表指针满偏: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小或与之串联的电路发生短路; ③电压表无示数:小灯泡发生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断路,或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部分断路); ④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小灯泡发生断路,或滑动变阻器短路。 (2)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①电路完好,灯不亮: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太大,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②电路故障,灯不亮:小灯泡断路或短路,根据电表示数判断 (3)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的原因:滑动变阻器回时接两个上接线柱或同时接两个下接线柱 7、多次测量的目的: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并比较、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及 灯泡亮度变化规律(小灯泡实际电压不同,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理应不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8、图像分析小灯泡的U-I图像是曲线, U/V O0.10.20.3IA 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増大 9、实验结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的功率越大 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实验七: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1、被加热的物质选用空气(或煤油)的原因:空气受热膨胀明显(煤油比热容小,升温I 实 验现象明显。 2、选择被加热物质时需要保证物质的种类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或温度计示数的变仳)反映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 的多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是需控制电热丝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2)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是需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3)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需控制电阻和电流相同,改变通电时间的长短。 5.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6、两个烧瓶串联的目的:使通过电流相同。 7、实验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 比
②电路故障,灯不亮:小灯泡断路或短路,根据电表示数判断。 (3)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的原因: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两个上接线柱或同时接两个下接线柱 7、多次测量的目的: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并比较、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及小 灯泡亮度变化规律(小灯泡实际电压不同,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理应不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8、图像分析小 灯泡的 U-I 图像是曲线, 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实验结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的功率越大; 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实验七: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1、被加热的物质选用空气(或煤油)的原因:空气受热膨胀明显(煤油比热容小,升温明显),能使实 验现象明显。 2、选择被加热物质时需要保证物质的种类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 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 的多少。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是需控制电热丝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2)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是需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3)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需控制电阻和电流相同,改变通电时间的长短。 5.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6、两个烧瓶串联的目的:使通过电流相同。 7、实验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