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闸北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造化钟神秀, 《望岳》)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3、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 4、予谓菊 (《爱莲说》) ,气象万千。 (《岳 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滋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班马”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以送别环境之清雅,烘托友人间情谊之髙雅 B.颔联用“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友人和自己 C.颈联将浮云和落日拟人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D.尾联以萧萧马鸣之声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回味。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 (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老人小孩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事已高、精神不济。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2分)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什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 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 龉2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3,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 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 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2016 年闸北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 (39 分) (一)默写(15 分) 1、造化钟神秀, 。 (《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3、晨兴理荒秽, 。 (《归园田居》) 4、予谓菊, 。 (《爱莲说》) 5、 ,气象万千。 (《岳 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 题。(4 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滋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班马”的意思是 。(2 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以送别环境之清雅,烘托友人间情谊之高雅。 B.颔联用“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友人和自己。 C.颈联将浮云和落日拟人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D.尾联以萧萧马鸣之声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回味。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8 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人名)所写的文章《 》(篇名)。 (2 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老人小孩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事已高、精神不济。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12 分) 俗以喜人面 1 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 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 龉 2 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 3 ,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 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 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面:当面。2(jy):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3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外官不易为( (2)汝言亦不为无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13、京官说“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是因为 本文讽刺了那些 的人。(5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 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 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 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 为曲名,比如“乙”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 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 “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 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 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 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 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的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 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 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 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 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可 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 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 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⑥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 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 的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14、根据上下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3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5、第⑥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
[注释] ①面:当面。 2 (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3 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 分) ⑴外官不易为( ) ⑵汝言亦不为无见(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 分)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京官说“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讽刺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5 分) 二、 现代文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 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 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 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 为曲名,比如“乙”。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 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 “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 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 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 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 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的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 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 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 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 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可 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 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 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⑥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 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 的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14、根据上下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3 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 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 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5、第⑥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
(1) (2) (4 分) 16、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 (1) (2) (3) 本文是从“折柳送别”的 、原因和 等方面来介绍古人 “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 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 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挖笋记 ①好友相约,今年我们两家又一起挖春笋。 ②来得早了,笋还少,人却很多。为了找笋,人们三三两两地,这里挖 挖,那里刨刨,恨不得掘地三尺,将笋一网打尽。我也不例外。凡有竹叶拱起的 地方,我必手脚并用,一探究竟,实在称得上心无旁骛。不知不觉地,我在林中 越走越远,还不时蹲下来,翻开一层层灰黄的、快腐烂的竹叶,甚至翻起一块块 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晓得竹林里哪来的那么多石头?)。一不小心,惊扰了睡在 叶下、石缝的小虫、蚯蚓。骤然暴露在天光下,吓得它们扭作一团,抽出身来, 便惶惶逃走。它们不知道,其实我被吓得更惨!只听“嗡”地一声,头皮发麻, 身毛毛汗。欲待求援,然而四顾无人,身畔只有茂林修竹环绕, ③忽而一阵风过,竹叶沙沙,一股奇异又熟悉的香气飘来。不是青草, 不是春泥,也不是任何一种花,更像是青草、春泥和落花之香的集合。一时间, 我辨不出这香,不由得有些焦急,就像和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相遇,你惊喜地张 开嘴,却偏偏呼不出他的名字。 ④我只有低下头,闭上眼,深深呼吸,在日渐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搜寻。 此时,香气变得更熟悉了。终于,我辨出了其中的一种香。睁开眼,我紧紧盯着 脚下翻开来的、那一层层竹叶遮蔽下的黝黑的泥土。俯下身去深吸一口气,我惊 异地发现:正是这肥沃、潮湿的腐殖土,在散发着这奇异的香气!可是,若非竹 叶盖,春笋萌动,又何来这异香?它应当只属于这片竹林,只属于这个时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6、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是从 “折柳送别”的________、原因和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古人 “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 分) 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 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 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22 分) 挖笋记 ①好友相约,今年我们两家又一起挖春笋。 ②来得早了,笋还少,人却很多。为了找笋,人们三三两两地,这里挖 挖,那里刨刨,恨不得掘地三尺,将笋一网打尽。我也不例外。凡有竹叶拱起的 地方,我必手脚并用,一探究竟,实在称得上心无旁骛。不知不觉地,我在林中 越走越远,还不时蹲下来,翻开一层层灰黄的、快腐烂的竹叶,甚至翻起一块块 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晓得竹林里哪来的那么多石头?)。一不小心,惊扰了睡在 叶下、石缝的小虫、蚯蚓。骤然暴露在天光下,吓得它们扭作一团,抽出身来, 便惶惶逃走。它们不知道,其实我被吓得更惨!只听“嗡”地一声,头皮发麻, 一身毛毛汗。欲待求援,然而四顾无人,身畔只有茂林修竹环绕。 ③忽而一阵风过,竹叶沙沙,一股奇异又熟悉的香气飘来。不是青草, 不是春泥,也不是任何一种花,更像是青草、春泥和落花之香的集合。一时间, 我辨不出这香,不由得有些焦急,就像和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相遇,你惊喜地张 开嘴,却偏偏呼不出他的名字。 ④我只有低下头,闭上眼,深深呼吸,在日渐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搜寻。 此时,香气变得更熟悉了。终于,我辨出了其中的一种香。睁开眼,我紧紧盯着 脚下翻开来的、那一层层竹叶遮蔽下的黝黑的泥土。俯下身去深吸一口气,我惊 异地发现:正是这肥沃、潮湿的腐殖土,在散发着这奇异的香气!可是,若非竹 叶 fù 盖,春笋萌动,又何来这异香?它应当只属于这片竹林,只属于这个时节
⑤去年的这个时节,我也在这同一片竹林里。想必也闻过这种香气,可 那时遍地春笋,我们挖笋尚且不及,哪里还有暇他顾?今年呢,那些钻出地面时, 总喜欢把几片小小的、黄绿色的笋衣,像面旗帜一样举在头顶的春笋去哪里了ξ 它们似乎一直在躲着我。久寻未果,我慢慢变得沉静下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此时,我发现了今年的第一个竹笋。不一会儿,又发现了一个。原来,竹笋近在 眼前,只是我视而不见。 ⑥莫非,今年这片竹林要以另一种方式馈赠于我? ⑦此刻,我的世界就是这一片森林。它用自己的落叶,为我滋养出一个 安静而又丰富的世界。小虫在叶下栖身,蚯蚓在土里奔突,春笋在泥中拔节,期 待有一天冲向云霄。我们总喜欢追索这世界的意义,偏偏忘记了怎样去感受这世 界本来的样貌。细细看,慢慢找,静静感受,也许意义就在其中 19、根据拼音写汉字。f盖 (2分) 20、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作用 是 (5分) 21、第⑥段加点词语“另一种方式”指的 是 而第⑦段中“一个安静而丰富的世界”的含义 是 。(6分) 22、围绕这次挖笋经历,文章第②-一⑤段写了三件事,分别是: (1) (2) (3) (6分) 23、下列句子最适合作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A.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B.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C.仔细观察并静下心来感受世界,才可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意义 D.对于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要过于执着,惊喜往往会等着你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4-26题 56米,距离地面106米,共30个极具时尚感的轿厢,当人们进入轿舱 时,立刻有梦幻华丽的感觉。 作为国内首个悬臂式屋顶摩天轮,位于地铁8号线和12号线曲阜路站的 上海大悦城 SKYRING摩天轮采用和伦敦眼相同的拉索技术,整体设计浪漫,轻盈
⑤去年的这个时节,我也在这同一片竹林里。想必也闻过这种香气,可 那时遍地春笋,我们挖笋尚且不及,哪里还有暇他顾?今年呢,那些钻出地面时, 总喜欢把几片小小的、黄绿色的笋衣,像面旗帜一样举在头顶的春笋去哪里了? 它们似乎一直在躲着我。久寻未果,我慢慢变得沉静下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此时,我发现了今年的第一个竹笋。不一会儿,又发现了一个。原来,竹笋近在 眼前,只是我视而不见。 ⑥莫非,今年这片竹林要以另一种方式馈赠于我? ⑦此刻,我的世界就是这一片森林。它用自己的落叶,为我滋养出一个 安静而又丰富的世界。小虫在叶下栖身,蚯蚓在土里奔突,春笋在泥中拔节,期 待有一天冲向云霄。我们总喜欢追索这世界的意义,偏偏忘记了怎样去感受这世 界本来的样貌。细细看,慢慢找,静静感受,也许意义就在其中。 19、根据拼音写汉字。fù 盖 (2 分) 20、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作用 是 。(5 分) 21、第⑥段加点词语“另一种方式”指的 是 , 而第⑦段中“一个安静而丰富的世界”的含义 是 。(6 分) 22、围绕这次挖笋经历,文章第②—⑤段写了三件事,分别是: (1) ; (2) ; (3) 。(6 分) 23、下列句子最适合作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B.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C.仔细观察并静下心来感受世界,才可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意义。 D.对于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要过于执着,惊喜往往会等着你。 三、综合运用(1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 24—26 题。 56 米,距离地面 106 米,共 30 个极具时尚感的轿厢,当人们进入轿舱 时,立刻有梦幻华丽的感觉。 作为国内首个悬臂式屋顶摩天轮,位于地铁 8 号线和 12 号线曲阜路站的 上海大悦城 SKYRING 摩天轮采用和伦敦眼相同的拉索技术,整体设计浪漫,轻盈
时尚,直径56米,距离地面106米,共30个极具时尚感的轿厢,当人们进入轿 舱时,立刻有梦幻华丽的感觉。 去年冬季,浓浓的复古英伦风也萦绕在摩天轮光环下的上海大悦城,在南座一楼 辆从维多利亚时代驶来的马车,带来了伊丽莎白花店,1972中英茶叶铺,莎 士比亚图书馆,一战邮局等各种有趣的门店,可以买到干花,英式红茶,英文版 图书等各种文艺系礼物。 24、有原研哉设计的 SKY RING视觉形象将不会出现在( )上。(3分) A. SKY RING摩天轮门票 B.上海大 悦城会员卡 C.上海借书 D.地铁曲阜路站广 告牌 25、陈列在莎士比亚图书馆的图书,是英国作品的一项是( )(3分) A.《鲁滨孙漂流记》、《威尼斯商人》 B.《凡卡》、《竞 选州长》 C.《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 D.《二十年后》、 《变色龙》 26、在英国展一隅,印有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著名演讲词“ never, never, never 【链接一】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成功奥秘”讲座,那天丘吉尔走上讲台,两 眼注视着观众,用手势停住大家雷动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 是, never give up(放弃)!第二是, never, never give up!第三是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我的演讲结束了!” 【链接二】“ never”可翻译成“决不”或“从未” 如果让你来翻译丘吉尔的演讲词,你会译成“决不放弃”还是“从未放弃”呢? 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最后才发现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闸北区初三二模·参考答案 1.阴阳割昏晓2.衣带渐宽终不悔3.带月荷锄归4.花之隐逸者 也5.朝晖夕阴 6.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2分)7.B(2分) 8.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9(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场景,是众位宾客在尽情欢乐。(3分,判断句 及“坐”“而”“众”) 10.A(3分) 11.(1)做(2)见识,见解(各2分,共4分)
时尚,直径 56 米,距离地面 106 米,共 30 个极具时尚感的轿厢,当人们进入轿 舱时,立刻有梦幻华丽的感觉。 去年冬季,浓浓的复古英伦风也萦绕在摩天轮光环下的上海大悦城,在南座一楼 一辆从维多利亚时代驶来的马车,带来了伊丽莎白花店,1972 中英茶叶铺,莎 士比亚图书馆,一战邮局等各种有趣的门店,可以买到干花,英式红茶,英文版 图书等各种文艺系礼物。 24、有原研哉设计的 SKY RING 视觉形象将不会出现在( )上。(3 分) A.SKY RING 摩天轮门票 B.上海大 悦城会员卡 C.上海借书 证 D.地铁曲阜路站广 告牌 25、陈列在莎士比亚图书馆的图书,是英国作品的一项是( )(3 分) A.《鲁滨孙漂流记》、《威尼斯商人》 B.《凡卡》、《竞 选州长》 C.《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 D.《二十年后》、 《变色龙》 26、在英国展一隅,印有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著名演讲词“never,never,never give up!” 【链接一】1948 年牛津大学举办“成功奥秘”讲座,那天丘吉尔走上讲台,两 眼注视着观众,用手势停住大家雷动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 是,never give up(放弃)!第二是, never,never give up! 第三是, never,never,never give up!我的演讲结束了!” 【链接二】“never”可翻译成“决不”或“从未”。 如果让你来翻译丘吉尔的演讲词,你会译成“决不放弃”还是“从未放弃”呢? 请说说你的理由。(5 分) 四、写作(60 分) 27、题目:最后才发现 要求:⑴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⑶不得抄袭。 闸北区初三二模•参考答案 1.阴阳割昏晓 2.衣带渐宽终不悔 3.带月荷锄归 4.花之隐逸者 也 5.朝晖夕阴 6.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2 分) 7.B(2 分) 8.欧阳修醉翁亭记(2 分,每空 1 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9.(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场景,是众位宾客在尽情欢乐。(3 分,判断句 及“坐” “而”“众”) 10. A(3 分) 11.⑴做⑵见识,见解(各 2 分,共 4 分)
12.有一个要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3分,倒装句(定语后 置和介宾后置)及“于”“其”各1分] 13.他的老师也是个喜欢戴 高帽的人(3分)喜欢听好话(言行不一)(2分) 14.D(3分)15.(1)柳树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2分)(2)柳树是消灾祈福的 工具(2分) 16.(1)“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可表达惜别之意 (1分) (2)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可传达“春常在”的祝愿。(1分)(3)柳条插土就活, 希望友人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1分) 17.来历(来源)(1分)文化源头(1分)逻辑顺序(1分,有错别字扣1分) 18.第④段(1分)。这段文字说明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有顽强的再生力这一 特点(2分),很好地解释了第④段的中国古代神话,棺材上的装饰以及灵车都 与“柳”密切相关的原因。(2分) 19.覆(2分) 20.拟人、比喻(2分)把笋衣比作“旗帜”,把春笋当作旗手,生动形象地写出 春笋刚钻出地面时充满生机甚至有些调皮的样子,也表达了对春笋努力冲破阻 碍、昂扬向上的精神的赞美(3分) 21.不同于去年满足“我”挖笋这一物质需求的方式,而是带给我精神上的愉 悦(2分)由落叶、泥土、小虫、蚯蚓、春笋等共同构成的竹林世界,远离人类 的喧播与功利,还原了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带给人丰富的精神享受和启迪(分) 22.(1)翻竹叶找笋时惊扰了叶下小虫,也被小虫惊吓(2发现个林里的奇异香 气是由腐殖土发出的(3)静下心来才发现了一直找不到的竹笋(6分,每空2分) 23.c(3分) 24.C(3分) 25.A(3分) 26.表态(两者皆可)(1分)“决不放弃”是“坚决不放弃”的意思,(2分) 强调态度的坚定是成功的奥秘。(2分)/“从不放弃”是“从来没有放弃”的意 思,(2分)强调一贯坚持的态度是成功的奥秘。(2分)
12. 有一个要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3 分,倒装句(定语后 置和介宾后置)及“于”“其”各 1 分] 13.他的老师也是个喜欢戴 高帽的人(3 分)喜欢听好话(言行不一)(2 分) 14. D(3 分) 15.(1)柳树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2 分)(2)柳树是消灾祈福的 工具(2 分) 16. (1) “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可表达惜别之意。 (1 分) (2)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可传达“春常在”的祝愿。(1 分)(3)柳条插土就活, 希望友人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1 分) 17. 来历(来源)(1 分)文化源头(1 分)逻辑顺序(1 分,有错别字扣 1 分) 18. 第④段(1 分)。这段文字说明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有顽强的再生力这一 特点 (2 分),很好地解释了第④段的中国古代神话,棺材上的装饰以及灵车都 与“柳”密切相关的原因。(2 分) 19. 覆(2 分) 20. 拟人、比喻(2 分)把笋衣比作“旗帜”,把春笋当作旗手,生动形象地写出 春笋刚钻出地面时充满生机甚至有些调皮的样子,也表达了对春笋努力冲破阻 碍、昂扬向上的精神的赞美(3 分) 21. 不同于去年满足“我”挖笋这一物质需求的方式,而是带给我精神上的愉 悦(2 分)由落叶、泥土、小虫、蚯蚓、春笋等共同构成的竹林世界,远离人类 的喧嚣与功利,还原了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带给人丰富的精神享受和启迪(4 分) 22. (1)翻竹叶找笋时惊扰了叶下小虫,也被小虫惊吓(2)发现竹林里的奇异香 气是由腐殖土发出的(3)静下心来才发现了一直找不到的竹笋(6 分,每空 2 分) 23. C(3 分) 24. C(3 分) 25. A(3 分) 26. 表态(两者皆可)(1 分)“决不放弃”是“坚决不放弃”的意思,(2 分) 强调态度的坚定是成功的奥秘。(2 分)/“从不放弃”是“从来没有放弃”的意 思,(2 分)强调一 贯坚持的态度是成功的奥秘。(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