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 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诉衷情》) 4. 不逾矩 《孔孟论学》 5.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 丑奴儿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口口而今识尽愁滋味,口口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以下内容中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B.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 道合 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语填入空格后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濰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 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 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 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 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 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 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 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 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 点,依次是 (1) (第(2)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9.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2016 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文言文(39 分) (一)默写(15 分) 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_,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__________。 (《诉衷情》) 4.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 5.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 6-7 题(4 分)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口口而今识尽愁滋味,口口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以下内容中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2 分)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 B.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 道合 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语填入空格后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2 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 8-9 题(8 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 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 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 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 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 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 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 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 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所反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 点,依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9.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 (2 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 策而已矣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隶 往摄之2,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 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 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注释】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 “征召”的意思 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不更辱乎 (2)卒供役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 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 想攀附显贵者。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生之长与生之厚(有删改) 彭瑞高 (1)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 活出精彩来。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2)“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3)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 “什么是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4)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 越大;有的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 生命厚度才越大。 (5)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 前的,生命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run人心的,商 人生命厚度才越大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 策而已矣 (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12 分)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 往摄之 之 ,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 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 3 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 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 “征召”的意思。 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不更辱乎( ) (2)卒供役而还(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 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 想攀附显贵者。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18 分) 生之长与生之厚(有删改) 彭瑞高 (1)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 活出精彩来。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2)“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3)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 “什么是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4)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 越大;有的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 生命厚度才越大。 (5)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 前的,生命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 rùn 人心的,商 人生命厚度才越大
(6)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 “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却认为不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 下”;作品传得越广、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以诗人而言,李杜光焰 万丈,留下那么多千古名句,生命诚其厚;而乾隆写诗无数,几无“留得下”之 句,生命何其薄 (7)据此看来,众人越中对于生命厚薄的标准往往与百姓有关:遗爱民间 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8)那么,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是否有关呢?我以为,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活得 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活多活少无所谓。仍举文人为例,你看,王勃李贺只 活了二十六七岁,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 五十州”等,都是绝世佳句,谁能说他们短暂的生命缺乏厚度呢? (9)不过也有人质疑:什么“生命的厚度”,这都是你们闲人的标准,我们老百 姓活着就是活着,没什么厚啊薄的;难道不写诗不出书,没有你们说的“厚度” 就不活了?更有人说,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活得长,就是第一位的东西。 (10)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引用前不久过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 他享年66岁,在我们这个老龄之城,这是个令人惋惜的寿数。可俞教授在被确 诊为脑瘤后,给自己的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一一“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 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 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这是与我同龄的哲人之言。我以为,这也是最接 近真理的。 14.看拼音写汉字滋run( (1分) 15.第(6)段中加点的“然”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分) 16.请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7)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17.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在下列两个选项中为第(8)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 的一项并阐述理由。(7分) A.西汉的贾谊才活32岁,可他的《过秦论》胜过无数平庸之作,谁又能说贾谊 的一生不够灿烂呢? B.莫扎特只活了短短35年,可他作为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留下无 数杰作,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我选择 项。(1分)理由是 (6分) 18.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人活在世上,自然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厚度。 B.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C.生命的价值取决于造福他人的生命厚度而非生命长度。 D.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只背袋(有删改) 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6)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 “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却认为不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 下”;作品传得越广、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以诗人而言,李杜光焰 万丈,留下那么多千古名句,生命诚其厚;而乾隆写诗无数,几无“留得下”之 句,生命何其薄。 (7)据此看来,众人越中对于生命厚薄的标准往往与百姓有关:遗爱民间 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8)那么,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是否有关呢?我以为,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活得 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活多活少无所谓。仍举文人为例,你看,王勃李贺只 活了二十六七岁,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 五十州”等,都是绝世佳句,谁能说他们短暂的生命缺乏厚度呢? (9)不过也有人质疑:什么“生命的厚度”,这都是你们闲人的标准,我们老百 姓活着就是活着,没什么厚啊薄的;难道不写诗不出书,没有你们说的“厚度”, 就不活了?更有人说,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活得长,就是第一位的东西。 (10)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引用前不久过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 他享年 66 岁,在我们这个老龄之城,这是个令人惋惜的寿数。可俞教授在被确 诊为脑瘤后,给自己的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 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 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这是与我同龄的哲人之言。我以为,这也是最接 近真理的。 14.看拼音写汉字 滋 rùn( )(1 分) 15.第(6)段中加点的“然”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6.请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7)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在下列两个选项中为第(8)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 的一项并阐述理由。(7 分) A.西汉的贾谊才活 32 岁,可他的《过秦论》胜过无数平庸之作,谁又能说贾谊 的一生不够灿烂呢? B.莫扎特只活了短短 35 年,可他作为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留下无 数杰作,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我选择________项。(1 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 分) 18.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人活在世上,自然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厚度。 B.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C.生命的价值取决于造福他人的生命厚度而非生命长度。 D.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22 分) 一只背袋(有删改) 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1)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 人对女人的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 泪都不懂。我童年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2)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 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3)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他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 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他,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 了。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 利前线作战。 (4)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晩上,妈妈一封接 封地给前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 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査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信时,总是一边 读,一边随口讲给我和妹妹听。 5)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 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 一袋子好吃的东西。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 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 满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6)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我们房间的墙角一放,就过来拥 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想的还满。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妺妺抱在膝 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 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7)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一一里面装着 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⑧)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裝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 瞧。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 背袋( )背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9)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失望、委屈,又感到害 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 信封上是邮件检査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 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家信,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 妺投到邮筒里的。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 子,还几乎往下掉。 (10)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 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 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11)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 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12)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19.请简述第(4)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请分析第(6)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6分) 21.以下选项中,在第(⑧)段两个括号里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 人对女人的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 泪都不懂。我童年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2)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 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3)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他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 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他,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 了。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 利前线作战。 (4)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晚上,妈妈一封接 一封地给前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 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信时,总是一边 读,一边随口讲给我和妹妹听。 (5)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 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 一袋子好吃的东西。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 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 满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6)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我们房间的墙角一放,就过来拥 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想的还满。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 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 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7)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 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8)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 瞧。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 背袋( )背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9)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失望、委屈,又感到害 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 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 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家信,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 妹投到邮筒里的。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 子,还几乎往下掉。 (10)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 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 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11)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 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12)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19.请简述第(4)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 20.请分析第(6)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6 分) 21.以下选项中,在第(8)段两个括号里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B.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C.吃力地搬起背袋一一背袋装得太实了一一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D.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22.妈妈那晚为何会放声大哭?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丈夫没有带回她盼望的腌猪肉,令她失望、委屈 B.她回想起数不清的夜晚写家信时内心的恐惧和祈祷。 C.战争岁月里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辛酸一朝得以宣泄 D.丈夫历经多年战事,终能活着回家带给她的巨大幸福 23.文章的题目能否换成“一袋家信”?为什么? 三、综合运用(11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6分) 果名市时间果形果肉功效(部分准注意事项(部分) 玉环10-12高扁圆形和扁圆形对高血压、消化会与抗过敏药、安眠药 文旦 月 不良等病症有较等,产生相互作用,导 好疗效 药物毒副作用加强、 药物失效 雪莲果11-1月雪莲果的食用部分为降低血糖、血脂性寒,过量食用易导敛 根块,形似红薯(烤和胆固醇,助消腹泻 红薯即“烘山芋”)化 桑葚 为聚花果,由多数小助消化,明目,童不宜大量食用 果集合而成,呈长圆补血 (1)根据材料判断并写出以下图片对应的果名(4分) 图A 图 图C 图A:( B:( )图 C (2)11月的一天晚上,李大爷赴宴时没忍住多吃了几口,回家后就感到胃胀难受。 之后连续几天胃里不舒服,甚至连晚上的休息也受到影响,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他的孩子得知后立刻赶回家探望。请问:材料中哪种水果最适合买给李大爷?为 什么?(4分)
A.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B.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C.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D.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22.妈妈那晚为何会放声大哭?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丈夫没有带回她盼望的腌猪肉,令她失望、委屈。 B.她回想起数不清的夜晚写家信时内心的恐惧和祈祷。 C.战争岁月里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辛酸一朝得以宣泄。 D.丈夫历经多年战事,终能活着回家带给她的巨大幸福。 23.文章的题目能否换成“一袋家信”?为什么? 三、综合运用(11 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6 分) 果名 上市时间 果形 果肉功效(部分)注意事项(部分) 玉环 文旦 10-12 月 高扁圆形和扁圆形 对高血压、消化 不良等病症有较 好疗效 会与抗过敏药、安眠药 等,产生相互作用,导 致药物毒副作用加强、 药物失效 雪莲果 11-1 月 雪莲果的食用部分为 根块,形似红薯(烤 红薯即“烘山芋”) 降低血糖、血脂 和胆固醇,助消 化 性寒,过量食用易导敛 腹泻 桑葚 5 月 为聚花果,由多数小 果集合而成,呈长圆 形 助消化,明目, 补血 儿童不宜大量食用 (1)根据材料判断并写出以下图片对应的果名(4 分) 图 A 图 B 图 C 图 A:( ) 图 B:( ) 图 C:( ) (2)11 月的一天晚上,李大爷赴宴时没忍住多吃了几口,回家后就感到胃胀难受。 之后连续几天胃里不舒服,甚至连晚上的休息也受到影响,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他的孩子得知后立刻赶回家探望。请问:材料中哪种水果最适合买给李大爷?为 什么?(4 分)
(3)李大爷的孩子在水果店转了一圈,发现这家店没有那种最适合的水果。于是 他向店主请教,请根据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3分) 小李: 店主:那你就买山楂吧,刚上市的。要是老人怕酸,那就买苹果。 小李:好的,来上两斤苹果。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5.题目:相处的时光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 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 中学、B老师,小C。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1、但使愿无违2、杨柳育青江水平3、身老沧洲4、七十而从心所欲5、乃不 知有汉 6、C(2分)7、D(2分) 8、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2分) (1)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2分) (2)(况且)过目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2分) 9、D(2分)A(2分 10、(1)又/另/还(2)最后/终于(4分) 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3分) 12、A(3分)13、C(2分) 14、润(1分) 15、从文的人其生命厚度与著作数量成正比/“厚度” 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2分) 16、否(1分)因为上文提到从政、从商、从文的分别有人认为生命厚度与官阶 财富、著述成正比,可见并非所有人都认为生命厚度的标准与百姓有关。加上 往往”更符合事实/删除“往往”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性。(3分) 17、A(1分)它和王勃李贺的例子一样用代表作《过秦论》(1分)具体论证 了“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无关。只要活得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的观点。 (2分)用贾谊的例子更符合前文“仍举文人为例”这句话(1分)“谁又能说” 这一反问句与前文保持一致。(2分) 18、C(3分)D(2分)B(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大爷的孩子在水果店转了一圈,发现这家店没有那种最适合的水果。于是 他向店主请教,请根据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3 分) 小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店主:那你就买山楂吧,刚上市的。要是老人怕酸,那就买苹果。 小李:好的,来上两斤苹果。 第二部分 写作(60 分) 25.题目:相处的时光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 600 字左右。③不要透露 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 A 中学、B 老师, 小 C。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1、但使愿无违 2、杨柳青青江水平 3、身老沧洲 4、七十而从心所欲 5、乃不 知有汉 6、C(2 分) 7、D(2 分) 8、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2 分) (1)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2 分) (2)(况且)过目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2 分) 9、D(2 分)A(2 分) 10、(1)又/另/还(2)最后/终于(4 分) 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3 分) 12、A(3 分) 13 、C(2 分) 14、润(1 分) 15、从文的人其生命厚度与著作数量成正比/“厚度” 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2 分) 16、否(1 分)因为上文提到从政、从商、从文的分别有人认为生命厚度与官阶、 财富、著述成正比,可见并非所有人都认为生命厚度的标准与百姓有关。加上 “往往”更符合事实/删除“往往”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性。(3 分) 17、A (1 分)它和王勃李贺的例子一样用代表作《过秦论》(1 分)具体论证 了 “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无关。只要活得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的观点。 (2 分)用贾谊的例子更符合前文“仍举文人为例”这句话。(1 分)“谁又能说” 这一反问句与前文保持一致。(2 分) 18、C(3 分)D (2 分)B (1 分)
19、①表现了妈妈向来坚强。②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第一次在“我们” 面前的流泪。(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 21、运 用了动作、肖像描写(2分)“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胡碴扎 我们的脸蛋”/“让我们玩他的十字勋章和奖章”表现爸爸见到久别重逢的孩 子内心的激动与喜悦。(2分)“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久未刮过的硬胡碴” 表现了爸爸战斗生活的艰苦;“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表现了 爸爸长年作战,九死一生。(以上两点任写到一点即可,得2分,但不能累 计 21、C(2分)B(1分) 22、A(4分) 23、否(1分)。“一只背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分)。以“一只背袋”为 题保留了文章设置的悬念—"爸爸带回家的背袋里究竟装着什么?(2分)如 换成“一袋家信”则无以上作用(21分) 综合运用(11分) 24、(1)图A:(桑葚)图B(玉环文旦)图C:(雪莲果)(写出一个2分,两 个3分,三个4分) (2)雪莲果(1分)。首先这是11月,雪莲果正上市。其次,雪莲果的功效中 有“助消化”这一点。最后,食用雪莲果不会和李大爷服用的安眠药物产生相 互作用。(3分。大意对即可) (3)(老板)你好/请问,我想给家里老人买点水果,他最近消化不太好,买什 么比较好?(注意对话中的礼貌1分,提到“老人”1分,交代“帮助消化” 分)
19、①表现了妈妈向来坚强。②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第一次在“我们” 面前的流泪。(写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21、运 用了动作、肖像描写(2 分)“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胡碴扎 我们 的脸蛋”/“让我们玩他的十字勋章和奖章”表现爸爸见到久别重逢的孩 子内心的激 动与喜悦。(2 分)“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久未刮过的硬胡碴” 表现了爸爸战斗生活 的艰苦;“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表现了 爸爸长年作战,九死一生。(以上两点任写到一点即可,得 2 分,但不能累 计〉 21、 C (2 分)B (1 分) 22、A(4 分) 23、否(1 分)。“一只背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 分)。以“一只背袋”为 题保留了文章设 置的悬念——"爸爸带回家的背袋里究竟装着什么?(2 分)如 换成“一袋家信”则无以上作用(21 分) 三、综合运用(11 分) 24、⑴图 A:(桑葚)图 B(玉环文旦)图 C:(雪莲果)(写出一个 2 分,两 个 3 分,三个 4 分) (2)雪莲果〈1 分〉。首先这是 11 月,雪莲果正上市。其次,雪莲果的功效中 有“助消化”这一点。最后,食用雪莲果不会和李大爷服用的安眠药物产生相 互作用。(3 分。大意对即可) (3)(老板)你好/请问,我想给家里老人买点水果,他最近消化不太好,买什 么比较好?(注意对话中的礼貌 1 分,提到“老人”1 分,交代“帮助消化”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