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中学2011-2012学年(下)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丘征奎审题:刘增忠) 积累与运用3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3分)() A.菜畦(wa)花圃(pu)书垫(shu) 风流倜傥(ti) B.瞬息(shun)木屐⑦蝉蜕(tui)来势汹汹( XIong) C.讪笑(shan)秕谷(bi)脑髓(sui)人迹罕至(han) D.骊歌(l1)嫉妒(j)臃肿(yong)荒草凄凄(q)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A.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然而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D.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 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从我上学的那天起,就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那个闯祸的司机机智地摆脱了交警的追赶 C.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非常严谨而细致的 D.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致于完全冻结成冰。 ②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 ③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 ④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 碎裂声。 ⑤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A.②①④⑤③B.③④①⑤② C.②⑤④①③ D.⑤③②①④ 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 C.《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 追求。 D.普希金,法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6.名著阅读《童年》是 (国别)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
中都中学 2011-2012 学年〔下〕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 (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丘征奎 审题:刘增忠) 一 积累与运用 35 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3 分)( ) A.菜畦(wā) 花圃(pǔ) 书垫(shú) 风流倜傥(tì) B.瞬息(shùn) 木屐(jī) 蝉蜕(tuì) 来势汹汹(xiōng) C.讪笑(shān) 秕谷(bǐ) 脑髓(suí) 人迹罕至(hǎn) D.骊歌(lí) 嫉妒(jì) 臃肿(yōng) 荒草凄凄(qī)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 分)( ) A.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然而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D.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 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 分)( ) A.从我上学的那天起,就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那个闯祸的司机机智地摆脱了交警的追赶。 C.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非常严谨而细致的。 D.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 分)( ) ①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致于完全冻结成冰。 ②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 ③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 ④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 碎裂声。 ⑤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A. ②①④⑤③ B.③④①⑤② C.②⑤④①③ D.⑤③②①④ 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3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B.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 追求。 D.普希金,法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6. 名著阅读 《童年》是______(国别)作家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
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 》、《 》。文中的外祖母 (性格)。(5分) ,综合实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你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5分) 8默写诗句。(10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5)一切都是瞬息, 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14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说 三 部曲 中 的第 一部 , 其他 两部 分 别是 《 _______ 》、《 ________》。 文中 的外 祖 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5 分) 7,综合实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你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5 分) 8.默写诗句。(10 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 ________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 阅读与理解 (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14 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4 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8.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后天学习和成才的关系。(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3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 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 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 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日“怪哉”,冤气所化,用 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 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 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8.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后天学习和成才的关系。(4 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0~13 题(13 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 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 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 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 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 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 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 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作者:鲁迅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词语理解。(4分) ①“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渊博”在文中 的含义是什么 1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内容。(3分) 1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3分) 13.“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即“公余、饭余、茶余”,是希望学生们利用三余的时 间来读书,考取功名。后来改成“三味”,取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请你根据 自己的理解,谈谈寿老先生改名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9题。(18分)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人生烦恼无数。 (2)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 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到“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 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3)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的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 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
(作者:鲁迅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词语理解。(4 分) ①“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渊博”在 文中 的含义是什么? 1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内容。(3 分) 1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3 分) 13.“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即“公余、饭余、茶余”,是希望学生们利用三余的时 间来读书,考取功名。后来改成“三味”,取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请你根据 自己的理解,谈谈寿老先生改名的用意是什么?(3 分) (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19 题。(18 分)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⑴人生烦恼无数。 ⑵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 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到“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 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⑶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的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 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 密···········封·············装···········订····················线·····················
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4)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的命中的劫数 (5)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6)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 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 没有头。 (η)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 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 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8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 (9)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⑩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 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讣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 人生的大境界。 ⑩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2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行色匆匆,背上 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⑩3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 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 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⑷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的命中的劫数。 ⑸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⑹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 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 没有头。 ⑺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 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 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⑻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 值。 ⑼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⑽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 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 人生的大境界。 ⑾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⑿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 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⒀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 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 羡慕着。 ⒁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作者:马德选自《读者》2008年第19期) 14.从本文看,作者认为人生的烦恼是如何形成的?(用原文的话回答)(3分) 15.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差学生和贫穷人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3分) 17.第(4)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3分) 18.为什么“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呢?(3分) 19.读完本文,请联系你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将会如何对待烦恼,如何仰望你的幸福。(3分) 三、作文(70分) 20.从下列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欢快的流淌着,有许多趣事,就像金色的小鱼,在这条小河 里游来游去;童年,又像一个繁盛的大花园,静静地美丽着,有许多甜蜜的梦,就像绚丽的 花朵,在这个花园中竞相绽放. 请你以“童年,那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填“一片浅浅的海湾、一条弯弯的小河、旋转木马、翘翘板、秋千、摇车”等。 (2)命题作文 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是在快乐中开始的;有的同学的是在痛苦中开始的;有的同学的是 在懵懂中开始的;也有的同学的是在仓促中开始的……那你的初中生活是如何开始的呢? 请你以“我的初中生活这样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者:马德 选自《读者》2008 年第 19 期) 14.从本文看,作者认为人生的烦恼是如何形成的?(用原文的话回答)(3 分) 15.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6.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差学生和贫穷人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3 分) 17.第(4)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3 分) 18.为什么“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呢?(3 分) 19. 读完本文,请联系你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将会如何对待烦恼,如何仰望你的幸福。(3 分) 三、作文(70 分) 20.从下列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欢快的流淌着,有许多趣事,就像金色的小鱼,在这条小河 里游来游去;童年,又像一个繁盛的大花园,静静地美丽着,有许多甜蜜的梦,就像绚丽的 花朵,在这个花园中竞相绽放…… 请你以“童年,那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填“一片浅浅的海湾、一条弯弯的小河、旋转木马、翘翘板、秋千、摇车”等。 (2)命题作文 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是在快乐中开始的;有的同学的是在痛苦中开始的;有的同学的是 在懵懂中开始的;也有的同学的是在仓促中开始的……那你的初中生活是如何开始的呢? 请你以“我的初中生活这样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字数不少于 6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ⅹX代替 00 00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 XX 代替。 题目 100 200 300 400
00 口
500 600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