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周娟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 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 意境 3、紧扣髙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一进入意境一一缘景明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探究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诗歌这 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 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这样几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 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 遇失意,由于机缘巧合他最终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这个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夜归鹿门歌》 二、自主学习: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 析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③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④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2)两种处世观点: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一一积极入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一—一消极出仕) 总结:对于该不该归隐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古人做出怎样的抉 择,都没有对错,忠情于自己既定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2、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人称孟襄阳 简历 生怀才不遇,布衣一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 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著有《孟浩然集》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周娟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 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 意境。 3、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 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探究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音频朗读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诗歌这 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 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这样几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 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 遇失意,由于机缘巧合他最终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这个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夜归鹿门歌》。 二、自主学习: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 析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③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④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2)两种处世观点: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积极入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消极出仕) 总结:对于该不该归隐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古人做出怎样的抉 择,都没有对错,忠情于自己既定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2、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简历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一 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 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成就 著有《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倛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 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一一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一谢灵运[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一一王维、孟浩然等 (2)作者背后的经典故事: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 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 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 穷极山水之胜。 3、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 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 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 怀志趣 4、整体感知: 1)工整、清晰地抄写此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强调字词: ①字形(形近字区分):喧:喧嚣一一暄:寒暄石扉一一妄自菲薄 ②注解:开烟树: (3)此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引领探究 (一)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 问题设置: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 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画面:山中景: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幽 静冷清) 江边景: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江边有小贩的叫卖;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江边有……(喧哗嘈杂) 2、缘景明情 问题设置:文中作者的情感指向是什么?
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评价 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 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等 (2)作者背后的经典故事: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 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 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 穷极山水之胜。 3、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 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 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 怀志趣。 4、整体感知: (1)工整、清晰地抄写此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强调字词: ①字形(形近字区分):喧:喧嚣——暄:寒暄 石扉——妄自菲薄 ②注解:开烟树: (3)此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三:引领探究: (一)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 问题设置: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 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画面:山中景: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幽 静冷清) 江边景: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江边有小贩的叫卖;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江边有……( 喧哗嘈杂) 2、缘景明情 问题设置:文中作者的情感指向是什么?
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态度,委婉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受挫后的弃世隐居思 想,同时又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二)炼字型答题渗透 问题设置: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 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链接 ①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④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⑤参考答案 同意(步骤一:摆明观点) “争”意为:争先恐后之意。(步骤二:解释意思) “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江边争先恐后的行人,听到了江边小贩的叫卖、讨价 还价的争执,只一“争”字,把江边那种喧哗嘈杂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表 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悦。(步骤三:还原画面、分析情感) 四:训练检测(二选一): 1、比较阅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 异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 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岀消极避世的孤独 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 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 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漬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莤,再到恬静澹泊。 2、炼字型答题技巧巩固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髙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步骤
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态度,委婉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受挫后的弃世隐居思 想,同时又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二)炼字型答题渗透 问题设置: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 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链接: ①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④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⑤参考答案: 同意(步骤一:摆明观点) “争”意为:争先恐后之意。(步骤二:解释意思) “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江边争先恐后的行人,听到了江边小贩的叫卖、讨价 还价的争执 ,只一“争”字,把江边那种 喧哗嘈杂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表 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悦。(步骤三:还原画面、分析情感) 四:训练检测(二选一): 1、比较阅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 异同。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 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 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 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 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2、炼字型答题技巧巩固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步骤:
“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 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 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 五:教学反思: 1、在引领探究的问题设置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到少而精,有梯度和层次。 2、课堂的生成才是文章的亮点,希望自己设置的问题能给课堂生成加砝码。 3、诗歌鉴赏重在提髙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髙考的答题技巧,尽量 做到规范专业术语和步骤,希望自己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提高素养和提升成 绩两不误。 注:该教学设计已参加2012年西安市教科所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征集活动
“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 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 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 五:教学反思: 1、 在引领探究的问题设置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到少而精,有梯度和层次。 2、 课堂的生成才是文章的亮点,希望自己设置的问题能给课堂生成加砝码。 3、 诗歌鉴赏重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高考的答题技巧,尽量 做到规范专业术语和步骤,希望自己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提高素养和提升成 绩两不误。 注:该教学设计已参加 2012 年西安市教科所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