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检测语文答案 第I卷阅读题(48分) 、现代文阅读(6分) 1.C(“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2.B(“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3.C(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 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 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 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32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4、A 7、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 加对不起国家。【“及”、“见”、“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 ②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 苏武投降。【“论”、“因”、“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 (二)诗歌阅读(6分) 8、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 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 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三)名句背诵默写(共12分) 10、略 三、文学作品阅读。(10分) 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 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12、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1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检测语文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48 分) 一、现代文阅读(6 分) 1.C (“都在每小时 320 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 320 千米”。) 2.B (“高度达到 7.5 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 7.5 米”。) 3.C (A、原文说“其中约 50 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 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 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 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 (32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 分) 4、A 5、C 6、D 7、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 加对不起国家。【“及”、“见”、“重”三字每字各 1 分,句意 1 分】 ②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 苏武投降。【“论”、“ 因”、“ 降”三字每字各 1 分,句意 1 分】 (二)诗歌阅读(6 分) 8、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 1 分,共 2 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 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 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 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 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 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三)名句背诵默写(共 12 分) 10、略 三、文学作品阅读。(10 分) 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 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12、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13、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1分) ①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1分)②从主题 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 理;(1分)③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 深深的爱怜和敬意。(1分) 观点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1分) ①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莲池老人的身上 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1分)②选材典型,撷 取老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突显人物性格;(1分)③语言纯净有昧,很 有表现力,如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描写意境悠远,有古典的诗意。(1分) 第Ⅱ卷表达题(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D[A纶巾(guan)B煴火(yn) C列观(guan)卷帙浩繁(zhi) 15.A(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用在句中合乎语境。B在劫 难逃:迷信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也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C舞文弄墨:指玩弄文字技巧或者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属贬义。褒贬不当。D“慷 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16.B(A暗换主语,“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影响了几代人,是我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几句的主语应该是鲁迅,而不是“一生”;C、并列不当,“食品”包 括“方便面”,在并列词语中存在包含关系;D、“不强”、“不高”多余 且矛盾) 17.B(分析“江水”、“小草”通常的比喻意味,把握“寂静的山林”、“暴 风雨”与心情的对应关系,即可选出答案。 18.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 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基调 五、作文(40分)
2 13、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1 分) ①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 (1 分)②从主题 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 理; (1 分)③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 深深的爱怜和敬意。(1 分) 观点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1 分) ①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莲池老人的身上, 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 (1 分)②选材典型,撷 取老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突显人物性格; (1 分)③语言纯净有昧,很 有表现力,如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描写意境悠远,有古典的诗意。(1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52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4. D [ A 纶.巾(guān) B 煴.火(yùn) C 列观.(guàn) 卷帙浩繁(zhì)] 15. A(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用在句中合乎语境。 B 在劫 难逃:迷信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也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C 舞文弄墨:指玩弄文字技巧或者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属贬义。褒贬不当。 D“慷 慨解囊” 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16. B (A 暗换主语,“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影响了几代人,是我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几句的主语应该是鲁迅,而不是“一生”;C、并列不当,“食品”包 括“方便面”,在并列词语中存在包含关系; D、“不强”、“ 不高” 多余 且矛盾) 17. B (分析“江水”、“小草”通常的比喻意味,把握“寂静的山林”、“暴 风雨”与心情的对应关系,即可选出答案。) 18.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人生如一幅 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基调。 五、作文 ( 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