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池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得分评卷人 、积累及运用(18分) 1.书写。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洁。阅卷者将根据(第 至第三大题)卷面书写情况给你评分。(3分)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亲爱的同学,①初中三年,你孜孜()不倦地在浩hon )的 知识海洋里6o( )游,如今你像一只出果的雄鹰,即将展翅( )飞 翔,去寻找新的更高的起点。②凭着你谦虚的态度、③扎实的知识和坚忍不拔 的毂力,老师相信!①你一定会成功 (1)给上段文字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文中标序号的4处标点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1,应改为:(1分) (3)文段中有1个词使用不当,这个词是: ,应改为 (2分) 3.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索养。根据提示填空。(6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六则》) ②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周教顾在《爱莲说》中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高贵品格的 句子是: ④从逆境中走出的人,常常会吟诵陆游《游山西村》中很富哲理的名句 4.口语交际与名著阅读。(4分) 学校开展题为“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是:从《西游记》中推 荐一位熟悉的人物,用简洁流畅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该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 并说出该情节中体现他哪方面的性格特征。假如你面对同学,应该怎样介绍? (100字以内) 语文试喜第1页(共8需
1
得分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书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甜,并怕然自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骡,高尚士也,闭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每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 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1(填序号)(2分) 俨yan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廷寿《鲁灵光殿 赋》:“~雅路而相对。“②整齐。王勃《膝王阁序》:“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译文: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下,悠然见南出。山气日 飞k相与还。”所限的画商(4分) 菜,出,一
2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 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得分评卷人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祖糙的双手, 拍打拌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莩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 旁守侯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 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姝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 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一一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 们的眼晴和脸虎。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欢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 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 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攮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 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 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 上。①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接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 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 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 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 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 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姝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 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 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 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 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給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 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篮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 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 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3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来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 源。(文/江湖一刀选自28年第1期《读者)有改动) 10.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1.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 作简要赏析。(3分) 第()句赏析 12.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其右侧空 白处写出对应的修辞方法。(2分 1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学习本文,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举一例说说父母(或亲人)怎样关爱你,你将 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4分) (二)红红绿绿环保袋 ①在怎几和墨尔本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或玫瑰 红的长方形的大袋子,颜色十分鲜艳。友人阿森告诉我,这是“环保购物袋”,通 常简称“环保袋”。 ②阿森的话,给我解开了环保袋之谜。我当年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 我明白,超市场免费供应的那种透明塑料袋,通常是用聚乙烯塑料或者聚氯烯塑 料制成的。聚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成为垃圾后,难以分解,给环境遭成了污染。 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提倡用环保袋取代聚乙烯望料、聚氯烯塑料。这种环保 袋,是用无纺布做成的,成为垃圾以后,易于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③在美国,200年推出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是用丝绸和小牛皮手工制作,可 以 折叠成钱包大小,价格高达960美元,乏人问津。英国推出的“我不是塑料袋 的时尚环保购物袋,售价15美元,也无法普遍推广。决人很亚的环保袋走大众 化之路,价格不到1美元,得到了普遍推广。 ④其实环保袋的成本不止9角9分澳币。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推动以环保袋 取代塑料袋的工作,特地降低环保袋的价格,以求能够让普通百姓乐于接受。考 虑到在澳大利亚生产环保袋,成本很高,澳大利亚政府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环保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4
R。所以,澳大利亚街上流行的环保袋,大都是中国制造。不过,中国虽然为澳大 利亚生产了大量的环保袋,在中国本土,环保袋还没有成为“时尚”。 ⑤悉尼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的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 我们确实应当加强环保观念,爱护我们的地球,四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文/ 十永烈选自2007年7月20日《新民晓报》有改动) 5本文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分) 6.本文第③段主要果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7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发表看法。(3分) 相关链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自200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 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 供塑料购物袋。通知发布后,有部分人议论: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限塑)给 顾客带来不便。 你对“限塑”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什么样的成就感令人仰望 ①崂山脚下有个被称为“裸捐富豪”的农民王明殿,十几年来,他已捐出价 值百万元以上的钱物,用于修路、植树、帮因济贫、资助沂蒙老区教育,而他一家 三口却住着用13.2平方米集装箱改造的简易房。他经营着4家企业,但个人存 款从没超过2万元,因为每当超过2万元,他就取出来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有人不解他这样做的动力何来,他说:“我能让百十口子人有活干,凭自己 ∷挣饭吃,我还能帮助一些身处困境的人,让700多个学生安心读书,我觉 得非常伟大,非常有公佐,也非常快乐和福” ③“党得非常伟大”,让人有些忘井,细想却让人信服。仰慕伟大,渴望得到 承认,追求人生的晟龀感,是文明社会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诉求。人生在世,谁 不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能创出一番事业,能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王明殿也不例外。可如果单纯以个人财富的栎准来衡量,王明殿是无论如何也 以与“伟大”沾边的。能够以自己的力量,给困难的人以帮助,甚至影响并改 变了70多个孩子的人生走向,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明贾10余年来的善行,的确 可以称得上一项伟大的事业,他也完全有理由为此而觉得伟大。 ④”觉得非常有价值”,是让王明殿“把好事做到底”的理性判断和信念支 撑。财富有价,爱心无价。王明殿的善行,消耗了他个人有形、有限的物质洪产 横给社会的却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道德财富。这笔财富的价值,不俱在了 国境中的人以温暖,还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元辉和善行的势量;不仅会在受 财者的心中永远“保值”,还会在持续不断的爱心传遘史得以放大实现“增值”。 ,:
5
6
6
⑤12年前被王明殿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 的机会,回到沂蒙老家当了一名教师。如今,他也像王明当年帮他那样,资助了 两名家境贫困的学生。而在他的带动下,青岛的市民多次发起募捐活动,为沂蒙老 区及贵州边远山区的学枝和贫国的学生捐资捐物,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⑥“感到快乐和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爱与奉献变成自觉、得以持久 的重要原因。不惟王明殿,其实所有的爱心奉献者,都在默默的“给予”过程中 收获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在一场总善晚会上,有位屡屡向爱心公益事业 慷慨解囊的企业家说:“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这本身就值得庆幸和感恩;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用好这种能力,去获取更高层次的满足和快乐呢?” ⑦与高尚的成就感相伴的,必然是高尚的幸福感。“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高尔基致他儿子信中的这句话,正道出了这种成就感、幸福感的源泉和真谛。 ⑧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担得起“伟大”,也不是所有的事业有成者都能赢得尊 敬的目光,而住在集装箱的“裸捐富素”王明殿,以及其他无数爱心奉献者,他们 所追求和拥有的成就感,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情地仰望。(文/王朝明选自2006 年1月3日《人民日报》) 18阅读全文,概括回答“什么样的成就感才是令人仰望的”?(2分) 19选出分析文中第②-⑦段结构关系正确的一项】(3分) A.②③④⑤⑥⑦即总一分一总B.②③④⑤⑥⑦是并列关系 C.②与③④⑥是总分关系,⑤和⑦分别与④和⑥构成递进关系 20.结合文中第⑥自然段所阐述的道理理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含义。(3分) 其含义是 2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12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及其周边发生特大地震之后,全国人民 众志成城,谱写了“大爱无处不在”的一曲曲动人的壮歌。社会各界为抗震救 灾捐赠款物的数额与日俱增:裁至5月18日,60.23亿元;截至21日,160.09 亿元……截至6月16日,45732亿元… 【材料2】汶川相册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如右图) 照片提示:只要有这只手在,蜡烛是永远不会被吹灭的。 探究结果 f47
7
得分评卷人四、写作(公) 2.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①请以“亲人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題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力量”、“支持”、鼓励”、“安 慰 ②阅读下面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也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票。可他总能找到座位。 其办法很简单,就是一上车就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而大多数乘 客却被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去想办法,也没有寻找的耐心,还担心 回来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 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他们最终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 落脚处一直站到下车。 题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