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转向架结构原理及基本部件 1简述转向架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轮对:是机车在线路上的行驶部件,由车轴,车轮及传动大齿轮组成。 2) 轴箱悬挂装置:也称一系弹簧悬挂装置,用以固定轴距,保持轮对正确位置。安装轴承等。缓冲轴箱以 上部分的拔动,以减轻运行中的动作用力。 3)构架:是转向架的基础受力体,也是各种部件的安装基础件 4) 车体支承装置: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装置也称二系弹簧悬挂。它是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连接装置,又是 活动关节 同时承担各个方向力的传递以及减银作用 5) 基础制动装置:是机车制动机制动力的部分,主要由制动缸、传动装置,闸瓦装置等组成。 6)电机墅动装置:将电能变成机械能转矩,通过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将牵引电动机的功率传给轮对。 2、简述转向架力的基本传递过程 转向架题传递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通过曲线时还题传递横向力。 ()重力的传递车体上部重量一 系弹簧悬挂装置一转向架构架一轴箱弹黄悬挂装置一轮对一钢轨 (2)牵引力、制动力的传递:轮轨相互作用点产生的牵引力、制动力一轮对一轴箱定位装置一转向架构架 一牵引装置一车体一车钩缓冲装置。 (3)横向力的传递:横向力包括河过曲线时产生的离心力、外轨超高引起的重量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以及横 向振动引起的附加找荷,横向力的传递顺序为:飘轨一轮对一轴箱定位装置一转向架构架一二系弹簧县持 装置一车体底架一车体。 3、简述油压减振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组成:油压减振器组成:油液、油缸、活寨、缸端密封、贮油筒、进油阀、防尘罩 A拉伸状态:活塞杆向上运动,B腔油液的压力增大,压差使其经过心阀的节流孔流入A腔。油液通过节 流孔时产生大小与的流速、节流孔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的阻力 B,压状态 活塞杆 下运动 ,受到活寒压力的A腔油液通过心阀的节流孔流入B整面产生阻力 C,袖量调节:活塞杆有一定体积,当活塞上下运动时,A腔和B腔体积变化不相等,为保证减振器正常工 作,在油缸外增加一贮油筒(C腔)实现油量调节。 4、简述扭杆弹簧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两装于构架上的轴套内,中同与黄上部分接。车体侧滚时:扭杆的转臂反向运动产生 复原力距,从而阻止车体侧滚:正常时:扭杆转臂同向 运动,扭杆自由转动 (2)特点:弹性杆,只阻止车体侧滚,不妨调其垂向振动。 5、简述高速机车采用整体碾钢车轮的原因 ()随着机车速度的大幅提高,车轮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对轮箍产生的应力往往有可能破坏轮推的结合强 度。因此,不能采用冷缩轮箍,有必要改用整体车轮。 (2)随着塑料闸瓦的推广使用,闲瓦传热散热不良将引起制动时轮湿升过高。为了防止发生池缓事故 有必要政用整体车轮 (3)对某些采用空心轴传动的电机全悬挂机车,轮心辐板要开设穿入连杆销或空心轴拐臂的孔,辐极强度 被削弱。难以保证轮糖与轮心的配合强度。 6、简述驱动装置的类型及典型驱动装置的特点 半悬式(轴悬式)全悬挂式(架悬式成体悬式) 电机空心轴驱动机构工作原理:该装置的特点是牵引电动机巷挂在转向架构架上,而牵引齿轮箱文承在车 轴上。弹性联轴器布置在空心的电松轴与小齿轮之间。电枢轴做成空心,目的是增加扭轴的长度,以适应 电动机与轮对间各个方向的位移,由扭轴与电枢空心轴间的间隙来补偿。电动机的扭矩经空心电枢轴上的 齿形联结器、扭轴、弹性联轴器到小齿轮、大齿轮带动轮对转动
第二章 转向架结构原理及基本部件 1 简述转向架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 轮对:是机车在线路上的行驶部件,由车轴,车轮及传动大齿轮组成。 2) 轴箱悬挂装置:也称一系弹簧悬挂装置,用以固定轴距,保持轮对正确位置,安装轴承等。缓冲轴箱以 上部分的振动,以减轻运行中的动作用力。 3) 构架:是转向架的基础受力体,也是各种部件的安装基础件。 4) 车体支承装置: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装置也称二系弹簧悬挂. 它是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连接装置,又是 活动关节,同时承担各个方向力的传递以及减振作用。 5) 基础制动装置:是机车制动机制动力的部分,主要由制动缸、传动装置,闸瓦装置等组成。 6) 电机驱动装置:将电能变成机械能转矩,通过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将牵引电动机的功率传给轮对。 2、简述转向架力的基本传递过程 转向架要传递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通过曲线时还要传递横向力。 (1)重力的传递车体上部重量→二系弹簧悬挂装置→转向架构架→轴箱弹簧悬挂装置→轮对→钢轨 (2)牵引力、制动力的传递:轮轨相互作用点产生的牵引力、制动力→轮对→轴箱定位装置→转向架构架 →牵引装置→车体→车钩缓冲装置。 (3)横向力的传递:横向力包括通过曲线时产生的离心力、外轨超高引起的重量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以及横 向振动引起的附加载荷。横向力的传递顺序为;钢轨→轮对→轴箱定位装置→转向架构架→二系弹簧悬挂 装置→车体底架→车体。 3、简述油压减振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组成:油压减振器组成:油液、油缸、活塞、缸端密封、贮油筒、进油阀、防尘罩 A.拉伸状态:活塞杆向上运动,B 腔油液的压力增大,压差使其经过心阀的节流孔流入 A 腔。油液通过节 流孔时产生大小与的流速、节流孔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的阻力。 B.压缩状态:活塞杆向下运动,受到活塞压力的 A 腔油液通过心阀的节流孔流入 B 腔而产生阻力。 C.油量调节:活塞杆有一定体积,当活塞上下运动时,A 腔和 B 腔体积变化不相等。为保证减振器正常工 作,在油缸外增加一贮油筒(C 腔)实现油量调节。 4、简述扭杆弹簧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两端装于构架上的轴套内,中间与簧上部分/铰接。车体侧滚时:扭杆的转臂反向运动产生 复原力距,从而阻止车体侧滚;正常时:扭杆转臂同向运动,扭杆自由转动。 (2)特点:弹性杆,只阻止车体侧滚,不妨碍其垂向振动。 5、简述高速机车采用整体碾钢车轮的原因 (1)随着机车速度的大幅提高,车轮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对轮箍产生的应力往往有可能破坏轮箍的结合强 度。因此,不能采用冷缩轮箍,有必要改用整体车轮。 (2)随着塑料闸瓦的推广使用,闸瓦传热散热不良将引起制动时轮箍温升过高。为了防止发生弛缓事故, 有必要改用整体车轮。 (3)对某些采用空心轴传动的电机全悬挂机车,轮心辐板要开设穿入连杆销或空心轴拐臂的孔,辐极强度 被削弱,难以保证轮箍与轮心的配合强度。 6、简述驱动装置的类型及典型驱动装置的特点 半悬式 (轴悬式)全悬挂式(架悬式或体悬式) 电机空心轴驱动机构工作原理:该装置的特点是牵引电动机悬挂在转向架构架上,而牵引齿轮箱支承在车 轴上。弹性联轴器布置在空心的电枢轴与小齿轮之间。电枢轴做成空心,目的是增加扭轴的长度,以适应 电动机与轮对间各个方向的位移,由扭轴与电枢空心轴间的间隙来补偿。电动机的扭矩经空心电枢轴上的 齿形联结器、扭轴、弹性联轴器到小齿轮、大齿轮带动轮对转动
优点:布置紧类,尺寸小,重量轻,工作可靠等。 缺点:簧下重量较大,特别由于齿轮箱也是承教部件,比较重,而且婴设计新的具有空心电枢轴的牵引电 该装置的特点是大齿轮由滚动轴承支承在空心轴套上,而空心轴套紧固在电动机机体上。在空心轴套内又 贯穿一根空心轴,而车轴置于空心轴中。空心轴的一端通过连接盘、弹性元件与大齿轮相连,另一端也通 过连接盘、弹性元件与轮对相连。电动机的扭矩由大齿轮经弹性元件、空心轴,再经另一端的弹性元件传 递给轮对,这种驱动机构的型式,称为两级弹性和双空心轴的架是式驱动装置 空心轴两端的弹性元件设计成弹性六连杆机 分别与大齿轮和车轮相连,借此来传递扭矩和保证具有良 好的运动学性能。轮对空心轴两级弹性驱动机构的优点是簧下重量轻,轮对与电动机得到两级弹性隔高 因此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两级弹性六连杆机构具有径向刚度大的特点,因此能保证空心轴相对轮对同心 旋转,意免弹性元件(即空心轴)与车轴产生偏心而造成的离心力形成轮对的轮重变化和弹性元件中的附加 应力。缺点是结构复杂。 图105 7、简述基础制动装置的类型、组成及其特点 踏面制动、盘形动(轴盘、轮盘 组成:基础制动装置由制动缸、制动传动装置、闸瓦装置及闻瓦间隙调整装置组成
优点:布置紧凑,尺寸小,重量轻,工作可靠等。 缺点: 簧下重量较大,特别由于齿轮箱也是承载部件,比较重,而且要设计新的具有空心电枢轴的牵引电 动机。 轮对空心轴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装置的特点是大齿轮由滚动轴承支承在空心轴套上,而空心轴套紧固在电动机机体上。在空心轴套内又 贯穿一根空心轴,而车轴置于空心轴中。空心轴的一端通过连接盘、弹性元件与大齿轮相连,另一端也通 过连接盘、弹性元件与轮对相连。电动机的扭矩由大齿轮经弹性元件、空心轴,再经另一端的弹性元件传 递给轮对。这种驱动机构的型式,称为两级弹性和双空心轴的架悬式驱动装置。 空心轴两端的弹性元件设计成弹性六连杆机构,分别与大齿轮和车轮相连,借此来传递扭矩和保证具有良 好的运动学性能。轮对空心轴两级弹性驱动机构的优点是簧下重量轻,轮对与电动机得到两级弹性隔离, 因此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两级弹性六连杆机构具有径向刚度大的特点,因此能保证空心轴相对轮对同心 旋转,避免弹性元件(即空心轴)与车轴产生偏心而造成的离心力形成轮对的轮重变化和弹性元件中的附加 应力。缺点是结构复杂。 7、简述基础制动装置的类型、组成及其特点。 踏面制动、盘形制动(轴盘、轮盘) 组成:基础制动装置由制动缸、制动传动装置、闸瓦装置及闸瓦间隙调整装置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