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本单元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 景观,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古诗词三首》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让人感受 教|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桂林山水》以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作者在每一处景点的感受:《七月的天山》 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美丽风景 解|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析本单元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紧自然 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等。通过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感受大自然的美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的段落 教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过程与方法 1.引导通过抓关键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 2.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山河的壮丽,抒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 教学重点课 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指导学生积累语句,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桂林山水》一—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七月的天山》——1课时 时分配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多读多悟中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法 2.抓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理 学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山河之壮丽,作 法者情感之浓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 材 解 析 本单元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 景观,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古诗词三首》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让人感受 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桂林山水》以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作者在每一处景点的感受;《七月的天山》 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美丽风景 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本单元还在“语文园地一”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自然 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等。通过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的段落。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通过抓关键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山河的壮丽,抒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1.引导学生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 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指导学生积累语句,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课 时 分 配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教 法 学 法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多读多悟中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抓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理 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山河之壮丽,作 者情感之浓烈
1.古诗词三首 备教材 备课资料 走近作者一—李白 人生标签: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并好行侠 文学成就: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作者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m)吟留别》《将(qiωng)进酒》等。 走近作者一一刘禹锡 人生标签: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及第,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文学成就:他的诗歌有着较强的现实性,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他被白居易称为“诗 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作者作品:《乌衣巷》《陋室铭》《浪淘沙》《秋词》等。 走近作者一一白居易 人生标签: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文学成就: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者作品:《长恨歌》《琵琶行》等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 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同时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 慰的真实写照。《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 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 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的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词的内容也是忆江南。词中所回 忆的是作者曾经观光游览的当地的美丽风景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 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 不够深入,对诗人的心境无法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适当介绍相关背景。在朗读方面 学生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融入情境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促悟,对话入情, 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 【教学策略】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基于 以上“三要”,在教学中,要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
1.古诗词三首 备教材 备课资料 走近作者——李白 人生标签: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并好行侠。 文学成就: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作者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mǔ)吟留别》《将(qiāng)进酒》等。 走近作者——刘禹锡 人生标签: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生平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及第,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文学成就: 他的诗歌有着较强的现实性,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他被白居易称为“诗 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作者作品:《乌衣巷》《陋室铭》《浪淘沙》《秋词》等。 走近作者——白居易 人生标签: 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文学成就: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者作品:《长恨歌》《琵琶行》等。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 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同时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 慰的真实写照。《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 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 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的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词的内容也是忆江南。词中所回 忆的是作者曾经观光游览的当地的美丽风景。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 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 不够深入,对诗人的心境无法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适当介绍相关背景。在朗读方面, 学生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融入情境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促悟,对话入情, 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 【教学策略】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基于 以上“三要”,在教学中,要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
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 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指导学生通过看注释、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导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激情导入 1课前交流:我们先进行课外 充分调动 揭示题目(约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 1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抢|学生的学习积 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答:“诗仙”李白,“诗圣”极性,同时扩大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杜甫 了学生的课外 2揭示课文题目《独坐敬亭 2背诵李白的诗。 知识面 山》。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 就背几首 整体诵读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 初步感受(约音,读通句子,看注释理解诗句,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0分钟) 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由读古诗 2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后指和指名读古诗,做到正确而通过整体 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地朗读 诵读,学生能够 又通顺 3学生借助诗文注释自结合自我理解 3引导学生借助诗文注释,整主解题:独自一人;独自一初步感受古诗 体感知内容 人坐着看敬亭山。(从中感大意,体会到诗 (1)释题意:题目的意思是什受到诗人的孤独独)这首诗人当时的心情。 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 (2)抓景物:这首诗描写了哪样景物 些景物? 三、品读古诗, 1引导学生学习“众鸟高飞尽 感悟诗情。(约孤云独去闲 20分钟)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积极倡导 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用简笔画画出“众鸟高飞尽,“自主、合作、 (3)教师谈话:看来,静止的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的意探究”的学习方 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用字思
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 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指导学生通过看注释、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激情导入, 揭示题目。(约 5 分钟) 1.课前交流:我们先进行课外 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 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揭示课文题目《独坐敬亭 山》。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 就背几首。 1.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抢 答:“诗仙”李白,“诗圣” 杜甫。 2.背诵李白的诗。 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同时扩大 了学生的课外 知识面。 二、整体诵读, 初步感受。(约 10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看注释理解诗句, 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2.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后指 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 又通顺。 3.引导学生借助诗文注释,整 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题目的意思是什 么? (2)抓景物:这首诗描写了哪 些景物?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 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由读古诗 和指名读古诗,做到正确而 又通顺地朗读。 3.学生借助诗文注释自 主解题:独自一人;独自一 人坐着看敬亭山。(从中感 受到诗人的孤独独)这首诗 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 样景物。 通过整体 诵读,学生能够 结合自我理解, 初步感受古诗 大意,体会到诗 人当时的心情。 三、品读古诗, 感悟诗情。(约 20 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画 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3)教师谈话:看来,静止的 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用字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简笔画画出“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的意 思。 积 极 倡 导 “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 式
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 2.谈一谈自己所画的简 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自己了,笔画的依据 微课设计 难怪题目里是一一“独”坐敬亭山 3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此环节渗透古 (4)教师提问:作者的这种孤者孤独的内心世界 诗词教学“诗中 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 4反复诵读诗句,读出孤有画、画中有 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独的味道 诗、诗中有情” 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自主学习“相看两不的规律,可结合 (5)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大漠孤烟直 孤独的味道 相互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诗的长河落日圆”教 2.指导学生学习“相看两不厌,理解 学,引导学生学 只有敬亭山。 6提出自己对这两句诗会品读语言、诵 (1)教师指名说说自己对这两不理解的地方 读情感 句诗的理解。 7.相互交流,解决疑难问 (2)引导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题 诗的疑难问题 8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3)师生共同释疑。教师提供理解诗句的内涵 敬亭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引导学9展开联想与想象说一 生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够的表面说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 原因是景美。追问:李白仅仅把敬 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4)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 解诗句内涵 (5)引导学生想一想:此时诗 人在想些什么? 四、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 1.学生以多种形式读 通过各种 升华诗意。约诗 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形式的朗读,想 5分钟) 2.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读,齐读等 象诗的画面,走 2.背诵全诗 进诗人的内心 世界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形象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 揭示题目(约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 5分钟) 2.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提 问:能用一些词语形容看到的景1.相互交流介绍洞庭 物吗?教师卡片出示:波光粼湖和刘禹锡 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2.用一些词语说一说 了解洞庭湖,了 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看到的景物 解诗人,更好地理解 静和谐。 3.齐读课文题目 诗意 3.教师谈话是啊,洞庭湖的 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 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 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 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 锡看到洞庭湖的美景,不禁诗兴 大发,写下了《望洞庭》这首千
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 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自己了, 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教师提问:作者的这种孤 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 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 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 孤独的味道。 2.指导学生学习“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教师指名说说自己对这两 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 诗的疑难问题。 (3)师生共同释疑。教师提供 敬亭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引导学 生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够的表面 原因是景美。追问:李白仅仅把敬 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4)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 解诗句内涵。 (5)引导学生想一想:此时诗 人在想些什么? 2.谈一谈自己所画的简 笔画的依据。 3.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 者孤独的内心世界。 4.反复诵读诗句,读出孤 独的味道。 5.自主学习“相看两不 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 相互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诗的 理解。 6.提出自己对这两句诗 不理解的地方。 7.相互交流,解决疑难问 题。 8.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理解诗句的内涵。 9.展开联想与想象,说一 说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 微课设计: 此环节渗透古 诗词教学“诗中 有画、画中有 诗、诗中有情” 的规律,可结合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教 学,引导学生学 会品读语言、诵 读情感。 四、指导朗读, 升华诗意。(约 5 分钟) 1.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 诗。 2.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学生以多种形式读 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 读,齐读等。 2.背诵全诗。 通过各种 形式的朗读,想 象诗的画面,走 进诗人的内心 世界。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形象感知, 揭示题目。(约 5 分钟) 1.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 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 2.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提 问:能用一些词语形容看到的景 物吗?教师卡片出示:波光粼 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 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 静和谐。 3.教师谈话是啊,洞庭湖的 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 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 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 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 锡看到洞庭湖的美景,不禁诗兴 大发,写下了《望洞庭》这首千 1.相互交流介绍洞庭 湖和刘禹锡。 2.用一些词语说一说 看到的景物。 3.齐读课文题目。 了解洞庭湖,了 解诗人,更好地理解 诗意
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 、品词析句 1.指导学生找出诗中表示 1.找出诗中表示景物 想象悟情。 景物的词语 的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2.结合自己的体验,联 (约20分解,联系诗句,对上述景物加以系诗句,描绘诗中的景物/微课设计: 描绘。 3.再读诗句,结合教师 此环节诗人以 8引导学生再读诗句,选择出示的词语卡片,说说这些比喻,生动地描绘出 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词语表达了怎样的美。 表达了怎样的美 4展开想象,相互交流/的美妙秋月风光。教 4.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诗中所描绘的是一幅怎样 时,可让学生分组 幅什么样的洞庭秋月图?让的洞庭秋月图,进行情境练赛,让学生在互动的 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展说。 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情境练说 5.小组合作交流,说 过程中加深对诗人 5.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诗人说诗人是通过哪些词语表 所表达的情感的理 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情感的 达出来的?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诗 、再读课文 1.指导学生交流讨论:你觉 学习手法。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 1.相互交流自己认为 (约10分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写得好的诗句,体会诗人的让学生学会抓 住关键字词,进行比 2.引导学生与上一首诗进 2.与《独坐敬亭山》进较,体会不同的景致 行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行比较,交流体会不同的借及古诗的借景抒情 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景抒情的手法 的手法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3.背诵全诗 四、交流课外 1.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的 相互交流自己指导 这一环节丰富 积累。(约5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学生的语料储备,锻 分钟) 2.课外继续搜集山水诗 2继续搜集,丰富积|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过程第3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复习导入 1.指导学生背诵《独坐敬亭 (约5分钟)山》《望洞庭》并默写。 2.教师谈话:一说到春天 1.背诵《独坐敬亭山》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望洞庭》并默写。 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 2.用一两个词语或 复习导入,温故 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两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而知新 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绘自己脑海中的春天 有多少文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 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 首《忆江南》来赞美她 、疏通词句 1.指导学生自由读诗,读准 自由读诗,看注释理 初读课文,了解 整体把握。|字音,读通句子,看注释理解诗|解诗句。 大意,初步感知作者 (约10分 古的思想感情,为下文 2.引导学生自主练读,试背诗 的深入学习奠定基 古诗,同桌互考 3相互交流词的大意。础。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词的
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 呢! 二、品词析句, 想象悟情。 (约 20 分 钟) 1.指导学生找出诗中表示 景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联系诗句,对上述景物加以 描绘。 3.引导学生再读诗句,选择 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 表达了怎样的美。 4.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 一幅什么样的洞庭秋月图?让 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展 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情境练说。 5.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诗人 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语表 达出来的?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诗。 1.找出诗中表示景物 的词语。 2.结合自己的体验,联 系诗句,描绘诗中的景物。 3.再读诗句,结合教师 出示的词语卡片,说说这些 词语表达了怎样的美。 4.展开想象,相互交流 诗中所描绘的是一幅怎样 的洞庭秋月图,进行情境练 说。 5.小组合作交流,说一 说诗人是通过哪些词语表 达情感的。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微课设计: 此环节诗人以 奇特的想象、准确的 比喻,生动地描绘出 的美妙秋月风光。教 学时,可让学生分组 配乐朗读,进行比 赛,让学生在互动的 过程中加深对诗人 所表达的情感的理 解。 三、再读课文, 学习手法。 (约 10 分 钟) 1.指导学生交流讨论:你觉 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 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引导学生与上一首诗进 行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 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相互交流自己认为 写得好的诗句,体会诗人的 心情。 2.与《独坐敬亭山》进 行比较,交流体会不同的借 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诗。 让学生学会抓 住关键字词,进行比 较,体会不同的景致 及古诗的借景抒情 的手法。 四、交流课外 积累。(约 5 分钟) 1.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的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搜集山水诗。 1.相互交流自己指导 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继续搜集,丰富积 累。 这一环节丰富 学生的语料储备,锻 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过程 第 3 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导入。 (约 5 分钟) 1.指导学生背诵《独坐敬亭 山》《望洞庭》并默写。 2.教师谈话:一说到春天,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 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 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 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 首《忆江南》来赞美她。 1.背诵《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并默写。 2.用一两个词语或一 两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 绘自己脑海中的春天。 3.齐读课文题目。 复习导入,温故 而知新。 二、疏通词句, 整体把握。 (约 10 分 钟) 1.指导学生自由读诗,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看注释理解诗 句。 2.引导学生自主练读,试背 古诗,同桌互考。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词的 大意。 1.自由读诗,看注释理 解诗句。 2.自主练读,试背古 诗。 3.相互交流词的大意。 初读课文,了解 大意,初步感知作者 的思想感情,为下文 的深入学习奠定基 础
三、品词析句, 1.指导学生交流讨论:江南 想象入情。好,好在哪里?朗读相关词句来 (约10分回答 引导学生边读 朗读相关词句,感悟边想象画面,相互交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风江南好在哪里 讨论,一方面教给 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2相互交流作者为什学生入情入境地朗 熟悉不过了,为什么只说江南的么只说江南的“江花”“江读课文的方法;另 “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水”的景象 方面也能让学生通 3.指导学生说一说:从“红 3深入体会“红胜火”过想象与对话,更深 和“绿如蓝”的丰富意蕴,刻地体会到作者对 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谈谈自己的体会 江南的热爱和赞美 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 4.谈一谈“能不忆江之情 了什 南”的原因 4.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现在 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四、比较异同 1.引导学生背诵三首古诗 总结全课。 1.背诵三首古诗词 2.比较三首古诗词的 (约5分钟) 2.指导学生比较三首古诗 词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珍惜 景 六、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因此,在教 学中,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 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一一“江南好”。然后,将 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名师课堂实录 《古诗词三首》课堂精彩片段赏析 师:江南之春独具魅力,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 易就写过一首词——《忆江南》…(教师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有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 诵读)江南之春,究竟美在何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词细细地去寻找、感受江南的春天 生自找合作伙伴研读《忆江南》,读后交流) 生:江南之春,美在“江花”。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 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胜过了燃烧的火焰。 生:“江水”也很美: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 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理解“江花”,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性。江水本身是 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俩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 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
三、品词析句, 想象入情。 (约 10 分 钟) 1.指导学生交流讨论:江南 好,好在哪里?朗读相关词句来 回答。 2.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风 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 熟悉不过了,为什么只说江南的 “江花”“江水”的景象呢? 3.指导学生说一说:从“红 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 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 了什么? 4.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现在 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1.朗读相关词句,感悟 江南好好在哪里。 2.相互交流作者为什 么只说江南的“江花”“江 水”的景象。 3.深入体会“红胜火” 和“绿如蓝”的丰富意蕴, 谈谈自己的体会。 4.谈一谈“能不忆江 南”的原因。 引导学生边读 边想象画面,相互交 流讨论,一方面教给 学生入情入境地朗 读课文的方法;另一 方面也能让学生通 过想象与对话,更深 刻地体会到作者对 江南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 四、比较异同, 总结全课。 (约 5 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三首古诗 词。 2.指导学生比较三首古诗 词的异同。 1.背诵三首古诗词。 2.比较三首古诗词的 异同。 五、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 珍惜 景 六、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因此,在教 学中,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 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将 “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名师课堂实录 《古诗词三首》课堂精彩片段赏析 师:江南之春,独具魅力,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 易就写过一首词——《忆江南》……(教师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有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 诵读)江南之春,究竟美在何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词,细细地去寻找、感受江南的春天。 生自找合作伙伴研读《忆江南》,读后交流) 生:江南之春,美在“江花”。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 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胜过了燃烧的火焰。 生:“江水”也很美: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 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理解“江花”,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性。江水本身是 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俩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 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
师:现在,你们明白“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2.桂林山水 备教材 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陈淼 生平简介:陈淼(mioX1927-1981),辽宁大连人。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 研究生部,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作品: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集《炼钢工人》《红榜 的故事》:话剧剧本《红旗歌》(合作)等。 重点难点突破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 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一、配乐范读,整体感知。随着教师 配乐范读全文,同时出示挂图或放投影片,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自然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 美景之中,进行整体感知。二、以读悟情,重点感悟。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 重点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水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哪 些显著的特点?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 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 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美”,尤其是自然景色的美,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发现的能力,所以 应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 的美。此外,学生对课文结构以及写作方法还不是很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 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 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漓江、无暇、翡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所创设的情境美,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师:现在,你们明白“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2.桂林山水 备教材 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陈淼 生平简介:陈淼(miǎo)(1927—1981),辽宁大连人。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 研究生部,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作品: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集《炼钢工人》《红榜 的故事》;话剧剧本《红旗歌》(合作)等。 2.重点难点突破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 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一、配乐范读,整体感知。随着教师 配乐范读全文,同时出示挂图或放投影片,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自然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 美景之中,进行整体感知。二、以读悟情,重点感悟。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 重点读第 2、3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水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哪 些显著的特点?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 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 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美”,尤其是自然景色的美,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发现的能力,所以 应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 的美。此外,学生对课文结构以及写作方法还不是很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 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 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漓江、无暇、翡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所创设的情境美,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桂林的图片: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创设情景, 谈话导入 诱发美。(约51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 有声有色 分钟) 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 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 1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的录像是真实 的生活情景的 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深的景色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 2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再现,给了学生 直观形象的情 的景色? 的印象 景,调动起学生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的多种感官,激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 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 发了学生学习 的欲望。 水录像片)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 学生边读 感知美。(约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从文字中相纠正错误,扫清文字的读边感知课文,既 10分钟) 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音障碍。从文字中感受桂林|强化了对课文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山水的美。 内容的理解,又 3.引导学生说 文主要 2检查自己对字词的读|培养了自学能 了什么? 写掌握情况。 3.谈一谈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 三、探究课文 1.教师谈话:我们先来欣赏漓 品味美。(约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 10分钟) 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作者是 学生在读 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 1自由读课文,找出概括中品味语言,在 (1)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读中和作者的 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心灵对话,不仅 (2)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怎么写 2感悟作者笔下漓江水能感受和再现 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与众不同的“静、清、绿”。作品的情思美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3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感,还能体验到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教师所出示的句子 语言的节奏美 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4相互交流这个句子的音韵美、文气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 特点和好处 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 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 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个句 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桂林的图片;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创设情景, 诱发美。(约 5 分钟)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 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 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 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 的景色?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 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 水录像片) 1.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 深的景色。 2.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 的印象。 有声有色 的录像是真实 的生活情景的 再现,给了学生 直观形象的情 景,调动起学生 的多种感官,激 发了学生学习 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感知美。(约 10 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 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从文字中 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 写了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 相纠正错误,扫清文字的读 音障碍。从文字中感受桂林 山水的美。 2.检查自己对字词的读 写掌握情况。 3.谈一谈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 学生边读 边感知课文,既 强化了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又 培养了自学能 力。 三、探究课文, 品味美。(约 10 分钟) 1.教师谈话:我们先来欣赏漓 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 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作者是 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 (1)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 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2)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怎么写 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 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 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 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 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个句 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1.自由读课文,找出概括 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静、清、绿。) 2.感悟作者笔下漓江水 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3.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教师所出示的句子。 4.相互交流这个句子的 特点和好处。 学生在读 中品味语言,在 读中和作者的 心灵对话,不仅 能感受和再现 作品的情思美 感,还能体验到 语言的节奏美、 音韵美、文气 美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观 1.说一说滴江水有什么 巩固所学 (约10分赏了桂林的漓江水,谁来说说漓江|特点。相互交流课文运用了|知识,加深对课 钟) 水有哪些特点?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哪些修辞手法 文的理解 修辞手法? 2.相互交流漓江水给自 2.引导学生自由畅谈:漓江水|己留下的印象 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分钟) 2.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书写本课的生字、新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谁还记得漓江的 1指名回答:静、清、绿 复习巩固 约5分钟)水有哪些特点? 2全班共同评价背诵情所学知识,加深 2指名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况,齐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对课文的理解。 、观赏桂林 通过作画 的山(学习第 1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画一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画一让学生又一次 三自然段)。画,结合插图来欣赏桂林的山。|画,结合插图来欣赏桂林的感受到了桂林 (约10分钟) 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课文怎山。 的山的美,进 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2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写步理解了课文 3引导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桂林的山的特点的 内容,在交流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 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相互探究促进, 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对柱林山水的 真秀啊”“真险啊”。 美有了更进 步的感受 山和水相 让学生用 遇的景象(学 1.教师谈话:我们观赏了漓江 自己的语言来 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 习第四自然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赞美桂林,不仅 加深了学生的 段)。(约15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让 分钟) 2引导学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验,理解“像是走进了连学生有所感悟 第四自然段 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受到情感的熏 3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像是走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陶,更是在组织 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话的含义 表达情感的语 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言中探究到了 文本之美 四、升华主题, 1.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文运 说一说课文所运用的 本环节旨 学习写作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在让学生学会 法。(约10分 2.指导学生自由畅谈:课文除 2.相互交流课文所运用课文所运用的 了正面描写桂林山的特点,还运用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修辞手法和写 了怎样的描写? 作方法,运用到 课外的写作活
四、课堂小结。 (约 10 分 钟) 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观 赏了桂林的漓江水,谁来说说漓江 水有哪些特点?课文中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自由畅谈:漓江水 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1.说一说漓江水有什么 特点。相互交流课文运用了 哪些修辞手法。 2.相互交流漓江水给自 己留下的印象。 巩固所学 知识,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5 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的生字、新 词。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谈话导入。 (约 5 分钟) 1.教师谈话:谁还记得漓江的 水有哪些特点? 2.指名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1.指名回答:静、清、绿。 2.全班共同评价背诵情 况,齐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复习巩固 所学知识,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二、观赏桂林 的山(学习第 三自然段)。 (约 10 分钟) 1.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画一 画,结合插图来欣赏桂林的山。 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课文怎 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3.引导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 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 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 “真秀啊”“真险啊”。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画一 画,结合插图来欣赏桂林的 山。 2.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写 桂林的山的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 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 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通过作画, 让学生又一次 感受到了桂林 的山的美,进一 步理解了课文 内容,在交流中 相互探究促进, 对桂林山水的 美有了更进一 步的感受。 三、山和水相 遇的景象(学 习第四自然 段)。(约 15 分钟) 1.教师谈话:我们观赏了漓江 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 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 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 3.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像是走 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 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 然段。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 体验,理解“像是走进了连 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 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 话的含义。 让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来 赞美桂林,不仅 加深了学生的 理解和体验,让 学生有所感悟, 受到情感的熏 陶,更是在组织 表达情感的语 言中探究到了 文本之美。 四、升华主题, 学习写作方 法。(约 10 分 钟) 1.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文运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指导学生自由畅谈:课文除 了正面描写桂林山的特点,还运用 了怎样的描写? 1.说一说课文所运用的 修辞手法。 2.相互交流课文所运用 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本环节旨 在让学生学会 课文所运用的 修辞手法和写 作方法,运用到 课外的写作活 动中
五、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位,学生才 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整堂课中只是主导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画 画,写一写,想一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 系列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悟文本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 山水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发现美的情 名师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精彩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 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 重叠起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 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 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 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 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备教材 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叶圣陶 人生标签: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人生名言:理想是事业之母 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
五、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 奇 秀 险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位,学生才 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整堂课中只是主导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画 一画,写一写,想一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 一系列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悟文本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 山水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发现美的情 趣。 名师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精彩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 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 重叠起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 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 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 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 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备教材 备课资料 1 .走近作者——叶圣陶 人生标签: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人生名言:理想是事业之母。 生平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