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x百 “求已” 过自身的努 wwwyhetboy365.com
我们今天要学的“求诸己”, 就是明确怎样通过自身的努 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 君子,使自己达到一种理想 的境界
我们很多同学经常责怪父母、老师、同 学、领导等不了解自己,不重视自己。高 适在《别董大》中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 候,要想让自己成为金子,要想让别人都 了解你、理解你,要想让天下人都认识你、 知道你,你自己应该怎么做?结合《论语》 中“求诸己”这一专题,孔子认为我们应 怎样使自己成为金子,怎样让别人了解自 己、知道自己?
我们很多同学经常责怪父母、老师、同 学、领导等不了解自己,不重视自己。高 适在《别董大》中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 候,要想让自己成为金子,要想让别人都 了解你、理解你,要想让天下人都认识你、 知道你,你自己应该怎么做?结合《论语》 中“求诸己”这一专题,孔子认为我们应 怎样使自己成为金子,怎样让别人了解自 己、知道自己?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 莫己,求为可知也。”4.14(P71)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 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 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 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 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 莫己,求为可知也。”4.14(P71)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 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 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 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 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 方面素质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曰 “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 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 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 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 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 诸!”14.42(P303) •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 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 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 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 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 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p126) 春秋未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 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 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 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 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 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 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 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p126) •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 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 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 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 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 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 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7.30(P143)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 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 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 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 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7.30(P143) •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 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 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 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 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日:“不知也。”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 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 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 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 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P85) 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 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 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 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 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 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 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 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 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 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P85) 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 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 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 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 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 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 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2(P111)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 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 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 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 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 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理时?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 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2(P111) •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 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 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 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 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 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9.17(P176)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 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励我们进德修 业,都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 孜孜不已,不舍昼夜。 手巢高贫 尽秋樂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9.17(P176)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 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 励我们进德修 业,都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 孜孜不已,不舍昼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 也已。”9.23(P180)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 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 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 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 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 也已。”9.23(P180) •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 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 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 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 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