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论英雄 文 罗贯中
曹操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曹操 刘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 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 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 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共120回,第133回,从东汉黄巾起义写到 曹操平定北方;第34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及战后天 下三分:第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活动及刘备 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120回, 写三国统一于晋。 作品所描写的“群雄角逐”,生动揭示了统治阶 U级内部句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 的关系。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 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共120回,第1—33回,从东汉黄巾起义写到 曹操平定北方;第34—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及战后天 下三分;第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活动及刘备 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120回, 写三国统一于晋。 作品所描写的“群雄角逐”,生动揭示了统治阶 级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 的关系。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 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说山西太原人 说钱塘人。生平不详 据记载。他是“有志图王者”,并作过张 士诚的僚幕:明统一后,从事“稗史”的 编写工作。今署名罗贯中的小说有《三国 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邀平妖传》和杂剧《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且有记载说他是施耐庵的弟 子,还参与了《水浒传》的编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 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一说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生平不详, 据记载,他是“有志图王者”,并作过张 士诚的僚幕;明统一后,从事“稗史”的 编写工作。今署名罗贯中的小说有《三国 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和杂剧《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且有记载说他是施耐庵的弟 子,还参与了《水浒传》的编写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奸雄” 他骄横跋扈、心狠手辣,而又老谋深算、诡计多 端。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 的故事。越到后來,越是变本加厉。他落难投奔 吕伯奢,吕盛情款待,他却疑心他要加害于他 而杀吕全家。说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人负我”。他在与袁术作战,军粮将尽,就命仓 官用小斛散粮。然后以“盗窃官粮”之罪将其斩 首,借此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他 为防备有人谋杀他,假托“好梦中杀人”,拔剑 杀了替他盖被的近侍,又上床装睡。“赤壁之战” 中,扬州刺史刘馥说他诗中有“不吉之言”,他 “手起一槊,刺倒刘馥”,事后却说是酒后误伤。 他善于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罪恶的企图和残暴 的行为。每每杀人之后,“极为悲痛”,亲自祭 奠,进行“厚葬”,优抚家属,以笼络人心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奸雄”。 他骄横跋扈、心狠手辣,而又老谋深算、诡计多 端。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 的故事。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他落难投奔 吕伯奢,吕盛情款待,他却疑心他要加害于他, 而杀吕全家,说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人负我”。他在与袁术作战,军粮将尽,就命仓 官用小斛散粮,然后以“盗窃官粮”之罪将其斩 首,借此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他 为防备有人谋杀他,假托“好梦中杀人”,拔剑 杀了替他盖被的近侍,又上床装睡。“赤壁之战” 中,扬州刺史刘馥说他诗中有“不吉之言”,他 “手起一槊,刺倒刘馥”,事后却说是酒后误伤。 他善于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罪恶的企图和残暴 的行为。每每杀人之后,“极为悲痛”,亲自祭 奠,进行“厚葬”,优抚家属,以笼络人心
刘备.是“汉室宗亲”,宽厚仁 义、谦虛恭谨,乃是人们心目中理視的 “仁君”。如曹操对关羽是用金钱美女 高官厚禄收买,而刘备对关羽是推心置腹, 同生死、共患难;曹操对徐庶是以囚其母 来迫其归附,而刘备是因其母有难而送 其离去:曹操对张松态度骄横傲慢,刘备 却谦虚恭谨;曹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刘备是“吾宁死,不 为不仁义之事”,他曾始终不肯抛弃拖累 行军的樊城十数万跟随他的百姓。因此他 获得了百姓的拥戴
刘备,是“汉室宗亲”,宽厚仁 义、谦虚恭谨,乃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 “仁君”。如曹操对关羽是用金钱美女、 高官厚禄收买,而刘备对关羽是推心置腹, 同生死、共患难;曹操对徐庶是以囚其母 来迫其归附,而刘备是 因其母有难而送 其离去;曹操对张松态度骄横傲慢,刘备 却谦虚恭谨;曹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刘备是“吾宁死,不 为不仁义之事”,他曾始终不肯抛弃拖累 行军的樊城十数万跟随他的百姓。因此他 获得了百姓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