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 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 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公将鼓之(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 肉食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 为人卑鄙( 牢狱之灾(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虽是犯错( 真情实感( 忠之属也( 牺牲玉帛( 为人忠实( 为国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 这部书传说是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 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1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 ) ②又何间焉( ) ③小信未孚( ) ④牺牲玉帛( ) ⑤小惠未徧( ) ⑥登轼而望之( ) ⑦夫战,勇气也( ) ⑧望其旗靡( )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③公将鼓之(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 肉食鄙,未能远谋( ) 小大之狱( ) 为人卑鄙 ( ) 牢狱之灾(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虽是犯错 ( ) 真情实感( ) 忠之属也 ( ) 牺牲玉帛( ) 为人忠实 ( ) 为国牺牲(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 史书。 7、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 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 2)战中 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甲]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 (3)臣之妻私臣( (4)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 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 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 分) 13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 分) (1)战前: (2)战中: 14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 分)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 2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小惠未徧徧: (2)彼竭我 盈盈: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 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用原 文回答) 2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 2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4)牺牲玉帛( 9.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 C.公将战上使外将兵 D.夫战,勇气也遂率子孙荷担者 夫 30.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________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 之 23 . 解释 句中 加 点的 词语 。 (1 )小 惠未 徧 徧 : ( 2)彼竭我 盈 盈: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 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 文回答) 2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 2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 29.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又何间.焉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 C. 公将.战 ︱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 30.翻译句子。(4 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3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 真无马邪 3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3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5.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36.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7.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C.可以一战。D.微斯人,吾谁与归? 38.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 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9.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40.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 后省略的内容是
4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3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②其 真无马邪 3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5.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36.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7.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8.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 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39.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40.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 后省略的内容是“
41.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42.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1、ogui②jin③f④b6⑤bin⑥shi⑦f⑧mi2、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②为人 信服赐福,保佑③击鼓进军④养独自专有3、B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 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 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 定要依据实情处理。②作战,(是靠)勇气的。6、《左传》春秋左丘明7、(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8、C9、(1)参与(2)鄙陋(3)丝织品(4)倒下10.D l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 12语言描写议论 13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14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 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15参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6略17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19.(1)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20.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 蔽甚矣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 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22.答案:A23.答案:(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24.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 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25.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 既克,公问其故 2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8、(1)击鼓(2)凭借(3)在(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9、B 30.(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 全没有了。31.C(2分)32.D(2分) 33.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 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4.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35语言议论36A37B3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39B40.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41.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42.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 1、①guì ②jiàn ③fú ④bó ⑤biàn ⑥shì ⑦fú ⑧ mǐ2 、①同“遍”,普遍 跟从,支持②为人 信服 赐福,保佑 ③击鼓进军 ④养 独自专有 3、B 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 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 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 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②作战,(是靠) 勇气的。6、《左传》春秋 左丘明 7、(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8、C 9、⑴参与 ⑵鄙陋 ⑶丝织品 ⑷倒下 10.D 11 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 12.语言描写 议论 13.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14 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 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15 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6 略 17 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 蔽甚矣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 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22.答案:A 23.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24.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 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25.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 军。 既克,公问其故。 2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8、(1)击鼓 (2)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9、B 30.(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 全没有了。31. C(2 分)32. D(2 分) 33.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 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34.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35.语言 议论 36.A 37.B 3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39B 40.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1.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4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6 41.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4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