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城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唐超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12-20 《曹刿论战》导学案 班級姓名_ 评价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展示方案提示:1.参照课下注释,解释句中关键词,理顺句意,积累疑点组内交流 (谨记:切不可对照译文一字一句地看 教师奇婚:机遢对备个人是公平的,抓位它就是赢得胜利 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 【学习目标】 探究三: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盒,(第二课时) 1.读准字音,积累文言实词,重点虚词,朗读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2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映村的手法 3.学习课文材料详略安排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2.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预习提示:(早读30分钟) 《左传》及历史散文体例 2.掌握生字读音,读准节奏、语调,准确翻译课文 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3.文中曹刿和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 的天铁量的言 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肉食待 指有权位的人 4、作者为了使曹刿的形象鲜明,运用了什么手法? 预习检测 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情况的一 史书,旧传为_ 展示方案提示:问答方式、表演+讲解 抓究四;颯解课文主旨,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1、本文着重表现什么内容? 3.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2.本文用极简约的文字写出了战争的全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探究一:诵读课文,都知文意。(第一课时) 3、综合全文看,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 ①重点实词:伐间 ”迺“遍”遍及、普遍。 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忠情 信 2.分角色熟练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恰当断句。) 展示方案提示:板书+讲解、口头答问的方式 3.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 拓展延伸: l、学习本文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什么样的品质 2、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能再举出两个这样的战例吗? 5.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本课总结:(教师或科代表 展示方案提示:板书展示、问答、分角色诵读pk 探究二:准确流畅地翻谓课文。积累凝难点
蒙城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唐 超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12-20 《曹刿论战》导学案 班级____ 姓名___ _____ 小组_ __ 评价____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抓住它就是赢得胜利。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积累文言实词,重点虚词,朗读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映衬的手法。 3.学习课文材料详略安排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 预习提示:(早读 30 分钟) 1. 了解《左传》及历史散文体例。 2. 掌握生字读音,读准节奏、语调,准确翻译课文。 3. 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4. 肉食者: 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 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肉食待 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员,在此借指有权位的人。 预习检测 1.《左传》又称 或 是记载 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史书,旧传为 所作。 2.注音: 曹刿. 孚 间 帛 夫.战 徧 穈 3.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 、 。 探究一:诵读课文,感知文意。(第一课时) 1.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①重点实词:伐 间 专 安 加 孚 福 ②通假字:“徧”通“遍”遍及、普遍。 ③古今异义词:鄙 牺牲 狱 可以 忠 情 信 2.分角色熟练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恰当断句。) 3.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什么样的品质? 5.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展示方案提示:板书展示、问答、分角色诵读 pk 探究二: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积累疑难点。 展示方案提示:1.参照课下注释,解释句中关键词,理顺句意,积累疑点组内交流。 (谨记:切不可对照译文一字一句地看。) 2.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 探究三: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意。(第二课时) 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2.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3. 文中曹刿和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4、作者为了使曹刿的形象鲜明,运用了什么手法? 展示方案提示:问答方式、表演+讲解。 探究四:理解课文主旨,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1、本文着重表现什么内容? 2.本文用极简约的文字写出了战争的全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综合全文看,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方案提示:板书+讲解、口头答问的方式。 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能再举出两个这样的战例吗? 本课总结:(教师或科代表)
隶城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唐超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12-20 课后训练案 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时间以外还交待了 2.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1.解释词义 3.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夫大国难测也 4.如何看待曹刿对鲁庄公战前准备的评价?这一评价可以用《孟子》二章中的哪句话来体现? 2.解释同一词的不同词义 弗敢加也( 伐竹取道( 衣食所安( 5.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 肉食者鄙 安能辨我是雄雌( 蜀之鄙有二僧( 6.曹刿的“远谋”在战前以及战争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解释古今异义词 牺牲玉帛( 可以 默写重要句子 做出牺牲( 越狱逃跑 这事我可以做( (1)曹刿“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虽不能察,必以情( 弗敢加也,必以信( 2)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情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诚实守信( (3)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具体内容是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四归纳成语典故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夫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1) :身居高位,安享厚禄的人鄙陋无知,目光短浅 (2) C.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指做事时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 5.下列句子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头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散 A.战于长勺 B.何陋之有 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D.夫战,勇气也 6.指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填入括号内 五.迁移运用 1.举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两个著名战例 问“何以战?”②战则()请从 ③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④一鼓作气,再( 说长勺之战鲁国取胜,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请谈 7.翻译下列语句: ①牺牲玉帛 必以信。 ②小大之狱 必以情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的收获与反思】 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蒙城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唐 超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12-20 课后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解释词义: 鼓 驰 轼 逐 败绩.. 再 盈 克 穈 夫大国难测.也 2.解释同一词的不同词义: 齐师伐我( ) 弗敢加也( ) 伐 加 伐竹取道( ) 既加冠( ) 衣食所安 ( ) 肉食者鄙( ) 安 鄙 安能辨我是雄雌( ) 蜀之鄙有二僧( ) 3.解释古今异义词: 牺牲玉帛( ) 小大之狱 ( ) 可以一战( ) 牺牲 狱 可以 做出牺牲 ( ) 越狱逃跑( ) 这事我可以做( ) 虽不能察,必以情( ) 忠之属也( ) 弗敢加也,必以信( ) 情 忠 信 以情动人( ) 忠于人民( ) 诚实守信( )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夫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C.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5. 下列句子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夫战,勇气也。 6. 指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填入括号内。 ①乃入见,( )问“何以战?” ②战则( )请从。 ③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④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7.翻译下列语句: 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④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二.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时间以外还交待了 和 2.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3.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如何看待曹刿对鲁庄公战前准备的评价?这一评价可以用《孟子》二章中的哪句话来体现? 5. 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 6. 曹刿的“远谋”在战前以及战争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默写重要句子。 (1)曹刿“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 。 (2)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3)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具体内容是: , , 四.归纳成语典故 (1) :身居高位,安享厚禄的人鄙陋无知,目光短浅。 (2) :指做事时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 (3) :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头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 (4)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散。 (5) :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五.迁移运用。 1.举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两个著名战例 2.有人说长勺之战鲁国取胜,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请谈 谈你的看法。 【我的收获与反思】:
隶城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唐超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12-20
蒙城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唐 超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