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导入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学过鲁迅的文章顺序是《阿》《从》《藤野先 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 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可鲁迅 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 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 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 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 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 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 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 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 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 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四、整体感悟 1.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2.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 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 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 作者 (1)衣着简朴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当面订正解剖图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
1.藤野先生 一、导入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学过鲁迅的文章顺序是《阿》《从》《藤野先 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 年在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 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可鲁迅 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 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 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 1926 年 10 月 12 日。鲁迅到日 本留学,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 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 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 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 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 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 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四、整体感悟 1.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2.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 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 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 藤 野 作 者 (1)衣着简朴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 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当面订正解剖图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
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 (6)与作者的惜别 文,寻求救国之路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一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一—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一一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 和帮助 (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 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4.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 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 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岀。这也许也 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5.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 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 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 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 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 夸张,将讽剌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 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 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孑扭几扭
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 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 文,寻求救国之路。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的惜别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 ——正直热诚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 和帮助 (1) (2) 两件是详写,(3) (4) 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 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4.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 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 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 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5.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 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 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 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 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 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 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 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 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 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 的感情。 6.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 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个不注重穿着的人, 生活朴素、简单。 7.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 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 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答: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 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没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 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 在写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8.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 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②2)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的缘由 (3)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 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 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9.词语赏析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 厌恶讥讽和轻视
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 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 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 的感情。 6.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 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 生活朴素、简单。 7.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 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 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答: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 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没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 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 在写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8.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 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曰本学医的。 (2)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的缘由。 (3)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 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 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9.词语赏析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 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丕: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竞: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旦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 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恝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一一伟大。 7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 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2)“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3)“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4)“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 人 (5)“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 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囯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 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 章的战斗性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 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7.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 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2)“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3)“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4)“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 人。 (5) “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 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 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 章的战斗性
注释:Ⅰ选自《朝花夕拾》2烂熳(man):即烂漫3富士山:日本第 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 照5兼以:加以6斗乱:飞腾杂乱。斗通“抖”7芦荟(hui)8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10 落第:考试不及格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 和他的门徒的言行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等13不逊(xun):无礼。逊,谦逊14匿(ni)名:不署名 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14犹言:如同说15诘(je)责:质问并责备 16托辞:借口(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话选自《呐喊》自序)18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19适值:正好遇到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 名字叫做。 二)《藤野先生》的主题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种: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 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 第四种: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 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 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 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清理 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的爱国思 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 点转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 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 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青年鲁 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第三部分,写鲁迅怀念藤野, 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温暖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先生的思想 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 回头总结自己20年前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 改良派、复古派“科学救国”滥调的批判。如果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 既不符合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张《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 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 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抒写中心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 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可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我 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 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托 自己对具有“伟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怀念。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
注释:1 选自《朝花夕拾》 2 烂熳(man):即烂漫 3 富士山:日本第一 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 4 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 照 5 兼以:加以 6 斗乱:飞腾杂乱。斗通“抖” 7 芦荟(hui) 8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9 模糊:指马虎、不讲究 10 落第:考试不及格 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 和他的门徒的言行 12 托尔斯泰:指列夫 尼古 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等 13 不逊(xun):无礼。逊,谦逊 14 匿(ni)名:不署名 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14 犹言:如同说 15 诘(jie)责:质问并责备 16 托辞:借口 (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话选自《呐喊》自序) 18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19 适值:正好遇到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 名字叫做。 二)《藤野先生》的主题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种: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 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 第四种: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 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 生》写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 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清理 自己从 1904 年到 1926 年 20 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的爱国思 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 点转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 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 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青年鲁 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第三部分,写鲁迅怀念藤野, 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温暖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先生的思想 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 回头总结自己 20 年前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 改良派、复古派“科学救国”滥调的批判。如果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 既不符合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张《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 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 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抒写中心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 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可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我” 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 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托 自己对具有“伟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怀念。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
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 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机会结识藤野 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 关。写看幻灯片后终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 的分离及分离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变化为 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忆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 年20多年来思想变化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我们是主张《藤野先生》的主题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从作品的效果看, 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 品德。鲁迅所以建议増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岀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 篇散文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
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 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机会结识藤野 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 关。写看幻灯片后终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 的分离及分离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变化为 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忆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 1904 年到 1926 年 20 多年来思想变化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我们是主张《藤野先生》的主题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从作品的效果看, 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 品德。鲁迅所以建议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出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 篇散文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