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中间是皇帝的 专用车道,百姓、大臣,甚至皇亲国戚都没有权利走。这突出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分封制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的专用车道“甚至皇亲国戚都没有权利走”,可知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与至高无上。故选B项。 2.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 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古代的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 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 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目的在于使国家政令及时传 递,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 起来。由此可知,当时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 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对外贸易的繁荣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大运河沟 通涿郡和余杭,故选B项。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战乱大运河开通时北 方的商品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活跃状态,故排除A项:南方在南宋时期才开始成为全国经济重 心,故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沟通国内的南北交通,并不是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故排除 D项。 4.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 为5833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 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D.隋唐结束分裂局面后北方长期稳定 答案A 解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地处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因此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许多重要的 皇家粮仓,用以储存南方运来的根食,这体现了运河开通对南粮北运的重要作用,A项符合题 意。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剥削,B项不正确。题千材料与均田制无关,C项不正确。北 方长期稳定的说法错误,D项不正确。 5.亚当斯密说:“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航路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 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发现”美洲和好望角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迪亚士 C.哥伦布、达·伽马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公元前 220 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中间是皇帝的 专用车道, 百姓、大臣,甚至皇亲国戚都没有权利走。这突出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分封制瓦解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的专用车道”“甚至皇亲国戚都没有权利走”,可知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与至高无上。故选 B 项。 2.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 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古代的这种做法( )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 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 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中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目的在于使国家政令及时传 递,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 起来。由此可知,当时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 ) 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对外贸易的繁荣 答案 B 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大运河沟 通涿郡和余杭,故选 B 项。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战乱,大运河开通时北 方的商品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活跃状态,故排除 A 项;南方在南宋时期才开始成为全国经济重 心,故排除 C 项;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沟通国内的南北交通,并不是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故排除 D 项。 4.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 年)总储粮量约 为 5 833 400 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 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D.隋唐结束分裂局面后北方长期稳定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地处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因此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许多重要的 皇家粮仓,用以储存南方运来的粮食,这体现了运河开通对南粮北运的重要作用,A 项符合题 意。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剥削,B 项不正确。题干材料与均田制无关,C 项不正确。北 方长期稳定的说法错误,D 项不正确。 5.亚当·斯密说:“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航路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 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发现”美洲和好望角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迪亚士 C.哥伦布、达·伽马
D.迪亚士、麦哲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达·伽马沿着迪亚 士的航路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哥伦布远洋航行“发现”了美洲:麦哲 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故选B项。 6.梁启超说:“(西方)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 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竞无第二之郑和。”我国“郑和以后,竞无第二之郑和的根本 原因在于() A封建制度的腐朽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八股取士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 答案A 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成望,“示中国富强”,属于朝贡贸易, 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因此郑和下西洋没有继续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故选 A项;郑和下西洋说明当时中国科技并不落后,排除B项;八股取士和郑和下西洋难以为继无 关,排除C项;西方列强入侵客观上促使明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但这并不是郑和下西洋 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 7.19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这里的经济价值是 A.带动了钢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有利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建立 C标志着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打破了农村的封闭状态和城乡隔离状态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推动英国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最大经济价 值,故B项正确;A、C两项都是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直接经济价值,其重要性低于B项,故排 除:D项与题千材料不符,故排除。 8.19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业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 无法缓解货物拥塞的情况。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实行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 B.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 C.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 D.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运输量大增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生产力极大提高,市场贸易扩大,货物运输量增加 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各国积极改善陆路交通,A、C两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战争并未影响港口贸易,且港口贸易是与欧洲以外其他地区进行的贸易活动,与欧洲内 部运输量增多无关,排除B项。 9.“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被弃置,运河运输被海轮和铁路代替,沿河城市衰 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铁路、轮船对旧式交通的冲击。铁路、轮船等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造成运河运输衰落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列强在华修筑铁路是运河衰落的原因之一,但并非 主要原因,A项错误。运河河道年久失修和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与题千材料无关,C、D两项 错误
D.迪亚士、麦哲伦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达·伽马沿着迪亚 士的航路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哥伦布远洋航行“发现”了美洲;麦哲 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故选 B 项。 6.梁启超说:“(西方)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 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我国“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根本 原因在于( ) A.封建制度的腐朽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八股取士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 答案 A 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属于朝贡贸易, 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因此郑和下西洋没有继续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故选 A 项;郑和下西洋说明当时中国科技并不落后,排除 B 项;八股取士和郑和下西洋难以为继无 关,排除 C 项;西方列强入侵客观上促使明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但这并不是郑和下西洋 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排除 D 项。 7.19 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这里的经济价值是 ( ) A.带动了钢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有利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建立 C.标志着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打破了农村的封闭状态和城乡隔离状态 答案 B 解析工业革命推动英国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最大经济价 值,故 B 项正确;A、C 两项都是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直接经济价值,其重要性低于 B 项,故排 除;D 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8.19 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业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 无法缓解货物拥塞的情况。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实行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 B.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 C.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 D.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运输量大增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生产力极大提高,市场贸易扩大,货物运输量增加, 故 D 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各国积极改善陆路交通,A、C 两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战争并未影响港口贸易,且港口贸易是与欧洲以外其他地区进行的贸易活动,与欧洲内 部运输量增多无关,排除 B 项。 9.“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被弃置,运河运输被海轮和铁路代替,沿河城市衰 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铁路、轮船对旧式交通的冲击。铁路、轮船等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造成运河运输衰落的主要原因,B 项正确。列强在华修筑铁路是运河衰落的原因之一,但并非 主要原因,A 项错误。运河河道年久失修和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与题干材料无关,C、D 两项 错误
10.19一20世纪,伊利运河、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 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的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一20世纪…多条运河修筑通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 建改善了交通,满足了世界各地经济交流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A项正确:欧 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故B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 大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运河的修建无直接 关系,故D项错误。 11.据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铁路敷设,航运之利已为所分益。以大连海港开埠…营 口…商务凋落…航业凋敝。”这主要说明( A.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并驾齐驱 B.大连开埠促使铁路运输业凋敝 C.港口经济受开埠与交通建设影响较大 D.铁路交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营口是我国东北的重要港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铁路铺设之后,营 口的“航运之利”就被分走一部分:而大连开埠之后,分走的利益更多,导致营口“商务调落*“航 业凋敝”,这表明港口经济受开埠与交通建设影响较大,故选C项:题千材料指出铁路的修建导 致了海运的凋敞,排除A项;大连开埠导致营口“航业凋敝”,而非促使铁路运输业凋敞,B项错 误;D项夸大了铁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并没有改变,故排除。 12.下表为不同文献对唐胥铁路的历史叙述,综合下列叙述可知( 文献 出处 又有所谓街车(原注:西语称“克阿”,其制如屋…两旁 玻璃窗下设长凳可坐三十人…车底有四轮,牵以二马 光绪二年(1876年),美国费城 行铁路较速常车…城内外各街,逐处皆有。无论何时 举办世界博览会,前往办理参 至何街,悉随人意(原注:西国皆有之,而以美国为最多最 展事宜的清政府浙海关文案 美) 李圭著《环游地球新录》 若煤铁并运,即须自筑铁路…若能仿照台北,筑作用马 唐廷枢于光绪三年(1877年) 拉车小铁路一条,非但煤铁容易运出,即熔铁炉锅、拉铁 六月亲赴基隆考察,同年八月 机器等重物,均无难运进矣 回直隶后上李鸿章书 (唐山煤井)于光绪三年(1877年)动工未数月,出煤极旺, 李鸿章…复请修建轻便铁路,又因朝廷禁驶机车,乃声 出版于1924年的曾鲲化著 明以骡马拖载,始得邀准,盖实马车铁路也 《中国铁路史》 A顽固派极力阻挠唐胥铁路修建 B.唐胥铁路的施工技术领先世界 C.蒸汽机还没有投入到运输领域 D.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牵以二马,行铁路“西国皆有之,而以美国为最多最美*“若能仿照台北,筑 作用马拉车小铁路”,可知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顽固派 对唐胥铁路的看法,排除A项;题干材料表明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并未对唐胥铁路 的施工技术与国外施工技术进行比较,所以无法体现唐胥铁路的施工技术领先世界,排除B 项;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投入到运输领域,排除C项
10.19—20 世纪,伊利运河、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 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的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20 世纪……多条运河修筑通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 建改善了交通,满足了世界各地经济交流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 A 项正确;欧 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故 B 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 大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运河的修建无直接 关系,故 D 项错误。 11.据记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铁路敷设,航运之利已为所分益。以大连海港开埠……营 口……商务凋落……航业凋敝。”这主要说明( ) A.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并驾齐驱 B.大连开埠促使铁路运输业凋敝 C.港口经济受开埠与交通建设影响较大 D.铁路交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营口是我国东北的重要港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铁路铺设之后,营 口的“航运之利”就被分走一部分;而大连开埠之后,分走的利益更多,导致营口“商务凋落”“航 业凋敝”,这表明港口经济受开埠与交通建设影响较大,故选 C 项;题干材料指出铁路的修建导 致了海运的凋敝,排除 A 项;大连开埠导致营口“航业凋敝”,而非促使铁路运输业凋敝,B 项错 误;D 项夸大了铁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并没有改变,故排除。 12.下表为不同文献对唐胥铁路的历史叙述,综合下列叙述可知( ) 文献 出处 又有所谓街车(原注:西语称“克阿”),其制如屋……两旁 玻璃窗下设长凳,可坐三十人……车底有四轮,牵以二马, 行铁路,较速常车……城内外各街,逐处皆有。无论何时 至何街,悉随人意(原注:西国皆有之,而以美国为最多最 美) 光绪二年(1876 年),美国费城 举办世界博览会,前往办理参 展事宜的清政府浙海关文案 李圭著《环游地球新录》 若煤铁并运,即须自筑铁路……若能仿照台北,筑作用马 拉车小铁路一条,非但煤铁容易运出,即熔铁炉锅、拉铁 机器等重物,均无难运进矣 唐廷枢于光绪三年(1877 年) 六月亲赴基隆考察,同年八月 回直隶后上李鸿章书 (唐山煤井)于光绪三年(1877 年)动工未数月,出煤极旺, 李鸿章……复请修建轻便铁路,又因朝廷禁驶机车,乃声 明以骡马拖载,始得邀准,盖实马车铁路也 出版于 1924 年的曾鲲化著 《中国铁路史》 A.顽固派极力阻挠唐胥铁路修建 B.唐胥铁路的施工技术领先世界 C.蒸汽机还没有投入到运输领域 D.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牵以二马,行铁路”“西国皆有之,而以美国为最多最美”“若能仿照台北,筑 作用马拉车小铁路”,可知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D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顽固派 对唐胥铁路的看法,排除 A 项;题干材料表明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并未对唐胥铁路 的施工技术与国外施工技术进行比较,所以无法体现唐胥铁路的施工技术领先世界,排除 B 项;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投入到运输领域,排除 C 项
1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 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 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 A.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 B.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 C.当时的上海己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 D.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 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可知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 则,故选C项。仅从上海公共租界一地的情形无法判断当时中国的交通规则,排除A项:题干 材料强调交通规则,B项不符合题千材料主旨,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4.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年至1895年中国(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 1864年 1874年 1884年1895年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倾销商品,当时鸦片贸易合法化,再加上巨额赔款,中 国白银大量外流,排除A项;列强在中国大规模争取路矿权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这 一时期中国茶叶受印度茶叶出口冲击,茶叶出口额减少,排除D项;19世纪60年代中期,蒸汽 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故B项正确。 15.福特T型车1908年售价850美元,1916年售价仅360美元。1916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 出73.5万辆汽车,到1925年福特T型车已占到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导致汽车产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是() A.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 B.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制造业智能化 C,公权力对现行秩序加以改革 D.价格革命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国内市场 答案A 解析大规模生产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销售量大增,故选A项。B、C、D三项 均不符合题意。 16.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时间 1901年 190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工人人数 1773人 1243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万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3.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 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 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 ) A.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 B.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 C.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 D.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 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可知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 则,故选 C 项。仅从上海公共租界一地的情形无法判断当时中国的交通规则,排除 A 项;题干 材料强调交通规则,B 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4.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 1864 年至 1895 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答案 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倾销商品,当时鸦片贸易合法化,再加上巨额赔款,中 国白银大量外流,排除 A 项;列强在中国大规模争取路矿权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 C 项;这 一时期中国茶叶受印度茶叶出口冲击,茶叶出口额减少,排除 D 项;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蒸汽 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1872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故 B 项正确。 15.福特 T 型车 1908 年售价 850 美元,1916 年售价仅 360 美元。1916 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 出 73.5 万辆汽车,到 1925 年福特 T 型车已占到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导致汽车产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是( ) A.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 B.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制造业智能化 C.公权力对现行秩序加以改革 D.价格革命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国内市场 答案 A 解析大规模生产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销售量大增,故选 A 项。B、C、D 三项 均不符合题意。 16.下表是 20 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 时间 1901 年 190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工人人数 1 773 人 12 430 人 5 万多人 年产量 884 辆 5 547 辆 2 万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可以看出20世纪初汽车工人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德国汽车的年产量也 呈直线上升趋势,这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 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说明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排除B项;政府全面千预经济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题千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 问题,故排除D项。 17.20世纪30年代《申报》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 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A交通工具趋同化 B.交通工具近代化 C.汽车驾驶普及化 D.汽车制造国产化 答案B 解桐根据《申报》的广告无法得出交通工具趋同化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材料表明汽车这 种先进的近代交通工具在上海有了一定的数量,故B项正确:在近代中国,汽车驾驶普及化和 制造国产化都没有实现.排除C、D两项。 18.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自行制造的汽车下线地点在( A.长春 B.沈阳 C.北京 D.上海 答案A 解析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故选A项。 19.2010年4月28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 道建设意义的是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B 解析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应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海底隧道建设加速了胶州湾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故选B项。 20.下面为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统计表。表格主要反映出 测评指标 测评内容或要求 公共交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不含步行),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 P10 通分担 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例。超大、特大城市≥40%,大城市 率 ≥30%,中、小城市≥20% A.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 B.城市规模越大,公共交通分担率越高 C.中小城市不重视公共交通 D.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追求平衡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大、特大城市≥40%,大城市≥30%,中、小城 市≥20%”,可知城市规模越大,公共交通分担率越高,故B项符合题意:题千材料没有体现居民 出行方式的多样化,A项错误:中小城市面积小,人口少,公共交通出行率相应降低C项错误:由 于城市的规模大小、经济条件不同,公共交通不能平衡,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 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 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可以看出 20 世纪初汽车工人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德国汽车的年产量也 呈直线上升趋势,这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 A 项正确;仅 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说明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排除 B 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C 项;题干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 问题,故排除 D 项。 17.20 世纪 30 年代《申报》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 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 A.交通工具趋同化 B.交通工具近代化 C.汽车驾驶普及化 D.汽车制造国产化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申报》的广告无法得出交通工具趋同化的结论,排除 A 项;题干材料表明汽车这 种先进的近代交通工具在上海有了一定的数量,故 B 项正确;在近代中国,汽车驾驶普及化和 制造国产化都没有实现,排除 C、D 两项。 18.195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自行制造的汽车下线地点在( ) A.长春 B.沈阳 C.北京 D.上海 答案 A 解析 1956 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故选 A 项。 19.2010 年 4 月 28 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 道建设意义的是 ( )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 B 解析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应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海底隧道建设加速了胶州湾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故选 B 项。 20.下面为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统计表。表格主要反映出 ( ) 测评指标 测评内容或要求 P10 公共交 通分担 率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不含步行) ,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 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例。超大、特大城市≥40%,大城市 ≥30%,中、小城市≥20% A.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 B.城市规模越大,公共交通分担率越高 C.中小城市不重视公共交通 D.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追求平衡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大、特大城市≥40%,大城市≥30%,中、小城 市≥20%”,可知城市规模越大,公共交通分担率越高,故 B 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居民 出行方式的多样化,A 项错误;中小城市面积小,人口少,公共交通出行率相应降低,C 项错误;由 于城市的规模大小、经济条件不同,公共交通不能平衡,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 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 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
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 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 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 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交通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6分) 惨考答案(1)不同点:秦朝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帝国与对外侵略相联系;秦朝以公路交通为 主、运河运输为辅,罗马帝国以海运为主、公路交通为辅;秦朝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 马帝国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2)关系:交通事业发展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促进交通事业 发展的积极因素。 22.材料一西方学者提出18世纪交通革命”的理论,指出18世纪时,英国在水路、陆路方面 的进步都引人注目。马车在车辆设计、车轴、车轮和弹簧方面都有技术改进,速度、容量、 舒适度都有提高。筑路技术有了明显提高,用于运输煤炭等重物的木轨在矿区铺设,这成为 19世纪铁轨的先声。水陆交通的不断发展,使英国在19世纪初实现全国水陆交通网络一体 化。18世纪时,马车货运速度增长3倍,运费降低40%,客车运时减少60%.舒适性和可靠性大 大增加。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涉及收费道路、河流、运河、港口的各类交通立法不 断增多,交通治理始终处于议会的有效监管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长,收费信托以道路 通行费为抵押借贷并发行债券,运河修建资金主要来自发行股票和抵押借贷,银行在融资方面 日益重要。19世纪时,铁路建设的融资规模更大,但融资方式并未有重大改变。 一摘编自沈琦《“18世纪交通革命” 英国交通史研究的新方向》 材料二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 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交通。1953一1977年,交通运输业全民所有制 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40亿元,先后建设了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 场、京沪铁路等重大项目,改变了落后闭塞的交通面貌。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将加快交通 运输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投资快速增长。1996一2018年, 全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16.7%,全国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千,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 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提升对发展的关键 性作用持续发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 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世纪交通革命”的内容及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内容:交通技术的革新;交通网络逐渐向一体化迈进;交通效率的提升;交通治理体 系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的变化等。影响: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为19世 纪交通运输的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顺利进 行,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 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等。 (2)原因: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人民经济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 发展交通运输业: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现代科技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持续加大 对交通运输投资。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 主要是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50年代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 20世纪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上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 50年代 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 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 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 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交通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6 分) 参考答案(1)不同点:秦朝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帝国与对外侵略相联系;秦朝以公路交通为 主、运河运输为辅,罗马帝国以海运为主、公路交通为辅;秦朝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 马帝国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2)关系:交通事业发展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促进交通事业 发展的积极因素。 22.材料一 西方学者提出“18 世纪交通革命”的理论,指出 18 世纪时,英国在水路、陆路方面 的进步都引人注目。马车在车辆设计、车轴、车轮和弹簧方面都有技术改进,速度、容量、 舒适度都有提高。筑路技术有了明显提高,用于运输煤炭等重物的木轨在矿区铺设,这成为 19 世纪铁轨的先声。水陆交通的不断发展,使英国在 19 世纪初实现全国水陆交通网络一体 化。18 世纪时,马车货运速度增长 3 倍,运费降低 40%,客车运时减少 60%,舒适性和可靠性大 大增加。从 17 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涉及收费道路、河流、运河、港口的各类交通立法不 断增多,交通治理始终处于议会的有效监管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长,收费信托以道路 通行费为抵押借贷并发行债券,运河修建资金主要来自发行股票和抵押借贷,银行在融资方面 日益重要。19 世纪时,铁路建设的融资规模更大,但融资方式并未有重大改变。 ——摘编自沈琦《“18 世纪交通革命”: 英国交通史研究的新方向》 材料二 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 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交通。1953—1977 年,交通运输业全民所有制 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 840 亿元,先后建设了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 场、京沪铁路等重大项目,改变了落后闭塞的交通面貌。20 世纪 90 年代后,国家将加快交通 运输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投资快速增长。1996—2018 年, 全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 16.7%,全国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 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提升 对发展的关键 性作用持续发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 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 世纪交通革命”的内容及其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1)内容:交通技术的革新;交通网络逐渐向一体化迈进;交通效率的提升;交通治理体 系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的变化等。影响: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为 19 世 纪交通运输的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顺利进 行,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 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等。 (2)原因: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人民经济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 发展交通运输业;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现代科技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持续加大 对交通运输投资。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 世纪 50 年代 主要是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 年 8 月 1 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 20 世纪 60 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上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 年 10 月 1 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 23.6 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20世纪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当时购 70年代 买自行车要凭票。20世纪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 始风靡中国 20世纪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 80年代 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 90年代 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 21世纪 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 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 推广 一摘编自杨柳《建国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之变迁》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参考答示例 趋势:()交通工具种类由少到多(或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等)。 (2)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3)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人民生活贫困,交通工具种类单一(或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政 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升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 等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当时购 买自行车要凭票。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 始风靡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1981 年 9 月 15 日,北京地铁 正式对外运营 20 世纪 90 年代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飞 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 世纪 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 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 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 推广 ——摘编自杨柳《建国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之变迁》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参考答案示例 趋势:(1)交通工具种类由少到多(或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等)。 (2)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3)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人民生活贫困,交通工具种类单一(或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政 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升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