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 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 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A.先秦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 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 C.先秦时期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 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答案B 解桐先秦时期的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A项错误;根据题千材料“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 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可知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故B项正确:题千材料“一天 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说明贸易时间有严格规定,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 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故D项错误。 2.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 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初到南宋赋税征收从实物、货币并收到以货币为主的变化,反映了货 币在赋税征收中地位与作用的提升,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制度的冲击与影响,这 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子的背景密切相关,因此A项正确。 3.2007年,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有人曾撰写了题为《“南海 一号” 的荣光》的文章,你认为标题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中华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陆上的东西交通要道,排除A项;由题干 材料“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南 宋时市舶贸易兴盛,而不是朝贡贸易,排除C项;中华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很广,“南海一 号”沉船无法代表其全部,排除D项。 4.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33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 23件,约占70%,货币借贷10件,约占30%。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 131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24件,约占18%,货币借贷107件,约占82%。这一变化反映出 当时() A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 B.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 D.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客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和前期相比,货币借贷的比例逐渐上升,而实物借贷的比例逐 渐下降,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说明了货币借贷和实物借贷比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 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 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 A.先秦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 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 C.先秦时期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 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答案 B 解析先秦时期的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 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可知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一天 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说明贸易时间有严格规定,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 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故 D 项错误。 2.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 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初到南宋赋税征收从实物、货币并收到以货币为主的变化,反映了货 币在赋税征收中地位与作用的提升,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制度的冲击与影响,这 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子的背景密切相关,因此 A 项正确。 3.2007 年,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有人曾撰写了题为《“南海 一号”: 的荣光》的文章,你认为标题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中华文明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陆上的东西交通要道,排除 A 项;由题干 材料“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B 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南 宋时市舶贸易兴盛,而不是朝贡贸易,排除 C 项;中华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很广,“南海一 号”沉船无法代表其全部,排除 D 项。 4.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至乾隆十二年(1747 年)的 33 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 23 件,约占 70%,货币借贷 10 件,约占 30%。在乾隆十七年(1752 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 年)的 131 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 24 件,约占 18%,货币借贷 107 件,约占 82%。这一变化反映出 当时( ) A.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 B.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 D.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和前期相比,货币借贷的比例逐渐上升,而实物借贷的比例逐 渐下降,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说明了货币借贷和实物借贷比
例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地租征收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借贷结构的变化.这并不 能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借贷形式变化不能说明农民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 5.1905年清政府向晋商提出设立大清银行(户部银行).大体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地位,要求晋商 出钱出人,但为晋商所拒:清政府于是转而提出,由政府出资,票号出人,晋商再次拒绝:大清银行 建立后,再要求票号入股,又遭拒绝。大清银行转而请浙江绸缎商筹办结果浙江财阀最终掌 握了中国金融业,晋商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晋商() A.依附封建政治势力 B.竞争压力巨大 C.无法适应近代剧变 D.经营管理失误 答案C 解析晋商被淘汰出局是由于他们多次拒绝近代化的机会,即晋商无法适应近代剧变,C项符合 题意。 6.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往 往起亭,而轮台、渠型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轮台、渠犁一带有屯田兵卒数百人,设使者校尉加以 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反映了汉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和保护,故C项正 确;A、B、D三项中“张骞“严格限制出境商旅交流频繁”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7.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 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所取代 答案c 815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 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15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 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生,世界贸易 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和物种的交流频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故A项错 误;价格革命指物价上涨,在题干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业危机是开辟新航路的直 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9.导致下图中世界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例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地租征收问题,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借贷结构的变化,这并不 能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故 C 项错误;借贷形式变化不能说明农民负担加重,故 D 项错误。 5.1905 年,清政府向晋商提出设立大清银行(户部银行),大体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地位,要求晋商 出钱出人,但为晋商所拒;清政府于是转而提出,由政府出资,票号出人,晋商再次拒绝;大清银行 建立后,再要求票号入股,又遭拒绝。大清银行转而请浙江绸缎商筹办,结果浙江财阀最终掌 握了中国金融业,晋商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晋商( ) A.依附封建政治势力 B.竞争压力巨大 C.无法适应近代剧变 D.经营管理失误 答案 C 解析晋商被淘汰出局是由于他们多次拒绝近代化的机会,即晋商无法适应近代剧变,C 项符合 题意。 6.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往 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轮台、渠犁一带有屯田兵卒数百人,设使者校尉加以 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反映了汉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和保护,故 C 项正 确;A、B、D 三项中“张骞”“严格限制出境商旅”“交流频繁”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7.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 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所取代 答案 C 8.15 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 班牙胡椒”。到 17 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材料反映了( )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5 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到 17 世纪,欧洲人能够在 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生,世界贸易 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和物种的交流频繁,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故 A 项错 误;价格革命指物价上涨,在题干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商业危机是开辟新航路的直 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9.导致下图中世界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单位:亿美元) 147 150 120 90 72 60 30 27 14 1800184018601880(年)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D.垄断组织在世界上的普遍建立 答案 10.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图1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标志 图2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 图3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铜币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答案C 11.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非洲酋长的参与,整船整船的非洲人就不可能被运到美洲的奴隶种 植园去。由此可知( A.该观点在为奴隶贸易作辩护 B.奴隶贸易促进了奴隶制的产生 C.奴隶贸易促进了非洲与美洲的人口迁徙 D.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 案D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非洲首长参与掳掠黑人奴隶是推动黑人奴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题千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内部矛盾加速了奴 隶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出为奴隶贸易作辩护,排除A项;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千材料 没有反映C项,故排除。 12.下面为海地独立前夕的1789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D.垄断组织在世界上的普遍建立 答案 C 10.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 图 1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标志 图 2 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 图 3 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铜币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答案 C 11.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非洲酋长的参与,整船整船的非洲人就不可能被运到美洲的奴隶种 植园去。由此可知( ) A.该观点在为奴隶贸易作辩护 B.奴隶贸易促进了奴隶制的产生 C.奴隶贸易促进了非洲与美洲的人口迁徙 D.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非洲酋长参与掳掠黑人奴隶是推动黑人奴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D 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内部矛盾加速了奴 隶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出为奴隶贸易作辩护,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材料 没有反映 C 项,故排除。 12.下面为海地独立前夕的 1789 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
白人 比重6%其他人种 「比重5% 黑人奴隶比重89% A黑人奴隶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 B.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D.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地是美洲国家,根据题千时间“1789年”,可知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与 黑人奴隶贸易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提及种植园经济,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 史实,故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故D项错误。 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答案p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项。 14.1615年,法国人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 基础,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源泉。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 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 A.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 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答案A 解析孟克列软主张发展商业,保护和扩大对外贸易,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 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欧洲诸国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 易,故选A项;题千材料反映出欧洲诸国倡导重商主义而不是自由贸易,排除B项;掀起瓜分世 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排除D项。 1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 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 状态。”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含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依赖于整个世界”,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D项符合题意。 16.列宁在1922年初指出,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 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这表明() A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错误的 B.新经济政策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A.黑人奴隶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 B.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D.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地是美洲国家,根据题干时间“1789 年”,可知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与 黑人奴隶贸易有关,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提及种植园经济,故 B 项错误;C 项表述不符合 史实,故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故 D 项错误。 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 D 项。 14.1615 年,法国人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 基础,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源泉。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 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 ) A.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 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答案 A 解析孟克列钦主张发展商业,保护和扩大对外贸易,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 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欧洲诸国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 易,故选 A 项;题干材料反映出欧洲诸国倡导重商主义而不是自由贸易,排除 B 项;掀起瓜分世 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 C 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排除 D 项。 1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 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 状态。”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依赖于整个世界”,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D 项符合题意。 16.列宁在 1922 年初指出,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 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这表明( ) A.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错误的 B.新经济政策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C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导致俄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模式,C项正确。 17.1933年,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 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答案C 18.2008年,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各国 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更是应对这场危机中的主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B.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自为政 答案c 19.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 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A.己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可知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项正确:根据题 千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千材料涉及的是根价,A项以偏 概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根据题 千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没有涉及 城市经济体制玫革C项错误。 20.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 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 以看出,金融全球化() 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D.具有“双刃剑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可知A项正确;题千材料没有涉及国 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金融监管”,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 只反映了金融全球化的好处,没有从“双刃剑”角度分析,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2007年12月,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一南宋古船“南海一号”在广东阳江海域 成功打捞出水。“南海一号”在前期打捞出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 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 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一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 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一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 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C.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导致俄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模式,C 项正确。 17.1933 年,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 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侧面反映了 ( )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答案 C 18.2008 年,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各国 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更是应对这场危机中的主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B.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自为政 答案 C 19.1993 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 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 A.已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93 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可知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 项正确;根据题 干材料“1993 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A 项以偏 概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1 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项错误;根据题 干材料“1993 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没有涉及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 项错误。 20.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 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 以看出,金融全球化( ) 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D.具有“双刃剑”作用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可知 A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 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金融监管”,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 只反映了金融全球化的好处,没有从“双刃剑”角度分析,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材料一 2007 年 12 月,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一号”在广东阳江海域 成功打捞出水。“南海一号”在前期打捞出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 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 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 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一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 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一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 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一摘编自《探索自然丛书:探秋海洋》 材料二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 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 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豌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道:“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 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 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 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 会生活发生变化。 一摘编自《中国海洋文化·广东卷》 材料三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 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宋朝与 东南亚沿海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 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 一摘编自卞洪登《丝绸之路考》 (1)你认为同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突出特点?(6分) (2)分析“南海一号沉没前所处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特点: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大,便于运载瓷器、金属等硬质货物:贸 易范围广;组织管理性较强,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的市舶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对技 术要求高,涉及造船、指南针等当时的先进技术,风险较高,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前功尽 弃,如“南海一号”的事故:还可能遇到海盗入侵等风险。 (2)原因:北方时有战乱,南宋政治统治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手工业水平 大幅提高: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等科技用于航海:政府提倡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等机构;西夏兴 起,传统的丝绸之路受阻;与周边国家有相对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等。 22.材料一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 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资 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 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了先辈学者理论基础上,创 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 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观念。 一摘编自韩忠富《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20世纪30年代 经济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20世纪70一90年 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西方国家采取和推行的 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 学”。 一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思 想的背景。结合材料一,说明两种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8分) 参考答案1)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英国 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推动了西方政治上的自由改革运动。 (2)背景: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弊端日益呈现:资本主义国家摆脱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的需要。共同之处:都注重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都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 23.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 时期 概况 商周时期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出现钢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使用刀币、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时期 等
——摘编自《探索自然丛书:探秘海洋》 材料二 19 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 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 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道:“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 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 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 年)设 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 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 会生活发生变化。 ——摘编自《中国海洋文化·广东卷》 材料三 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 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 宋朝与 东南亚沿海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 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 ——摘编自卞洪登《丝绸之路考》 (1)你认为同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突出特点?(6 分) (2)分析“南海一号”沉没前所处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1)特点: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大;便于运载瓷器、金属等硬质货物;贸 易范围广;组织管理性较强,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的市舶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对技 术要求高,涉及造船、指南针等当时的先进技术;风险较高,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前功尽 弃,如“南海一号”的事故;还可能遇到海盗入侵等风险。 (2)原因:北方时有战乱,南宋政治统治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手工业水平 大幅提高;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等科技用于航海;政府提倡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等机构;西夏兴 起,传统的丝绸之路受阻;与周边国家有相对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等。 22.材料一 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 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资 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洞察了 18 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 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了先辈学者理论基础上,创 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 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观念。 ——摘编自韩忠富《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 20 世纪 30 年代 经济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20 世纪 70—90 年 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西方国家采取和推行的 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 学”。 ——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自由主义在 20 世纪 70 年代成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思 想的背景。结合材料一,说明两种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8 分) 参考答案(1)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英国 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推动了西方政治上的自由改革运动。 (2)背景: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弊端日益呈现;资本主义国家摆脱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的需要。共同之处:都注重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都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 23.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 时期 概况 商周时期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出现铜质货币 春秋战国 时期 楚国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使用刀币、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等
秦朝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币、贝壳、银、锡等为器饰 与珍宝,排除在法定货币之外 汉朝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朝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钱帛并行 宋朝 以钢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元朝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明朝 大力推行纸币一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请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 称量货币而非铸币存在) 清朝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 元 一摘编自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 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 朝代,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合法货币, 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 结论二: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由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 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
秦朝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币、贝壳、银、锡等为器饰 与珍宝,排除在法定货币之外 汉朝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朝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钱帛并行 宋朝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元朝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明朝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 称量货币而非铸币存在) 清朝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 元 ——摘编自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 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 分) 参考答案示例 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 朝代,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合法货币, 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 结论二: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由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 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