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过关检测(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史书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 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 是() A.配合抑商政策的实施 B.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 C.提供赋役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土地兼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西汉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分等级征收赋税和徭役提供依据,故C 项正确:按等级划分户籍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B项不是西汉按等级划分户 籍的目的,排除D项在题千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2.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国家的某 些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 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 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 C.法律部分地否定原有的人身依附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 答案:C 解析:题千材料“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 租”表明客户仅仅需要按照契约规定的品种和数量向地主交纳地租,不再需要对 地主承担其他义务,地主与客户之间原先存在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故答案为 C项,土地租佃关系存在于地主与客户之间,农民承担赋役的多少与此无关,排除 A项:B项说法与题千材料不符,排除: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项。故 选C项。 3.明朝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 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朝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 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流民问题得到解决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A)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据史书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 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 是( ) A.配合抑商政策的实施 B.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 C.提供赋役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土地兼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西汉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分等级征收赋税和徭役提供依据,故 C 项正确;按等级划分户籍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 A 项;B 项不是西汉按等级划分户 籍的目的,排除;D 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 C 项。 2.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国家的某 些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 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 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 )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 C.法律部分地否定原有的人身依附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 租”表明客户仅仅需要按照契约规定的品种和数量向地主交纳地租,不再需要对 地主承担其他义务,地主与客户之间原先存在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故答案为 C 项;土地租佃关系存在于地主与客户之间,农民承担赋役的多少与此无关,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3.明朝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 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朝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 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流民问题得到解决
C.户籍管理制度松弛 D.国家人口数量激增 答案:A 解析:从明朝初期不得擅自改动户籍到明朝中期以后,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 籍,反映出国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户籍制度进行调整,A项正确:国家对 户籍制度进行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B项错误;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 入户占籍不能说明户籍管理制度松弛,C项错误: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 籍,不能说明人口数量激增,D项错误。 4.“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西汉时,三老可以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 治、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等,进行基层的统治。统治者将国家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 三老,三老吸收消化后,再带领百姓学习并遵从国家的各种政策。由此可见西汉 () A.三老地位明显高于基层官吏 B.皇帝通过尊崇三老以稳固统治 C.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的作用 D.三老的设立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三老可以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治、督促百姓缴纳赋 税等“统治者将国家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三老…带领百姓学习并遵从国 家的各种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在社会治理中的 作用,C项说法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三老地位高于基层官吏,A项错 误:根据题千材料无法看出皇帝尊崇三老,B项错误:根据题千材料无法看出西汉 存在地方割据,故D项错误。 5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 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竞 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朝未真正实现统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亭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郡县之下有“亭”和“乡”等地方机构,直接管理百姓,故“人 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所以亭具有地方自治色彩,C项正确:A、B、D三 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6.下表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两湖保甲制的推行情况,表明两湖地区保甲制的推行 时间 地点 保甲实施情况 资料来源
C.户籍管理制度松弛 D.国家人口数量激增 答案:A 解析:从明朝初期不得擅自改动户籍到明朝中期以后,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 籍,反映出国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户籍制度进行调整,A 项正确;国家对 户籍制度进行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B 项错误;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 入户占籍不能说明户籍管理制度松弛,C 项错误;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 籍,不能说明人口数量激增,D 项错误。 4.“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西汉时,三老可以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 治、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等,进行基层的统治。统治者将国家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 三老,三老吸收消化后,再带领百姓学习并遵从国家的各种政策。由此可见西汉 ( ) A.三老地位明显高于基层官吏 B.皇帝通过尊崇三老以稳固统治 C.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的作用 D.三老的设立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三老可以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治、督促百姓缴纳赋 税等”“统治者将国家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三老……带领百姓学习并遵从国 家的各种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在社会治理中的 作用,C 项说法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三老地位高于基层官吏,A 项错 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皇帝尊崇三老,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西汉 存在地方割据,故 D 项错误。 5.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 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 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 A.汉朝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亭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郡县之下有“亭”和“乡”等地方机构,直接管理百姓,故“人 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所以亭具有地方自治色彩,C 项正确;A、B、D 三 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6.下表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两湖保甲制的推行情况,表明两湖地区保甲制的推行 ( ) 时间 地点 保甲实施情况 资料来源
南昌姜仪,字君隶,正德九年进士…时洞庭寇 嘉庆《巴陵县 正德 洞庭 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出赎馁代之输 志卷55杂识 年间 湖区 课赋起听其蚁聚而击之…官司不问,湖商赖 五》 之 崇祯 李汝燦进士,崇祯二年知县,值大造黄册,编审里 光绪《蕲水县 蕲水 二年 甲,称平。行保甲、严更漏,浠民帖(注:顺从)然 志·卷6秩官》 A.影响了少数民族利益 B.表明地方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C.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D.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出赎馁代之输课赋, 起听其蚁聚而击之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可知保甲制的推行使部分地区 社会治安有所好转,故D项正确,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提及少数民族,故A项错 误;保甲制的推行与官员文化素质无关,故B项错误。 7.明朝初期建立了鱼鳞图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图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 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8.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 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 原因是() A.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重建三代宗法制度 D强化对乡里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敬宗收族、义恤乡里”等是儒家学者的重要主张,题千材料中风气逐渐盛行 的主要原因是儒学深入社会生活,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也未 涉及重建三代宗法制度,B、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题千材料没有体现出强化对乡 里的控制的信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9.《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 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下列选项中对该法律条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A.意在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正德 年间 洞庭 湖区 南昌姜仪,字君隶,正德九年进士……时洞庭寇 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出赎馁代之输 课赋,起听其蚁聚而击之……官司不问,湖商赖 之 嘉庆《巴陵县 志·卷 55·杂识 五》 崇祯 二年 蕲水 李汝燦,进士,崇祯二年知县,值大造黄册,编审里 甲,称平。行保甲、严更漏,浠民帖(注:顺从)然 光绪《蕲水县 志·卷 6·秩官》 A.影响了少数民族利益 B.表明地方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C.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D.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出赎馁代之输课赋, 起听其蚁聚而击之”“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可知保甲制的推行使部分地区 社会治安有所好转,故 D 项正确,C 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提及少数民族,故 A 项错 误;保甲制的推行与官员文化素质无关,故 B 项错误。 7.明朝初期建立了鱼鳞图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图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 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8.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 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 原因是( ) A.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重建三代宗法制度 D.强化对乡里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敬宗收族、义恤乡里”等是儒家学者的重要主张,题干材料中风气逐渐盛行 的主要原因是儒学深入社会生活,A 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也未 涉及重建三代宗法制度,B、C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强化对乡 里的控制的信息,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项。 9.《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 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下列选项中对该法律条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意在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B.首次赋予仁政理念以法律保障 C.有利于促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D.社会救济开始成为民众权利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基层管理以维护社 会稳定,有利于提高施政的质量和构建政府的威信,促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故答 案为C项: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10.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 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 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 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 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 地的所有”,可知族田属于宗族所有,排除A项:题千材料“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 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说明族田的存在在一定 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排除B项,故选C项:题干材料并未体 现出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排除D项。 11.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在中古时期的西欧,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 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庄园法庭 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可知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 权,B项正确:题千材料描述的是庄园法庭有时候会做出不利于领主的裁判,A项 与题干材料主旨相反,排除: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庄园法庭和领主利益之间的冲突, 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出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排除C项:D项与题 千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项。 12.《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 的独立性是东方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
B.首次赋予仁政理念以法律保障 C.有利于促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D.社会救济开始成为民众权利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基层管理以维护社 会稳定,有利于提高施政的质量和构建政府的威信,促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故答 案为 C 项;A、B、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C 项。 10.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 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 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 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 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 地的所有”,可知族田属于宗族所有,排除 A 项;题干材料“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 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说明族田的存在在一定 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排除 B 项,故选 C 项;题干材料并未体 现出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排除 D 项。 11.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在中古时期的西欧,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 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庄园法庭 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可知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 权,B 项正确;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庄园法庭有时候会做出不利于领主的裁判,A 项 与题干材料主旨相反,排除;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庄园法庭和领主利益之间的冲突, 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出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排除 C 项;D 项与题 干主旨无关,排除。故选 B 项。 12.《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 的独立性是东方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 )
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 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 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 答案:C 13.中古时期西欧城市产生了行会。《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联合起来反对成 群搭伙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公共商场的 需要,流入当时繁华城市的逃亡农奴的竞争的加剧,全国的封建结构,一所有这 一切产生了行会”而中国唐宋时期的行会,“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 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行会制度加剧了商业竞争 C.二者都是工商业者反封建斗争的结果 D.二者都带有经济垄断性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的行会没有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排除A项,“加剧了商业竞争”与题干材料“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 对公共商场的需要”相矛盾,排除B项;题干材料“全国的封建结构,一所有这一 切产生了行会”反映出行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反封建斗争的结果,排除C 项:题干材料“联合起来反对成群搭伙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市肆谓之行 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体现出行会带有垄断性质,D项正确。故选D项。 14.16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 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 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对上述材料的 解读最深刻的是( 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 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 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 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答案:A 解析:题千材料“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 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说明伦敦市民通过同业联合会即行会参与 并控制市政活动,故A项正确:题千材料没有体现出选举问题,排除B项;题干材料 没有提及市民与君主共施政,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行会对市政的影响,D项 不符合题千材料主旨,排除。 15.托克维尔指出,美国民主得以长治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开始的 各乡镇自治状态,地方分权先于政府集权存在,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
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 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 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 答案:C 13.中古时期西欧城市产生了行会。《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联合起来反对成 群搭伙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公共商场的 需要,流入当时繁华城市的逃亡农奴的竞争的加剧,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 一切产生了行会……”而中国唐宋时期的行会,“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 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行会制度加剧了商业竞争 C.二者都是工商业者反封建斗争的结果 D.二者都带有经济垄断性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的行会没有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排除 A 项;“加剧了商业竞争”与题干材料“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 对公共商场的需要”相矛盾,排除 B 项;题干材料“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 切产生了行会”反映出行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反封建斗争的结果,排除 C 项;题干材料“联合起来反对成群搭伙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市肆谓之行 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体现出行会带有垄断性质,D 项正确。故选 D 项。 14.16 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 24 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 个是 呢绒商,14 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 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 12 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对上述材料的 解读最深刻的是( ) 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 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 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 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有 24 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 往往是 12 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说明伦敦市民通过同业联合会即行会参与 并控制市政活动,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选举问题,排除 B 项;题干材料 没有提及市民与君主共施政,排除 C 项;题干材料反映了行会对市政的影响,D 项 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 15.托克维尔指出,美国民主得以长治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开始的 各乡镇自治状态,地方分权先于政府集权存在,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
众将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将权力施舍给民众。这表明 () A.美国民主制度有传统根基 B.殖民统治促成了美国民主 C.启蒙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入 D地方资本主义是民主的源泉 答案:A 解析:题千材料“美国民主得以长治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开始的各 乡镇自治状态“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众将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 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将权力施舍给民众”说明美国独立后实行民主政治,而民 主政治源于新大陆开始的各乡镇的自治,说明美国民主制度有传统根基,故选A 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殖民统治与美国民主的关系,排除B项:题千材料没有涉 及启蒙思想、地方资本主义,排除C、D两项。 16.欧美国家社区自治权与地方政府行政权相结合,从社区选举出的议员可监督行 政权,此外,各种社区自治组织和利益集团以及新闻媒体来制约地方行政权力。由 此可以看出西方社区( A.掌握地方行政权 B.与西方政治体制一致 C.确保了真正的自治 D.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方社区自治权与地方政府行政权相结合,从社区选举 出的议员具有对行政机构监督的权力,体现了西方政治体制中的制衡原则,故B 项正确:社区是地方自治管理单位,并未掌握地方行政权,故A项错误:C项说法过 于绝对,故错误;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 17.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 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到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 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 说明德意志帝国() A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民生 B.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保障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改 善民生,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根本性”,排除:当时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
众将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将权力施舍给民众。这表明 ( ) A.美国民主制度有传统根基 B.殖民统治促成了美国民主 C.启蒙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入 D.地方资本主义是民主的源泉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美国民主得以长治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开始的各 乡镇自治状态”“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众将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 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将权力施舍给民众”说明美国独立后实行民主政治,而民 主政治源于新大陆开始的各乡镇的自治,说明美国民主制度有传统根基,故选 A 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殖民统治与美国民主的关系,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涉 及启蒙思想、地方资本主义,排除 C、D 两项。 16.欧美国家社区自治权与地方政府行政权相结合,从社区选举出的议员可监督行 政权,此外,各种社区自治组织和利益集团以及新闻媒体来制约地方行政权力。由 此可以看出西方社区( ) A.掌握地方行政权 B.与西方政治体制一致 C.确保了真正的自治 D.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方社区自治权与地方政府行政权相结合,从社区选举 出的议员具有对行政机构监督的权力,体现了西方政治体制中的制衡原则,故 B 项正确;社区是地方自治管理单位,并未掌握地方行政权,故 A 项错误;C 项说法过 于绝对,故错误;D 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 B 项。 17.从 1878 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 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到纠正。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 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 说明德意志帝国( ) A.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民生 B.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保障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改 善民生,A 项符合题意;B 项错在“根本性”,排除;当时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
封建残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完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社会是等级 社会,不会实现真正的公平平等,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8.《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包括普享性原则,即所有公民不 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 机构:均一性原则,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 该报告的主旨是() A.应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B.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 D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B 19.“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 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联邦德 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 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消社会保障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C.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社会保障制度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答案D 解析:A项中“取消”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与题千材料“70%以上的美国人反 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不符,故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根据题干材料“英国社会福利计 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 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可知该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沉重的财 政负担,故选D项。 20.“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 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 弃任何利益。”以上信息说明( A.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不利于社会稳定 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社会保障制度 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西方的政治人物…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 社会群体…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说明西方的民主政治使政府无法放弃高福
封建残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完善,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社会是等级 社会,不会实现真正的公平平等,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项。 18.《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包括普享性原则,即所有公民不 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 机构;均一性原则,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 该报告的主旨是( ) A.应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B.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 D.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B 19.“从 1970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 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联邦德 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 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消社会保障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C.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社会保障制度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答案:D 解析:A 项中“取消”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项与题干材料“70%以上的美国人反 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不符,故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根据题干材料“英国社会福利计 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 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可知该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沉重的财 政负担,故选 D 项。 20.“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 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 弃任何利益。”以上信息说明( ) A.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不利于社会稳定 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社会保障制度 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西方的政治人物……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 社会群体……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说明西方的民主政治使政府无法放弃高福
利,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难以为继”,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 有利于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给国家财政带来沉 重负担,但这不是题千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 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 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 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 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 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朝政府 改革赋役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 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 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 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 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苏富达、刘雪松《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 原因。(8分) 参考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从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 役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 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 (任答三点即可) 22.材料一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 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 或住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 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 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 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 基础的经济制度。 一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中古时期的西欧城 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 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 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柳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
利,故 C 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难以为继”,故 A 项错误;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 有利于社会稳定,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给国家财政带来沉 重负担,但这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 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 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 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 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 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朝政府 改革赋役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 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 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 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 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苏富达、刘雪松《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和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 原因。(8 分) 参考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从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 役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 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 (任答三点即可) 22.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 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 或住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 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 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 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 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中古时期的西欧城 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 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 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
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 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 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 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一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 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8分) 参考答案:(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 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 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 民阶层登上历史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谈判争取政治 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自由:在城市里流动的个人自由:司法自由:承 认市民财产私有制。 23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 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 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 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英国 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 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 传统。 一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有关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予以说 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参考答案: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说 明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英国 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 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 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 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 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8 分) 参考答案:(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 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 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 民阶层登上历史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谈判争取政治 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自由:在城市里流动的个人自由;司法自由;承 认市民财产私有制。 23.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 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 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 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英国 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 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 传统。 ——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有关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予以说 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 分) 参考答案: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说 明: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英国 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