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文献记载:“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 所。”下列对“墟”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 B.明清时期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 D.农村兴起的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可知“墟”是交易场所,不是定时集会的 场所,故A项错误;会馆指封建性团体,而不是交易场所,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府 的设置和管理,故C项错误;题千材科“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说明“墟”是农村兴起的定时而 聚的贸易市场故D项正确。 2.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 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 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被打破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可知江南 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集镇才出现 专业分工,故C项错误:题千材料没有涉及坊市界限被打破,故D项错误。 3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 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宫城为中心“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地面土阶之上”,可知夏、商都 城的布局都体现一定的规矩,这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D项符合题意,夏、商时期经 济得到了发展,排除A项;夏、商时期还没有建立皇帝制度,无法体现皇权至上,排除B项:古 代都城模式仍在变化中,尚未定型排除C项。 4.有学者认为,在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 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 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 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 D.政权政治军事方面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因素并非城市兴起的决定性因素。城市是一定区域 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的中心场所。古代政权最初建设城市最有可能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 的.故D项正确。 5.下面是古代某地的民居平面示意图。结合其特点判断,该民居应该位于()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据文献记载:“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 所。”下列对“墟”认识正确的是( )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 B.明清时期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 D.农村兴起的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可知“墟”是交易场所,不是定时集会的 场所,故 A 项错误;会馆指封建性团体,而不是交易场所,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府 的设置和管理,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说明“墟”是农村兴起的定时而 聚的贸易市场,故 D 项正确。 2.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 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 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 )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被打破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可知江南 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故 A 项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 B 项错误;明清时期,集镇才出现 专业分工,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坊市界限被打破,故 D 项错误。 3.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 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宫城为中心”“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地面土阶之上”,可知夏、商都 城的布局都体现一定的规矩,这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 D 项符合题意;夏、商时期经 济得到了发展,排除 A 项;夏、商时期还没有建立皇帝制度,无法体现皇权至上,排除 B 项;古 代都城模式仍在变化中,尚未定型,排除 C 项。 4.有学者认为,在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 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 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 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 D.政权政治军事方面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因素并非城市兴起的决定性因素。城市是一定区域 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的中心场所。古代政权最初建设城市最有可能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 的,故 D 项正确。 5.下面是古代某地的民居平面示意图。结合其特点判断,该民居应该位于( )
鸽栏 前室 饲料库 谷物贮 藏库 家畜栏 寝室 T有盖炉床 面包 牛栏 鸽子饮水处 o& 中庭 寝室 起居室 餐具合 储物间 入口 厨房 前庭 A两河流域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前庭、中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民居中的庭院是家庭活动 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故D项正确。 6.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 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 创造了独特的文明。这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产生 B.与其民主政治脱节 C.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效应 D.可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 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知古代雅典城市设计体现了民主观念,即城 市设计与其民主政治的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故C项正确。 7.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 阶段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共同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B.改进生产工具的需要 C.土地轮耕方法的采用 D.共同宗教信仰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而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他们均需要定期迁徙,因此他们的民居是容易迁移的圆锥形的帐篷或者是圆形的公共居所,这 是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反映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千材料,故排除:C项只符合亚马 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 8.下面是16一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示意图(单位:%)。下列对该图解读 正确的是(
A.两河流域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前庭、中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民居中的庭院是家庭活动 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故 D 项正确。 6.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 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 创造了独特的文明。这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 )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产生 B.与其民主政治脱节 C.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效应 D.可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 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知古代雅典城市设计体现了民主观念,即城 市设计与其民主政治的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故 C 项正确。 7.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 阶段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共同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B.改进生产工具的需要 C.土地轮耕方法的采用 D.共同宗教信仰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而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他们均需要定期迁徙,因此他们的民居是容易迁移的圆锥形的帐篷或者是圆形的公共居所,这 是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反映,故 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排除;C 项只符合亚马 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故排除 D 项。 8.下面是 16—19 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示意图(单位:%)。下列对该图解读 正确的是( )
60 51 50 40 30H 31 27.5 20 13.5 1045.25 17 00 8.25 1500 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年) A.16世纪英国贩卖的黑人奴隶主要流向城市 B.17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C.19世纪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顶峰 答案c 解析9世纪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C项;英国贩卖的黑 人奴隶主要流向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 城市化继续发展,并未达到历史顶峰,排除D项。 9.美国学者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指出:“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 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与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 了道路。”上述材料的主旨是() A.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尽管工业革命会给劳动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冲击,但随着 城市和工厂的发展,他们的处境将会得到改善,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 境,故选D项。 10.下面是1871一1910年德国人口分布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年份 总数(万人)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1871年 4105.9 63.9 36.1 1880年 4523.4 58.6 41.4 1890年 4942.8 57.5 42.5 1900年 5636.7 45.6 54.4 1910年 5492.6 40.0 60.0 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统一的步伐加快 C.人口地域分布不均 D.人▣集中在农村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图表中的信息,可知1871一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而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这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A项: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德国统一的步伐 加快,排除B项:题千材料无法反映人口地域分布的情况,排除C项;题干材料表明农村人口正 逐渐向城市集中,排除D项。 11.下面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判断该时期( 年份 中国 中国 长江 长江 长江 两广 云贵 均值 北部 西北 上游 中游 下游 地区 地区 1843年 4.2 4.9 4.1 4.5 7.4 7.0 4.0 5.2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8.7 4.5 6.3
A.16 世纪英国贩卖的黑人奴隶主要流向城市 B.17 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C.19 世纪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19 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顶峰 答案 C 解析 19 世纪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 C 项;英国贩卖的黑 人奴隶主要流向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 城市化继续发展,并未达到历史顶峰,排除 D 项。 9.美国学者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指出:“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 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与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 了道路。”上述材料的主旨是( ) A.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尽管工业革命会给劳动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冲击,但随着 城市和工厂的发展,他们的处境将会得到改善,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 境,故选 D 项。 10.下面是 1871—1910 年德国人口分布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 年份 总数(万人)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1871 年 4 105.9 63.9 36.1 1880 年 4 523.4 58.6 41.4 1890 年 4 942.8 57.5 42.5 1900 年 5 636.7 45.6 54.4 1910 年 6 492.6 40.0 60.0 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统一的步伐加快 C.人口地域分布不均 D.人口集中在农村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中的信息,可知 1871—1910 年德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而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这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 A 项;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德国统一的步伐 加快,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无法反映人口地域分布的情况,排除 C 项;题干材料表明农村人口正 逐渐向城市集中,排除 D 项。 11.下面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判断该时期( ) 年份 中国 北部 中国 西北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均值 1843 年 4.2 4.9 4.1 4.5 7.4 7.0 4.0 5.2 1893 年 4.8 5.4 4.7 5.2 10.6 8.7 4.5 6.3
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 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 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 D.北方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893年相较于1843年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城市化率差距扩大而非 缩小,故A项错误:根据题千材料,可知近代前期中国北部、中国西北、云贵地区城市化率总 体上低于长江流城与两广地区,这表明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題干材料反映 的是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率,而不是强调近代化效果,故C项错误:根据题千材料,可知中国西 北的城市化率高于长江上游地区,故D项错误。 12.“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推动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机器的动 力问题,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B项正确;C、D两项不是主要依 据故排除。 1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大量向郊区搬迁。促使这一 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购物中心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A 解析居民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弥补了搬迁后生活工作不方便的问题, 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 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等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 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 含案B 解桐根据题千材料“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均呈现‘都会化’现象”,可知随着工商业的 发展,近代城市蓬勃发展,故选B项。A、C两项在题千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材料没有 涉及工商业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 15.1848年发表的一首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中写道:“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尚污浊 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宗教信仰迷失 B.人们缺乏环保意识 C政府疏松的管理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答案D 解桐根据题千材料“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可知当时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问题,根据题千时间“1848年”,可知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有关,故选D项。 16.1840年的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 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 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 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 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 D.北方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 1893 年相较于 1843 年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城市化率差距扩大而非 缩小,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近代前期中国北部、中国西北、云贵地区城市化率总 体上低于长江流域与两广地区,这表明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 的是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率,而不是强调近代化效果,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西 北的城市化率高于长江上游地区,故 D 项错误。 12.“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推动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故 A 项错误;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机器的动 力问题,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B 项正确;C、D 两项不是主要依 据,故排除。 1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大量向郊区搬迁。促使这一 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购物中心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 A 解析居民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弥补了搬迁后生活工作不方便的问题, 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 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等,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 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均呈现‘都会化’现象”,可知随着工商业的 发展,近代城市蓬勃发展,故选 B 项。A、C 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材料没有 涉及工商业发展的原因,排除 D 项。 15.1848 年发表的一首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中写道:“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 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宗教信仰迷失 B.人们缺乏环保意识 C.政府疏松的管理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可知当时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问题,根据题干时间“1848 年”,可知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有关,故选 D 项。 16.1840 年的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 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 率为 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 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 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越靠近 城市中心地区死亡率越高,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和题干材料现象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7.下图是原载于美国《底特律自由报》上的一幅漫画,它说明( 从前 大的发明!有了它我 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啦 现在 A.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汽车发明给人类带来便利 C.人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D.汽车过量生产带来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漫画通过“从前”与“现在”的对比,阐释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 主要反映了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8.1854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时写道:“到处都是机器和高 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子,里面住的人 也都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跟昨天、明天没 有什么不同,今年也和去年一样。”这表明() 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贫富矛盾、工人阶级生活 贫困等社会问题,这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故选C项。A、B两项是城市 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没有表明本质,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 问题,并未体现工业革命中人们的人生追求故D项错误。 19.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人们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 士,1805年刑事犯罪有4605起:1842年刑事犯罪达到31309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 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上述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B.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C.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D.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含案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社会下层的人们平均寿命只有17岁%“1805年刑事犯罪有4605起;1842 年刑事犯罪达到31309起*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 化进程中,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出现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故选C项;结合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越靠近 城市中心地区死亡率越高,故 C 项正确;圈地运动和题干材料现象无关,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排除;D 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7.下图是原载于美国《底特律自由报》上的一幅漫画,它说明( ) A.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汽车发明给人类带来便利 C.人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D.汽车过量生产带来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漫画通过“从前”与“现在”的对比,阐释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 主要反映了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8.1854 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时写道:“到处都是机器和高 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子,里面住的人 也都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跟昨天、明天没 有什么不同,今年也和去年一样。”这表明( ) 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贫富矛盾、工人阶级生活 贫困等社会问题,这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故选 C 项。A、B 两项是城市 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没有表明本质,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 问题,并未体现工业革命中人们的人生追求,故 D 项错误。 19.19 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人们平均寿命只有 17 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 士,1805 年刑事犯罪有 4 605 起;1842 年刑事犯罪达到 31 309 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 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上述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B.1832 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C.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D.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社会下层的人们平均寿命只有 17 岁”“1805 年刑事犯罪有 4 605 起;1842 年刑事犯罪达到 31 309 起”“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 化进程中,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出现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故选 C 项;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是工业革命中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谋求政治地位,而题千材料 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排除D项。 20.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 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出于()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担忧 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D.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 期,随着一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主张的 提出主要出于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担忧,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自然的保护,而 不是自然欲望的膨胀,故C项错误;理性社会强调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故D项错 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民主政体是城市广场的摇篮,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强心剂,也是赋予古希腊集市广 场具体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市民经常出没的地方,公共建筑便充满了空间。围绕广场通常 布置着许多象征城市集体的最华丽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 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和体育设施,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 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一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观察》 材料二四周围合的院落形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传统的主要广场都是扩大的 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 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一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尽管在宋朝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的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 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 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 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宋朝到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对经 济、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参考答案1)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呈不规则形状,布局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有 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布局封闭、规整。 (2)经济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影响: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明朝中期起,思想 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文化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 宋词、元曲、章回体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 22材料一英国的“圈地运动”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农民,英国 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领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 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 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 身屋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一《人民日报》(2011年2月14日) 材料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 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所学知识,可知 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 1832 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是工业革命中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谋求政治地位,而题干材料 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排除 D 项。 20.19 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 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出于( )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担忧 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D.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答案 B 解析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19 世纪中 期,随着一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主张的 提出主要出于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担忧,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自然的保护,而 不是自然欲望的膨胀,故 C 项错误;理性社会强调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故 D 项错 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材料一 民主政体是城市广场的摇篮,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强心剂,也是赋予古希腊集市广 场具体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市民经常出没的地方,公共建筑便充满了空间。围绕广场通常 布置着许多象征城市集体的最华丽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 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和体育设施,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 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观察》 材料二 四周围合的院落形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传统的主要广场都是扩大的 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 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尽管在宋朝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的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 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 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 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宋朝到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对经 济、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8 分) 参考答案(1)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呈不规则形状,布局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有 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布局封闭、规整。 (2)经济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影响: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明朝中期起,思想 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文化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 宋词、元曲、章回体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 22.材料一 英国的“圈地运动”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农民,英国 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 1868 年和 1875 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 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 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 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人民日报》(2011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二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 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 1 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达到45%。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同举措。(6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着眼点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相同举措: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 (2)着眼点:缩小城乡差距;调整经济结构,释放发展潜力。 23材料一英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也有怨愤和不幸,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状况方面 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他们有更充足的食物供应,更好的衣着和居住条件。但是正 是这个原因,他们更敏感地感受到困苦。然而我们坚信,尽管有苛捐杂税、战争和沉重的公共 债务,国家却变得越来越富裕。 材料二工厂工人从早上3:00工作到晚上10:00,报酬是三个先令和七个半便士,如果他们迟 到五分钟就会失去其中的四分之一。6岁的儿童也在这最恶劣的工厂环境中工作。工头经 常打工人,而且在工作中受伤的工人并没有得到抚恤金。 工人住的房子只是一间泥土地板的房间。这些房子设在工厂周围,紧密地挨在一起,并且缺乏 相应的卫生设施。这很不利于健康,实际上,环境非常危险。 —「澳]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0分类 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评述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人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14分)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第一等 观点方面:理解准确,提及利弊两个方面 (14-9分) 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 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 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 8-5分) 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 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 观点方面:不够准确 4-0分) 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 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
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 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达到 45%。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同举措。(6 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着眼点是什么?(6 分) 参考答案(1)相同举措: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 (2)着眼点:缩小城乡差距;调整经济结构,释放发展潜力。 23.材料一 英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也有怨愤和不幸,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状况方面 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他们有更充足的食物供应,更好的衣着和居住条件。但是正 是这个原因,他们更敏感地感受到困苦。然而我们坚信,尽管有苛捐杂税、战争和沉重的公共 债务,国家却变得越来越富裕。 材料二 工厂工人从早上 3:00 工作到晚上 10:00,报酬是三个先令和七个半便士,如果他们迟 到五分钟就会失去其中的四分之一。6 岁的儿童也在这最恶劣的工厂环境中工作。工头经 常打工人,而且在工作中受伤的工人并没有得到抚恤金。 工人住的房子只是一间泥土地板的房间。这些房子设在工厂周围,紧密地挨在一起,并且缺乏 相应的卫生设施。这很不利于健康,实际上,环境非常危险。 ——[澳]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 分类 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评述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人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14 分)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第一等 (14—9 分) 观点方面:理解准确,提及利弊两个方面 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 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 (8—5 分) 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 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 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 (4—0 分) 观点方面:不够准确 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 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