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 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此举旨在 () A.弥补政务多、宰相才干差的缺陷 B.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集权 C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的需要 D.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 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 宰相事务”,可知这一做法增加了宰相的数量,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选B项。 2.汉朝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 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 汉朝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 D.监察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设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 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为提高行政效率,汉朝设置中朝,故选B项;中朝 的设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中设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中朝的 设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 排除D项。 3.明初设置巡抚,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 倍,可以得到更多的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巡抚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 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 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明仍然实行行省制度 D.明朝对地方权力没有实行分割 答案:A
综合过关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 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此举旨在 ( ) A.弥补政务多、宰相才干差的缺陷 B.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集权 C.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的需要 D.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 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 宰相事务”,可知这一做法增加了宰相的数量,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选 B 项。 2.汉朝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 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 汉朝设置中朝有利于( ) A.制约丞相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 D.监察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设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 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为提高行政效率,汉朝设置中朝,故选 B 项;中朝 的设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中设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 A 项;中朝的 设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C 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 排除 D 项。 3.明初设置巡抚,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 倍,可以得到更多的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巡抚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 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 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明朝仍然实行行省制度 D.明朝对地方权力没有实行分割 答案:A
解析:明初的巡抚是监察地方的官吏,后来逐渐演化成地方的军政长官。为加强君 主专制,皇帝另派监察地方的官吏,这些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故A 项正确:巡抚成为地方官吏之后,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项错误;明朝废除了行 省制度,C项错误:明朝在地方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对地方权 力进行分割,D项错误。 4.下图为民国初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 之”。这幅漫画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反对暴力革命,提倡渐进改良 答案B 解析:“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是指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民主共和 制度,故选B项;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是维新变法的内容,排除A项:军阀 割据是在袁世凯复辟失败之后,排除C项:D项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D项。 5.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变法 时间 主要内容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 商鞅变法 秦孝公时期 主任免 邹忌变法 齐威王时期 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 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 李悝变法 魏文侯时期 《法经》 吴起变法 楚悼王时期 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 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 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官员由君主任免“举贤人“食有劳 而禄有功“选贤任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争相招揽人才,以富国强兵,故 选D项;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排除A项;题千表格没有体现重建伦 理的信息,排除B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排除C项
解析:明初的巡抚是监察地方的官吏,后来逐渐演化成地方的军政长官。为加强君 主专制,皇帝另派监察地方的官吏,这些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故 A 项正确;巡抚成为地方官吏之后,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 项错误;明朝废除了行 省制度,C 项错误;明朝在地方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对地方权 力进行分割,D 项错误。 4.下图为民国初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 之”。这幅漫画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反对暴力革命,提倡渐进改良 答案:B 解析:“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是指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民主共和 制度,故选 B 项;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是维新变法的内容,排除 A 项;军阀 割据是在袁世凯复辟失败之后,排除 C 项;D 项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 D 项。 5.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变法 时间 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 秦孝公时期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 主任免 邹忌变法 齐威王时期 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 李悝变法 魏文侯时期 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 《法经》 吴起变法 楚悼王时期 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 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 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官员由君主任免”“举贤人”“食有劳 而禄有功”“选贤任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争相招揽人才,以富国强兵,故 选 D 项;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排除 A 项;题干表格没有体现重建伦 理的信息,排除 B 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排除 C 项
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 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解析:题千材料比较了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 赈灾方式,前者不仅解决灾民问题,而且从长远上有利于农业发展,解决灾民生计 问题,故C项正确。“募饥民修水利”只是改变了赈灾的方式,不一定能减轻政府的 救灾负担故A项错误:灾区的社会秩序稳定与否,取决于救灾力度的大小,与救灾 方式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所列的三种救灾方式都属于救灾措施,据此不能 反映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故D项错误。 7下表为唐朝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朝(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时期 高宗、武后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 玄宗时期 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答案D 解析:唐朝沿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题干材料按时间顺序列出了翰 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从“备君主顾问”到“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 朝政决策”,反映了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的权力,体现了朝廷 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D项正确。翰林学士只是参与朝政决策,并非 “控制”,故A项错误;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日益提高,故 B项错误:翰林学士参与决策,是三省六部制之外权力系统的构建,故C项错误。 8汉武帝时期,朝廷明文规定,凡经丞相、列侯、刺史、郡守等推举,通过考核,委 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据人口的数量,按比例推举。上述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 () A.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B.缩小了中央选官范围
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 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比较了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 赈灾方式,前者不仅解决灾民问题,而且从长远上有利于农业发展,解决灾民生计 问题,故 C 项正确。“募饥民修水利”只是改变了赈灾的方式,不一定能减轻政府的 救灾负担,故 A 项错误;灾区的社会秩序稳定与否,取决于救灾力度的大小,与救灾 方式无关,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所列的三种救灾方式都属于救灾措施,据此不能 反映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故 D 项错误。 7.下表为唐朝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朝( )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 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 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 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答案:D 解析:唐朝沿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题干材料按时间顺序列出了翰 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从“备君主顾问”到“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 朝政决策”,反映了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的权力,体现了朝廷 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 D 项正确。翰林学士只是参与朝政决策,并非 “控制”,故 A 项错误;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日益提高,故 B 项错误;翰林学士参与决策,是三省六部制之外权力系统的构建,故 C 项错误。 8.汉武帝时期,朝廷明文规定,凡经丞相、列侯、刺史、郡守等推举,通过考核,委 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据人口的数量,按比例推举。上述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 ( ) A.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B.缩小了中央选官范围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导致了门阀士族形成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委任官员由官员推举考核到依据人口的数量按比例推举,说明更 加注重地方实际、客观选拔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A项。 9.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 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 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 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 C.当时缺乏法律人才 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由经学大儒注释律令,以及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 通经就能明法,这说明法律与儒学密切相关,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明 古代中国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故选D项。 10.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 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 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英、法、德的法律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故C项表述 最符合题意。 11.1979年7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又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 相关法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承诺在5年内清理和修改了2000多种 法律法规。上述举措() A.保障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性发展 B.主要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说明中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答案:A 解析:1979一2001年,我国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加强与外国的联系,并且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以及承诺清理和修改多种法律法规,主要是为了保障中国对外开放的持 续性发展,故选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与题干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导致了门阀士族形成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委任官员由官员推举考核到依据人口的数量按比例推举,说明更 加注重地方实际、客观选拔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 A 项。 9.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 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 ) 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 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 C.当时缺乏法律人才 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由经学大儒注释律令,以及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 通经就能明法,这说明法律与儒学密切相关,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明 古代中国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故选 D 项。 10.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 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 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英、法、德的法律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故 C 项表述 最符合题意。 11.1979 年 7 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 年代又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 相关法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承诺在 5 年内清理和修改了 2 000 多种 法律法规。上述举措( ) A.保障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性发展 B.主要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说明中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答案:A 解析:1979—2001 年,我国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加强与外国的联系,并且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以及承诺清理和修改多种法律法规,主要是为了保障中国对外开放的持 续性发展,故选 A 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 1992 年提出的,与题干
材料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律不符,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证明形成完备的 法律体系,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涉外经济,即国家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成 分并存,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2.唐中宗说“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 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 所述内容相符的是() A.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 C.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D迫于压力,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 答案:C 解析: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是在唐太宗时期,A项错误:唐与吐蕃并不是管辖与被管 辖的关系,B项错误;唐太宗时期就已经采取了和亲政策,D项错误;唐中宗将金城 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表明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C项正确。 13.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 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 () A.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 B.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 C.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 D,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 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可知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故选C项。启蒙 运动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不是民族主义形成的根源,A项 表述错误,排除:推翻君主走向共和,并不都属于民族革命,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全是经过暴力革命,如英国的光荣革命,D项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 14.唐朝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 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 策的调整()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答案B
材料中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律不符,B 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证明形成完备的 法律体系,排除 C 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涉外经济,即国家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成 分并存,故 D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2.唐中宗说:“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 好…… 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 所述内容相符的是( ) A.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 C.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D.迫于压力,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 答案:C 解析: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是在唐太宗时期,A 项错误;唐与吐蕃并不是管辖与被管 辖的关系,B 项错误;唐太宗时期就已经采取了和亲政策,D 项错误;唐中宗将金城 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表明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C 项正确。 13.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 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 ( ) A.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 B.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 C.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 D.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 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可知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故选 C 项。启蒙 运动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不是民族主义形成的根源,A 项 表述错误,排除;推翻君主走向共和,并不都属于民族革命,B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全是经过暴力革命,如英国的光荣革命,D 项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 14.唐朝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 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 策的调整( )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 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故B项正确。“根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项: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排除C项;两税 法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排除D项。 15.《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 最早史实。作为清政府方面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 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答案D 解析:“协定关税”表明中国自己不能决定海关税收,这是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的表 现,但清政府谈判代表耆英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沾沾自喜,这说明清政府 没有关税自主的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千材料主旨不符,故 排除。 16.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 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答案B 解析:唐宋时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户籍中新称谓的出现说 明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之 后,故A项错误;户籍中新称谓的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户籍制 度反映了国家对专业生产者控制的加强,与地主无关,故D项错误。 17.《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 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 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朝户籍制度( )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 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项正确。根据题千材料无法得出汉朝才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 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故 B 项正确。“根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排除 C 项;两税 法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排除 D 项。 15.《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 最早史实。作为清政府方面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 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答案:D 解析:“协定关税”表明中国自己不能决定海关税收,这是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的表 现,但清政府谈判代表耆英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沾沾自喜,这说明清政府 没有关税自主的主权意识,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 排除。 16.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 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答案:B 解析:唐宋时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户籍中新称谓的出现说 明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 B 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之 后,故 A 项错误;户籍中新称谓的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户籍制 度反映了国家对专业生产者控制的加强,与地主无关,故 D 项错误。 17.《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 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 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朝户籍制度( )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 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 C 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汉朝才开
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 的控制,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历代王朝沿用 了这一制度D项错误。 1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 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 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中国古代 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革新旧制,毫无效果 B.税种单一,没有差等 C.赋役沉重,农民困苦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答案C 解析:黄宗羲说的“三害”包括历代赋税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农民种粮食却 要转卖为货币缴税,受到商人盘剥: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三害”归结于一点 就是赋税沉重,农民困苦,故选C项。 19.下表是德国统一后帝国议会通过的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法案,反映了德国 年代 法案 主要内容 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按照法律规定,包 1883年 《疾病保险法》 括免费医疗护理、现金抚恤、死亡丧葬等 保险费的23由个人承担,仅占每天工资的 《意外事故保险 1884年 1.5%,1/3由雇主支付。保险包括免费医疗、医 法》 疗护理、死亡丧葬、病中休养等 《老年和残废保险 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年满70岁即 1889年 法》 可享受老年赡养费 A.专制体制的完善 B.社会保障体系臻于完善 C.社会管理的进步 D.帝国议会独掌立法大权 答案:C 解析:德国统一后,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 残废保险法》,说明德国的社会管理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 20.下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A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 的控制,B 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历代王朝沿用 了这一制度,D 项错误。 1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 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 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中国古代 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革新旧制,毫无效果 B.税种单一,没有差等 C.赋役沉重,农民困苦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答案:C 解析:黄宗羲说的“三害”包括历代赋税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农民种粮食却 要转卖为货币缴税,受到商人盘剥;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三害”归结于一点 就是赋税沉重,农民困苦,故选 C 项。 19.下表是德国统一后帝国议会通过的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法案,反映了德国 ( ) 年代 法案 主要内容 1883 年 《疾病保险法》 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按照法律规定,包 括免费医疗护理、现金抚恤、死亡丧葬等 1884 年 《意外事故保险 法》 保险费的 2/3 由个人承担,仅占每天工资的 1.5%,1/3 由雇主支付。保险包括免费医疗、医 疗护理、死亡丧葬、病中休养等 1889 年 《老年和残废保险 法》 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年满 70 岁即 可享受老年赡养费 A.专制体制的完善 B.社会保障体系臻于完善 C.社会管理的进步 D.帝国议会独掌立法大权 答案:C 解析:德国统一后,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 残废保险法》,说明德国的社会管理不断完善,故 C 项正确。 20.下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 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 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塑国际货币体系 答案D 解析:漫画中的旗帜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针对的是美元,所以它反映的是经济 格局的多极化要求打破美元的一家独大,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时的良相。唐玄宗总搅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 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一 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它们渐渐 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 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特 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一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 材料二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 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 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 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 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 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 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一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 台有哪些职能与特点。(6分)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 误的。(4分) 参考答案:(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职能:对中央与 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 可依。 (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 22.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开发专家。1960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北京石油 学院钻采系,同年主动申请赴大庆油田从事基层生产实践、科技研究工作。1961 年,刚工作几个月就推导出了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具有重 要意义。1965年首次研制了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开采工艺,满足了油田生产发 展的需要。1985年,主持完成的“大庆油田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研究获国家科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 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 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塑国际货币体系 答案:D 解析:漫画中的旗帜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针对的是美元,所以它反映的是经济 格局的多极化要求打破美元的一家独大,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材料一 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时的良相。唐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 4 人 进一步减为 2 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 724 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它们渐渐 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 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特 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 年》 材料二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 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 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 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 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 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 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 台有哪些职能与特点。(6 分)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 误的。(4 分) 参考答案:(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职能:对中央与 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 可依。 (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 22.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开发专家。1960 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北京石油 学院钻采系,同年主动申请赴大庆油田从事基层生产实践、科技研究工作。1961 年,刚工作几个月就推导出了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具有重 要意义。1965 年首次研制了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开采工艺,满足了油田生产发 展的需要。1985 年,主持完成的“大庆油田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研究获国家科
技进步特等奖。20世纪90年代,组织完成了“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攻关,推广了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21世纪,提出并组 织开展了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高浓度聚合物驱、用三次采油方法开发三 类油层以及与化学驱配套的工艺技术等多项研究工作。参加工作几十年来,王德 民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多次放弃了调往大城市工作 的机会,拒绝了国内外大公司的高薪聘请,作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救授,83岁高 龄依然正常授课。 一摘编自犁痕《走进王德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德民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德民所具有的精神品质。(8分) 参考答案(1)贡献:推动了大庆油田的开发,为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石油基 本自给作出重大贡献;培养了大量石油开发的科研技术人才,使中国的相关研究处 于国际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精神品质: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 23.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一1704)认为,在专制社会里,法律体现了君主 个人的意志,成为君主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在现代社会里,法律不仅是国家意志 的体现,更是公民经过理性、自由的讨论而形成的统一意志。用法治的手段制约 和规范政府的权力,充分实现社会治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成为建构有限政府的 必然选择。政府治理法治化从根本上否定了特权意志保证了所有人对法律的服 从,有效地制约和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行使。洛克意识到权力的过度集中可能会使 政府侵犯到公民的基本权利,损害公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制约与平衡政府权力成 为构建有限政府的必要前提。 —摘编自沙金《走向有限政府:洛克政府理论及其启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政府治理法治化是维护和发展公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实行君主专制,奉行“君权神授”论,任意增加税收,臣民的 利益得不到保障。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法律至 上、限制王权原则,国王逐步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受人民监督。1787年美国颁布了《联邦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共和主义、主权 在民等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为保障公民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总之,社会治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是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依法行政才 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技进步特等奖。20 世纪 90 年代,组织完成了“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攻关,推广了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21 世纪,提出并组 织开展了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高浓度聚合物驱、用三次采油方法开发三 类油层以及与化学驱配套的工艺技术等多项研究工作。参加工作几十年来,王德 民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多次放弃了调往大城市工作 的机会,拒绝了国内外大公司的高薪聘请,作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教授,83 岁高 龄依然正常授课。 ——摘编自犁痕《走进王德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德民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德民所具有的精神品质。(8 分) 参考答案:(1)贡献:推动了大庆油田的开发,为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实现石油基 本自给作出重大贡献;培养了大量石油开发的科研技术人才,使中国的相关研究处 于国际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精神品质: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 23.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认为,在专制社会里,法律体现了君主 个人的意志,成为君主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在现代社会里,法律不仅是国家意志 的体现,更是公民经过理性、自由的讨论而形成的统一意志。用法治的手段制约 和规范政府的权力,充分实现社会治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成为建构有限政府的 必然选择。政府治理法治化从根本上否定了特权意志,保证了所有人对法律的服 从,有效地制约和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行使。洛克意识到权力的过度集中可能会使 政府侵犯到公民的基本权利,损害公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制约与平衡政府权力成 为构建有限政府的必要前提。 ——摘编自沙金《走向有限政府:洛克政府理论及其启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 分)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政府治理法治化是维护和发展公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君主专制,奉行“君权神授”论,任意增加税收,臣民的 利益得不到保障。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法律至 上、限制王权原则,国王逐步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受人民监督。1787 年美国颁布了《联邦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共和主义、主权 在民等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为保障公民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总之,社会治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是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依法行政才 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