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20年起,秦朝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燕、齐地区;一条 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道旁每隔3 丈栽树一株。驰道的修建( A.促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 B.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导致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秦朝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这有利于加强各地区的经济 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统一全国,故A项错误。修建驰道有利于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2.下图为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遗址,长约20千米,号称中国首条“高速公路”。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郡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A.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迫使北匈奴西迁远方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直道沟通咸阳和北边九原郡,有利于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交往,A项正确,秦直道的修建时间为公元前212年,此时秦朝已完成统一,排除B项;题千材料 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C项;东汉时期北匈奴才西迁远方,排除D项。 3.驮运(用牲畜运物)、驿运(驿站式运输)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 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抗战形势 B.传统运输方式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答案A 解桐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不适合当时 的需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则与当时的抗战形势相适应,故选A项;B、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物资产地分散与否同运输方式关系不大,排除C项。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没有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郑和没有航行到达美洲 B.郑和没有航行到达欧洲 C.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D.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 答案水
第 12 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公元前 220 年起,秦朝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燕、齐地区;一条 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驰道宽 50 步,车轨宽 6 尺。道旁每隔 3 丈栽树一株。驰道的修建( ) A.促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导致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秦朝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这有利于加强各地区的经济 文化交流,故 B 项正确。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就统一全国,故 A 项错误。修建驰道有利于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C 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D 项错误。 2.下图为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遗址,长约 20 千米,号称中国首条“高速公路”。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郡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 A.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迫使北匈奴西迁远方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直道沟通咸阳和北边九原郡,有利于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交往,A 项正确;秦直道的修建时间为公元前 212 年,此时秦朝已完成统一,排除 B 项;题干材料 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 C 项;东汉时期北匈奴才西迁远方,排除 D 项。 3.驮运(用牲畜运物)、驿运(驿站式运输)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 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 A.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抗战形势 B.传统运输方式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答案 A 解析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不适合当时 的需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则与当时的抗战形势相适应,故选 A 项;B、D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物资产地分散与否同运输方式关系不大,排除 C 项。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没有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郑和没有航行到达美洲 B.郑和没有航行到达欧洲 C.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D.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 产的需求。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其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政 策,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故选C项,排除D项;A、B两项并非主要原因,故排除。 5.下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年“伊敦号”首航日本 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1873年‘伊教号’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 的历史”,可知它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进入新阶段,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 始解体,与题干材料所述时间“1873年”不符,排除A项:根据题千材料“‘伊敦号’是轮船招商 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可知与近代造船工业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 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反映了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 6.1877年,李鸿章奏请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轮船招商)局船, 照章承运”。轮船招商局向北方运送的商品粮,无论江海河关,凡报招商局轮船装运,均免进出 口税。这一规定( A.加强了对轮船招商局的管理 B.保证了轮船运输业稳健发展 C.有利于抵制外国轮船运输业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摆脱了列强对中国轮船运输业的控制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轮船招商局的保护政策,题干材料中“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 者,统归(轮船招商)局船*“凡报招商局轮船装运,均免进出口税”的规定有利于抵制外国轮船运 输业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轮船招商局的 保护政策,B项以偏概全:D项说法绝对。 7.下图为1881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 许以骡马牵引车辆,被称为马车铁路”。这条铁路应该是(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粤汉铁路 D.沪宁铁路 答案A 解析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这 条铁路主要用于开平煤矿的煤炭运输,初期由骡马牵引,后改为机车牵引,故选A项。 8.京张高铁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京张高铁和近代京张铁路的起点和终点相 同。回溯历史,京张铁路修建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中华民国初年
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 产的需求。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其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政 策,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故选 C 项,排除 D 项;A、B 两项并非主要原因,故排除。 5.下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 年“伊敦号”首航日本 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873 年‘伊敦号’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 的历史”,可知它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进入新阶段,故选 D 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 始解体,与题干材料所述时间“1873 年”不符,排除 A 项;根据题干材料“‘伊敦号’是轮船招商 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可知与近代造船工业无关,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 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反映了经济近代化,排除 C 项。 6.1877 年,李鸿章奏请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轮船招商)局船, 照章承运”。轮船招商局向北方运送的商品粮,无论江海河关,凡报招商局轮船装运,均免进出 口税。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对轮船招商局的管理 B.保证了轮船运输业稳健发展 C.有利于抵制外国轮船运输业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摆脱了列强对中国轮船运输业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轮船招商局的保护政策,题干材料中“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 者,统归(轮船招商)局船”“凡报招商局轮船装运,均免进出口税”的规定有利于抵制外国轮船运 输业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轮船招商局的 保护政策,B 项以偏概全;D 项说法绝对。 7.下图为 1881 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 许以骡马牵引车辆,被称为“马车铁路”。这条铁路应该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粤汉铁路 D.沪宁铁路 答案 A 解析 1881 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这 条铁路主要用于开平煤矿的煤炭运输,初期由骡马牵引,后改为机车牵引,故选 A 项。 8.京张高铁于 2019 年 12 月 30 日正式开通运营。京张高铁和近代京张铁路的起点和终点相 同。回溯历史,京张铁路修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中华民国初年
答案C 解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这一时期处于清末新政时期,C项符合题 意。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咚咚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一《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答五十:…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 “若船筏应回避者”,或沿溯相逢,或在洲屿险处,不相回避,覆溺者多,须准行船之法,各相回避, 若湍碛之处,即溯上者避沿流之类,违者:各答五十。 一《唐律疏议·杂律》 凡行路之间,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一《唐六典·卷四》 材料二修筑罗马道路的最初动因是满足军事征服的需要,但后来则更多地是出于政治统治 的考虑。罗马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在修筑道路上表现为不追求华丽、气派,但一定要坚 固、耐用。不论是军事大道、城市街道,还是桥梁隧道,都遵循严格的规范,力求实用。为了 保障统治需求和方便行人,罗马人又修建了完善的驿站和里程碑设施。 一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 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朝和古代罗马交通法规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原 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和古代罗马交通法规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原则:唐朝右侧通行;行船上行避让下行;礼让谦虚;严惩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紧急 事务优先。罗马服务于政治;道路修筑坚固、实用,方便行人。原因:唐朝实行以皇权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较清明,政令畅达:国家统一强盛,疆域辽阔: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儒家思想 的影响。罗马修筑道路满足军事征服和对辽阔版图统治的需要。 (2)影响:唐朝的交通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交通秩序,保证了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有利于 城市规范化管理和城市安全:有利于培育百姓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对唐以后朝代的交通立法 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古代罗马的交通法规有利于古罗马的军事扩张和政治统治:促进了古罗 马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播与交 流。 10.材料一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开通,但距离很短;1830年受彻斯 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时速达到29英里(约为46.67千米)。这以后,“铁路时代”迅速到 来,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而1836一1837两年中又批准铺设44条铁路, 到1843年已经有2036英里铁路了,1845一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 731英里。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20世纪 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 一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了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这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看作 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花了28.5万两白银把它赎回后,即行 拆掉。1880年7月,唐山煤矿开始出煤,为了把煤运至天津,清政府准许修一条从唐山至胥各 庄的铁路。这条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 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行攫取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以及对所修铁路的经营 管理权。 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特点:建设速度快(或发展迅速):政府大力推动;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通车里程长, 密集程度高,与工业革命相互促进。 (2)主要特点:借助国外技术设备;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起步晚;发展缓慢,受外国资本控制。 拓展提高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于 1909 年竣工,这一时期处于清末新政时期,C 项符合题 意。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 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咚咚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 “若船筏应回避者”,或沿溯相逢,或在洲屿险处,不相回避,覆溺者多,须准行船之法,各相回避, 若湍碛之处,即溯上者避沿流之类,违者:各笞五十。 ——《唐律疏议·杂律》 凡行路之间,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唐六典·卷四》 材料二 修筑罗马道路的最初动因是满足军事征服的需要,但后来则更多地是出于政治统治 的考虑。罗马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在修筑道路上表现为不追求华丽、气派,但一定要坚 固、耐用。不论是军事大道、城市街道,还是桥梁隧道,都遵循严格的规范,力求实用。为了 保障统治需求和方便行人,罗马人又修建了完善的驿站和里程碑设施。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 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朝和古代罗马交通法规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原 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和古代罗马交通法规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原则:唐朝右侧通行;行船上行避让下行;礼让谦虚;严惩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紧急 事务优先。 罗马服务于政治;道路修筑坚固、实用;方便行人。原因:唐朝实行以皇权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较清明,政令畅达;国家统一强盛,疆域辽阔;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儒家思想 的影响。罗马修筑道路满足军事征服和对辽阔版图统治的需要。 (2)影响:唐朝的交通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交通秩序,保证了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有利于 城市规范化管理和城市安全;有利于培育百姓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对唐以后朝代的交通立法 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古代罗马的交通法规有利于古罗马的军事扩张和政治统治;促进了古罗 马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播与交 流。 10.材料一 1825 年,第一条“铁路”在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开通,但距离很短;1830 年曼彻斯 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时速达到 29 英里(约为 46.67 千米)。这以后,“铁路时代”迅速到 来,至 1835 年,议会批准了 54 条铁路修筑计划,而 1836—1837 两年中又批准铺设 44 条铁路, 到 1843 年已经有 2 036 英里铁路了,1845—1847 年,又有 576 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 8 731 英里。19 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 20 世纪 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76 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了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这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看作 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花了 28.5 万两白银把它赎回后,即行 拆掉。1880 年 7 月,唐山煤矿开始出煤,为了把煤运至天津,清政府准许修一条从唐山至胥各 庄的铁路。这条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 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行攫取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以及对所修铁路的经营 管理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特点:建设速度快(或发展迅速);政府大力推动;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通车里程长, 密集程度高;与工业革命相互促进。 (2)主要特点:借助国外技术设备;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起步晚;发展缓慢;受外国资本控制。 拓展提高
1秦朝五尺道起于四川宜宾,止于云南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朝 樊绰的《蛮书》称之“石门道”。五尺道的修筑表明秦朝() A.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 B.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五尺道的修筑有利于秦朝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巩固统一多民族 国家,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千材料不将,故排除。 2.元朝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 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造成了极大冲击,经济日益衰落。这表明( A运河开通促进城市兴旺 B.新式交通具有局限性 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答案D 解析山东济宁因元朝大运河而兴旺,因铁路而衰落,体现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变迁的影响,D项 正确。A项只体现了题干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铁路的开通影响 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沿岸城市落伍,排除C项。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 《娄东浏家港天妃·石 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 刻通番事绩碑》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 《布施锡兰 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 山佛寺碑》 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为三保太监…踪迹建文 《明书》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 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资 《明史》 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 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答案C 解析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明史》的记载,故A项错误,《布施锡兰山佛 寺碑》的记载并不能说明“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B项错误:题千材料中的史籍都 能体现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明书》的记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 目的是宣扬国咸”,故D项错误。 4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其运河长度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 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以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 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 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各地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使传统的运河运输衰落,故选A项。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5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成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 统一管理,不断发展。据此可知(
1.秦朝五尺道起于四川宜宾,止于云南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朝 樊绰的《蛮书》称之“石门道”。五尺道的修筑表明秦朝( ) A.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 B.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五尺道的修筑有利于秦朝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巩固统一多民族 国家,故选 A 项。B、C、D 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2.元朝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 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造成了极大冲击,经济日益衰落。这表明( ) A.运河开通促进城市兴旺 B.新式交通具有局限性 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答案 D 解析山东济宁因元朝大运河而兴旺,因铁路而衰落,体现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变迁的影响,D 项 正确。A 项只体现了题干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B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铁路的开通影响 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沿岸城市落伍,排除 C 项。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 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 《娄东浏家港天妃·石 刻通番事绩碑》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 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 《布施锡兰 山佛寺碑》 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为三保太监……踪迹建文 《明书》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 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资 《明史》 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 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答案 C 解析“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明史》的记载,故 A 项错误;《布施锡兰山佛 寺碑》的记载并不能说明“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史籍都 能体现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 C 项正确;《明书》的记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 目的是宣扬国威”,故 D 项错误。 4.18 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其运河长度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 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 世纪中期以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 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 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各地 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使传统的运河运输衰落,故选 A 项。B、C、D 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5.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成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 统一管理,不断发展。据此可知( )
A轮船招商局见证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历程 B.中国陆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艰难曲折 C.中国船舶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 D.官僚资本主导推动官营企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招 商局的发展,其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题千材料反映的是船舶运输业, 而不是陆路交通运输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船舶运输业受到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不会持续稳定发展,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资本的主导作用,故D项错误。 6.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 西洋,前后七次,持续达二十八年之久。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 人,分乘208艘船。宣德五年(1430年)间十二月初六第七次下西详,27550人,分乘61艘船,于 宣德八年(1433年)驰返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 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满刺加(马来西亚马六甲)、溜山(马尔代 夫)、竹步(索马里准博)、麻林(肯尼亚马林迪)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138米,宽56米,排水 量约为14000吨,载重量在7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 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 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一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 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 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 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一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梁启超的困 惑。 参考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开始时间早;规模大,航海范围广,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 家和地区;造船技术先进;目的是宣扬国威;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航海资料。原因:明朝政治稳 定:海外贸易发达.国力雄厚:文化繁荣中华文明传播到海外: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文化心理:科 技发达,技术水平一流:明成祖的支持。 (2)解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其性质是政治行为:最终因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 海事业衰落。哥伦布、达·伽马等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到东方寻找黄金,进行资本原始积 累:其性质为经济行为:最终因获取巨额财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得以延续。 挑战创新 1876一1911年,我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和经营的约占 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列强按照各自的需要,分 别设计和修建了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 1912年,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帝 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的 方式修建铁路.共修建铁路约13000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 千米,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1982年,我国政府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 铁路运输。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千米。 -摘编自张凤龙主编《复杂条件下铁路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综合技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A.轮船招商局见证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历程 B.中国陆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艰难曲折 C.中国船舶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 D.官僚资本主导推动官营企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招 商局的发展,其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船舶运输业, 而不是陆路交通运输业,故 B 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船舶运输业受到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不会持续稳定发展,故 C 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资本的主导作用,故 D 项错误。 6.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 西洋,前后七次,持续达二十八年之久。永乐三年(1405 年)六月十五第一次下西洋,27 800 多 人,分乘 208 艘船。宣德五年(1430 年)闰十二月初六第七次下西洋,27 550 人,分乘 61 艘船,于 宣德八年(1433 年)驰返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 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溜山(马尔代 夫)、竹步(索马里准博)、麻林(肯尼亚马林迪)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 138 米,宽 56 米,排水 量约为 14 000 吨,载重量在 7 000 吨以上。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 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 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 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 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 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梁启超的困 惑。 参考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开始时间早;规模大;航海范围广,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30 多个国 家和地区;造船技术先进;目的是宣扬国威;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航海资料。原因:明朝政治稳 定;海外贸易发达,国力雄厚;文化繁荣,中华文明传播到海外;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文化心理;科 技发达,技术水平一流;明成祖的支持。 (2)解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其性质是政治行为;最终因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 海事业衰落。哥伦布、达·伽马等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到东方寻找黄金,进行资本原始积 累;其性质为经济行为;最终因获取巨额财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得以延续。 挑战创新 1876—1911 年,我国共修建铁路约 9 400 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和经营的约占 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 39%;国有铁路仅占 20%左右。列强按照各自的需要,分 别设计和修建了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 1912 年,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帝 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的 方式修建铁路,共修建铁路约 13 000 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到 1980 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 49 940 千米,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1982 年,我国政府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 铁路运输。到 1985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52 119 千米。 ——摘编自张凤龙主编《复杂条件下铁路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综合技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示例 在近代,中国铁路的路权是政府控制与列强控制并存,铁路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铁路收归国有,发展迅速。中国铁路发展受每个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1876一1911年,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修建铁路,控制中国铁路路权,铁路发展混乱落后。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铁路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使列强获得更多路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交通运输业,铁路有所发展,但铁路被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控制。 1953一1980年,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 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示例 在近代,中国铁路的路权是政府控制与列强控制并存,铁路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铁路收归国有,发展迅速。中国铁路发展受每个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1876—1911 年,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修建铁路,控制中国铁路路权,铁路发展混乱落后。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铁路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使列强获得更多路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交通运输业,铁路有所发展,但铁路被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控制。 1953—1980 年,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 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