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附加部分深度解析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燕舞 语文Ⅱ(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 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 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 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解析】首先要读懂这段话表达的大概意思:写战国后期,齐、魏等国的强国的经济措 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然后借助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断句:1.据排偶,定句读,可 确定“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等句的断句。2.找名词,定句读,画线句子中有 两组名词对举,“富者”与“贫者”、“强者”与“弱国”,由此可大体确定“故庶人之富者或 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等句的断 句。3.找虚词,定句读,再通过虚词“故”、“而”等进一步确认以上断句正确与否。 【翻译】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统一货币(国家经营商业,掌握货币,通过商品与货 币的交互收放,平衡物价,调剂供求),从山、海的事业中求取财富,来使各诸侯国到齐国 朝拜,利用小小齐国成就了霸主的威名。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成 了强国。从此以后,在战国时期天下互相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之 道为先,以推让等礼仪为后。所以百姓中间富有的积财产上亿计,而贫穷的糟糠之食尚不能 满足;诸侯国强大的或至并吞各个小国而使诸侯称臣,而弱小者有的至于断绝祭祀而亡国。 延续到秦,终于使海内统 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平时阅读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表世家 【解析】选修课本《选读》中有专门章节介绍。(见《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的体例》) 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考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解析】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1.用原文中的词:2.不超过15字。答案位置明显,找出 不难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附加部分深度解析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燕舞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 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 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解析】首先要读懂这段话表达的大概意思:写战国后期,齐、魏等国的强国的经济措 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然后借助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断句:1.据排偶,定句读,可 确定“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等句的断句。2.找名词,定句读,画线句子中有 两组名词对举,“富者”与“贫者”、“强者”与“弱国”,由此可大体确定“故庶人之富者或 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等句的断 句。3.找虚词,定句读,再通过虚词“故”、“而”等进一步确认以上断句正确与否。 【翻译】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统一货币(国家经营商业,掌握货币,通过商品与货 币的交互收放,平衡物价,调剂供求),从山、海的事业中求取财富,来使各诸侯国到齐国 朝拜,利用小小齐国成就了霸主的威名。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成 了强国。从此以后,在战国时期天下互相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之 道为先,以推让等礼仪为后。所以百姓中间富有的积财产上亿计,而贫穷的糟糠之食尚不能 满足;诸侯国强大的或至并吞各个小国而使诸侯称臣,而弱小者有的至于断绝祭祀而亡国。 延续到秦,终于使海内统一。 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平时阅读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表 世家 【解析】选修课本《选读》中有专门章节介绍。(见《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的体例》) 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 尽地力 【解析】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1.用原文中的词;2.不超过15字。答案位置明显,找出 不难。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 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
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 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茭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 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毀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 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 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内容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AE 【解析】A项是考査考生对葛朗台的发家史的了解。他能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的原因:1.他利用法国大革命的好时机,或贿赂官员,或假公济私,聚集财富:2.他精于 计算,巧于赚钱:3.吝啬也是他积累财富的一个手段:4.收到几笔数量可观的遗产。可见, A项只说出其中一方面 E项是考查考生对《茶馆》艺术结构的把握。所谓“三一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 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茶馆》并没有 按照“三一律”法则来写,它的地点是高度集中,以裕泰茶馆为中心来写的,而时间是高 度分散,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半个多世纪发生的故事 同时也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情节)。有人称《茶馆》的结构为“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 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 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 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 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 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 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体会作品中重要语句 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1)借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 “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 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解析】 (1)解答第1问,必须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入画是惜春的丫鬟,司棋是 迎春的丫鬟。解答第2问必须熟悉相关人物性格。惜春: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 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 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因此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 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 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因此抄检大观园时,丫头司棋因与其表兄秘密往来 自主婚约,被抄出“罪证”,逐出大观园,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
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 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 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 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 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内容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A E 【解析】A项是考查考生对葛朗台的发家史的了解。他能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的原因:1.他利用法国大革命的好时机,或贿赂官员,或假公济私,聚集财富;2.他精于 计算,巧于赚钱;3.吝啬也是他积累财富的一个手段;4.收到几笔数量可观的遗产。可见, A项只说出其中一方面。 E项是考查考生对《茶馆》艺术结构的把握。所谓“三一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 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茶馆》并没有 按照“三一律”法则来写,它的地点是高度集中,以裕泰茶馆为中心来写的,而时间是高 度分散,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半个多世纪发生的故事, 同时也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情节)。有人称《茶馆》的结构为“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 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 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 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 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 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 “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体会作品中重要语句 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l)惜春 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 “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 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解析】 (1)解答第1问,必须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入画是惜春的丫鬟,司棋是 迎春的丫鬟。解答第2问必须熟悉相关人物性格。惜春: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 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 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因此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 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 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因此抄检大观园时,丫头司棋因与其表兄秘密往来, 自主婚约,被抄出“罪证”,逐出大观园,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
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连一句话也没有”,听任司棋受辱被撵。 (2)要解答此题,先须了解与这句话相关的情节、人物性格:1.翠翠与爷爷相依为 命,爷爷以渡船为生。2.在傩送爱上翠翠,翠翠也暗中爱上傩送时,寨中乡绅王团总要把 女儿嫁给傩送,并愿意以一座碾坊作陪嫁。3.傩送与天宝知道他们爱上同一个人翠翠后 决定唱歌“决斗”,天宝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 “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外出闯滩,意外遇难。4 傩送在作品中多是从侧面描写的,他不爱钱财,不爱家世,也不爱闺房秀女,只爱风里来 雨里闯的撑船女—一翠翠;他正直勇敢,坦白无私。如能懂得这些,解答该题应不成问题。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 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 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 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 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 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 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一—“别格”、“变 调 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 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 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 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 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 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清并概括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 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解析】文中引用《四库提要》中的话共有两句,这两句话中只有两处提到时间:“晚 唐五代”、“南宋”,另一时间段虽未明说,但代表人物是明确提出了,即苏轼,而知道 苏轼是北宋人这点并不难。这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下,答案就出来了。注意代表作品 或代表人物不能漏掉 25.“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白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 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四库提要》中两句话的分析评价,表明作者的观点 鉴赏文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解答此题要注意:1.联系上下文,找出该句的本体。该句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化说理,联系上文可知,喻体是“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 的身体”,本体应是“某些评衡家造出来的拘泥褊狭的议论,减损自己的鉴赏力”。2.联 系文章的主旨(观点),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联系作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这句话作者在 委婉地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解决以上两点,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26.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 析说明。(6分)
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连一句话也没有”,听任司棋受辱被撵。 (2)要解答此题,先须了解与这句话相关的情节、人物性格:1.翠翠与爷爷相依为 命,爷爷以渡船为生。2.在傩送爱上翠翠,翠翠也暗中爱上傩送时,寨中乡绅王团总要把 女儿嫁给傩送,并愿意以一座碾坊作陪嫁。3.傩送与天宝知道他们爱上同一个人翠翠后, 决定唱歌“决斗”,天宝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 “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外出闯滩,意外遇难。4. 傩送在作品中多是从侧面描写的,他不爱钱财,不爱家世,也不爱闺房秀女,只爱风里来 雨里闯的撑船女——翠翠;他正直勇敢,坦白无私。如能懂得这些,解答该题应不成问题。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 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 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 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 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 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 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 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 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 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 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 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 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清并概括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 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解析】文中引用《四库提要》中的话共有两句,这两句话中只有两处提到时间:“晚 唐五代”、“南宋”,另一时间段虽未明说,但代表人物是明确提出了,即苏轼,而知道 苏轼是北宋人这点并不难。这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下,答案就出来了。注意代表作品 或代表人物不能漏掉。 25.“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白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 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四库提要》中两句话的分析评价,表明作者的观点—— 鉴赏文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解答此题要注意:1.联系上下文,找出该句的本体。该句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化说理,联系上文可知,喻体是“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 的身体”,本体应是“某些评衡家造出来的拘泥褊狭的议论,减损自己的鉴赏力”。2.联 系文章的主旨(观点),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联系作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这句话作者在 委婉地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解决以上两点,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26.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 析说明。(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考生分析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C级 【答案】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 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 没有必要认为《花间》是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解析】首先要联系文本,搞清“别格”、“变调”的内涵,“别格”应指风格的变化, 如由“清切婉丽”变为“慷慨纵横”;“变调”应该指在音律上的突破,如苏轼以诗为词, 辛弃疾以文为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其次要举自己熟悉的作品为例,最好是必修或选修 课本中的,保证论据的准确性。最后要选准角度,以小见大,这样方能提出有个性的见解 避免泛泛而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C级。 【答案】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 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 没有必要认为《花间》是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解析】首先要联系文本,搞清“别格”、“变调”的内涵,“别格”应指风格的变化, 如由“清切婉丽”变为“慷慨纵横”;“变调”应该指在音律上的突破,如苏轼以诗为词, 辛弃疾以文为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其次要举自己熟悉的作品为例,最好是必修或选修 课本中的,保证论据的准确性。最后要选准角度,以小见大,这样方能提出有个性的见解, 避免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