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1.《新闻两则》 主备:王建平审阅: 审批 实际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学号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知识链接】 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 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 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 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 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 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 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 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C、主体,就是新闻 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 有可无。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 和时间。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1、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负隅()顽抗撰()写区域()芜()湖 歼()灭 要塞( 溃()退 获()港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 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1.《新闻两则》 主备: 王建平 审阅: 审批: 实际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学号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 益启示。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知识链接】 1、 时代背景介绍: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 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 人民解放军于 21 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 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 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3)、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 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 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 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C、主体,就是新闻 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 有可无。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 和时间。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1、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负隅.( )顽抗 撰.( )写 区域.( ) 芜.( )湖 歼.( )灭 要塞.( ) 溃.( )退 荻.( )港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3.填下表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兵力渡过兵力 中路军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22时35万三分之二 匚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时22时35万大部 【合作探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九江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 发起渡江战役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分别找出并归纳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渡江概况,渡江区域,战役全局,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 西路军再说西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与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 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 东路激战,文势要也涌起高潮。 4、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合军事上 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 深化报道的主题。 【教师小结】 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 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小新 闻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学生作业 写一则小新闻
2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3.填下表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九江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 发起渡江战役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 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分别找出并归纳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渡江概况,渡江区域,战役全局,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结语:人民解放军于 23 日全体渡过长江。 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 西路军再说西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与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 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 东路激战,文势要也涌起高潮。 4、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合军事上 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 深化报道的主题。 【教师小结】 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 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小新 闻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学生作业: 写一则小新闻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 日夜-21 日夜 30 万 30 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22 时 35 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22 时 35 万 大部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 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 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宜 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 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 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合作探究】 1.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填写下表: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 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 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敬,扩大并巩 和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结果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分别找出并归纳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划分层次并概括意思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层(背景资料)说三国,到后汉,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 好?)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3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 112 万人,从 1947 年 6 月底起,解放 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 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10 月 10 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 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 1 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 1948 年 11 月 5 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合作探究】 1.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填写下表: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 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 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和 结果 自去年 7 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 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分别找出并归纳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划分层次并概括意思。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层(背景资料)说三国,到后汉,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 好?)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③.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 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 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a、b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 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 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提高巩固 从近期报纸上找一则你最喜欢的新闻进行分析,分别找出该则新闻的六要素、结构要素以 及进行适当的点评,具体的阐述你喜欢它的原因。 【练习检测】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下列问题:(先把文章的句子标好序号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 主体部分是第 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2.第⑥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 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 为什么?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 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 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4 ③.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 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 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a、b 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 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 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提高巩固 从近期报纸上找一则你最喜欢的新闻进行分析,分别找出该则新闻的六要素、结构要素以 及进行适当的点评,具体的阐述你喜欢它的原因。 【练习检测】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下列问题:(先把文章的句子标好序号)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 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 ____句(只填序号)。 主体部分是第____ 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 ______。主 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 23 日可渡完。” 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 为什么?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 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 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 字以内) ________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②、⑧(17)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 不可当2.⑥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 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 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 击渍”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 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 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 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普战,决胜千里。 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 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4.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 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5.⑧⑨句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 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5 参考答案 一、1.(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①②、③—(17)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 不可当 2.⑤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 一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 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 “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 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 日下午 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 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 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 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4.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 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 5.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 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