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纸)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 题 3.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 上作答无效,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答题卡及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 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 油"、“俯卧撑”乃至“被ⅹx”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 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 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 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 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 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 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 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纸)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 题。 3.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 上作答无效,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答题卡及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 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 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 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 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 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 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 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 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 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
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岀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 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 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 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 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 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热的普通民众当 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xⅹ″——“被就业"、“被代表”、 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调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只 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 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 人內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兔错误和偏见, 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 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 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XⅩ”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
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 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 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 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 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 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热的普通民众当 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 “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调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 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 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 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 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 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 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
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 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 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奥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 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 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 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 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 在人们的记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厍(she)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 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 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i)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 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土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 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 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向其故,士文日:"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 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 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孑唯
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 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 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 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 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 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 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 在人们的记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 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 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 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 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 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 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 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
哭士文。土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 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日:"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 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日:"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土文谓人日:"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 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土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 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 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 亲友无内之者 (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注】①挝(zhua):击,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吊:吊丧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下车:初到任D、亲友无内之者 内:入内 5、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④僬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B、⑥④⑥ ②④⑤⑥ ①⑥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 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 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 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 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7、翻译文中划线句。(10分) 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②览妾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 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 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 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 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 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 亲友无内.之者。 (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 下车:初到任 D、亲友无内.之者 内:入内 5、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 )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 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 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 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 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 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7、翻译文中划线句。(10 分) 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②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赵魁英原创) 咏怀【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⑨。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 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 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8.“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9.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孔子语录》)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绳子的故事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 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 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土高 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赵魁英原创) 咏 怀【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 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 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8.“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孔子语录》) (2)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 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 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 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
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 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 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 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 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土高 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 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自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 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 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 告诉奧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 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 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
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 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 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 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 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 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 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 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 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 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 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 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
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 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 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 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 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 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 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 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 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伓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 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 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 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多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 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 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 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 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 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 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 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 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 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 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 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 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 ,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 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 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 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 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 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 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 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 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 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干 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 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垡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 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 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 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 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谏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 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 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 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 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 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 实人的故事” 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 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 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 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 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 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 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 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 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
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 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丟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 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 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 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晌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 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 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 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 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 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干万人心中那位艺 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 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 搬上桌来。川喜多小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孑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 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 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 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 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
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 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 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 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 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 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 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 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 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 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 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 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 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 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 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 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 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
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 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 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着到了观众 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 丧失了所有演岀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 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 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 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士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蕃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 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 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 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 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l卷表达题
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 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 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 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 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 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 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 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 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 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 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 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