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 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 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 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 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 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 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一一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 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 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 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 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 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 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 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 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 “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 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 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 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到了《楚 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 采摘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 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 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 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 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 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 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摘文”的艺术 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 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 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被称为“赋” 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山西省忻州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 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 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 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 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 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 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 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 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 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 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 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 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 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 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 “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 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 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 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到了《楚 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 采摛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 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 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 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 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 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 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摛文”的艺术 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 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 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 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 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被称为“赋”, 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 成了重在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摹事物特征的一种文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 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B.汉代,民间诗歌归专门的乐府机构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供人 们传阅、吟诵,几乎不依赖音乐歌咏 C.陆机从内容的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 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 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 “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 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 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 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1)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2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 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 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3)“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 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4)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 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5)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 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 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 完成了。 (6)“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 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 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 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 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 沉思,第二幅微笑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
D. 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 成了重在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摹事物特征的一种文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 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B. 汉代,民间诗歌归专门的乐府机构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供人 们传阅、吟诵,几乎不依赖音乐歌咏。 C. 陆机从内容的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 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 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 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 “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 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 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 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 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 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 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⑴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⑵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 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 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⑶“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 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⑷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 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⑸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 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 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 完成了。 ⑹“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 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 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 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 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⑺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 沉思,第二幅微笑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
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 刺痛。 (8)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 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 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 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9)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是杜米斯吗?我偏 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⑩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 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①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 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 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 的事。 ⑩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 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 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 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③3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 好,有普雷第在,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 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 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 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 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 孤单 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 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凯莉听说女孩叫蒙娜丽莎时,她笑了,但这笑中并没有嘲笑和鄙夷,表达 的是善意和亲切,这使女孩对她很信任 B.女孩之所以给自己起名叫蒙娜丽莎,是因为她的脸上有很多伤痕,但她想让 自己像 蒙娜丽莎一样漂亮,表现了她对美的追求。 C.文章第(⑧)段插叙报纸上的相关报道,目的在于说明当时凯莉的愤怒,为下文 揭示真相作铺垫,同时与下文的真相形成对比 D.小说中写到蒙娜丽莎将图钉放到凯莉的围巾里,想借此引起凯莉的注意。蒙 娜丽莎这样做只是想在孩子们面前夸耀自己。 5.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小说描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6.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 刺痛。 ⑻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 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 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 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⑼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是杜米斯吗?我偏 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⑽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 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⑾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 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 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 的事。 ⑿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 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 “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 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⒀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 好,有普雷第在,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 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 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⒁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 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 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 孤单。 ⒂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 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凯莉听说女孩叫蒙娜丽莎时,她笑了,但这笑中并没有嘲笑和鄙夷,表达 的是善意和亲切,这使女孩对她很信任。 B. 女孩之所以给自己起名叫蒙娜丽莎,是因为她的脸上有很多伤痕,但她想让 自己像 蒙娜丽莎一样漂亮,表现了她对美的追求。 C. 文章第⑻段插叙报纸上的相关报道,目的在于说明当时凯莉的愤怒,为下文 揭示真相作铺垫,同时与下文的真相形成对比。 D. 小说中写到蒙娜丽莎将图钉放到凯莉的围巾里,想借此引起凯莉的注意。蒙 娜丽莎这样做只是想在孩子们面前夸耀自己。 5. 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小说描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6. 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 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査,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全国还有7省(区、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 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 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离 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 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 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经营,希望找到一条 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 境。”糖画传承人髙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岀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 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 待提高,而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 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 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 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 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 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 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全国还有 7 省(区、 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 万元, 有 10 省(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岁的已达 50%以上, 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离 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 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 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第 9 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经营,希望找到一条 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 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 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 待提高,而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 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 年 2 月 16 日)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 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 传统文化 造成的。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 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 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 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 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 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 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 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十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 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 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 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 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 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 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 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 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 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 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B.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C.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 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 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 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 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 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 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 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 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 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 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 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 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 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 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 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 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B.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C.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D.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11.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 杖死者 C.“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 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 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 题 B.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 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C.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 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 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1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 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 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 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 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 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D.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 11. 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 “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 杖死者。 C. “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 “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 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 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 题。 B. 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 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C. 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 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 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 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 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 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 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 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 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 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 的原因是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发出疑问感叹、希望人人得以安 居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宗教信仰方面,有的人态度“暧昧”,但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徒的言论 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②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养老困局”,用感人故手了养老问题的不同侧面, 被观众评为哀而不伤的作品 ③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 迭,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精神血液中绵延流淌。 ④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 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⑤今年春季,该市城区的快餐零售额达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由 于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中式快餐销售仍然不温不火。 ⑥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 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A.②⑤ C.① D.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神舟”系列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B.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 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国务院近日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部分国外 日用消费品,于今年δ月底前确定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1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一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与时代 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 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 舍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的学生, 我们曾经有过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思想深 邃 胡适的人格独立 B.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深邃思 想 胡适的独立人格 C.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深邃思 想 鲁迅的独立人格 D.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胡适的思想深 邃 鲁迅的人格立独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15字内)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发出疑问感叹、希望人人得以安 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宗教信仰方面,有的人态度“暧昧”,但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徒的言论 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②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养老困局”,用感人故手了养老问题的不同侧面, 被观众评为哀而不伤的作品。 ③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 迭,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精神血液中绵延流淌。 ④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 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⑤今年春季,该市城区的快餐零售额达 3.68 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由 于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中式快餐销售仍然不温不火。 ⑥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 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A. ②⑤ B. ②③ C. ①③ D. 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神舟”系列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B. 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 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C.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 国务院近日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部分国外 日用消费品,于今年 6 月底前确定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19.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与时代一 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 30 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 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 舍 、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的学生, 我们曾经有过 、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 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思想深 邃 胡适的人格独立 B. 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深邃思 想 胡适的独立人格 C. 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深邃思 想 鲁迅的独立人格 D. 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胡适的思想深 邃 鲁迅的人格立独 20.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15 字内)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献爱心本身是好事,说明人们在满足老年人 的物质需要的同时,①。然而,② 天被洗四五次头、掏好几次耳 朵。“井喷式”献爱心没有温暖老人,只是沦为部分人缺乏诚意的表演,甚至让 他们沉浸在自己“有爱心”的虚幻满足感中。其实,老人们并非排斥献爱心,而 是③,他们更渴望细水长流式的关怀。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位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说,我生在贫困的家庭里,父母没有多少学问,没有良好 的家庭条件我怎么学习?人家的老师都是硕土博士毕业生,我的老师最多是中专 毕业生,我怎么能学习好呢?没知识没技术我还怎么生存?请大家引以为戒,不 要像我这样对不起父母和社会。 ①不是有了良好的家庭条件才能学习。 四、写作 22.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9月10日上午,原定一个小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因 为风雨突袭,仅用两分钟即宣布结束。仪式安排只有升国旗、奏国歌、以及白春 礼院士55个字的演讲。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主持人丁仲礼校长宣布典礼结束。 “大雨将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这样说。(9月11日《北 京日报》) ②“两分钟开学典礼”报道发出后,迅即获得网友一边倒的点赞:“最暖开学典 礼”“最经典开学典礼”“最牛开学典礼”“最简洁开学典礼”等赞语频频出 现。(《中金在线》后续报道) 对以上新闻事件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 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 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 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 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 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 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 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一一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 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 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献爱心本身是好事,说明人们在满足老年人 的物质需要的同时,①____。然而,②______:一天被洗四五次头、掏好几次耳 朵。“井喷式”献爱心没有温暖老人,只是沦为部分人缺乏诚意的表演,甚至让 他们沉浸在自己“有爱心”的虚幻满足感中。其实,老人们并非排斥献爱心,而 是③______,他们更渴望细水长流式的关怀。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位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说,我生在贫困的家庭里,父母没有多少学问,没有良好 的家庭条件我怎么学习?人家的老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我的老师最多是中专 毕业生,我怎么能学习好呢?没知识没技术我还怎么生存?请大家引以为戒,不 要像我这样对不起父母和社会。 ①不是有了良好的家庭条件才能学习。 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2. 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 9 月 10 日上午,原定一个小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级新生开学典礼,因 为风雨突袭,仅用两分钟即宣布结束。仪式安排只有升国旗、奏国歌、以及白春 礼院士 55 个字的演讲。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主持人丁仲礼校长宣布典礼结束。 “大雨将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这样说。(9 月 11 日《北 京日报》) ②“两分钟开学典礼”报道发出后,迅即获得网友一边倒的点赞:“最暖开学典 礼”“最经典开学典礼”“最牛开学典礼”“最简洁开学典礼”等赞语频频出 现。(《中金在线》后续报道) 对以上新闻事件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 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 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 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 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 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 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 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 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 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
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 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 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 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 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 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 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 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 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 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到了《楚 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 采摘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 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 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 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 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 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 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搞文”的艺术 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 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 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被称为“赋”, 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 成了重在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摹事物特征的一种文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 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B.汉代,民间诗歌归专门的乐府机构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供人 们传阅、吟诵,几乎不依赖音乐歌咏, C.陆机从内容的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 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 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 “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 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 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 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 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 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 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 “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 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 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 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到了《楚 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 采摛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 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 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 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 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 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 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摛文”的艺术 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 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 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 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 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被称为“赋”, 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 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 成了重在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摹事物特征的一种文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 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B. 汉代,民间诗歌归专门的乐府机构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供人 们传阅、吟诵,几乎不依赖音乐歌咏。 C. 陆机从内容的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 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 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 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 “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 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 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 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 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答案】1.D2.C3.B 【解析】 1.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本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时可将各选项文字通 文本中关于“赋”的表述比较。D项错误在于,其中对“只用”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可将各选 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其中,A项错误在于:“从流传 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和“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不合原文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可将各选 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其中,B项关于“纵横家参与创 作”的分析不正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1)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2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 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 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3)“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 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4)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 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5)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 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 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觊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 完成了。 (6)“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 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 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 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 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7)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 沉思,第二幅微笑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 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 刺痛
C. 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 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 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 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本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时可将各选项文字通 文本中关于“赋”的表述比较。D 项错误在于,其中对“只用”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可将各选 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其中,A 项错误在于:“从流传 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和“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不合原文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可将各选 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其中,B 项关于“纵横家参与创 作”的分析不正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⑴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⑵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 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 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⑶“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 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⑷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 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⑸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 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 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 完成了。 ⑹“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 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 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 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 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⑺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 沉思,第二幅微笑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 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 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