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 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 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 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 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疏通文言 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 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 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 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 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 是大汉苏武。 (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 传》中“传”) 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自读并翻译,确认重点词义、句式, 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文言基础知识集约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疏通文言 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 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 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 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 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 是大汉苏武。 (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 传》中“传”)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自读并翻译,确认重点词义、句式, 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文言基础知识集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监 ②数(shuo)通使相窥(ku)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a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ei)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o)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anzhi)归汉 ⑦置煴(yu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u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chu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i)。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奔(j)”,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 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 “诀”,诀别。 ⑨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⑩与武决去 决:通“诀”。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 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 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 “诀”,诀别。 ⑨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⑩与武决去 决:通“诀”。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 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 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 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 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 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 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 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 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 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 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 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 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 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
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 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 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3走近作者 1)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 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 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 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
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 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 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3.走近作者 1)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 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 61 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 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
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2)复习归纳史书的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 明)《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一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 固)一一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 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 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 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 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
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2)复习归纳史书的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 明)《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 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 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 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一 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 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
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杋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整体感知,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 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 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第二课时 、导入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 个人知道要死了表现得很勇敢,不是死亡本身是难事,而是 处于死亡的境况之下是很难的,也就是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 难事。苏武又是怎样面对死亡的呢?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 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 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 文 分组讨论,研读文本 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 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
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整体感知,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 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 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 个人知道要死了表现得很勇敢,不是死亡本身是难事,而是 处于死亡的境况之下是很难的,也就是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 难事。苏武又是怎样面对死亡的呢?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 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 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 文。 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 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 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
理出文章思路。 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 术手法的作用。 第三大组: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 存活是否矛盾。 第四大组:课后练习三,读李陵作《答苏武书》并结合课文 谈谈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明确 第一大组】:小标题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②缑王谋反, 张胜知之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④舍生取义,匈奴急医 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⑦李陵劝 降,岿然不动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⑨汉匈和亲,请还 苏武⑩艰险尽尝,发白归汉 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 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二次自杀、卫律逼诱降、北海 牧羊、李陵牧羊、发白归汉,生动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 象 【第二大组】: 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 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 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
理出文章思路。 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 术手法的作用。 第三大组: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 存活是否矛盾。 第四大组:课后练习三,读李陵作《答苏武书》并结合课文 谈谈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明确: 【第一大组】:小标题 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 ②缑王谋反, 张胜知之 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 ④舍生取义,匈奴急医 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 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 ⑦李陵劝 降,岿然不动 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 ⑨汉匈和亲,请还 苏武 ⑩艰险尽尝,发白归汉 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 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二次自杀、卫律逼诱降、北海 牧羊、李陵牧羊、发白归汉,生动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 象。 【第二大组】: 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 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 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