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时限:150分钟满分:120分) (配2018年随州市中考《语文学科说明》) 积累与运用(29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题。(4分) (1)对下面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 角恪数 38鲁韦 常系苯梨 管之 喜学拌奏 曲此楔 水激抱事 型表爸 (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丧乱帖》) A、《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的“毕”的一竖,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 稳健。 B、两幅作品比较看出:《兰亭集序》笔法精巧,纤细;《丧乱帖》笔法更加率 意,天然 C、结体方面,《丧乱帖》基本采用往左倾侧之势,但比《兰亭集序》字的倾侧 感更强 D、章法方面,《兰亭集序》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更强,整体上,由静向 动,由徐趋疾。 解析:D选项《丧乱帖》动感更强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2 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B)(2分) A.炽烈(ch)收敛(1in)进溅(beng)藏污纳垢(hou) B.嗔视(chn)讪笑(shan)沉淀(dian)恪尽职守(ke)
曾都区 2018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时限: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配 2018 年随州市中考《语文学科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题。(4 分) (1)对下面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 分)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丧乱帖》) A、《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的“毕”的一竖,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 稳健。 B、两幅作品比较看出:《兰亭集序》笔法精巧,纤细;《丧乱帖》笔法更加率 意,天然。 C、结体方面,《丧乱帖》基本采用往左倾侧之势,但比《兰亭集序》字的倾侧 感更强。 D、章法方面,《兰亭集序》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更强,整体上,由静向 动,由徐趋疾。 解析:D 选项《丧乱帖》动感更强。 (2)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2 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 B )(2 分) A.炽烈(chì) 收敛(lin) 迸溅(bèng) 藏污纳垢(hòu) B. 嗔视(chn) 讪笑(shàn) 沉淀(diàn) 恪尽职守(kè)
C.亘古(en)哂笑(shn)窗棂(lng)锲而不舍(qi) D.脚踝(lu)抽屉(ti)剽悍(pio)气冲斗牛(du) 解析:A选项里“藏污纳垢”的“垢”正确的读音是“σu”;C选项里“锲而 不舍”的“锲”正确的读音是“qe”。D选项里“脚踝”的“踝”正确的读 音是“huai”故选B。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2分) A.踌躇蓬蒿吹毛求疵长吁短叹 B.亵渎羁绊周道如低鳞次栉比 C.聒噪蟾蜍正襟危座妇孺皆知 D.涟漪愧作踉踉跄跄孜孜不倦 解析:B选项里“周道如低”的“低”正确的写法是“砥”;C选项里“正 襟危座”的“座”正确的写法是“坐”;D选项里“愧作”的“作”正确 的写法是“怍”故选A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2分) (1)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着的是雨的精魂.《雪》) (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散步》) (3)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 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可能。(《列夫托尔斯泰》) (4)这是创造性的设计,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 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中国的石拱桥》) A.升华一刹那出人头地虽然但是就 B.升格一瞬间出类拔萃不但而且却 C.升腾一霎时鹤立鸡群不但而且还 D.腾飞转眼间首屈一指虽然但是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C.随州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随县一中隆重举行,开幕 式既体现了随县地方文化特色,又彰显了新时代中学生的风貌,获得了师生的好 评如潮。 D.近年来,曾都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山、 村”10个方面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 解析:A选项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B选项重复赘余,句中“大约” “左右”都表示概数,应删去其一;C选项句式杂糅,将“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 潮”改为“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或“好评如潮”)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 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 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太守归、禽鸟乐,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C.《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 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C.亘古(èn) 哂笑(shn) 窗棂(líng)锲而不舍(qì) D.脚踝 (lu) 抽屉(tì )剽悍(pio ) 气冲斗牛(du) 解析:A 选项里“ 藏污纳垢”的“ 垢”正确的读音是“òu ”;C 选项里“锲而 不舍”的“锲”正确的读音是“ qiè”。D 选项里“脚踝 ”的“ 踝”正确的读 音是“ huái” 故选 B。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2 分) A.踌躇 蓬蒿 吹毛求疵 长吁短叹 B.亵渎 羁绊 周道如低 鳞次栉比 C.聒噪 蟾蜍 正襟危座 妇孺皆知 D.涟漪 愧作 踉踉跄跄 孜孜不倦 解析:B 选项里“ 周道如低”的“ 低”正确的写法是“砥 ”;C 选项里“ 正 襟危座 ”的“ 座 ”正确的写法是“坐 ”;D 选项里“愧作 ”的“作”正确 的写法是“怍 ”.故选 A。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2 分) (1)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着的是雨的精魂……(《雪》) (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散步》) (3)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 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可能。(《列夫托尔斯泰》) (4)这是创造性的设计, 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在河水暴涨的时 候, 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中国的石拱桥》) A.升华 一刹那 出人头地 虽然 但是 就 B.升格 一瞬间 出类拔萃 不但 而且 却 C.升腾 一霎时 鹤立鸡群 不但 而且 还 D.腾飞 转眼间首屈一指 虽然 但是 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2 分) A.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C.随州市第二届运动会暨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随县一中隆重举行,开幕 式既体现了随县地方文化特色,又彰显了新时代中学生的风貌,获得了师生的好 评如潮。 D.近年来,曾都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山、 村”10 个方面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 解析:A 选项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B 选项重复赘余,句中“大约”、 “左右”都表示概数,应删去其一;C 选项句式杂糅,将“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 潮”改为“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或“好评如潮”)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 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 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太守归、禽鸟乐,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C.《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 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 笔下的阿巴贡,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国 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解析:A选项里《朝花夕拾》是散文 7.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深刻的哲理 重大历史事件所吸引。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提示填空。(4分) 作品文段 填空 《西游这流沙河的妖怪,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1)人物:沙悟 记》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格列佛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威:“最强(2)情节分别 游记》大的利立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涉及及作品中 岸 的小人国(填 国名) 《三国演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3)A指的 义》 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是:赤壁之战 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 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A的胜利。 《繁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4)“你”指 星春水》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的是母亲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D)(2分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 价值的最好证明。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它连接起中华民族,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A. B. C. D 9.2018年初的大雪,是我们随州五十年一遇的大雪,那漫天雪花,大地银装 你一定还记忆犹新,请你运用下面的词语和诗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片段。(至少 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3分) 漫天飞舞罩上苍苍茫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花还在空中漫天飞舞,地上像铺了一张柔软的白地毯,小车、房屋罩上一层白 幕布,天地一色,苍苍茫茫。近处一棵棵树的枝条上都挑上了雪花,真是“忽如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 笔下的阿巴贡,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国 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解析:A 选项里《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7. 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深刻的哲理、 重大历史事件所吸引。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提示填空。(4 分) 作品 文段 填空 《西游 记》 这流沙河的妖怪,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 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1)人物:沙悟 净 《格列佛 游记》 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威:“最强 大的利立浦特皇帝万岁!” 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 岸。 (2)情节分别 涉及及作品中 的小人国(填 国名) 《三国演 义》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 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 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 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 A 的胜利。 (3)A 指的 是:赤壁之战 《繁 星·春水》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4)“你”指 的是 母亲 8.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D )(2 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 . . . . 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 价值的最好证明。 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A. B. C. D. 9. 2018 年初的大雪,是我们随州五十年一遇的大雪,那漫天雪花,大地银装, 你一定还记忆犹新,请你运用下面的词语和诗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片段。(至少 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3 分) 漫天飞舞 罩上 苍苍茫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花还在空中漫天飞舞,地上像铺了一张柔软的白地毯,小车、房屋罩上一层白 幕布 ,天地一色,苍苍茫茫。近处一棵棵树的枝条上都挑上了雪花,真是“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5分)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 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童子:没有成年 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 云雾。处:行踪,所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 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B.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 隐者的鄙视之情 C.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 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D.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 之作 解析:B选项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12.诗人访隐者不遇,心情是惘然若失的;也有人说,诗人虽然访隐者不遇,但 心情是欢畅愉悦的。对诗人访隐者不遇的心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出理由 (2分) 答案示例诗人满怀对隐者的钦慕前来访,却未相遇,因而惘然若失。答案示例诗 人来访,虽未相遇,但为自己所钦慕的隐者是一位济世活人,超凡脱俗的真隐士 而感到愉悦。答案示例诗人来访,虽未相遇,但隐者所居山中的郁郁青松、悠悠 白云令诗人心情欢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 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 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 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 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如礼:按规定礼节。就:本义为 “接近”,此指“得到”。驯谨:顺从而谨慎。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3分) A.富人惟一子惟吾德馨(《陋室铭》) B.富人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如得灌园以就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二、阅读(41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5 分)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 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 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 云雾。处:行踪,所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 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B.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 隐者的鄙视之情。 C.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 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D.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 之作。 解析:B 选项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12.诗人访隐者不遇,心情是惘然若失的;也有人说,诗人虽然访隐者不遇,但 心情是欢畅愉悦的。对诗人访隐者不遇的心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出理由。 (2 分) 答案示例诗人满怀对隐者的钦慕前来访,却未相遇,因而惘然若失。答案示例诗 人来访,虽未相遇,但为自己所钦慕的隐者是一位济世活人,超凡脱俗的真隐士 而感到愉悦。答案示例诗人来访,虽未相遇,但隐者所居山中的郁郁青松、悠悠 白云令诗人心情欢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2 分)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 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 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 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 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 许昌: 古地名, 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 按规定礼节。 就:本义为 “接近”,此指“得到”。驯谨:顺从而谨慎。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3 分) A.富人惟一子 惟吾德馨 (《陋室铭》) B.富人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如得灌园以就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D.不复有故态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解析:D选项里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旧”“所以,因此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2分) 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2)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2分) 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16.短文表现了张孝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三个方面回答)(3分 答: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信 任别人的人,心胸宽阔。有恻隐之心,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懂得 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 翻译: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 成器,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 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很久,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 孝基看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 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 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惊讶。又对他问道:“你能管理仓 库吗?”富人的儿子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而谨慎,没犯什 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旧时的坏习惯,于是便将 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三)阅读时评,思考天下事,完成17-20题。(9分) 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 毛建国 在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谁?在很多人的答案里,这个 人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霍金曾经写下《时间简史》,这是很多人的书 橱必备,可在这个春天,他却被时间带走了。3月14日,霍金的子女正式发表 声明,“我们深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声明称,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 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在当代科学家中,霍金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之一。他到中国的次数其实并 不算多,但他的影响早已经植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从一个侧面看,评价一个名 人的影响力,可以看其进入了多少中国学生的作文。从小到大,一代又一代人, 霍金是经久不衰的励志案例。有人感慨:你是我从小到大作文里必写的例子,是 我们的榜样。 有一种鸟儿的光芒,是无法压抑的,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一颗奔向天空的 心。很多人提到霍金,都要讲到他残缺的身体。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 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无法想象的一切,却成为霍金的磨刀石”,让其光芒愈加熠熠 生辉。霍金曾经说过,“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 想是自由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无数人。 但是,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学术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在霍金的心里,更在 意的可能还是自己的学术,而未必是自己的“故事〃。霍金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 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
D.不复有故态 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 解析:D 选项里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旧”“所以,因此”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2 分) 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2)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2 分) 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16.短文表现了张孝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三个方面回答)(3 分) 答: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信 任别人的人 ,心胸宽阔。有恻隐之心,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懂得 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 翻译: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 成器,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 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很久,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 孝基看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 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 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惊讶。又对他问道:“你能管理仓 库吗?”富人的儿子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而谨慎,没犯什 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旧时的坏习惯,于是便将 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三)阅读时评,思考天下事,完成 17-20 题。(9 分) 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 毛建国 在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谁?在很多人的答案里,这个 人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霍金曾经写下《时间简史》,这是很多人的书 橱必备,可在这个春天,他却被时间带走了。3 月 14 日,霍金的子女正式发表 声明,“我们深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声明称,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 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在当代科学家中,霍金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之一。他到中国的次数其实并 不算多,但他的影响早已经植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从一个侧面看,评价一个名 人的影响力,可以看其进入了多少中国学生的作文。从小到大,一代又一代人, 霍金是经久不衰的励志案例。有人感慨:你是我从小到大作文里必写的例子,是 我们的榜样。 有一种鸟儿的光芒,是无法压抑的,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一颗奔向天空的 心。很多人提到霍金,都要讲到他残缺的身体。霍金 21 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 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无法想象的一切,却成为霍金的“磨刀石”,让其光芒愈加熠熠 生辉。霍金曾经说过,“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 想是自由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无数人。 但是,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学术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在霍金的心里,更在 意的可能还是自己的学术,而未必是自己的“故事”。霍金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 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
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一爱因斯坦创 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取得学术上的成果,来自学术的评价可 能是其最为看重的。不是所有人都懂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需要科学 需要真正的科学家。正如霍金子女所说,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当我们谈论霍金时,首先把其当成一个科学家,站在科学的角度谈论他,而不只 是关注他的身体,关注他经受过的苦难。 今天,人们向霍金致敬,其实也是在向科学致敬。1918年11月7日,梁济 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说: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一个“往好里去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 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这是一个有利于科学家诞生 的时代吗?这样的答案是沉重的。在消费主义浪潮里,人们看到了无数的诱惑与 障碍。 但不管如何,请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有志于科学。我们所要做的,就 是穷尽一切努力,让所有有志于科学的人,带着温暖前行。科学髙峰是不容易攀 登的,这条路上往往伴随着艰辛与孤独。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未必在乎社会评价, 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就像现在,人们争相谈论着霍金,关心他曾 经的一切。这样的礼敬,是一个科学巨匠应该得到的,也是一个社会应该展现的 价值导向 那个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但时间带不走他的精神,带不走 他的学术。今天,对霍金的最好纪念,就是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那 些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前行。而不是让社会落入功利的窠臼里,让金钱成为唯 的价值评价标尺。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8-03-15) 17.认真阅读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论点。(2分) 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前行。 18.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述这样运用的作用。(2分) 举例论证。引用梁济父子“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对话,论证了“一个“往好里去 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 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9.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本文首先由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去世引出议论的话题,接着从“对于一个科 学家来说,学术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取 得学术上的成果,来自学术的评价可能是其最为看重的。”“人们向霍金致敬, 其实也是在向科学致敬。”“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有志于科学”等方面论述我们 应该如何纪念霍金,最后得出“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有志于科学的 人温暖前行。”的论点。 20.霍金是生于忧患的典型,请再例举古今中外类似的人物。(例举二人即可) (2分) 越王勾践,闯王李自成,贝多芬,秦末陈胜,汉光武帝刘秀,张海迪,居里夫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6题。(15分) 匠心(小说) 杨一凡 1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
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 20 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 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取得学术上的成果,来自学术的评价可 能是其最为看重的。不是所有人都懂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需要科学, 需要真正的科学家。正如霍金子女所说,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当我们谈论霍金时,首先把其当成一个科学家,站在科学的角度谈论他,而不只 是关注他的身体,关注他经受过的苦难。 今天,人们向霍金致敬,其实也是在向科学致敬。1918 年 11 月 7 日,梁济 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说: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一个“往好里去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 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这是一个有利于科学家诞生 的时代吗?这样的答案是沉重的。在消费主义浪潮里,人们看到了无数的诱惑与 障碍。 但不管如何,请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有志于科学。我们所要做的,就 是穷尽一切努力,让所有有志于科学的人,带着温暖前行。科学高峰是不容易攀 登的,这条路上往往伴随着艰辛与孤独。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未必在乎社会评价, 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就像现在,人们争相谈论着霍金,关心他曾 经的一切。这样的礼敬,是一个科学巨匠应该得到的,也是一个社会应该展现的 价值导向。 那个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但时间带不走他的精神,带不走 他的学术。今天,对霍金的最好纪念,就是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那 些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前行。而不是让社会落入功利的窠臼里,让金钱成为唯一 的价值评价标尺。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8-03-15) 17. 认真阅读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论点。(2 分) 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前行。 18.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述这样运用的作用。(2 分) 举例论证。引用梁济父子“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对话,论证了“一个“往好里去 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 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9.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 本文首先由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去世引出议论的话题,接着从“对于一个科 学家来说,学术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取 得学术上的成果,来自学术的评价可能是其最为看重的。”“人们向霍金致敬, 其实也是在向科学致敬。”“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有志于科学”等方面论述我们 应该如何纪念霍金,最后得出“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有志于科学的 人温暖前行。”的论点。 20. 霍金是生于忧患的典型,请再例举古今中外类似的人物。(例举二人即可) (2 分) 越王勾践,闯王李自成,贝多芬,秦末陈胜,汉光武帝刘秀,张海迪,居里夫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6 题。(15 分) 匠心(小说) 杨一凡 1 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
2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 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凰 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 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 活计。 3“穆爷爷”这称呼,实际上唯有我这样叫。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 里,又因性情不喜喧闹,多次训斥了去废园子探险的孩子们,便在孩子中得了个 “老怪”之名。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因此,我才得到在废园长久停留的特权。 4废园已有好些年头了,100年?200年?没人说得清。其间换了数任主人, 最终荒芜破落至今。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 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 5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 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 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 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 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 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 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 雕 6“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 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7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 8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 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9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 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 10“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阿苗长大了就会懂 的 11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 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 12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 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 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13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 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 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 14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15时光荏苒,岁月静默。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 16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 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 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 17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 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 18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2 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 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凰 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 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 活计。 3“穆爷爷”这称呼,实际上唯有我这样叫。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 里,又因性情不喜喧闹,多次训斥了去废园子探险的孩子们,便在孩子中得了个 “老怪”之名。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因此,我才得到在废园长久停留的特权。 4 废园已有好些年头了,100 年?200 年?没人说得清。其间换了数任主人, 最终荒芜破落至今。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 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 5 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 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 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 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 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 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 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 雕……” 6“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 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7 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 8 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 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9 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 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 10“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阿苗长大了就会懂 的。” 11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 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 12 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 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 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13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 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 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 14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15 时光荏苒,岁月静默。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 16 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 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 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 17 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 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 18 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19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 20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21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 都是一种罪过 22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 子时,命运就开始以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 23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 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24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 25“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 26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 27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 28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 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 飞,栩栩如生 29——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 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 30“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31谁料一语成谶。 32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 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 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蒙昽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 33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 34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 35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 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 36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木匠的匠,工匠的匠。 37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 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 38穆匠。木匠。匠园。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09日16版)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木匠穆爷爷秉承师傅遗志,倾其一生修复一处毁于战火的园林中的木雕,使其恢 复原貌,大放光彩。 22.“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纵观全文,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阿苗对穆爷爷的 懂 (1)“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 些木雕。”这句话体现了“我”对穆爷爷在理解 2)“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 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文中多处描写“我”静静地看穆爷爷 干活,体现了“我”在懂事 (3)文章12段描写“我”对那些木雕的欣赏,体现了“我”的懂。 (4)“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体现了“我”对穆 爷爷工作价值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一种懂
19 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 20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21 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 都是一种罪过。 22 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 子时,命运就开始以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 23 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 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24 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 25“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 26 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 27 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 28 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 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 飞,栩栩如生。 29——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 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 30“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31 谁料一语成谶。 32 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 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 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蒙眬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 33 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 34 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 35 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 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 36 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木匠的匠,工匠的匠。 37 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 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 38 穆匠。木匠。匠园。 (《光明日报》 2018 年 03 月 09 日 16 版)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木匠穆爷爷秉承师傅遗志,倾其一生修复一处毁于战火的园林中的木雕,使其恢 复原貌,大放光彩。 22.“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纵观全文,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阿苗对穆爷爷的 懂。 (1)“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 些木雕。”这句话体现了“我”对穆爷爷在理解。 (2)“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 “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 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文中多处描写“我”静静地看穆爷爷 干活,体现了“我”在懂事。 (3)文章 12 段描写“我”对那些木雕的欣赏,体现了“我”的懂。 (4)“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体现了“我”对穆 爷爷工作价值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一种懂
(说出两条即可) 23.下面两句中加点在“活”的意思相同曲?为什么 (1)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 (2)我……,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 两个“活”的意思都是富有生命力的,(1)句中的“活的”是说这些木雕被老 辈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获得了艺术生命力。(2)句中的“活过来”是说那 些被损坏在木雕通过穆爷爷的修复又重新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24.请任选一种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现了穆爷爷的衰老但又执着的精神。体现了他为修复木 雕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25.“匠心”其实就是工匠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细细品味穆爷爷的一生,谈 谈你对“匠心”内涵的理解。 (1)具有高超的技艺,对艺术精益求精。 (2)淡泊名利,为艺术奉献终生 (3)具有家国情怀,注重传承和发扬。 (4)重诺守信。(答两点即可) 26.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1)每个词语独立成段,表强调,以引起读者在阅读思考。 (2)三个词语在排列上呈递进关系,表达了作者所要颂扬的不只是穆爷爷一个 人,更是以木爷爷为代表的工匠群体,以及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 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50分) 说真话,抒真情,往往须在细小处着笔。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 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进行了深情的抒写;沈石溪在《斑羚飞渡》里对老斑羚 牺牲生命换取下一代生存的那一跃,进行了动人的描画。生活中,也常常可见这 样触动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瞥见,爸爸的额头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说真话,抒真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说出两条即可) 23.下面两句中加点在“活”的意思相同曲?为什么? (1)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 (2)我 ……,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 两个“活”的意思都是富有生命力的,(1)句中的“活的”是说这些木雕被老 一辈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获得了艺术生命力。(2)句中的“活过来”是说那 些被损坏在木雕通过穆爷爷的修复又重新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24.请任选一种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现了穆爷爷的衰老但又执着的精神。体现了他为修复木 雕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25.“匠心”其实就是工匠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细细品味穆爷爷的一生,谈 谈你对“匠心”内涵的理解。 (1)具有高超的技艺,对艺术精益求精。 (2)淡泊名利,为艺术奉献终生。 (3)具有家国情怀,注重传承和发扬。 (4)重诺守信。(答两点即可) 26.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1)每个词语独立成段,表强调,以引起读者在阅读思考。 (2)三个词语在排列上呈递进关系,表达了作者所要颂扬的不只是穆爷爷一个 人,更是以木爷爷为代表的工匠群体,以及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 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写作(50 分) 27.说真话,抒真情,往往须在细小处着笔。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 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进行了深情的抒写;沈石溪在《斑羚飞渡》里对老斑羚 牺牲生命换取下一代生存的那一跃,进行了动人的描画。生活中,也常常可见这 样触动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瞥见,爸爸的额头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说真话,抒真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 (3)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20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