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一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 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淸照的词《醉 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 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 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 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 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 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 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一一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 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 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 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 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 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 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 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 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 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 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 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美 人二八颜如花”,“绿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 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 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 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 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 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 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 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 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 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 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 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 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 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 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 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 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 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 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 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 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 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 “美 人二八颜如花”, “绿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 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 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 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 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 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 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 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 当中。 二、诵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诵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 般黄花别样愁?这样就顺利进入到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品读探究一一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 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 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问,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心理学家皮 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 括,所以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学生可能会赏析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 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 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中黄花的赏析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可能会想到①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 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可能想不到深层次 的,这时我会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 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 景,可是现在呢?学生在引导下可能会说出睹花思人这层意思。我会说:②作者想起昔日看 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 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愜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③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 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之所以设置这个 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 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 容易回答出:《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声 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 的、难以诉说的愁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 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 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 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 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 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 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 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 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 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 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 当中。 二、诵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诵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 一般黄花别样愁?这样就顺利进入到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 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 由发言,然后教师用 ppt 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问,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学家皮 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 括,所以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学生可能会赏析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 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 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中黄花的赏析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可能会想到①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 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可能想不到深层次 的,这时我会用 ppt 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 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 景,可是现在呢?学生在引导下可能会说出睹花思人这层意思。我会说:②作者想起昔日看 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 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③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 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之所以设置这个 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 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 容易回答出:《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声 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 的、难以诉说的愁。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 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 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 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 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 “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 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 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认知发展论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学 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会赏析到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对淡酒、过雁可能 赏析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独创性的赏析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 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 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 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 凉的基调。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 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 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 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 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 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 成了本课的教学①,教学目标③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 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 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 化内涵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 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 出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因此我设置了这两项作业。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 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 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认知发展论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学 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会赏析到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对淡酒、过雁可能 赏析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独创性的赏析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 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 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 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 凉的基调。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 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 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 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 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 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 成了本课的教学①,教学目标③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 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 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 化内涵。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 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 出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因此我设置了这两项作业。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