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醉花阴》) 【导学目标】 1.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2.感受词作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自主学习】 注音 薄()雾账簿()销()魂红绡()刀鞘() 瑞()脑湍()急惴惴()不安盈()袖楹()联 醉()花阴憔悴( 鞠躬尽瘁()仓猝()精粹() 2解释加点词语 销金兽: 凉初透 盈袖: 莫道不销魂 3.成语速记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 事物。出 自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②《南 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暗香疏影: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 花的代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 4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 门第,在家 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 1 - 《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醉花阴》) 【导学目标】 1.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2.感受词作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自主学习】 1.注音。 薄( )雾 账簿( ) 销( )魂 红绡( ) 刀鞘( ) 瑞 ( )脑 湍( )急 惴惴( )不安 盈( )袖 楹( )联 醉( )花阴 憔悴( ) 鞠躬尽瘁( ) 仓猝( ) 精粹( ) 2 解释加点词语。 销.金兽: 凉初.透: 盈.袖: 莫道..不销魂..: 3.成语速记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 事物。出 自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②《南 乡 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暗香疏影: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 花的代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 凉。” 4.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 门第,在家 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 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 风光、别思离 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 悼亡情感也寄 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 《如梦令》 。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 为“易安体”。 【合作探究】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注意时间安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 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 2 - 词清新委婉, 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 风光、别思离 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 悼亡情感也寄 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 《如梦令》 等。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 为“易安体”。 【合作探究】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注意时间安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 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 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5.词的语言贵在凝练、含蓄,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词后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援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晩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援,读ruo,“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拓展阅读】 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 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 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 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 3 - 5.词的语言贵在凝练、含蓄,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词后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挼,读 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拓展阅读】 闺 怨 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 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 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 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 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 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 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 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 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 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 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 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 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 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 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 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 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剡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 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
- 4 -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 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 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 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 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 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 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 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 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 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 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 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 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 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 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
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 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 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顔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 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 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 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奷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 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 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 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 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 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 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 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 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 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 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 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一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 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 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一一爱的 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 5 - 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 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 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顔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 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 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 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 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 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 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 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 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 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 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 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 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 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 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 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 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 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 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 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 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 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 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 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 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 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 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 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 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 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 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 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 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 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
- 6 -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 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 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 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 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 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 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 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 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 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 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 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 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 167 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 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 元 1127 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 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 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 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
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撒职后夫妇二 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 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 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 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 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 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 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 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 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 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 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 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 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 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 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 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 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 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 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 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 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 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
- 7 - 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 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 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 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 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 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 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 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 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 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 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 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 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 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 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 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 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 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 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 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 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 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 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
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 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 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 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 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 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 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 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 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 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 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 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 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 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 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 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 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 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 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 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 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 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 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 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 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l月流浪到衢
- 8 - 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 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 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 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 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 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 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 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 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 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 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 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 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 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 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 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 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 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 年 8 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 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 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 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 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 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 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 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 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 11 月流浪到衢
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 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 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 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 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 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 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 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 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 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 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 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 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 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 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 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 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 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
- 9 - 州,第二年 3 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 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 年 11 月,皇上看 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 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 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 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 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 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 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 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 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 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 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 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 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 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 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 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 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
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 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 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 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 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 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 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 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 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有南北朝时因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 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 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 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 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 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 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 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 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 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 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 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 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 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 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
- 10 - 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 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 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 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 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 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 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 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 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有南北朝时因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 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 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 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 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 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 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 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 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 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 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 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 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 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 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