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 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 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 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 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 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 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 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 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 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 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 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 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 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 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 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 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 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恢宏壮美的莫髙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 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 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持续 8 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 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 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 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 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 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 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 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 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 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 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 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 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 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 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 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 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 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 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 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 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 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 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 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 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 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 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 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 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髙窟泂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 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 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 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 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 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眼镜 老舍 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 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 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 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 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 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 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 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 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 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 2017.5.12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 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 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 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 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 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 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 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 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 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 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眼镜 老舍 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 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 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 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 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 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 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 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 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 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 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 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 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 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 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 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 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 把自己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 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一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 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 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 都在心中冒出来。 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 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 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 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 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 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 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小赵一见眼镜,“掌 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 “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 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 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 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 们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 戴惯就好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 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 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 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 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 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 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 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 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 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 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 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 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 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 把自己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 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 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 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 都在心中冒出来。 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 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 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 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 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 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 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小赵一见眼镜,“掌 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 “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 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 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 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 们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 ——戴惯就好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 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 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 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 B.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 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 C.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 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了 D.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 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 5.“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 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 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 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 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 “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 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 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 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 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 “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 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 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 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 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 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 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有删改)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 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 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 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 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生,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图一: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A.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 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 B.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 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 C.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 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了。 D.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 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 5.“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 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 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 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 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 “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 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 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 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 70 分),作为单 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 100 分),“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 “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 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 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 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 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 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 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有删改) 材料二: 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 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 其中设限范围为 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 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 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生,比现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图一: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图二: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告统计》) (有删改)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 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 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 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 成绩 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 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 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 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 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 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为录取 重要参考》)(有删改)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髙 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 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 科院校和专科(髙职)院校冋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 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髙校按专业(类)提岀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 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 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 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 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 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级行政区域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 “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达成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 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 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各省级行政区域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只有少数省份改革方案中提及按院 校还是按专业投档
图二: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告统计》) (有删改)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 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 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 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 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 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 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 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 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 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为录取 重要参考》)(有删改)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 考首届学生毕业的 2017 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 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 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 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 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 方案中提及。浙江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 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 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 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级行政区域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 “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达成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 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从 2017 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 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各省级行政区域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只有少数省份改革方案中提及按院 校还是按专业投档
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 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 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 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 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 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 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 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 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 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 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 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 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 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 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 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 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 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 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 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 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B、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 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C、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 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D、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 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11、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 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B、姻戚犹姻亲。姻亲是指因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与血亲性质是完 全不同的 C、宣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本文中还有永乐、正统、景帝、英 宗等都是年号。 D、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 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 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 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 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 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 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 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 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 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 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 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 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 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 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 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 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 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 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 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 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 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B、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 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C、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 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D、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 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11、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 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B、姻戚犹姻亲。姻亲是指因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与血亲性质是完 全不同的。 C、宣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本文中还有永乐、正统、景帝、英 宗等都是年号。 D、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 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 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等各郡长官深受百姓爱戴。本文除了赵豫之外又写了七位受百姓爱戴的 长吏,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 C.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 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D.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 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5分) (2)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水龙吟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 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 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孙郎良苦:三国时 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 迫局面。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 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 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 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B.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 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九”,泛指多数,“九江”,谓长江为 众水汇流之江。 C.词下片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此句的 “英雄”与《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英雄汨”句中的“英雄”分别 指两个作品中的作者本身。 D.“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 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这对一个爱国者是多么痛苦的事 呵,所以“泪流如雨” 15.“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塭英雄泪”,请简析上述 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 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等各郡长官深受百姓爱戴。本文除了赵豫之外又写了七位受百姓爱戴的 长吏,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 C.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 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D.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 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5 分) (2)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水龙吟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 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 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孙郎良苦:三国时 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 迫局面。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 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 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 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B.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 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九”,泛指多数,“九江”,谓长江为 众水汇流之江。 C.词下片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此句的 “英雄”与《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揾英雄泪”句中的“英雄”分别 指两个作品中的作者本身。 D.“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 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这对一个爱国者是多么痛苦的事 呵,所以“泪流如雨”。 15.“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 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 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话是“ (2)《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 随后主人公提出“ ,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3)杜甫《登高》中 ”两句,抒发了 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第Ⅰ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 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 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 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 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 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 也吃得 。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 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 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 可梦境的一切仍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 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 条绑在架子上 B、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 不那么好吃了 C、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 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 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胜其烦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不厌其烦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不厌其烦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不胜其烦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20、请概括“慕课”的五个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5分) 慕课(MOC),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 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 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
(1),《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 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话是“———————————, ————————---”。 (2)《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 随后主人公提出“————————,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3)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 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 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 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 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 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 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 也吃得 。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 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 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 可梦境的一切仍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 声, 。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 条绑在架子上 B、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 不那么好吃了 C、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 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 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不胜其烦 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20、请概括“慕课”的五个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 6 个字)(5 分) 慕课(MOOC ),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 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 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
进来,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 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 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 同学习 21、仿造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 例相同。(6分)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 材料] 报效关爱知恩 老吾老及人之老报君黄金台上意吃水不忘挖井人 心念父母马革裏尸羊羔跪乳善待老人投笔从戎乌鸟私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 驻藏战土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 我的青春不迷茫 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 的青春不迷茫; 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 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原文 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 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A【解题思路】本题考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中只是借用该 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推断错 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 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论述思路】选文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 及元代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与明清时期的没落现象,论述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 的重要意义。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二自然段,指出陆上丝路走向衰落的 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第二层为第三自然段,引述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
进来,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 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 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 同学习。 21、仿造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 例相同。(6 分)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 [材料] 报效 关爱 知恩 老吾老及人之老 报君黄金台上意 吃水不忘挖井人 心念父母 马革裹尸 羊羔跪乳 善待老人 投笔从戎 乌鸟私情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 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 我的青春不迷茫; 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 的青春不迷茫; 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 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原文 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 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中只是借用该 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推断错 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 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论述思路】选文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 及元代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与明清时期的没落现象,论述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 的重要意义。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二自然段,指出陆上丝路走向衰落的 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第二层为第三自然段,引述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
论述,说明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三层为第四、五自然段, 分析元明清时期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海上丝路的日渐衰落 使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西方。 4.C。“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说法没有依据。 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道具”(1分)。小说中主要人物宋修身、王四和小赵 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1分)。推动故事 情节的发展(或“是全文的线索”)(1分)。小说主要就是围绕宋修身“失眼 镜”“找眼镜”、王四“捡眼镜”“送眼镜”、小赵“得眼镜”等情节而展开的 (1分)。揭示小说的主题(1分)。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 表现,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1分)。(每点2分) 6.宋修身心理脆弱(或“抗挫能力差”)(1分)。宋修身眼镜丢失寻而不得 之后,不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1 分)。王四自私自利(或“损人不利己”)(1分)。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 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王四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藏起来,可谓自私自利(1 分)。小赵虚荣心强(1分)。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的眼镜并不近视,而 接受王四的眼镜,可谓虚荣心十足(1分)。(每点2分) 7.C。主要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 髙三(下)提供两次机会,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8、B。从材料一可知,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 任务,此项错误。 9、(1)了解本省高考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2)规划个人人生及专 业发展方向。(3)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4)立 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每点2分,答出任意 三点即可。) 10、D 11、C“景帝、英宗”不是年号。 12、B“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错。应该是三人没有被百姓乞留 13(1)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 朝中大臣出任知府。(句意2分,“内艰”“起复”“简”各得1分) (2)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 他的官级留任原职。(句意2分,“秩满”“诣阙”“视事”各得1分)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 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 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 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 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 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 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 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 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 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査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 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 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
论述,说明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三层为第四、五自然段, 分析元明清时期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海上丝路的日渐衰落 使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西方。 4.C。“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说法没有依据。 5.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道具”(1 分)。小说中主要人物宋修身、王四和小赵 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1 分)。推动故事 情节的发展(或“是全文的线索”)(1 分)。小说主要就是围绕宋修身“失眼 镜”“找眼镜”、王四“捡眼镜”“送眼镜”、小赵“得眼镜”等情节而展开的 (1 分)。揭示小说的主题(1 分)。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 表现,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1 分)。(每点 2 分) 6.宋修身心理脆弱(或“抗挫能力差”)(1 分)。宋修身眼镜丢失寻而不得 之后,不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1 分)。王四自私自利(或“损人不利己”)(1 分)。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 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王四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藏起来,可谓自私自利(1 分)。小赵虚荣心强(1 分)。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的眼镜并不近视,而 接受王四的眼镜,可谓虚荣心十足(1 分)。(每点 2 分) 7.C。主要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 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8、B。从材料一可知,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 任务,此项错误。 9、(1)了解本省高考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2)规划个人人生及专 业发展方向。(3)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4)立 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三点即可。) 10、D 11、C“景帝、英宗” 不是年号。 12、B “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错。应该是三人没有被百姓乞留。 13(1)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 朝中大臣出任知府。(句意 2 分,“内艰”“起复” “简”各得 1 分 ) (2)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 他的官级留任原职。(句意 2 分,“秩满” “诣阙”“视事”各得 1 分 )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 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 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 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 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 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 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 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 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 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 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 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