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8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东港市第二中学命题人:杨璐校对人:冷玉朋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 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 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 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 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 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 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 见。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 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 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 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 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 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 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 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 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 “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 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 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 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 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 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 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 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 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 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 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 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 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 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东港市第二中学 命题人:杨璐 校对人:冷玉朋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 骆冬青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 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 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 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 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 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 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 见。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 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 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 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 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 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 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 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 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 “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 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 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 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 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 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 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 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 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 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 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 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 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 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

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 “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 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 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 性。 C.《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 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D.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 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 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 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 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 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 “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 “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 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 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 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 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 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 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 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 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 “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 年第 4 期 有删改)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 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 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 性。 C.《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 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D.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 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 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 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 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 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 “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 “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 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 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 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8 题 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 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 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 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 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 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 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 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 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 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 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 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 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 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 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 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 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 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 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 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 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 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 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己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 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 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 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 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 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 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 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 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 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 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己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 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摘自《中国散 文家》,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现在依稀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是在梦境里,是在发黄的典籍里,是在以 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B.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 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 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D.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 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5分)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 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 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 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 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 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 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 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 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 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 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 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 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 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 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 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 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 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 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 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 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 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 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 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 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 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 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 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 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 文家》,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我”现在依稀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是在梦境里,是在发黄的典籍里,是在以 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B.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 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 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D.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 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5 分)

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 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 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 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 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 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 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 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 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 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 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一一此前 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苫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 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 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 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 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 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 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 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 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 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 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 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 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一一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一一然 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 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 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 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 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 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 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一一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 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 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 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

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 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 1400 多万字的著 述,在 33 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 40 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 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 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 15 天写成一本 6 万字的著作……而这一 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 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 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 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 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 少有三次冒险,尤以 1916 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 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 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 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 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 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 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 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 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 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 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 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 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 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 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 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 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 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 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 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 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 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 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 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

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选 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 7、下列关于对梁启超的“大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 B、在劝龙济光反袁时,梁启超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 C、梁启超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D、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中心思想和主张也在发展变化,但是绝不望风转舵。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 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 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 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 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 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9、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这种生活” 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这种生 活有何优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 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 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 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 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 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 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 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 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选自《汉书·高帝纪》)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选 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 7、下列关于对梁启超的“大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 B、在劝龙济光反袁时,梁启超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 C、梁启超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D、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中心思想和主张也在发展变化,但是绝不望风转舵。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 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 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 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 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 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9、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 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这种生 活有何优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 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 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 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 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 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 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 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 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选自《汉书·高帝纪》)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髙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常徭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家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坐:坐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 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 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 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 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译文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6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②。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 志时期。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即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彝叟,即范纯 礼,为范仲淹第三子,范尧夫之弟。三人与司马光皆有交谊。②阕:终,止。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写春雨,时当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E.最后两句用“玉壶冰”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质,以显示自己与众不 15.诗歌的景物描写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高祖常徭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家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坐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 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 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 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 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6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②。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 志时期。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即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彝叟,即范纯 礼,为范仲淹第三子,范尧夫之弟。三人与司马光皆有交谊。②阕:终,止。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开头两句写春雨,时当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E. 最后两句用“玉壶冰”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质,以显示自己与众不 同。 15.诗歌的景物描写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 是 (2)《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是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 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 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 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 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 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 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B.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90个左右的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 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 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以后,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 强国。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①—_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②—堪称世界 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丰厚,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 不 是轻易能够领会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的这首诗,④ 作者对知音的期待, 对后世每 个读者的诱惑,翻开《红楼梦》吧!走进那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你一定 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不但也 既是 不仅 而且 不是而是就 不仅也 都都 既是也是 D不但而且因此1 更是 20.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语句,使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风 格统一。(5分)

16、(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 是: , 。 (2)《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 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 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 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 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 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 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B.根据规划,未来 5 年我国将至少发射 90 个左右的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 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 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晋文公当上晋 国国君以后,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 强国。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① 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② 堪称世界 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丰厚,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③ 不 是轻易能够领会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的这首诗,④ 作者对知音的期待,⑤ 对后世每一 个读者的诱惑,翻开《红楼梦》吧!走进那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你一定 ⑥ 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但 也 都 既是 / 就 B 不仅 而且 / 不是 而是 就 C 不仅 也 都 既是 也是 / D 不但 而且 因此 / 更是 将 20.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语句,使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风 格统一。(5 分)

文学经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它是朱自清《背 影》里父亲饱经风霜的背影,① ②。文学经典经得起我们反复阅读 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新的意义挖掘。 ①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它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 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 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城市的生态系统好。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 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禿鹫不断召唤女 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 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禿鹫 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 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禿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 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解析:选C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项,原文中提到“作 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其中“形 声相益”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关系。 2.解析:选B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天雨粟,鬼夜哭” 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敬惜字纸”体现不出古人对文字的惊 怖之情。C项,“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错误,文中说“在 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汉字的象形 性,不是汉字蕴含的美学;同时,“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文学经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它是朱自清《背 影》里父亲饱经风霜的背影,__①__,__②__。文学经典经得起我们反复阅读, 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新的意义挖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它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 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 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城市的生态系统好。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 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 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 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 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 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 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解析:选 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 项,原文中提到“作 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其中“形 声相益”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关系。 2.解析:选 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天雨粟,鬼夜哭”, 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敬惜字纸”体现不出古人对文字的惊 怖之情。C 项,“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错误,文中说“在一 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汉字的象形 性,不是汉字蕴含的美学;同时,“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于文无据。D项,过于肯定,原文“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 种飞跃 3.解析:选B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创造的 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错误。文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 神(汉字蕴含的美学)保留在了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 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3分)答案:C解析:C项,“虚实结合的写法”的说法有误,应属于虚写。 5.(⑤5分)解析:《雨巷》和《白蛇传》属于文学作品,是诗歌和民间传说,这样能 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充实文章的内容。 答案:(1)作者由油纸伞联想到诗歌和民间传说,指出它是爱情的信物而且历史 悠久(2)丰富充实了了文章内容,增加了作品的诗意和浪漫,提升了它的文化内 涵 6.(6分)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油纸伞的诞生地烟雨江南、油纸伞有关的诗文故 事传说,以及油纸伞含有的亲情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分析探究。 答案:(1)油纸伞有地域文化色彩,它属于烟雨氤氲的江南(2)油纸伞充满文 学的诗意和古典情怀。它总能让人想到宁静典雅的姑娘和书生,令人想到心澄眼 热的诗歌和缠绵悱恻的故事(3)油纸伞在民间是吉祥象征,内蕴着温润的亲情, 承载着芬芳的记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7、(3分)答案:D 8、(5分)答案:AB解析:C项,原文说的是梁启超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 “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 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E项, 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 9、(4分)解析: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分析这种生活对梁启超的影响以及自 己对这种生活的认识。 答案:这种生活的优点:①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②能够永久保持不 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③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 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19分) 10.(3分)答案:C解析:要根据文意断句,“拔剑斩蛇”是一个动作,不能 分开,排除B;高祖斩蛇是因为蛇阻断了道路,所以应为“道开”,排除A;“何 畏乃前”于情理皆不通,排除D 11.(3分)答案:D解析:D项,“坐”为使动用法,使之坐。 12.(3分)答案:B解析:“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实为奉承县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6分) 答案:(1)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关键词: “阑”“目”“固”。)(2)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 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后 人”“至”“觉”“乃”“自负)

于文无据。D 项,过于肯定,原文“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 种飞跃”。 3.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创造的 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错误。文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 神(汉字蕴含的美学)保留在了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 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3 分)答案:C 解析:C 项,“虚实结合的写法”的说法有误,应属于虚写。 5.(5 分)解析:《雨巷》和《白蛇传》属于文学作品,是诗歌和民间传说,这样能 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充实文章的内容。 答案:(1)作者由油纸伞联想到诗歌和民间传说,指出它是爱情的信物而且历史 悠久(2)丰富充实了了文章内容,增加了作品的诗意和浪漫,提升了它的文化内 涵。 6.(6 分)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油纸伞的诞生地烟雨江南、油纸伞有关的诗文故 事传说,以及油纸伞含有的亲情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分析探究。 答案:(1)油纸伞有地域文化色彩,它属于烟雨氤氲的江南(2)油纸伞充满文 学的诗意和古典情怀。它总能让人想到宁静典雅的姑娘和书生,令人想到心澄眼 热的诗歌和缠绵悱恻的故事(3)油纸伞在民间是吉祥象征,内蕴着温润的亲情, 承载着芬芳的记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7、(3 分)答案:D 8、(5 分)答案:AB 解析:C 项,原文说的是梁启超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 “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 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E 项, 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 9、(4 分)解析: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分析这种生活对梁启超的影响以及自 己对这种生活的认识。 答案:这种生活的优点:①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②能够永久保持不 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③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 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古文阅读(19 分) 10.(3 分)答案:C 解析:要根据文意断句,“拔剑斩蛇”是一个动作,不能 分开,排除 B;高祖斩蛇是因为蛇阻断了道路,所以应为“道开”,排除 A;“何 畏乃前”于情理皆不通,排除 D。 11.(3 分)答案:D 解析:D 项,“坐”为使动用法,使之坐。 12.(3 分)答案:B 解析:“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实为奉承县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 分)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6 分) 答案: (1)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关键词: “阑”“目”“固”。)(2)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 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后 人”“至”“觉”“乃”“自负)

参考译文:汉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 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 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 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 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 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 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 做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 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 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 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 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 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 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 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 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 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 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 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 “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 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髙祖既 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妇人夜间在那 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 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 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妇人说假话 想给她点苦头吃,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 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 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答案:AE(A.开头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 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可见是写时节而不是写春雨。E.“以显示自己与众不 同”不准确。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司马光却极力反对。 诗人用“玉壶冰”意象是表明自己的忠心。)(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 分 15.(6分)答案:诗歌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视觉、触觉、听觉相 结合)(2分)有视觉所见荒僻的园林、幽深的草木、清冷的月色;有触觉感受 到的久雨初停之后袭人的寒气,让人感觉衣单身寒;有听觉感知的万象寂然,群 动俱歇。(2分)凄冷的景色烘托出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孤寂失落之感。(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答案:(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参考译文:汉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 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 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 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 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 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 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 做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 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 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 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 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 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 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 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 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 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 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 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 “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 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 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妇人夜间在那 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 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 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妇人说假话, 想给她点苦头吃,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 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 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5 分)答案:AE(A.开头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 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可见是写时节而不是写春雨。E. “以显示自己与众不 同”不准确。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司马光却极力反对。 诗人用“玉壶冰”意象是表明自己的忠心。)(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15.(6 分)答案:诗歌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视觉、触觉、听觉相 结合)(2 分)有视觉所见荒僻的园林、幽深的草木、清冷的月色;有触觉感受 到的久雨初停之后袭人的寒气,让人感觉衣单身寒;有听觉感知的万象寂然,群 动俱歇。(2 分)凄冷的景色烘托出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孤寂失落之感。(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答案:(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