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宽甸二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宽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咏花诗词的鉴赏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 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 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 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 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 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髙。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 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 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 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 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 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 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 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 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 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 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 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 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 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 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 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 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1.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二中 2013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宽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咏花诗词的鉴赏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 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 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 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 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 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 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 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 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 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 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 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 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 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 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 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 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 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 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 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 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 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1.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2.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 是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 B.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 需要。 C.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 口便化。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 然原形为乐。 3.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 是 A.戴叔伦的“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 眉睫之前也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 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 其形而摹其神 D.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 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 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 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 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扦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 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 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 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 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 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十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 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 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 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 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 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 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2.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 是 ( )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 适。 B.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 需要。 C.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 口便化。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 然原形为乐。 3.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 是 ( ) A.戴叔伦的“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 眉睫之前也。”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 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 其形而摹其神 D.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 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 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 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 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 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 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 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 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 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 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 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 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 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 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 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
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 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4.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 B.克戬毕力扦御 扦:抵御 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暗地里 D.金益万骑来攻愈急 益:更加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 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②④⑥ B.①③⑤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 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 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 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 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 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 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 致礼,为他立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5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 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4.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 借 B.克戬毕力扞御 扞:抵御 C.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暗地里 D.金益万骑来攻愈急 益:更加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 是 (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④⑤ ⑥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 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 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 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 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 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 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 致礼,为他立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5 分) ⑵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滄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 苏轼《赤壁赋》 (2) ,则芥为之舟。 水 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斯是陋室 ,草色 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乙选考题 注意: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 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4)题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 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 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 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 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 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 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 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 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己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 村人的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 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 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5 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 。 苏轼《赤壁赋》 (2) ,则芥为之舟。 ,水 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斯是陋室, 。 ,草色 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选考题 注意: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 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4)题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 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 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 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 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 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 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 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 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 村人的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 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 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 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 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 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 头,所以从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 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 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1998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 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 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 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 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 非国奔波。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 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 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 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 赞颂对他的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 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 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 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 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 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 所谓的“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 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一一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 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 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 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 眷恋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 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 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 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 头,所以从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 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 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1998 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 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 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 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 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 非国奔波。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 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 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 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 赞颂对他的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 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 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 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 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 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 所谓的“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 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 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 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 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 眷恋
D.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 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的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 行为。 E.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 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2)文章2~4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3)举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要求答出两点)(6分) (4)《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 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这个问题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 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 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 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 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 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 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 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 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淸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 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 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 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 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 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 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 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 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 像一样
D.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 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的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 行为。 E.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 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2)文章 2~4 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 分) (3)举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要求答出两点)(6 分) (4)《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 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这个问题的认识。(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 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 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 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 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 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 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 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 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 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 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 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 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 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 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 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 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 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 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 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 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 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 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 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 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 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 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 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 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 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 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 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 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 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 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 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 束,然而他的遗训一一认真一一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 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 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 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 《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 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 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 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 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 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 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 的师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6 分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 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 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 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 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 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 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 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 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 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 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 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 (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 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 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 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 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 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 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 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 年 4 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 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 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 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 《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 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 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 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 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 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 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 的师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6 分)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 请发表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注意】请将13、14、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近几年,常不乏年轻演员初登银幕便一炮走红,但不久就销声 匿迹的事例,原因何在?缺少气质恐怕是重要的一条。 B.河北大学校园内车祸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 网友编排得纷纷扬扬 C.一个成功者遭遇失败,在中国会得到同情和帮助,在日本就不同了,人们马 上对你另眼相看,理都不理你 D.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 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 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B.日前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的购买力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4.7%,亚 裔成为 可以堪称美国最大的消费族群。 C.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 的书卷气息。那种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犹如置身于《红楼梦》的情境之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 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 帜。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 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 请发表你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注意】请将 13、14、15 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近几年,常不乏年轻演员初登银幕便一炮走红,但不久就销声 匿迹的事例,原因何在?缺少气质恐怕是重要的一条。 B.河北大学校园内车祸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 网友编排得纷纷扬扬。 C.一个成功者遭遇失败,在中国会得到同情和帮助,在日本就不同了,人们马 上对你另眼相看,理都不理你。 D.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 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 2 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 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B. 日前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的购买力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 4.7%,亚 裔成为 可以堪称美国最大的消费族群。 C.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 的书卷气息。那种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犹如置身于《红楼梦》的情境之中。 D. 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 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 帜。 , 。 , , ,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1)琴没有肆意的宣 泄 (2)琴与诗歌密不可 分 (3)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4)这和国画的 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5)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6)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 音,虚实相生 A.(1)(5)(2)(3)(4)(6) B.(2) (6)(4)(1)(3)(5) C.(1)(5)(2)(6)(3)(4) D.(2) (4)(6)(1)(5)(3)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个字。 (5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 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 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 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 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 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 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 17.下面是著名歌手毛阿敏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微笑》的部分歌词,请仿照下 面的格式,续写歌词。(6分) 当黎明突破黑暗,朝霞对着天空微笑;当激流越过险滩,浪花对着大海微笑。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 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 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 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 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1)琴没有肆意的宣 泄 (2)琴与诗歌密不可 分 (3)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4)这和国画的 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5)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6)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 音,虚实相生 A. (1)(5)(2)(3)(4)(6) B.(2) (6)(4)(1)(3)(5) C. (1)(5)(2)(6)(3)(4) D.(2) (4)(6)(1)(5)(3)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 25 个字。 (5 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 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 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 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 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 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 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 17.下面是著名歌手毛阿敏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微笑》的部分歌词,请仿照下 面的格式,续写歌词。(6 分) 当黎明突破黑暗,朝霞对着天空微笑;当激流越过险滩,浪花对着大海微笑。 , ; , 。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 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 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 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 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 800 字
2013一诊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判断过于简单、笼统;C项“趣味”的内涵太褊狭;D项搞错了主体 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 2.C此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3.D此项属于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 4.D(益:增加) 5.B(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金人敬重、景仰。排除含这三点 的选项即是。) 6.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 有。) 7.(1)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 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大意2分 “帅”“却”“讫”各1分) (2)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 书,从城上用绳子把一名士兵放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大意2 分,“度”“草”“缒”各1分) 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 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 操纵官府的政务。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只求做到在任职期间 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 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 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 事为借口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2013 一诊语文参考答案 1.B A 项判断过于简单、笼统;C 项“趣味”的内涵太褊狭;D 项搞错了主体 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 2.C 此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3.D 此项属于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 4.D(益:增加) 5.B(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金人敬重、景仰。排除含这三点 的选项即是。) 6.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 有。) 7.⑴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 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大意 2 分, “帅”“却”“讫”各 1 分) ⑵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 书,从城上用绳子把一名士兵放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大意 2 分,“度”“草”“缒”各 1 分) 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 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 操纵官府的政务。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只求做到在任职期间 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 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 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 事为借口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