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 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 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 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 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 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 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 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 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 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 “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 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 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 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 “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 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 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
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 2012 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 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 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 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 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 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 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 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 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 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 “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 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 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 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 “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 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 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
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 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 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 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 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 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 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 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 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 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 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 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 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 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 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 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 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 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 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 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 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 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 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 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 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 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 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 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 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 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 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 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 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 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 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 同文化”. D 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 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 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 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 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 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 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 略选择。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 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 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淅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 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 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 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 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 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 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 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 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 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 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 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 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 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 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 略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 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 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 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 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 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 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 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 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 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 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 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 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 邀:邀请。 B.万里衔命 衔:接受 C.自分当死 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捐:舍弃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 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 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 金人而释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 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 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 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 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 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 邀:邀请。 B.万里衔命 衔:接受。 C.自分当死 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捐:舍弃 5.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A.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 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 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 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②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 金人而释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 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 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 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咋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 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6): 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 遥游》)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 《蜀道难》)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 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 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 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 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 遥游》)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蜀道难》)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紫貂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裝,得风则 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 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 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 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 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 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 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 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 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 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 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 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 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紫貂 乔 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 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 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 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 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 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 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 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 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 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 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 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 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 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 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 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 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 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小小说精选》2011年1月20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 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突出 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 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 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E.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 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 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 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 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 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小小说精选》2011 年 1 月 20 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 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突出 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 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 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E.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 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2)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6分) (3)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6分) (4)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 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 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 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 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 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 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 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 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 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 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 数年来陇中遍地 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 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 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 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 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 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 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 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 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 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 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
(2)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6 分) (3)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6 分) (4)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 己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 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 1000 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 光绪五年(1879 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 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 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 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 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 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 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 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 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 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 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 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 垦得荒地 19000 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 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 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 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 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 年),左 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 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
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 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 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 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画收回伊犁 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 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 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 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 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 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 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 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 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 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 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 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 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 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 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 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 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6分)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 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 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 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画收回伊犁 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 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 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 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 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 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 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 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 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 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 4 年就被迫停 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 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 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 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 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 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 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 4 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6 分)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先进生产技术。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 种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启示。(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军方近日宣布将对台出售“爱国者”导弹等先进武器,这种危言危行严 重违 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大冬会上,伴随着《长江》悠扬的旋律,张丹、张吴在冰场上近乎完美地完 成了 三周抛跳、捻转三周等动作。场外的观众们则作壁上观,大声为他们加油。 C.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 人 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D.2010年,干旱、地震、强降雪等天灾频繁袭扰,在这多事之秋,全国人民众 志成 城,共同应对,显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广大消费者对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 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 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C.2010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演唱 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 抹去的集体记忆。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 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先进生产技术。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 种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启示。(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美国军方近日宣布将对台出售“爱国者”导弹等先进武器,这种危言危行严 重违 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大冬会上,伴随着《长江》悠扬的旋律,张丹、张昊在冰场上近乎完美地完 成了 三周抛跳、捻转三周等动作。场外的观众们则作壁上观,大声为他们加油。 C.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 人 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D.2010 年,干旱、地震、强降雪等天灾频繁袭扰,在这多事之秋,全国人民众 志成 城,共同应对,显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广大消费者对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 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 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C.2010 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演唱 组合的名字,对 80 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 抹去的集体记忆。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 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