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 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 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 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 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 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 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 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 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 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 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 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 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 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 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 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 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 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 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 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 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 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 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 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 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 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 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 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 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 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 2018 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 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 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 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 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 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 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 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 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 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 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 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 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 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 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 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 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 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 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 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 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 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 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 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 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 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 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 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 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 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 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 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 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 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 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 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 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D.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 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答案】1.D2.B3.C 【解析】 2.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 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3.试题分析:“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 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 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 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混淆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 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 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 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 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 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 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 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 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 战士,十五岁一一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 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 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 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 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 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 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 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 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D.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 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2.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 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3. 试题分析:“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 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 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 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D 项,混淆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 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 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 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 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 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 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 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 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 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 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
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 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 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 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 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 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 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 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 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 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 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 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 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 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 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 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 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 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 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 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 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 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 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 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岀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 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 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 B.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 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C.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 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D.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 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 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 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 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 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 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 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 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 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 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 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 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 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 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 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 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 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 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 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 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 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 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 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 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 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 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 B. 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 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C. 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 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D. 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 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5. 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答案】4.D5.“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意味着我们 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 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 和平 6.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 对他们的追悼;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 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 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 刻的反思。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査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学生要有一定的辨析 能力,仔细阅读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的选项 即可。D项,“以游踪为线”错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站在墓地时的所见 所思所感。所以说,本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游踪,而是作者的思绪。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査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首先,抓关键词“橄榄 枝”“摧残”,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从橄榄枝的象征意义分析,它象征着和平, “摧残”是指对美好东西的破坏或摧毁。“折取橄榄枝”就是争取和平,“对它 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是毁坏了和平。其次,分析句子上下句的关系,代入语 境找答案。这句是因果关系:当我们折取橄榄枝,便意味着用战争换取和平,是 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的环境已遭破坏。 结合实际具体分析言之成文即可。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 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 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 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比如,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 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 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标题的作用。题干问“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 苍凉的海岸’为题?”可以先从文章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思考,因为这里不仅是海 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主要思绪是围绕墓地展开的。再考虑概括 下主题:作者表达了对年轻战士的追悼;然后,分析“苍凉”的原因,这里已 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间或会有政客为了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 心情的悲凉和复杂;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和平与战争的思考,虽然二次大战已经 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 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所以说以此为题,主要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思绪展 开、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角度回答 点睛:文章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 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 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本题主 要是从前两点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6.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答案】4. D 5. “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意味着我们 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 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 和平。 6. 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 对他们的追悼;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 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 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 刻的反思。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学生要有一定的辨析 能力,仔细阅读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的选项 即可。D 项,“以游踪为线”错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站在墓地时的所见 所思所感。所以说,本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游踪,而是作者的思绪。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首先,抓关键词“橄榄 枝”“摧残”,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从橄榄枝的象征意义分析,它象征着和平, “摧残”是指对美好东西的破坏或摧毁。“折取橄榄枝”就是争取和平,“对它 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是毁坏了和平。其次,分析句子上下句的关系,代入语 境找答案。这句是因果关系:当我们折取橄榄枝,便意味着用战争换取和平,是 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的环境已遭破坏。 结合实际具体分析言之成文即可。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 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 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 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比如,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 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 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干问“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 苍凉的海岸’为题?”可以先从文章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思考,因为这里不仅是海 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主要思绪是围绕墓地展开的。再考虑概括 一下主题:作者表达了对年轻战士的追悼;然后,分析“苍凉”的原因,这里已 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间或会有政客为了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 心情的悲凉和复杂;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和平与战争的思考,虽然二次大战已经 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 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所以说以此为题,主要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思绪展 开、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角度回答。 点睛:文章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 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 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本题主 要是从前两点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 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 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便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 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 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 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 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 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 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 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 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 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 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阿拉斯加航空公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 航班总数 晚点航班总数 晚点率 11% 图1: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晚点车对比 美国西部 航空公司 阿拉斯加 航空公司 尼克斯圣选戈清杉码西雅图金山 图2: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 西海岸五大机场航班晚点率对比
材料一:2017 年 3 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 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 220 万次。登陆 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便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 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 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 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 90 年代,他就利用大 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 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 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 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 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 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 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 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 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 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 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載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 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 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 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 评价。 材料三: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 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 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 成果。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 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 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 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 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 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图2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 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 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 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 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 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 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E.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答案】7.D8.BC
自 1987 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 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 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 1991 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 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 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 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載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 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 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 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 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 评价。 材料三: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 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 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 成果。试点省份包括: 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 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 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 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 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公布: 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 1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 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 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图 2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 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 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 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 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 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 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E.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答案】7. D 8. BC
9.①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 大的发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 信“伪大数据”。 【解析】 7.试题分析:D项,“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原文的意 思是“不能过度加权”。 8.试题分析:A项,“首次使用”错,上个世界90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 宋词排名。C项,“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D项,“利用大数 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过于绝对。文章只是说明“大数据的重要”,并没有说 “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 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 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 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 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 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 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 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昍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 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 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 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 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 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 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 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 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 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 的字,借指道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B.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9. ①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 大的发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 信“伪大数据”。 【解析】 7. 试题分析:D 项,“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原文的意 思是“不能过度加权”。 8. 试题分析:A 项,“首次使用”错,上个世界 90 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 宋词排名。C 项,“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D 项,“利用大数 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过于绝对。文章只是说明“大数据的重要”,并没有说 “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 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 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 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 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 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 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 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 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 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 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 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 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 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 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 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 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 的字,借指道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B.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C.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D.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 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 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 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 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 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 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 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 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 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富有胆识,处事有主见。在主管江陵府期间,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 见机行事,自行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 之 【答案】10.D11.C12.B 13.(1)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 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 (2)在这以前,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 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句意: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 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 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时间词语断开,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断开,“起太初为 祠部郎中,知梓州ν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根据事件不同可以断开。所以 原句应该是: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 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 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中国古代
C.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D.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 议大夫/知江陵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 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 “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 C. “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 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 “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 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 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 雄州通判。 B. 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 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 出过什么差错。 C. 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 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 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 宋太初富有胆识,处事有主见。在主管江陵府期间,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 见机行事,自行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 之。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 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 (2)在这以前,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 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句意: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 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 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时间词语断开,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断开,“起太初为 祠部郎中,知梓州”“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根据事件不同可以断开。所以 原句应该是: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 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 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题中 C 项错误,在中国古代
连坐是指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 制度。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 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 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表述错误,“职责内从来 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表述错误。宋太初任陕西转运使时,其副使卢之翰运送军粮 被敌人抢掠而去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査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 可发现错误。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题中(1)翻译关键点:“缓急”:偏义复词:紧急。“均济 同心协力。“要切”:紧要。“俾”:使,让。(2)“按劾”:査验弹劾(审查 揭发)。“有罪”:有罪的大臣。“闻”:禀报。“韪”:认为.正确 参考译文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 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 雍熙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他就写 了《守成箴》呈献 淳化初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 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 外郎,充任盐铁副使。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 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 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 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 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 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 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 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 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 任梓州知州。 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 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 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 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 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 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 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 正确。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
连坐是指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 制度。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 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 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 B 项,表述错误,“职责内从来 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表述错误。宋太初任陕西转运使时,其副使卢之翰运送军粮 被敌人抢掠而去。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 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题中(1)翻译关键点:“缓急”:偏义复词:紧急。“均济”: 同心协力。“要切”:紧要。“俾”:使,让。(2)“按劾”:查验弹劾(审查 揭发)。“有罪”:有罪的大臣。“闻”:禀报。“韪”:认为……正确。 参考译文: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 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 雍熙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他就写 了《守成箴》呈献。 淳化初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 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 外郎,充任盐铁副使。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 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 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 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 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 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 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 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 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 任梓州知州。 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 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 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 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 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 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 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 正确。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
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 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 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宋太初性格周密谨慎,所到之处有任职干练的美誉。曾经撰写了《简谭》三十八 篇,自序大略说:“我用尽平生编纂汇集儒、道、释的学问,曾经认为《礼记》 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理,佛家的无为之说,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一致的 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道理来契合当代的事情,然而担心学识不够广博,于是 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来防备脱漏遗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太白杂言(节选) 【宋】徐积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即鹘鸟。②《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 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③髙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 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 人物。 B.“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 的伟岸。 C.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髙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髙傲 和狂放。 D.“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李白名篇《静夜思》和《将进酒》,赞颂了李白的 卓尔不群。 E.“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 迈俊逸 5.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D15.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 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 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解析】 14.试题分析:C项,“春风得意”时有误。注释中有“李白被赐金放还后”;D 项,“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的是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 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 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错误选项是诗句的化用对象错误,和抛离诗歌注释理解诗 句
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 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 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宋太初性格周密谨慎,所到之处有任职干练的美誉。曾经撰写了《简谭》三十八 篇,自序大略说:“我用尽平生编纂汇集儒、道、释的学问,曾经认为《礼记》 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理,佛家的无为之说,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一致的。 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道理来契合当代的事情,然而担心学识不够广博,于是 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来防备脱漏遗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太白杂言(节选) 【宋】徐积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①。 戴乌纱,著宫锦②,不是高歌即酣饮③。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即鹘鸟。②《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 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③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 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 人物。 B. “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 的伟岸。 C. 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高傲 和狂放。 D. “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李白名篇《静夜思》和《将进酒》,赞颂了李白的 卓尔不群。 E. “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 迈俊逸。 15. 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D 15. 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 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 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解析】 14. 试题分析:C 项,“春风得意”时有误。注释中有“李白被赐金放还后”;D 项,“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的是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 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 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错误选项是诗句的化用对象错误,和抛离诗歌注释理解诗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