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东北育才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66.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 2010—201l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 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 政策,采取科举取土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 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土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孑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 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 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 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土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 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 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 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 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 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 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 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 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 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 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昊兴余 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 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日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 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裣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 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遺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 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囯文焉。于是朝土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 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日:“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 来也。”又问日:“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日:“情倩由忆生 不忆故无情。”又问日:“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日:“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 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 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 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 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 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 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 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 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 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 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 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 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 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 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 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 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 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 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 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5分)

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 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 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 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 )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 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 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 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 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 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 分) _______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 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 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不宜异同。(《出师表》) (2) ,靡有朝矣。(《氓》) (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4)吾师道也, ?(《师说》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 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 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毎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 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 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 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不宜异同。(《出师表》) (2) ,靡有朝矣。(《氓》) (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4)吾师道也, ?(《师说》) (5)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 年度美国国家 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 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 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

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 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 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 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 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 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 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 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 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 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 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 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 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 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 的倔犟和勇气贏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

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 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 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 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 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 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 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 “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 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 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 年秋天, 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 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 1421 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 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 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 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 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 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

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 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 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 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 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 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呈现:有一度被 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 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 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 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 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丟掉另一些东西。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 近几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 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

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 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 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 4 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 5 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 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 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 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 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 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 2050 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 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 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2010 年 3 月 18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 )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 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 近几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 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

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 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2)“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 性格特质。(6分) 3)“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 的审美对她的影响。”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 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8分)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严重财政赤字和经济形势恶化的双重压力导致英国政府在英镑汇率问题上首鼠两 端,难于抉择 B.虎年春节刚过,央视春晚的“金字招牌”赵本山就因作品平淡、植入性广告过多而 陷入舆论非议的泥潭。 C.走进古城南京,人们就仿佛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史书,呼吸着文化的芬芳,如痴如醉 不能自拔。 D.在西方殖民者的眼中,号称“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不过是外强中干的“泥足巨 人”,实在不堪一击。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的购买力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47%,亚裔成 为可以堪称美国最大的消费族群 B.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现象正日益演变为 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C.智利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调集了净水设备、汽油发电机、毛毯、帐篷和 救灾物资90余吨并于3月4日空运到地震灾区。 D.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 在过,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毀灭

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 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2)“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 性格特质。(6 分) (3)“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 的审美对她的影响。”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 5 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 •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严重财政赤字和经济形势恶化的双重压力导致英国政府在英镑汇率问题上首鼠两 ... 端.,难于抉择。 B.虎年春节刚过,央视春晚的“金字招牌 ....”赵本山就因作品平淡、植入性广告过多而 陷入舆论非议的泥潭。 C.走进古城南京,人们就仿佛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史书,呼吸着文化的芬芳,如痴如醉 不能自拔 ....。 D.在西方殖民者的眼中,号称“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不过是外强中干的“泥足巨 ... 人.”,实在不堪一击。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日前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的购买力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 4.7%,亚裔成 为可以堪称美国最大的消费族群。 B.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现象正日益演变为 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C.智利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调集了净水设备、汽油发电机、毛毯、帐篷和 救灾物资 90 余吨并于 3 月 4 日空运到地震灾区。 D.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 在过,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⑥④①⑤②③ 15.“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一一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 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 都市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 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 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6分) 16.下面是某重点高中2005-2009年升入著名大学优秀毕业生人数统计表,请从两个方面概 括图表反映的信息。(5分) (2) 名大学 000 囚清华大学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 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之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 苦努力,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当代著 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 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香港知名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合计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⑥④①⑤②③ 15.“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 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 都市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 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 2009 年 10 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 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6 分) 16.下面是某重点高中 2005-2009 年升入著名大学优秀毕业生人数统计表,请从两个方面概 括图表反映的信息。(5 分) (1) (2) 六、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 1000 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 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之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 2000 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 苦努力,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当代著 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 500 元售出。至今, 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A是秦朝的措施。B“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孝道之孝稳 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并不是内容,而是指导思想。D“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 落的局面”不是“家庭教育”是“诗书教育”) 2.A(因果倒置) D(“除富商外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还应该 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4.A交换 5.D(③是王导为郭文提的居所,④是郭文对外物的淡然,⑤是郭文的推脱之词) 6.B(原文说是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7.(1)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穷”“为……所”“顾”各1个,大意对2分) (2)等到苏峻谋反,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及”“全”“异”各1分,大意对2分) 附: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 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 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 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 有墙壁。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 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土地,种点 豆子和小麦。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交换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 就换给了他。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 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 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 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郭文说:“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 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

参考答案 1.C(A 是秦朝的措施。B“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孝道之孝稳 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并不是内容,而是指导思想。D“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 落的局面”不是“家庭教育”是“诗书教育”) 2.A(因果倒置) 3.D(“除富商外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还应该 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4.A 交换 5.D(③是王导为郭文提的居所,④是郭文对外物的淡然,⑤是郭文的推脱之词) 6.B(原文说是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7.(1)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穷”“为……所”“顾”各 1 个,大意对 2 分) (2)等到苏峻谋反,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及”“全”“异”各 1 分,大意对 2 分) 附: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 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 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 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 有墙壁。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 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土地,种点 豆子和小麦。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交换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 就换给了他。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 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 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 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郭文说:“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 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