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格调 胡海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 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 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髙,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 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 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 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 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 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 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 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 偏于“格”的含乂,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 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 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 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一一四 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 合,是形式美与或髙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 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 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 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格调 胡海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 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 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 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 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 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 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 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 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 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 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 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 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 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 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 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 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 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 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
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 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髙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 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 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 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 界 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 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 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 能是兼而有之。(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 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 B.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 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 论述。 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髙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髙境界”是 “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 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 是道德评判也可以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髙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 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B.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 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 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 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和诗教没有所缺失。 D.“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 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 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 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 在《说诗晬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 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 界。 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 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 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 能是兼而有之。(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 年 7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 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 B.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 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 论述。 C.“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 “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 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 是道德评判也可以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 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B.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 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 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 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和诗教没有所缺失。 D.“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 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 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 性 B.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 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大多都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 诗法的范畴 C.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全 都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就是单纯为了 传播正确思想。 D.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 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 1.B解析:“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 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 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 粗疏和宽泛的。 2.A解析:“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3.C解析:“写文章时全都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 格统一起来,就是单纯为了传播正确思想。”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从孔子、 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 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 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除了“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 还要“培育健全情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时间 ①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 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 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 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 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 跳?焉能不兴叹呢? ②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 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 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 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这是用人工来抓住看不见摸不着的 时间的尝试。到了近几百年,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 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 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 性。 B.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 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大多都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 诗法的范畴。 C.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全 都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就是单纯为了 传播正确思想。 D.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 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 1.B 解析:“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 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 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 粗疏和宽泛的。 2.A 解析:“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3.C 解析:“写文章时全都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 格统一起来,就是单纯为了传播正确思想。”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从孔子、 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 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 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除了“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 还要“培育健全情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时间 ①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 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 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 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 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 跳?焉能不兴叹呢? ②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 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 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 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这是用人工来抓住看不见摸不着的 时间的尝试。到了近几百年,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 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有一利必有一弊",人类成了时间的奴隶,成了手表的奴隶。现在各种各样的会 极多,开会必须规定时间,几点几分,不能任意伸缩。如果参加重要的会而路上 偏偏赶上堵车,任你怎样焦急,怎样频频看手表,都是白搭。这不是典型的时间 的奴隶又是什么呢?然而,话又说了回来,在今天头绪纷纭杂乱有章的社会里, 开会不定时间,还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哉游哉,今天的社会还 能运转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成为时间的奴隶就正是文明的表现。 ③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虚无飘渺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 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在 印度是六季或者两季)标志出一年。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 他们种庄稼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 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 间是无边无际的。我既不是自然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对无头无尾和无边无际 实在难以理解。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如果时间有了头尾,头以前尾以后又是 什么呢?因此,难以理解也只得理解,此外更没有其他途径。 ④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一般人总是把生与死绝对对立起来。但是,中国古代 的道家却主张”万物方生方死",把生与死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准确无误地道 出了生即是死的关系。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的那么一点点。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 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不 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 岸上的垂杨,从光禿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 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 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 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 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 逆转的 ⑤印度人是聪明的,他们把时间和死亡视为一物。梵文hala,既是"时间",又 是"死亡或死神"。《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在活了极长的时间以后,hala 走上门来,这表示他就要死亡了。罗摩泰然处之,既不"饮恨",也不”吞声"。他 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今天知道,不但人类是这样,世界 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这里顺便说 下。在梵文里,动词"死″的字根是m;但是此字不用 manat来表示现在时, 而是用被动式 miyata(ti),这表示,印度人认为"死″是被动的,主动自杀者 究属少数。 ⑥同印度人比较起来,中国人大概希望争取长生。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希望活下 去,在旧社会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小百姓,决不会愿意长远活下去的。而富有 天下的天子则热切希望长生。中国历史上几位有名的英主,莫不如此。秦始皇和 汉武帝都寻求不死之药或者仙丹什么的。连唐太宗都是服用了印度婆罗门的”仙 药”而中毒身亡的。老百姓书呆子中也有寻求肉身升天的,而且连鸡犬都带了上 去。我这个木头脑袋瓜真想也想不通。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天"的话,人数也不会
"有一利必有一弊",人类成了时间的奴隶,成了手表的奴隶。现在各种各样的会 极多,开会必须规定时间,几点几分,不能任意伸缩。如果参加重要的会而路上 偏偏赶上堵车,任你怎样焦急,怎样频频看手表,都是白搭。这不是典型的时间 的奴隶又是什么呢?然而,话又说了回来,在今天头绪纷纭杂乱有章的社会里, 开会不定时间,还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哉游哉,今天的社会还 能运转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成为时间的奴隶就正是文明的表现。 ③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虚无飘渺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 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在 印度是六季或者两季)标志出一年。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 他们种庄稼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 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 间是无边无际的。我既不是自然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对无头无尾和无边无际 实在难以理解。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如果时间有了头尾,头以前尾以后又是 什么呢?因此,难以理解也只得理解,此外更没有其他途径。 ④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一般人总是把生与死绝对对立起来。但是,中国古代 的道家却主张"万物方生方死",把生与死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准确无误地道 出了生即是死的关系。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的那么一点点。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 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不 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 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 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 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 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 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 逆转的。 ⑤印度人是聪明的,他们把时间和死亡视为一物。梵文 hāla,既是"时间",又 是"死亡或死神"。《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在活了极长的时间以后,hāla 走上门来,这表示他就要死亡了。罗摩泰然处之,既不"饮恨",也不"吞声"。他 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今天知道,不但人类是这样,世界 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这里顺便说 一下。在梵文里,动词"死"的字根是 mn;但是此字不用 manati 来表示现在时, 而是用被动式 mniyati(ti),这表示,印度人认为"死"是被动的,主动自杀者 究属少数。 ⑥同印度人比较起来,中国人大概希望争取长生。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希望活下 去,在旧社会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小百姓,决不会愿意长远活下去的。而富有 天下的天子则热切希望长生。中国历史上几位有名的英主,莫不如此。秦始皇和 汉武帝都寻求不死之药或者仙丹什么的。连唐太宗都是服用了印度婆罗门的"仙 药"而中毒身亡的。老百姓书呆子中也有寻求肉身升天的,而且连鸡犬都带了上 去。我这个木头脑袋瓜真想也想不通。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天"的话,人数也不会
太多。升到那里去干些什么呢?那里不会有官僚衙门,想走后门靠贿赂来谋求升 官,没有这个可能。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市场,什么WT0,想发财也英雄无用武之 地。想打麻将,唱卡拉OK,唱几天,打几天,还是会有兴趣的,但让你一月月 年年永远打下去,你受得了吗?养鸡喂狗,永远喂下去,你也受不了。"不为 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益之事天上没有。在天上待长了,你一定会自 杀的。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有见地之言。我们还是老老实实 待在人间吧。 ⑦要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想不通我在 上面说的那一些并不深奥的道理,时间就变成了枷锁,让你处处感到不舒服。但 是,如果真想通了,则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兴趣。我自认 是想通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 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一寸光 阴不可轻",朱子这一句诗对我这个年过九十的老头儿也是适用的 (取材于季羡林《一花一世界》)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很幸福,表明了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 厌弃 B.第④段对初夏景物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 感伤。 C.在作者看来,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他们意识到在死亡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 的 D.第⑥段中作者以调侃的语气描述着天上的生活,体现出一种透悟人生真谛的幽 默感 5.文章第①段中,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5分) 6.文章开头说秒针“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结尾则写道“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 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4.D解析:A项,表述“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厌弃”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 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感伤”理解有误。作者说“所有这些东西, 都是方生方死”,因此对“死亡”这个话题,作者是用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的 C项作者并不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作者只是觉得,印度人“把死亡和 时间视为一物”的做法是聪明的
太多。升到那里去干些什么呢?那里不会有官僚衙门,想走后门靠贿赂来谋求升 官,没有这个可能。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市场,什么 WTO,想发财也英雄无用武之 地。想打麻将,唱卡拉 OK,唱几天,打几天,还是会有兴趣的,但让你一月月 一年年永远打下去,你受得了吗?养鸡喂狗,永远喂下去,你也受不了。"不为 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益之事天上没有。在天上待长了,你一定会自 杀的。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有见地之言。我们还是老老实实 待在人间吧。 ⑦要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想不通我在 上面说的那一些并不深奥的道理,时间就变成了枷锁,让你处处感到不舒服。但 是,如果真想通了,则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兴趣。我自认 是想通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 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一寸光 阴不可轻",朱子这一句诗对我这个年过九十的老头儿也是适用的。 (取材于季羡林《一花一世界》)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很幸福,表明了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 厌弃。 B.第④段对初夏景物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 感伤。 C.在作者看来,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他们意识到在死亡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 的”。 D.第⑥段中作者以调侃的语气描述着天上的生活,体现出一种透悟人生真谛的幽 默感。 5.文章第①段中,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5 分) 6.文章开头说秒针“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结尾则写道“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 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 分) 4.D 解析:A 项,表述“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厌弃”属于无中生有;B 项,“对 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感伤”理解有误。作者说“所有这些东西, 都是方生方死”,因此对“死亡”这个话题,作者是用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的; C 项作者并不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作者只是觉得,印度人“把死亡和 时间视为一物”的做法是聪明的
5答题要点: ①由孔子对流水的吃惊兴叹,引发自己对时间的联想、感触 ②感悟到时间与水有相似性,都在不停地流逝 ③认识到时间与水也有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④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四点给5分) 解析: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 忙啊!白天黑夜不停地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 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正是这样 的道理。作者开篇写看到座钟的秒针在跳动,想起了孔子名言,把水和时间联系 起来,引出下文的思考。引用名言的作用一般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丰富文章的 内容等。 6.参考答案: ①开头的心跳,是因为感到时间飞逝,人生短暂; ②结尾心不跳,是因为明白了生死的规律无可抗拒,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要好好 珍惜时间; ③从跳到不跳,写出了作者对时间深刻的感悟,对生命透彻的理解一一生命虽然 受到时间的制约,但是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时间带来的快乐。 (每点2分) 解析: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因为面对座钟,作者“再 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段,作者说“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 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 的兴趣”,作者认为自己想通了,所以“心却不跳了”。“跳”在开头,“不跳” 在结尾,作者说由“跳”到“不跳”,是因为自己“想通了”,作者“想”的内 容,也就是中间部分作者所写到的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会宁皮影多以牛皮、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 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大年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山村村
5.答题要点: ①由孔子对流水的吃惊兴叹,引发自己对时间的联想、感触; ②感悟到时间与水有相似性,都在不停地流逝; ③认识到时间与水也有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④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4 分,四点给 5 分) 解析: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 忙啊!白天黑夜不停地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 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正是这样 的道理。作者开篇写看到座钟的秒针在跳动,想起了孔子名言,把水和时间联系 起来,引出下文的思考。引用名言的作用一般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丰富文章的 内容等。 6.参考答案: ①开头的心跳,是因为感到时间飞逝,人生短暂; ②结尾心不跳,是因为明白了生死的规律无可抗拒,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要好好 珍惜时间; ③从跳到不跳,写出了作者对时间深刻的感悟,对生命透彻的理解——生命虽然 受到时间的制约,但是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时间带来的快乐。 (每点 2 分) 解析: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因为面对座钟,作者“再 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段,作者说“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 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 的兴趣”,作者认为自己想通了,所以“心却不跳了”。“跳”在开头,“不跳” 在结尾,作者说由“跳”到“不跳”,是因为自己“想通了”,作者“想”的内 容,也就是中间部分作者所写到的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会宁皮影多以牛皮、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 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大年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屲村村
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出在这里 鸣锣开演。 河面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 唱着皮影戏过大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 房里上演,老艺人牛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 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打鼓配合默契,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 彩的演出所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把皮影 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 且能够演唱多部传统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 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个小时,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山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 老百姓组织起来看一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会宁广电网”记者甘孟玉荆平) 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 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 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习俗延续下来,如驯鹿、瑟宾节都已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驯鹿成为贯穿全年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二百余人的鄂温 克部落每年能接待中外游客近五万人次 而每逢瑟宾节,鄂温克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 落叶松的间隙里点燃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一片欢乐祥和。台湾游客任先 生几乎每年都会到呼伦贝尔旅行一次,他说:“不论夏季或是冬季,呼伦贝尔总 有让人看不完的美景,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出的盛会就让人流连忘返。” 2016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488.47万人次,同比增长8.5%。 以上种种,都只是内蒙古草原上很普通的活动,但也是内蒙古草原诸多文化活动 的缩影。 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元文化底蕴深厚,将草原文化融会贯通并 “打包”展示已成为当地所有民族文化活动的“套路”。不论是各地一年四季举
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出在这里 鸣锣开演。 河屲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 唱着皮影戏过大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 房里上演,老艺人牛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 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打鼓配合默契,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 彩的演出所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把皮影 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 且能够演唱多部传统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 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个小时,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 老百姓组织起来看一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会宁广电网”记者甘孟玉荆平) 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 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 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习俗延续下来,如驯鹿、瑟宾节都已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驯鹿成为贯穿全年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二百余人的鄂温 克部落每年能接待中外游客近五万人次。 而每逢瑟宾节,鄂温克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 落叶松的间隙里点燃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一片欢乐祥和。台湾游客任先 生几乎每年都会到呼伦贝尔旅行一次,他说:“不论夏季或是冬季,呼伦贝尔总 有让人看不完的美景,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出的盛会就让人流连忘返。” 2016 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 488.47 万人次,同比增长 8.5﹪。 以上种种,都只是内蒙古草原上很普通的活动,但也是内蒙古草原诸多文化活动 的缩影。 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元文化底蕴深厚,将草原文化融会贯通并 “打包”展示已成为当地所有民族文化活动的“套路”。不论是各地一年四季举
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还是内蒙古“走出去”举办的文化活动,草原传统技 艺总是结伴出现。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内蒙古已在蒙古国、俄罗斯、美国、马耳他、毛里求斯、澳 大利亚、丹麦、斯里兰卡等地举办“文化周”活动,阵容颇为“豪华”,对外讲 述者内蒙古的故事。 落于金莲川草原上的正蓝旗人口仅8.3万,但这里有世界文化遗址元上都和延续 千年的传统游牧生活。 (摘自中新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的草原盛会吸引中外游客》,有删改) 材料三 江苏省南通市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宋亚军这两天伤透了脑筋,他正在给 88岁的毛素娟找一个传承人。毛素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 传承人,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 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表示, 非遗传承有其特殊性,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011年6月1 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但在一些地区落实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 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重视不够等。一些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在非遗 上的经费投入只有区区几十万元,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想对外交流自己的技术 和作品都捉襟见肘。 “事实也证明,凡是非遗传承做得好的地区,政府都发挥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说。在全国,宜兴紫砂壶鼎鼎有 名,这是该地区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所带来的效果。宜兴有专门的副 市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紫砂陶艺发展,政府还出资让有兴趣学习紫砂陶艺的人 免费学习,每年的“陶艺节”,市委书记、市长再忙也要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 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 需求结合起来。”贺云翱教授说,“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 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 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 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 化的基因,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 会有企业家出资赞助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
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还是内蒙古“走出去”举办的文化活动,草原传统技 艺总是结伴出现。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内蒙古已在蒙古国、俄罗斯、美国、马耳他、毛里求斯、澳 大利亚、丹麦、斯里兰卡等地举办“文化周”活动,阵容颇为“豪华”,对外讲 述者内蒙古的故事。 落于金莲川草原上的正蓝旗人口仅 8.3 万,但这里有世界文化遗址元上都和延续 千年的传统游牧生活。 (摘自中新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的草原盛会吸引中外游客》,有删改) 材料三: 江苏省南通市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宋亚军这两天伤透了脑筋,他正在给 88 岁的毛素娟找一个传承人。毛素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 一传承人,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 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表示, 非遗传承有其特殊性,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011 年 6 月 1 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但在一些地区落实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 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重视不够等。一些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在非遗 上的经费投入只有区区几十万元,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想对外交流自己的技术 和作品都捉襟见肘。 “事实也证明,凡是非遗传承做得好的地区,政府都发挥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说。在全国,宜兴紫砂壶鼎鼎有 名,这是该地区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所带来的效果。宜兴有专门的副 市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紫砂陶艺发展,政府还出资让有兴趣学习紫砂陶艺的人 免费学习,每年的“陶艺节”,市委书记、市长再忙也要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 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 需求结合起来。”贺云翱教授说,“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 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 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 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 化的基因,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 会有企业家出资赞助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
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摘自《光明日报》:《非遗传承,难在哪儿?》,有删 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 郁,为村民喜闻乐见,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B.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 下来,如今驯鹿已成为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C.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 重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D.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材 料二侧重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添堡乡河山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其目的 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B.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 仅得到了经济效益,也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内蒙古非物质遗产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也走出国门,通过举 办“文化周”活动,将草原传统技艺远播世界 D.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88岁,因为她已不能说 话,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E.国家虽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仍然面临着经费 拨款不到位,宣传不够,后继无人等一些难以落实的问题。 9.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4分) 7.A解析:说法过于绝对,过年时的活动还有耍社火 8.BC解析:A项,“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原文 是“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并不是为 了“保护”;D项,“她已不能说话”错误,原文是“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 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E项,由原文可 知,“后继无人”不属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遇到的问题
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摘自《光明日报》:《非遗传承,难在哪儿?》,有删 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 郁,为村民喜闻乐见,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B.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 下来,如今驯鹿已成为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C.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 重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D.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材 料二侧重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其目的 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B.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 仅得到了经济效益,也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内蒙古非物质遗产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也走出国门,通过举 办“文化周”活动,将草原传统技艺远播世界。 D.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 88 岁,因为她已不能说 话,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E.国家虽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仍然面临着经费 拨款不到位,宣传不够,后继无人等一些难以落实的问题。 9.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4 分) 7.A 解析:说法过于绝对,过年时的活动还有耍社火。 8.BC 解析:A 项,“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原文 是“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并不是为 了“保护”;D 项,“她已不能说话”错误,原文是“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 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E 项,由原文可 知,“后继无人”不属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遇到的问题
9.参考答案: 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无人,技艺面临失传 ②政府主导作用缺失 ③经费拨款不足、不到位。 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宣传,对民间非遗传承人不够重视。(每点1分) 解析:解答该题,要抓住材料三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来分析。 其关键语句有“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 须发挥主导作用”“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不够 重视等”,将其提炼压缩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 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 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 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 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 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 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 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 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 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 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9.参考答案: 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无人,技艺面临失传。 ②政府主导作用缺失。 ③经费拨款不足、不到位。 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宣传,对民间非遗传承人不够重视。(每点 1 分) 解析:解答该题,要抓住材料三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来分析。 其关键语句有“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 须发挥主导作用”“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不够 重视等”,将其提炼压缩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 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 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 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 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 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 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 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 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 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 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