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 16、子刘子自传 1.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 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 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 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 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自居易在《刘白唱和集》的序言中曾称赞 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有《刘宾客集》 (2)课文介绍。 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即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 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 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 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 (3)课文分析。 课文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从“子刘子”到“擢为监察御史”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 及从宦经历。 【补充注释】 I[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七年(493),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 2[北部都昌里]北部,洛阳行政区名称。两汉时每郡在管辖区内,分成四“部” 或五“部”。东汉末年的曹操,曾任“洛阳北部尉”。都昌里,地名。 3[洛阳北山]洛阳的北邙山,是邙山的东段。 4[檀山]在今河南荥阳西。 5[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 6[主簿]官名,职掌文书簿籍等事务。 π[殿中丞]官名,协助殿中省长官、副长官掌管皇帝衣服、车马等事务的官员。 8[侍御史]御史台所属台院的属官,职掌审讯案件、弹劾百官等事务 9[尚书]这里指唐时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10[祠部郎中]礼部所属祠部的长官,职掌祠祀、庙讳等事务。 11讳]旧时在人名前加“讳”字,以表示尊敬 12[大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13[违]避。 14[淮西]指唐时的淮南西道,治所在今河南汝南。 15[从事]官名,为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 16[淅右]浙西,指唐时的浙江西道,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后移至今浙江杭州。 1T[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18[夙]平素。 19[忝]辱,自谦之词 20[吏部尚书]吏部的长官,职掌官吏的提升、罢考、考课等事务。 21[彭城县]治所在今江苏徐州。 22[范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大兴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 16、子刘子自传 1.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贞元九年(793)进 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 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 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 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 年与白居易为诗友, 号称“刘白”。自居易在《刘白唱和集》的序言中曾称赞 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有《刘宾客集》。 (2)课文介绍。 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即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 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 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 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 (3)课文分析。 课文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从“子刘子”到“擢为监察御史”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 及从宦经历。 【补充注释】 1[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七年(493),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 2[北部都昌里]北部,洛阳行政区名称。两汉时每郡在管辖区内,分成四“部” 或五“部”。东汉末年的曹操,曾任“洛阳北部尉”。都昌里,地名。 3[洛阳北山]洛阳的北邙山,是邙山的东段。 4[檀山]在今河南荥阳西。 5[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 6[主簿]官名,职掌文书簿籍等事务。 7[殿中丞]官名,协助殿中省长官、副长官掌管皇帝衣服、车马等事务的官员。 8[侍御史]御史台所属台院的属官,职掌审讯案件、弹劾百官等事务。 9[尚书]这里指唐时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10[祠部郎中]礼部所属祠部的长官,职掌祠祀、庙讳等事务。 11[讳]旧时在人名前加“讳”字,以表示尊敬。 12[大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13[违]避。 14[淮西]指唐时的淮南西道,治所在今河南汝南。 15[从事]官名,为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 16[浙右]浙西,指唐时的浙江西道,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后移至今浙江杭州。 17[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18[夙]平素。 19[忝]辱,自谦之词。 20[吏部尚书]吏部的长官,职掌官吏的提升、罢考、考课等事务。 21[彭城县]治所在今江苏徐州。 22[范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大兴
23[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24[浮]过。 25[丁]指遇父母之丧 26[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 27[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28[节度使]唐代在边境和重要的地方设节度使,职掌当地军事大权,随着唐王朝 中央权力的削 弱,他们又兼管民政、财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9[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30[擢]提拔。 31[监察御史]御史台所属察院的属官,职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的狱讼等事务 从“贞元二十一年春”到“魂无不之,庸讵知兮”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记 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情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感 慨 【补充注释】 1[王叔文(753-806)],越州山阴(在今浙江绍兴)人,中唐时期的政治家 2[弈棋]古代称围棋为弈,弈棋泛指下棋。 3[众]这里指唐德宗时的宰臣及百官。 4[苏州]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5[掾]属官的通称。 6[翰林学士]即翰林院学士,掌管朝廷命令,直接发出皇帝机密文件,如仼免宰 相,宣布讨伐等,号称“内相” [盐铁]指盐铁使,唐中期以后特置,以管理盐的专卖为主,并管银、铜、铁、 锡的采冶 8[奏署]臣下向皇帝请示、推荐担任某种职务。 9[判]大官员兼小的职务叫做“判 10[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1[北海]唐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益都。这里称王叔文为北海人,是指郡望说的 12[吕温(772-818)],字和叔,又字化光,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13[李景俭]字致用,陇西(在今甘肃陇西西南)人。 1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中期政治家、文 学家。 15[过]交往,相处。 16[工]巧,善于。 1T[至是尤剧]到这时(顺宗李诵病情)突然加剧。 18[召对]皇帝召见臣下叫召,臣下答复皇帝对他提出的问题叫对, 19[事秘]事情诡秘。 20[贵臣]这里指宦官。 21[分司东都]唐代东都在今河南洛阳,唐各中央机构都在东都设有分司官员。这 里指主要郎中分司东都 22[集贤殿学士]即集贤殿书院学士,职掌编辑图书。 23[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辅佐御史大夫职掌刑法、典章及纠正百官违法等 事务
23[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24[浮]过。 25[丁]指遇父母之丧。 26[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 27[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28[节度使]唐代在边境和重要的地方设节度使,职掌当地军事大权,随着唐王朝 中央权力的削 弱,他们又兼管民政、财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9[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30[擢]提拔。 31[监察御史]御史台所属察院的属官,职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的狱讼等事务。 从“贞元二十一年春”到“魂无不之,庸讵知兮”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记 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情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感 慨。 【补充注释】 1[王叔文(753—806)],越州山阴(在今浙江绍兴)人,中唐时期的政治家。 2[弈棋]古代称围棋为弈,弈棋泛指下棋。 3[众]这里指唐德宗时的宰臣及百官。 4[苏州]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5[掾]属官的通称。 6[翰林学士]即翰林院学士,掌管朝廷命令,直接发出皇帝机密文件,如任免宰 相,宣布讨伐等,号称“内相”。 7[盐铁]指盐铁使,唐中期以后特置,以管理盐的专卖为主,并管银、铜、铁、 锡的采冶。 8[奏署]臣下向皇帝请示、推荐担任某种职务。 9[判]大官员兼小的职务叫做“判”。 10[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11[北海]唐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益都。这里称王叔文为北海人,是指郡望说的。 12[吕温(772—818) ],字和叔,又字化光,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13[李景俭]字致用,陇西(在今甘肃陇西西南)人。 1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中期政治家、文 学家。 15[过]交往,相处。 16[工]巧,善于。 17[至是尤剧]到这时(顺宗李诵病情)突然加剧。 18[召对]皇帝召见臣下叫召,臣下答复皇帝对他提出的问题叫对。 19[事秘]事情诡秘。 20[贵臣]这里指宦官。 21[分司东都]唐代东都在今河南洛阳,唐各中央机构都在东都设有分司官员。这 里指主要郎中分司东都。 22[集贤殿学士]即集贤殿书院学士,职掌编辑图书。 23[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辅佐御史大夫职掌刑法、典章及纠正百官违法等 事务
24[防御]指防御使,唐时凡属大郡或要害的地方设置的武官,负责军事,一般由 刺史兼任 25[长春宫使]长春宫的长官。长春宫是皇帝的行宫,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26[检校]检校某官是一种正官职之外另加的官衔 2冮[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 宾客等事务。 28[铭]古时一种文体 29[天]刘禹锡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界。这里的“天”实际上是一种习惯用 语,没有哲学上的含意。 30[兮]古汉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31大墓]祖坟。 32[魂无不之]语出《礼记·檀弓下》:“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灵魂无处不到的 意思。 (4)精华鉴赏。 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 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 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 (5)参考译文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 “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 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 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 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 祖父刘锃,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 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后遭遇“安史 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由于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 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埔桥主持政 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 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 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 夫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 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 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 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 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 着任命的文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 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 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 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 叔文,以擅长下棋,得选为翰林院待诏。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 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 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
24[防御]指防御使,唐时凡属大郡或要害的地方设置的武官,负责军事,一般由 刺史兼任。 25[长春宫使]长春宫的长官。长春宫是皇帝的行宫,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26[检校]检校某官是一种正官职之外另加的官衔。 27[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 宾客等事务。 28[铭]古时一种文体。 29[天]刘禹锡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界。这里的“天”实际上是一种习惯用 语,没有哲学上的含意。 30[兮]古汉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31[大墓]祖坟。 32[魂无不之]语出《礼记·檀弓下》:“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灵魂无处不到的 意思。 ⑷精华鉴赏。 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 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 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 (5)参考译文。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 “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 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 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 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 祖父刘锃,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 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后遭遇“安史 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由于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 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埔桥主持政 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 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 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 夫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 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 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 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 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 着任命的文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 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 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 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 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 叔文,以擅长下棋,得选为翰林院待诏。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 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 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
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 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 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 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 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 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 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患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 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 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 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谊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 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 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 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 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因为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 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 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 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 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刘禹锡对“永贞革新”的评价,从中正确认识“永贞革 新”这段史实 参考答案:刘禹锡在“自传”中指出:从春到秋的“永贞革新”,所采取的各项 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这是对“永贞革新”的充分肯定。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读懂文末的“铭文”,了解刘禹锡的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刘禹锡在“铭文”中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白 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学生对刘禹锡的官场生涯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 3.相关资料。 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中心激愤,不能自平。 在这样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最有名的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 绝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首诗是他被贬十年后回京时写作的,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不 悦”,再度被贬往辽远的边地。可是刘禹锡并未自悔,十四年后被召回时,又写 了《再游玄都观绝旬》,仍然以嘲讽的口吻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 又来。”他不顾政治上的一再遭受打击,表示了坚持、顽强的精神和对政敌的蔑
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 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 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 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 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 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 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患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 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 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 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谊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 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 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 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 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因为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 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 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 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 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刘禹锡对“永贞革新”的评价,从中正确认识“永贞革 新”这段史实。 参考答案:刘禹锡在“自传”中指出:从春到秋的“永贞革新”,所采取的各项 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这是对“永贞革新”的充分肯定。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读懂文末的“铭文”,了解刘禹锡的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刘禹锡在“铭文”中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白 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学生对刘禹锡的官场生涯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 3.相关资料。 (1) 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中心激愤,不能自平。 在这样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最有名的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 绝: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首诗是他被贬十年后回京时写作的,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不 悦”,再度被贬往辽远的边地。可是刘禹锡并未自悔,十四年后被召回时,又写 了《再游玄都观绝旬》,仍然以嘲讽的口吻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 又来。”他不顾政治上的一再遭受打击,表示了坚持、顽强的精神和对政敌的蔑
视。据史传记载,也正因为这首诗,他被派往东都(洛阳)作了太子宾客这样一个 闲散的官。 (选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2年版) 刘禹锡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两次往游玄都观的题诗,就是他倔强正 直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老而弥坚。他临终前写了《子刘子自传》,其中讲到王 叔文,有这么一段话:“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 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意思是: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 口辩使人信服。得到重用后,他所采取的治国措施,人们不认为应当非议。这是 公开为王叔文伸冤辩屈,是对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肯定。肯定王叔文,当然就 说明自己当年参与革新没有错,因此长期遭贬是受到的不公平处置。回首往事 痛惜万分,他在自传的铭文中写道:“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 兮。”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施展啊,即便有人诽谤,但我的立身行事,问心无愧 啊。说他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怀才不遇的痛苦,受毁遭谗的愤懑,溢于言 (选自武原:《诗词名作掌故趣谈》,南粤出版社1986年香港版
视。据史传记载,也正因为这首诗,他被派往东都(洛阳)作了太子宾客这样一个 闲散的官。 (选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2 年版) (2) 刘禹锡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两次往游玄都观的题诗,就是他倔强正 直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老而弥坚。他临终前写了《子刘子自传》,其中讲到王 叔文,有这么一段话:“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 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意思是: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 口辩使人信服。得到重用后,他所采取的治国措施,人们不认为应当非议。这是 公开为王叔文伸冤辩屈,是对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肯定。肯定王叔文,当然就 说明自己当年参与革新没有错,因此长期遭贬是受到的不公平处置。回首往事, 痛惜万分,他在自传的铭文中写道:“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 兮。”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施展啊,即便有人诽谤,但我的立身行事,问心无愧 啊。说他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怀才不遇的痛苦,受毁遭谗的愤懑,溢于言 表。 (选自武原:《诗词名作掌故趣谈》,南粤出版社 1986 年香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