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海子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注:的第一句就让人产生疑问。“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第一个疑问是 为什么“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第二个疑问紧接着就来了:这和“秋天深了”又有什么 关系?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想“这简直是胡说”,“神的家中”应该是“神”在集合,为 什么偏说是“鹰”在集合呢?其实,这正是诗人聪明的地方。在这里,诗人很好地运用了中 国文字的文化背景效果:“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完美,尊贵”,“家”给人的感觉 是“故乡、家园”;而“鹰”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代表的是“力量、掠夺”,“集合”一词 又是一个军事术语。有这些文化意识做背景,如果读者警觉、耐心一点儿,就会体会到“神 的家中”这几个字带来的“温暖,祥和”,就会明了“神的家中”的喻义是“人类理想的精 神家园”。那么,“神的家中鹰在集合”代表的就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被强力侵犯了”。至此, 第二个疑问迎刃而解:如此则这个世界一定会陷入一片凄风苦雨中,只能给诗人以“秋天深 了”的感觉 同样,“神的家中鹰在言语”会引起的疑问是:“鹰”怎么会在“神的家中”言语?原因 只有一个,“神”在自己的家中被强力剥夺了言语权。 同样,“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引起的疑问是:为什么是“王在写诗”,写诗的应该是诗 人啊,诗人为什么不写诗呢?在这里,“王”的文化背景含义是“权势、权贵”,“写诗”两 字让人想到的是“写诗是诗人的权利”。“王在写诗”的含义只能是:有权势的王剥夺了诗人 的抒情权。 如此,则《秋》喻意很明了: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的精神家园己经被强力掠 夺,甚至人们的话语权也被权势掠夺并垄断了。 面对如此惨淡的世界,诗人怎么能不感叹说: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面对如此惨淡的世界,诗人怎能不感叹说: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当然,这就牵扯到下一个很让人恐怖的问题。从反映论的角度看,《秋》显然是对现实 的反映。诗人把现实描写得如此不堪,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话,人们不难从中发现 其“反党反社会主义”性质,海子也难逃“现行反革命”罪。但是,我们应该想到,人是主 观存在的动物,诗人尤其主观,甚至偏激,甚至偏颇;而且诗人的诗性往往和主观性成正比 因为主观性正是诗人激情的来源如果缺少了主观性,诗人和哲学家也就失去了区分。所以, 我们应该允许诗人主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当然,我们更应该看清的是,诗人的诗是诗人主观 感受的再现,决不是客观事实的再现。我们没有必要所诗歌看得太重,更不能认为诗人的言 语正确无比。其实,就《秋》而言,诗人的诗歌本身和诗人的认识就构成了悖论:如果诗人 被剥夺了抒情权,诗人怎么可能写诗?所以,生活封闭的海子其实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他 没有看到世界正在向好的方面快速发展,他真诚而又错误地生活在他臆想的黑暗旷野,以至 于最后走向绝望,走向自杀。其实海子也应该“追问” 世界真的就像《秋》所反映的 那么绝望吗? 应该说,海子是真诚的,但也是错误的
《秋》 ——海子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注:>的第一句就让人产生疑问。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第一个疑问是: 为什么“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第二个疑问紧接着就来了:这和“秋天深了”又有什么 关系?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想“这简直是胡说”,“神的家中”应该是“神”在集合,为 什么偏说是“鹰”在集合呢?其实,这正是诗人聪明的地方。在这里,诗人很好地运用了中 国文字的文化背景效果:“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完美,尊贵”,“家”给人的感觉 是“故乡、家园”;而“鹰”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代表的是“力量、掠夺”,“集合”一词 又是一个军事术语。有这些文化意识做背景,如果读者警觉、耐心一点儿,就会体会到“神 的家中”这几个字带来的“温暖,祥和”,就会明了“神的家中”的喻义是“人类理想的精 神家园”。那么,“神的家中鹰在集合”代表的就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被强力侵犯了”。至此, 第二个疑问迎刃而解:如此则这个世界一定会陷入一片凄风苦雨中,只能给诗人以“秋天深 了”的感觉。 同样,“神的家中鹰在言语”会引起的疑问是:“鹰”怎么会在“神的家中”言语?原因 只有一个,“神”在自己的家中被强力剥夺了言语权。 同样,“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引起的疑问是:为什么是“王在写诗”,写诗的应该是诗 人啊,诗人为什么不写诗呢?在这里,“王”的文化背景含义是“权势、权贵”,“写诗”两 字让人想到的是“写诗是诗人的权利”。“王在写诗”的含义只能是:有权势的王剥夺了诗人 的抒情权。 如此,则《秋》喻意很明了: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的精神家园已经被强力掠 夺,甚至人们的话语权也被权势掠夺并垄断了。 面对如此惨淡的世界,诗人怎么能不感叹说: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面对如此惨淡的世界,诗人怎能不感叹说: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当然,这就牵扯到下一个很让人恐怖的问题。从反映论的角度看,《秋》显然是对现实 的反映。诗人把现实描写得如此不堪,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话,人们不难从中发现 其“反党反社会主义”性质,海子也难逃“现行反革命”罪。但是,我们应该想到,人是主 观存在的动物,诗人尤其主观,甚至偏激,甚至偏颇;而且诗人的诗性往往和主观性成正比, 因为主观性正是诗人激情的来源如果缺少了主观性,诗人和哲学家也就失去了区分。所以, 我们应该允许诗人主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当然,我们更应该看清的是,诗人的诗是诗人主观 感受的再现,决不是客观事实的再现。我们没有必要所诗歌看得太重,更不能认为诗人的言 语正确无比。其实,就《秋》而言,诗人的诗歌本身和诗人的认识就构成了悖论:如果诗人 被剥夺了抒情权,诗人怎么可能写诗?所以,生活封闭的海子其实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他 没有看到世界正在向好的方面快速发展,他真诚而又错误地生活在他臆想的黑暗旷野,以至 于最后走向绝望,走向自杀。其实海子也应该“追问”一下,世界真的就像《秋》所反映的 那么绝望吗? 应该说,海子是真诚的,但也是错误的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竞是什么意思 注:海子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使他的诗作充满浪漫色彩,营 造出了特有的超现实的境界。他的诗钟情于原始苍凉的生命存在,对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 现实生活作了悲壮的摒弃,转而深情地歌颂死亡。这种情绪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体现得 相当强烈。下面我们试从该诗解读海子。 佛家把人间世称作“欲界”。在这个欲界中,欲望生命力强大,时时生长,处处生长, 无孔不入;它使我们的世界生机勃勃,同时也使我们的世界混乱不堪。在海子的精神家园里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了。而现实生活里只有一个海子,哪来的“十个海子”呢? 诗中的“十个海子”究竟指什么?读《春天,十个海子》,我们明白了,这“十个海子”是 种象征,象征着与海子的生活理想尖锐冲突的现实里困扰着海子的各种世俗欲望:恋爱结 婚生子的欲望,与朋友猜拳行酒令的欲望,看电影的欲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欲 望,“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欲望,“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的欲望(引号中 的诗句见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物质享受的欲望,甚至肉体的欲望。在诗中,海 子以“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来象征现实的世俗生活中作为“人”这个意义的海子,面 对着“光明的景色”,内心不能不产生各种欲望的情形。不管这种欲望是高雅的,还是低俗 的,这原本合乎人性,无可厚非,可是海子因自己产生这些世俗的欲望而深感苦痛,他以“诗 界之王”的自我界定而拼命抵御着“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的另外“十个海子”的进 攻。我们知道,海子的诗具有极强烈的自传性质,当万物复苏,欲望萌动的“春天”来临时, 那些世俗的同时又是甜蜜的欲望诱惑着海子,搅扰着他所选择的孤寂的生活,象征世俗欲望 的“十个海子”与“本我”严重背离,形成了若干个“异己”,这些“异己”“怒吼着,围
春天, 十个海子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注: 海子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使他的诗作充满浪漫色彩,营 造出了特有的超现实的境界。他的诗钟情于原始苍凉的生命存在,对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 现实生活作了悲壮的摒弃,转而深情地歌颂死亡。这种情绪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体现得 相当强烈。下面我们试从该诗解读海子。 佛家把人间世称作“欲界”。在这个欲界中,欲望生命力强大,时时生长,处处生长, 无孔不入;它使我们的世界生机勃勃,同时也使我们的世界混乱不堪。在海子的精神家园里,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了。而现实生活里只有一个海子,哪来的“十个海子”呢? 诗中的“十个海子”究竟指什么?读《春天,十个海子》,我们明白了,这“十个海子”是 一种象征,象征着与海子的生活理想尖锐冲突的现实里困扰着海子的各种世俗欲望:恋爱结 婚生子的欲望,与朋友猜拳行酒令的欲望,看电影的欲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欲 望,“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欲望,“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的欲望(引号中 的诗句见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物质享受的欲望,甚至肉体的欲望。在诗中,海 子以“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来象征现实的世俗生活中作为“人”这个意义的海子,面 对着“光明的景色”,内心不能不产生各种欲望的情形。不管这种欲望是高雅的,还是低俗 的,这原本合乎人性,无可厚非,可是海子因自己产生这些世俗的欲望而深感苦痛,他以“诗 界之王”的自我界定而拼命抵御着“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的另外“十个海子”的进 攻。我们知道,海子的诗具有极强烈的自传性质,当万物复苏,欲望萌动的“春天”来临时, 那些世俗的同时又是甜蜜的欲望诱惑着海子,搅扰着他所选择的孤寂的生活,象征世俗欲望 的“十个海子” 与“本我”严重背离,形成了若干个“异己”,这些“异己”“怒吼着,围
着你和我跳舞、唱歌”,就象巫师做着法事,弥漫着巫的气息,纠缠着海子的灵魂。但是 尽管他们“扯乱你的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却并没有征服海子,他终未成为 世俗欲望的俘虏,终未沦为世俗欲望的奴隶。不过,当海子把这些欲望推开后,他的心灵也 受到了重创,产生了莫名的惆怅和空虛、落寞和痛苦,“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这些描述实际上是海子努力摒弃世俗生活而又不得不在世俗中生活的尖锐矛盾的集中反映 当象征着世俗欲望的“十个海子”“飞奔而去”之后,“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 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在孤寂的境地中越陷越深,离世俗越 来越远。正因为如此,他在《秋》中感叹道:“在这个时候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 丧失的早已丧失。”但是海子毕竟是海子,当他拒绝了“十个海子”(世俗欲望)后,你以为 他真的空虚了?不,他“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海子的25岁生命历程中,在农村过了 15年,对于物质生活落后、精神生活贫乏的乡村,他始终充满着深情。在诗的最后一节, 他写到:“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庀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 用于农业,它们自己繁殖。”这些谷物只能满足一家六口人基本的生理需要,一半得留作种 子来年种到地里,以维持只是如此循环、保持一种原始状态的生活。在海子的世界里,“大 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曙光始终不曾出现在他的“乡村”关怀世 俗生活。但这样的乡村他却始终热愛着。海子诗中出现的多是骸骨、鹰、泪水、神等 些渺远、具有疼痛感恐惧感的意象,很多地方描写了一种原始生活情景并加以歌颂。这很适 合他这个孤独的“诗界之王”的心理需要,甚至“死亡”也成了他倾心的对象。因为生活在 种自我封闭的境界中,物质生活对他来讲意义甚微。据他的朋友西川回忆:海子 没能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 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他的写作是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进行的。在西川的回忆里,海子只看过 场电影——那是1986年的夏天,西川到昌平去看他,拉他去看了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 改编的苏联电影《白痴》。我们把海子的诗同他的生活情形结合起来,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海子希望生活在一种充满悲壮色彩的原始混沌状态之中,生活在死亡气息之中,生活在完全 脱俗的黑夜之中,“生活在圣洁之中”(海子日记语),但现实生活又屡屡使他失望,世俗的 欲望困扰着他,纠缠着他,使他常常处于两难境地。经过一番痛苦的拼杀,他终于绝望,于 是他消灭了象征各种世俗欲望的“十个海子”,摆脱了沦为世俗欲望奴隶的命运,而最终也 消灭了肉体的自己-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答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
着你和我跳舞、唱歌”,就象巫师做着法事,弥漫着巫的气息,纠缠着海子的灵魂。但是, 尽管他们“扯乱你的头发,骑上你 飞奔而去,尘土飞扬”,却并没有征服海子,他终未成为 世俗欲望的俘虏,终未沦为世俗欲望的奴隶。不过,当海子把这些欲望推开后,他的心灵也 受到了重创,产生了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落寞和痛苦,“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这些描述实际上是海子努力摒弃世俗生活而又不得不在世俗中生活的尖锐矛盾的集中反映。 当象征着世俗欲望的“十个海子”“飞奔而去”之后,“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 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在孤寂的境地中越陷越深,离世俗越 来越远。正因为如此,他在《秋》中感叹道:“在这个时候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 丧失的早已丧失。”但是海子毕竟是海子,当他拒绝了“十个海子”(世俗欲望)后,你以为 他真的空虚了?不,他“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海子的 25 岁生命历程中,在农村过了 15 年,对于物质生活落后、精神生活贫乏的乡村,他始终充满着深情。在诗的最后一节, 他写到:“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 用于农业,它们自己繁殖。”这些谷物只能满足一家六口人基本的生理需要,一半得留作种 子来年种到地里,以维持只是如此循环、保持一种原始状态的生活。在海子的世界里,“大 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曙光始终不曾出现在他 的“乡村”关怀世 俗生活。但这样的乡村他却始终热爱着。海子诗中出现的多是骸骨、鹰、泪水、神等一 些渺远、具有疼痛感恐惧感的意象,很多地方描写了一种原始生活情景并加以歌颂。这很适 合他这个孤独的“诗界之王”的心理需要,甚至“死亡”也成了他倾心的对象。因为生活在 一种自我封闭的境界中,物质生活对他来讲意义甚微。据他的朋友西川回忆:海子 没能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 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他的写作是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进行的。在西川的回忆里,海子只看过一 场电影——那是 1986 年的夏天,西川到昌平去看他,拉他去看了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 改编的苏联电影《白痴》。我们把海子的诗同他的生活情形结合起来,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海子希望生活在一种充满悲壮色彩的原始混沌状态之中,生活在死亡气息之中,生活在完全 脱俗的黑夜之中,“生活在圣洁之中”(海子日记语),但现实生活又屡屡使他失望,世俗的 欲望困扰着他,纠缠着他,使他常常处于两难境地。经过一番痛苦的拼杀,他终于绝望,于 是他消灭了象征各种世俗欲望的“十个海子”,摆脱了沦为世俗欲望奴隶的命运,而最终也 消灭了肉体的自己——1989 年 3 月 26 日,他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答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注:26岁的海子,被车轮精确地撕裂为两半,但他却不再衰老。 他的诗是蘸着青春之血写就,散发着6月麦地上空太阳的光芒。在麦地,在那痛苦的芒 上,我也险些被他滚烫的生命灼伤。 海子是先锋的诗人,但他还是无法回避他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血化育而成。他自觉的创 造着意象,用意象承载他的深层次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中国诗歌的意象群中,由海子骆 禾最先发现“麦子”这一意向。麦子之于中国正如向日葵之于欧洲。海子对中国诗坛的贡献 由此可见 麦子”平凡,却是由阳光、大地、农民三者创作的精品。由“麦子”这个主意象延伸 开去,可以铺展到村庄、农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从而形成一个意 象系统,几乎囊括了中国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经过海子天才的开发,我 们赫然发现“麦子”竟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共同的生命背景 由麦子自然到了麦地,海子写了“麦地”系列诗歌,“麦子”“麦地”等意象赫然列入中 国诗歌意象群从而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读了这首诗,就会有要再反复读她的冲动,也似乎没什么来由,这或许就是好诗的魔力所在 农耕文明的渐逝渐远,农耕文明的面目全非,农耕文明的支离破碎,都给海子以沉重的震 撼!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海子对农耕文明的变故的深深忧虑和不安。对于一个农民子弟 而在城市打工的我来说,工业机器对农业文明的侵蚀与颠覆是深有感触的! 麦地一一农业文明,别人一一工业机器,我一一有良知的农业文明崇尚者,太阳一一公正 太平的象征,神秘的质问者一一工业机器对农业文明的无知,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 说我两手空空一一我对农业文明所做的努力与挣扎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注: 26 岁的海子,被车轮精确地撕裂为两半,但他却不再衰老。 他的诗是蘸着青春之血写就,散发着 6 月麦地上空太阳的光芒。在麦地,在那痛苦的芒 上,我也险些被他滚烫的生命灼伤。 海子是先锋的诗人,但他还是无法回避他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血化育而成。他自觉的创 造着意象,用意象承载他的深层次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中国诗歌的意象群中,由海子骆一 禾最先发现“麦子”这一意向。麦子之于中国正如向日葵之于欧洲。海子对中国诗坛的贡献 由此可见。 “麦子”平凡,却是由阳光、大地、农民三者创作的精品。由“麦子”这个主意象延伸 开去,可以铺展到村庄、农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从而形成一个意 象系统,几乎囊括了中国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经过海子天才的开发,我 们赫然发现“麦子”竟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共同的生命背景。 由麦子自然到了麦地,海子写了“麦地”系列诗歌,“麦子”“麦地”等意象赫然列入中 国诗歌意象群从而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读了这首诗,就会有要再反复读她的冲动,也似乎没什么来由,这或许就是好诗的魔力所在 吧! 农耕文明的渐逝渐远,农耕文明的面目全非,农耕文明的支离破碎,都给海子以沉重的震 撼!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海子对农耕文明的变故的深深忧虑和不安。对于一个农民子弟 而在城市打工的我来说,工业机器对农业文明的侵蚀与颠覆是深有感触的! 麦地——农业文明,别人——工业机器,我——有良知的农业文明崇尚者,太阳——公正 太平的象征,神秘的质问者——工业机器对农业文明的无知,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 说我两手空空——我对农业文明所做的努力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