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子生产教学大纲 OUTLINE OF SEED PRODUCTION 课程编号:0927660 开课学期:第八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36学时(讲课30学时,试验6学时) 实习周(天)数:20周 学分: 2学分 教学对象:农学专业本科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原理。初步掌 握作物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作物良种繁育的最新方法、技 术和成就,初步具备从事作物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种子生产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体系和基本方法,品种审定的组织机构及一般程 序,初步掌握品种合理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我国良种繁育体制的发展和现状国内外良种繁育体制的类型及其发展 趋势,理解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体系。 理解作物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的理论,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掌握防杂保纯的 方法。了解良种繁有中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掌握用保纯法和提纯法生产原种的 规程和方法 掌握主要作物良种繁育的特点及其原种生产的程序和方法。杂交种的配制技 术及利用雄性不育配制杂交种的方法。 (二)能力、技能 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程序,杂交种的亲本繁殖与制种技术,育种 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技术,品种纯度的田间鉴定技术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概论课堂2.5学时 第一节作物良种繁育学的意义及其特点 (一)作物良种繁育学的意义 (二)作物良种繁育学的特点 第二节良种的概念(重点) (一)优良品种(课外)
1 作物种子生产教学大纲 OUTLINE OF SEED PRODUCTION 课程编号:0927660 开课学期:第八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 36 学时(讲课 30 学时,试验 6 学时) 实习周(天)数:20 周 学分:2 学分 一、教学对象:农学专业本科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原理。初步掌 握作物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作物良种繁育的最新方法、技 术和成就,初步具备从事作物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种子生产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体系和基本方法,品种审定的组织机构及一般程 序,初步掌握品种合理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我国良种繁育体制的发展和现状,国内外良种繁育体制的类型及其发展 趋势,理解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体系。 理解作物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的理论,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掌握防杂保纯的 方法。了解良种繁育中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掌握用保纯法和提纯法生产原种的 规程和方法。 掌握主要作物良种繁育的特点及其原种生产的程序和方法。杂交种的配制技 术及利用雄性不育配制杂交种的方法。 (二)能力、技能 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程序,杂交种的亲本繁殖与制种技术,育种 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技术,品种纯度的田间鉴定技术。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 概论 课堂 2.5 学时 第一节 作物良种繁育学的意义及其特点 (一)作物良种繁育学的意义 (二)作物良种繁育学的特点 第二节 良种的概念(重点) (一)优良品种(课外)
(二)优良种子 第三节种子商品的特殊性(课外》 (一)种子的开发周期长 (二)种子的寿命较短 (三)种子具有自身再生产的能力 (四)作物品种严格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五)从事种子活动具有复杂的技术性 (六)种子是容量巨大的科技载体 (七)良种在增产因素中的主导作用 (八)种子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计划性 第四节农作物品种变化的规律性重点) (一)农作物品种的新陈代谢规律性 (二)农作物品种的梯度推移规律性 (三)农作物品种区域适应规律性 (四)农作物品种的应用综合规律性 (五)农作物品种的反作用规律性 第五节建国以来我国良种繁育工作的主要成就(课外) 第六节国外良种繁育工作的概况(课外 第二章品种区域化鉴定 课堂1.5学时 第一节品种区域化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一)品种区域化鉴定的意义 (二)品种区域化鉴定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与方法 (一)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体系(课外) (二)区域化鉴定的方法(重点) (三)参试品种的评价(课外) (四)品种稳定性的测定(课外) 第三节生产试验、栽培试验及其他辅助性试验 (一)生产试验 (二)栽培试验 (三)其它辅助性试验 第三章品种审定 课堂2学时 第一节品种审定的组织机构及其任务(课外) 第二节报审品种的条件与报审材料的内容(重点)
2 (二)优良种子 第三节 种子商品的特殊性(课外) (一)种子的开发周期长 (二)种子的寿命较短 (三)种子具有自身再生产的能力 (四)作物品种严格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五)从事种子活动具有复杂的技术性 (六)种子是容量巨大的科技载体 (七)良种在增产因素中的主导作用 (八)种子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计划性 第四节 农作物品种变化的规律性(重点) (一)农作物品种的新陈代谢规律性 (二)农作物品种的梯度推移规律性 (三)农作物品种区域适应规律性 (四)农作物品种的应用综合规律性 (五)农作物品种的反作用规律性 第五节 建国以来我国良种繁育工作的主要成就(课外) 第六节 国外良种繁育工作的概况(课外) 第二章 品种区域化鉴定 课堂 1.5 学时 第一节 品种区域化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一)品种区域化鉴定的意义 (二)品种区域化鉴定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与方法 (一)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体系(课外) (二)区域化鉴定的方法(重点) (三)参试品种的评价(课外) (四)品种稳定性的测定(课外) 第三节 生产试验、栽培试验及其他辅助性试验 (一)生产试验 (二)栽培试验 (三)其它辅助性试验 第三章 品种审定 课堂 2 学时 第一节 品种审定的组织机构及其任务(课外) 第二节 报审品种的条件与报审材料的内容(重点)
第三节品种审定的程序与制度 (一)品种审定程序(课外) (二)品种定名登记(课外) (三)品种推广制度(重点) 第四章品种的合理利用 课堂2.5学时 第一节品种利用的最佳时期 (一)品种的自然寿命与经济寿命(重点、难点 (二)品种推广的年限 (三)我国品种更换迟缓的原因及其对策(课外) (四)延长品种的高效使用年限 第二节品种的区划,布局与搭配(重点) (一)品种的区划 (二)品种的布局与搭配(重点) 第三节良种与良法(重点) (一)良种良法必须配套 (二)良种良法如何配套 第五章良种繁育的任务与体系课堂2.5学时 第一节良种繁育的意义与任务(重点)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 (二)良种繁育的任务 (三)正确处理良种繁育工作中的辩证关系(课外) 第二节我国良种繁育工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良种繁育工作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良种繁育工作的成绩(课外) (三)我国现行的繁育体系(重点》 第三节种子产业化工程 (一)什么是种子产业化 (二)为什么要推进种子产业化 (三)种子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 (四)种子产业化的目标(重点) (五)推进种子产业化的作用 (六)如何组建中国种子集团总公司 第四节种子繁殖基地 (一)建立种子繁殖基地的意义
3 第三节 品种审定的程序与制度 (一)品种审定程序(课外) (二)品种定名登记(课外) (三)品种推广制度(重点) 第四章 品种的合理利用 课堂 2.5 学时 第一节 品种利用的最佳时期 (一)品种的自然寿命与经济寿命(重点、难点) (二)品种推广的年限 (三)我国品种更换迟缓的原因及其对策(课外) (四)延长品种的高效使用年限 第二节 品种的区划,布局与搭配(重点) (一)品种的区划 (二)品种的布局与搭配(重点) 第三节 良种与良法(重点) (一)良种良法必须配套 (二)良种良法如何配套 第五章 良种繁育的任务与体系 课堂 2.5 学时 第一节 良种繁育的意义与任务(重点)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 (二)良种繁育的任务 (三)正确处理良种繁育工作中的辩证关系(课外) 第二节 我国良种繁育工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良种繁育工作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良种繁育工作的成绩(课外) (三)我国现行的繁育体系(重点) 第三节 种子产业化工程 (一)什么是种子产业化 (二)为什么要推进种子产业化 (三)种子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 (四)种子产业化的目标(重点) (五)推进种子产业化的作用 (六)如何组建中国种子集团总公司 第四节 种子繁殖基地 (一)建立种子繁殖基地的意义
(二)种子繁殖基地的任务 (三)种子繁殖基地的形式 (四)建立特约种子繁殖基地的条件 第六章良种繁育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课堂5学时 第一节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 (一)良种繁育研究对象是作物品种群体(课外) (二)品种群体的纯与杂(课外) (三)品种群体的遗传平衡及影响平衡的因素(难点) (四)各类授粉方式作物群体遗传平衡的特点(重点) 第二节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重点)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危害 (四)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 第三节良种繁育的一般程序 (一)两种不同的良种繁育程序 (二)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一般程序 第四节提纯生产原种的方法 (一)关于“提纯复状”的评价(课外) (二)提纯生产原种的一般程序 (三)提纯法生产原种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保纯生产原种的方法 (一)育种家种子的概念 (二)育种家种子在良种繁育中的作用 (三)育种家种子的生产 (四)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 第七章良种繁育的农业技术(课外)1学时 第八章小麦良种繁育课堂3学时 第一节小麦良种繁育的特点(课外) 第二节提纯生产小麦原种的方法(重点) 第九章棉花良种繁育课堂4学时 第一节棉花良种繁育的特点(课外 第二节提纯法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重点, (一)三年三圃制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
4 (二)种子繁殖基地的任务 (三)种子繁殖基地的形式 (四)建立特约种子繁殖基地的条件 第六章 良种繁育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课堂 5 学时 第一节 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 (一)良种繁育研究对象是作物品种群体(课外) (二)品种群体的纯与杂(课外) (三)品种群体的遗传平衡及影响平衡的因素(难点) (四)各类授粉方式作物群体遗传平衡的特点(重点) 第二节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重点)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危害 (四)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 第三节 良种繁育的一般程序 (一)两种不同的良种繁育程序 (二)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一般程序 第四节 提纯生产原种的方法 (一)关于“提纯复状”的评价(课外) (二)提纯生产原种的一般程序 (三)提纯法生产原种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保纯生产原种的方法 (一)育种家种子的概念 (二)育种家种子在良种繁育中的作用 (三)育种家种子的生产 (四)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 第七章 良种繁育的农业技术(课外) 1 学时 第八章 小麦良种繁育 课堂 3 学时 第一节 小麦良种繁育的特点(课外) 第二节 提纯生产小麦原种的方法(重点) 第九章 棉花良种繁育 课堂 4 学时 第一节 棉花良种繁育的特点(课外) 第二节 提纯法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重点) (一)三年三圃制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
(二)自交混繁法生产棉花原种的程序和方法 第十章玉米良种繁育课堂4.5学时 第一节玉米良种繁育的特点(课外) 第二节亲本自交系的繁育 (一)自交系原种的保纯繁殖 (二)自交系的防杂保纯(课外) (三)自交系的提纯(重点) 1.独行测交提纯 2.穗行鉴定提纯(课外) (四)提高自交系产量的技术(课外) 第三节玉米杂交种的配制(重点) (一)选地隔离 (二)规格播种 (三)去杂去劣 (四)去雄授粉 (五)分收分藏 第四节利用雄性不育性配制玉米杂交种 (一)玉米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以及三系间的关系(课外) (二)利用雄性不育性的优点(课外) (三)三系配套利用的全不育化制种方案(重点) 第十一章甜菜良种繁育课堂1.5学时 第一节概述(课外)》 第二节甜菜良种繁育制度和体系 (一)良种繁育制度 1.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制度 (1)三级繁育制度(重点) (2)改良三级繁育制(课外 (3)甜菜两级繁育制(课外) 2.良种繁育中的杂交制种 (1)二倍体品种内杂交制种(课外) (2)多倍体品种的杂交制种 ①多倍体生产用种的配制(课外》 ②杂交种亲本的育种家种子及原种的繁殖(重点) 3.利用雄性不育系的杂交制种(课外)
5 (二)自交混繁法生产棉花原种的程序和方法 第十章 玉米良种繁育 课堂 4.5 学时 第一节玉米良种繁育的特点(课外) 第二节 亲本自交系的繁育 (一)自交系原种的保纯繁殖 (二)自交系的防杂保纯(课外) (三)自交系的提纯(重点) 1.穗行测交提纯 2.穗行鉴定提纯(课外) (四)提高自交系产量的技术(课外) 第三节 玉米杂交种的配制(重点) (一)选地隔离 (二)规格播种 (三)去杂去劣 (四)去雄授粉 (五)分收分藏 第四节 利用雄性不育性配制玉米杂交种 (一)玉米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以及三系间的关系(课外) (二)利用雄性不育性的优点(课外) (三)三系配套利用的全不育化制种方案(重点) 第十一章 甜菜良种繁育 课堂 1.5 学时 第一节 概述(课外) 第二节 甜菜良种繁育制度和体系 (一)良种繁育制度 1.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制度 (1)三级繁育制度(重点) (2)改良三级繁育制(课外) (3)甜菜两级繁育制(课外) 2.良种繁育中的杂交制种 (1)二倍体品种内杂交制种(课外) (2)多倍体品种的杂交制种 ①多倍体生产用种的配制(课外) ②杂交种亲本的育种家种子及原种的繁殖(重点) 3.利用雄性不育系的杂交制种(课外)
4.良种繁育中品种纯度的保持(课外) (二)良种繁有体系(课外) 第三节良种繁育技术(课外)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田间实践、参观等,并采用 多媒体电化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内容的教 学。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采用引导思维及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听 课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体现教学内容 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对某些内容也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加强作物种子生产学实践环节尚需探讨 按照现行教学计划,学生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及暑期进行,这时学生尚未学 习作物种子生产学,而且实习地点全在没有育种及种子生产内容的大田生产连队, 种子生产学的实习内容无法完成。而种子生产学教学安排在第八学期,且第八学 期在六月上旬即全部结束教学活动,有关棉花、玉米育种的实习课内容与难保证。 所以,必须探索保证与加强作物育种学实践环节的措施。 (一)注意纠正数材中的问颗 另外教材中有些术语与国家技术监督局最新发布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所 解释的不一致,应予以纠正。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也应以最新发布的标准予以纠 正。 有些课外学时内容也是测试的内容,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凡教材内缺少的内 容,而教学大纲中规定与学生学习、考试有关的部分应特别给学生讲解清楚。 六、测试内容与方法 1.测试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 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体系和基本方法,品种审定的组织机构及一般程 序,初步掌握品种合理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我国良种繁育体制的发展和现状,国内外良种繁育体制的类型及其发展 趋势,理解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体系。 理解作物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的理论,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掌握防杂保纯的 方法。了解良种繁育中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掌握用保纯法和提纯法生产原种的 6
6 4.良种繁育中品种纯度的保持(课外) (二)良种繁育体系(课外) 第三节 良种繁育技术(课外)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田间实践、参观等,并采用 多媒体电化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内容的教 学。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采用引导思维及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听 课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体现教学内容 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对某些内容也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加强作物种子生产学实践环节尚需探讨 按照现行教学计划,学生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及暑期进行,这时学生尚未学 习作物种子生产学,而且实习地点全在没有育种及种子生产内容的大田生产连队, 种子生产学的实习内容无法完成。而种子生产学教学安排在第八学期,且第八学 期在六月上旬即全部结束教学活动,有关棉花、玉米育种的实习课内容与难保证。 所以,必须探索保证与加强作物育种学实践环节的措施。 (二)注意纠正教材中的问题 另外教材中有些术语与国家技术监督局最新发布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所 解释的不一致,应予以纠正。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也应以最新发布的标准予以纠 正。 有些课外学时内容也是测试的内容,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凡教材内缺少的内 容,而教学大纲中规定与学生学习、考试有关的部分应特别给学生讲解清楚。 六、测试内容与方法 1. 测试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 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品种区域化鉴定的组织体系和基本方法,品种审定的组织机构及一般程 序,初步掌握品种合理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我国良种繁育体制的发展和现状,国内外良种繁育体制的类型及其发展 趋势,理解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体系。 理解作物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的理论,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掌握防杂保纯的 方法。了解良种繁育中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掌握用保纯法和提纯法生产原种的
规程和方法。 掌握主要作物良种繁育的特点及其原种生产的程序和方法。杂交种的配制技 术及利用雄性不育配制杂交种的方法。 2.能力、技能 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生育期的鉴定技术,杂种后代 的田间单株选择技术,产量试验的田间试验设计和综合评定技术。田间和室内的 考种技术。 学会主要农作物的种、亚种、类型和品种的识别技术:抗逆性、抗病虫性、 育性、品质和田间品种纯度的鉴定技术。 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的育种程序及良种繁育程序,杂交种的亲本繁殖与制种 技术,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技术。 (二)测试内容 第一章概论 良种的概念,优良种子具备的条件,农作物品种变化的规律性。 第二章品种区域化鉴定 品种区域化鉴定的概念、作用和主要任务。区域化鉴定的方法。生产试验、 栽培试验和其他辅助性试验的必要性及方法。 第三章品种审定 品种审定的必要性。报审品种的条件,报审材料的内容,品种推广制度。 第四章品种的合理利用 品种的自然寿命与经济寿命,品种的推广年限及延长品种高效使用年限。品 种区划和品种布局与搭配的概念。品种合理布局与搭配的方法、作用及应注意的 问颗。良种良法必须西配套,如何配套。 第五章良种繁育的任务与体系 品种更新和品种更换的含义,良种繁育的任务,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体系,种 子产业化的含义,种子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种子产业化的目标及其含义。种子 繁殖基地的任务、形式、条件。 第六章良种繁育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农作物品种群体的分类,各类授粉方式作物群体遗传平衡的特点。品种混杂 退化的概念,原因及防止措施。重复繁殖程序和循环选择程序。两种繁殖程序比 较,良种繁育的程序,育种家种子,原种和良种的概念。原种的标准及来源,提纯 生产原种的一般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育种家种子的标准及在良种繁育中的作 用。有种家种子的生产方法。用育种家种子繁殖原种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良种繁育的浓技术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耕作栽培技术特点
7 规程和方法。 掌握主要作物良种繁育的特点及其原种生产的程序和方法。杂交种的配制技 术及利用雄性不育配制杂交种的方法。 2.能力、技能 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生育期的鉴定技术,杂种后代 的田间单株选择技术,产量试验的田间试验设计和综合评定技术。田间和室内的 考种技术。 学会主要农作物的种、亚种、类型和品种的识别技术;抗逆性、抗病虫性、 育性、品质和田间品种纯度的鉴定技术。 初步掌握主要农作物的育种程序及良种繁育程序,杂交种的亲本繁殖与制种 技术,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技术。 (二)测试内容 第一章 概论 良种的概念,优良种子具备的条件,农作物品种变化的规律性。 第二章 品种区域化鉴定 品种区域化鉴定的概念、作用和主要任务。区域化鉴定的方法。生产试验、 栽培试验和其他辅助性试验的必要性及方法。 第三章 品种审定 品种审定的必要性。报审品种的条件,报审材料的内容,品种推广制度。 第四章 品种的合理利用 品种的自然寿命与经济寿命,品种的推广年限及延长品种高效使用年限。品 种区划和品种布局与搭配的概念。品种合理布局与搭配的方法、作用及应注意的 问题。良种良法必须配套,如何配套。 第五章 良种繁育的任务与体系 品种更新和品种更换的含义,良种繁育的任务,我国现行的良种繁育体系,种 子产业化的含义,种子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种子产业化的目标及其含义。种子 繁殖基地的任务、形式、条件。 第六章 良种繁育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农作物品种群体的分类,各类授粉方式作物群体遗传平衡的特点。品种混杂 退化的概念,原因及防止措施。重复繁殖程序和循环选择程序。两种繁殖程序比 较,良种繁育的程序,育种家种子,原种和良种的概念。原种的标准及来源,提纯 生产原种的一般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育种家种子的标准及在良种繁育中的作 用。育种家种子的生产方法。用育种家种子繁殖原种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良种繁育的农业技术,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耕作栽培技术特点
第八章小麦良种繁育 小麦良种繁育的特点及提纯生产小麦原种的方法 第九章棉花良种繁育 棉花良种繁育的特点及三年三圃制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 自交混繁法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 第十章玉米良种繁育 玉米良种繁育的特点,自交系原种的保纯繁殖,自交系防杂保纯的方法,自交 系的穗行测交提纯法生产原种的方法。玉米杂交种的配制。三系配套利用的全不 育化制种方案 第十二章甜菜良种繁育 甜菜良种繁育的特点,甜菜三级繁育制度的方法,多倍体品种杂交种亲本的 超级原种及原种的繁殖, (三)测试方式 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 2.判断题 3.填空题 4.选择题 5.问答颗 评分标准: 期终考试成绩占80%,实验课成绩占10%,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讨论,综合表现)占10%。 七、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为本校作物育种教研室编的作物良种繁育学。 主要参考教材:1991年.杜鸣密主编的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 大纲制定者:农科系作物有种教研室 大纲审定者:农学系 大纲批准者:农学院 2004年5月17日
8 第八章 小麦良种繁育 小麦良种繁育的特点及提纯生产小麦原种的方法 第九章 棉花良种繁育 棉花良种繁育的特点及三年三圃制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 自交混繁法生产棉花原种的方法。 第十章 玉米良种繁育 玉米良种繁育的特点,自交系原种的保纯繁殖,自交系防杂保纯的方法,自交 系的穗行测交提纯法生产原种的方法。玉米杂交种的配制。三系配套利用的全不 育化制种方案。 第十二章 甜菜良种繁育 甜菜良种繁育的特点,甜菜三级繁育制度的方法,多倍体品种杂交种亲本的 超级原种及原种的繁殖。 (三)测试方式 试卷结构: 1. 名词解释 2. 判断题 3. 填空题 4. 选择题 5. 问答题 评分标准: 期终考试成绩占 80%,实验课成绩占 10%,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讨论,综合表现)占 10%。 七、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为本校作物育种教研室编的作物良种繁育学。 主要参考教材:1991 年.杜鸣銮主编的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 大纲制定者:农科系作物育种教研室 大纲审定者:农学系 大纲批准者:农学院 2004 年 5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