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新店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积累与运用(4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1)鱼凫 (2)吮 )暮砧 (4)崔wei (5)ping 崖转石 (6)青 zhong (7)鈿头银bi (8)须yu 2.名著阅读(21分)(填空题每空1分) (1)《红楼梦》原名 该书以 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有:林黛玉、薛宝钗、王煕凤、妙玉、贾巧姐、 李纨、秦可卿、史湘云、还有 (四春) (3)《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 性命”,这个人是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 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4分) 、《红楼梦》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岀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涼心境,于是 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 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B、《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红楼女子结社吟诗,反映 了她们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在“海棠社”中黛玉所咏的《杏帘在望》“魁夺菊花诗”,被元 妃指为众诗之冠。 C、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贾家四姐妹谐“原应叹息”的音;贾宝玉神 游太虚幻境时,饮“千红一窟(哭)”茶,饮“万艳同杯(悲)”酒,判词歌曲都在暗示红楼女子悲惨的命 运。这样的手法贯穿全书。 D、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 自云守拙”,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这些都是对薛宝钗的描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 秀的典型。 E、“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婚姻:“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 话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宝玉就是无材补天弃于青埂峰的那块顽石的化身 (5)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2分 A、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6)语用题:请用《红楼梦》的知识对对联。(你所对的对联必须包含《红楼梦》的知识,4分)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3.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每句1分,错漏字不得分,共20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2)江间波浪兼天涌, ,不尽长江滚滚来 (4)千呼万唤始出来
1 厦门市新店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45 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 分) ⑴鱼凫. ⑵吮. 血 ⑶暮砧. ⑷崔 wéi ⑸pīng 崖转石 ⑹青 zhǒng ⑺鈿头银 bì ⑻须 yú 2.名著阅读(21 分)(填空题每空 1 分) ⑴《红楼梦》原名 ,该书以 、 、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 心,以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⑵《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妙玉、贾巧姐、 李纨、秦可卿、史湘云、还有 、 、 、 (四春)。 ⑶《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 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 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____________。 ⑷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4 分) A 、《红楼梦》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涼心境,于是 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 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B、《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红楼女子结社吟诗,反映 了她们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在“海棠社”中黛玉所咏的《杏帘在望》“魁夺菊花诗”,被元 妃指为众诗之冠。 C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贾家四姐妹谐“原应叹息”的音;贾宝玉神 游太虚幻境时,饮“千红一窟(哭)”茶,饮“万艳同杯(悲)”酒,判词歌曲都在暗示红楼女子悲惨的命 运。这样的手法贯穿全书。 D、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 自云守拙”,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这些都是对薛宝钗的描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 秀的典型。 E、“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婚姻;“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 话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宝玉就是无材补天弃于青埂峰的那块顽石的化身。 ⑸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 )2 分 A、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⑹语用题:请用《红楼梦》的知识对对联。(你所对的对联必须包含《红楼梦》的知识,4 分) 多愁善感, 黛玉悲葬花。 , 。 3.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每句 1 分,错漏字不得分,共 20 分) ⑴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⑵江间波浪兼天涌, 。 ⑶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⑷千呼万唤始出来,
,孤舟一系故园心。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雨兴焉。 生长明妃尚有村。 0转轴拨弦三两声 ①D沧海月明珠有泪, 2 无复鸡人报晓筹 3剑阁峥嵘而崔嵬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①5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内古诗文阅读(26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 (1)可以横绝峨嵋巅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但见悲鸟号古木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君子生非异也(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8)金就砺则利( (9)青取之于蓝( )00而青于蓝(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04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05吾尝终日而思矣 )0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列四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所守或匪亲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道”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下列四句中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2分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使人听此凋朱颜 10.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 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 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髙》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
2 ⑸ ,孤舟一系故园心。 ⑹别有幽愁暗恨生, 。 ⑺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⑻ ,风雨兴焉。 ⑼ ,生长明妃尚有村。 ⑽转轴拨弦三两声, 。 ⑾沧海月明珠有泪, 。 ⑿ ,无复鸡人报晓筹。 ⒀剑阁峥嵘而崔嵬, , 。 ⒁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⒂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26 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8 分) ⑴可以横绝..峨嵋巅( ) 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⑶但.见悲鸟号古木( ) ⑷侧身西.望长咨嗟( ) 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⑹君子生.非异也( ) ⑺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⑻金就.砺则利( ) ⑼青取之于.蓝( ) ⑽而青于.蓝 ( ) ⑾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⑿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⒀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⒂吾尝终日而.思矣( ) ⒃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列四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2 分 A.所守或匪亲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道”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 分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下列四句中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的是( )2 分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使人听此凋.朱颜 10. 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 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 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
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1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 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 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 色调暗淡。 “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 了送别时的 凄凉愁慘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 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 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 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9分) 13.课外古诗鉴赏(9分) 夜筝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B.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C.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己经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D.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2)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 哪几句诗?3分 (3)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 不同。3分 4.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 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 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 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血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 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 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
3 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1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 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 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 ‘“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的 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 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 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 “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9 分) 13.课外古诗鉴赏(9 分)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⑴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B.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C.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已经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D.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⑵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 哪几句诗?3 分 ⑶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 不同。3 分 14.课外文言文阅读(10 分) 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 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 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 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 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 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
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 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 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蚤:通“早” C.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素悍勇而轻齐 B.遂成竖子之名 劳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其孰能讥之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4)翻译下列两句(4分) 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②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四、作文(60分) 15.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 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 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8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错别字一个扣
4 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 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 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蚤:通“早” C.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 A.素悍勇而.轻齐 B.遂成竖子之.名 劳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其.孰能讥之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⑷翻译下列两句(4 分) ①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②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四、作文(60 分) 15.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 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 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字数不少于 800 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错别字一个扣 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