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公共课程牧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代码:GZZ019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 课程总学分:3 理论学分:2.5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课程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和领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革命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做到知晓“两个了解”、懂得“四个选择“,即: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么选择了马 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2。本课程主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与光明前 景为基本脉络,讲述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 应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与中国苏维埃运 动的兴起、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命运的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等到重大历史事件等到内容。币过发掘课程的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章节 散学内容 学时 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 备注 导言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任务和要求中国 线上线下 上编综述 在近代落伍的原因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不见面教 11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代码:GZZ019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 课程总学分:3 理论学分:2.5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课程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和领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革命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做到知晓“两个了解”、懂得“四个选择“,即: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么选择了马 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2.本课程主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与光明前 景为基本脉络,讲述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 应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与中国苏维埃运 动的兴起、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命运的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等到重大历史事件等到内容。通过发掘课程的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 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 备注 导言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4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任务和要求中国 在近代落伍的原因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 线上线下 不见面教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成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学+多媒体 教学重点:折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与结征 教学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线上线下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 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 不见面製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 学+多媒体 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 教学要求 解当时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 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 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线上线下 不见面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教学重点: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 学+多媒体 探素 路的早期探素 教学难点: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政良辽 教学+讨论 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 式牧学 家富强 教学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采用讨论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 数学重点: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 第三章 制制度的终结 进步性 式教学方 教学难点: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际环境、 社会背景和历史主题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 多媒体 合历中条件 教学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产生的三种建 国方案 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济改治背景 第四章 思想文化环境和历史意义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 多媒体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求:了解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因、过 第五章 程和意义 多媒体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毛泽东的贡献、延安整风 教学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教学要求:了解抗战的基本脉络和历史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多媒体 教学难点: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 教学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战争的起 因、过程和结局 采用讨论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式教学方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 法 的洗择。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起因 采用讨论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2 发展阶段和巨大成就 教学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法 2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2 - 成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 学+多媒体 教学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 争 4 教学要求: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 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 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线上线下 不见面教 学+多媒体 教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探索 3 教学要求:了解当时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 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 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教学重点: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 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难点: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良还 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 线上线下 不见面教 学+多媒体 教学+讨论 式教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 3 教学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点: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 进步性 教学难点: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 采用讨论 式教学方 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际环境、 社会背景和历史主题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 社会历史条件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产生的三种建 国方案 多媒体 教学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 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济政治背景、 思想文化环境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多媒体 教学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 教学要求:了解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因、过 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毛泽东的贡献、延安整风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多媒体 教学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争 4 教学要求:了解抗战的基本脉络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 教学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 教学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战争的起 因、过程和结局。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 采用讨论 式教学方 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2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起因、 发展阶段和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采用讨论 式教学方 法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牧学大纲 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中国梦、新时代。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联 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变化等。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起因、过程、特 占知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采用讨论 第八章 2 在中国的确立 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式教学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要求: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1 曲折性和成就性 多媒体 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探索成果、建设成就 教学 教学难点:发生严重曲折的原因 教学要求: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发展进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中共 一届 中全会 改革开放的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阶段和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及 多媒体 第十章 4 的开创与持续发展 其意义 教学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联系、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联系 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与推进 教学要求: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的成就,明确国家顶层设计下的总体布局和战 略布局,正确认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了 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奋斗,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认同感和责任担当。 采用讨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式教学 第十一章 4 就,明确新时代到来的历史必然性和国家战略布与多媒体 进入新时代 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学生的个人梦与中教学相结 国梦结合起米,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实现中 合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齐心奋斗。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既 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让学生正确认知个人与国 家命运之间的关联,并且带者历史感与历史的自 微,认同背和国家的复兴计。 合 计 0 3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3 - 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中国梦、新时代。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联 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变化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 2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起因、过程、特 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采用讨论 式教学方 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发展 1 教学要求: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 曲折性和成就性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探索成果、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发生严重曲折的原因 多媒体 教学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开创与持续发展 4 教学要求: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发展进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发 展阶段和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及 其意义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联系、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联系 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与推进 多媒体 教学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4 教学要求: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的成就,明确国家顶层设计下的总体布局和战 略布局,正确认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了 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奋斗,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认同感和责任担当。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成 就,明确新时代到来的历史必然性和国家战略布 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学生的个人梦与中 国梦结合起来,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齐心奋斗。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既 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让学生正确认知个人与国 家命运之间的关联,并且带着历史感与历史的自 觉,认同党和国家的复兴计划。 采用讨 论式教学 与多媒体 教学相结 合 合 计 40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教材每章附录的“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讨论:课堂讨论4次,要求学生事先搜集和阅读材料并写好发言提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讨论 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4.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和电子邮箱 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5.写作:婴求学生至少完成1篇论文,教师批改、评讲。论文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6.视频: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课时可结合相关视频(例如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厉害了我 的国》等。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总评成绩 =20%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60%期末成绩。 实施混合式教学后,课程成绩=20%平时成绩+20%实践报告或线上成绩+60%期末成绩。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参考书目: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 运动》(上 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 李侃、龚书译 《中 近代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真:《动荡中的同盟一一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廖盖隆:《全国解放战争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李新:《国民革命的兴起(1923一19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板 费正洁:《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费正清等 《剑桥 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196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4 -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教材每章附录的“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讨论:课堂讨论 4 次,要求学生事先搜集和阅读材料并写好发言提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讨论 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4.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和电子邮箱 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 1 次。 5.写作:要求学生至少完成 1 篇论文,教师批改、评讲。论文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6.视频: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课时可结合相关视频(例如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厉害了我 的国》等。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总评成绩 =20%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60%期末成绩。 实施混合式教学后,课程成绩=20%平时成绩+20%实践报告或线上成绩+60%期末成绩。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参考书目: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 年.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 年. 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5 年版.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王真:《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廖盖隆:《全国解放战争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李新:《国民革命的兴起(1923—19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 月 18 日)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牧学大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执笔人:贺尧夫 市核人:王善 批准人:张云阁 审定时间:2020年2月20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2.课程代码:GZZ019 3.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口学科基础课程口专业课程口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口必修课 口选修课 5.课程属性:口独立设课口课内实践 6.课程总学时:48 总学分:3 实践学时:8 实践学分:1 7.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一、实践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和领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革命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二、实践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实现《纲要》课进入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能力的基本方式。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这一途径,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 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指导人生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全面理解《纲要》课堂上学习的基本史实、基本结论。 2.深入了解国史、国情,以史为鉴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正当性、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特别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历史由来或历史 根源,提高认识重大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 4.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想。 三、实践教学基本理论及原则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5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2017 年版。 执笔人:贺尧夫 审核人:王善 批准人:张云阁 审定时间: 2020 年 2 月 20 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 2.课程代码:GZZ019 3.课程类别:公共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课内实践 6.课程总学时: 48 总学分:3 实践学时: 8 实践学分:1 7.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一、实践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和领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革命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二、实践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实现《纲要》课进入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能力的基本方式。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这一途径,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 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指导人生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全面理解《纲要》课堂上学习的基本史实、基本结论。 2.深入了解国史、国情,以史为鉴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正当性、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特别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历史由来或历史 根源,提高认识重大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 4.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想。 三、实践教学基本理论及原则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救学大纲 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时,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来确定,不搞形 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转化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四、实践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节和社会实践教学组成。 1.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1)演讲、辩论和讨论。紧扣课程内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演讲、讨论,对社会焦点问题 开展辩论,主要是对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或学生根据兴趣的内容制作成PPT,然后上台讲授等多种实践 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方式。 且体要求:根据其一的进授重占,社会热点和点问题,事先确定论主题,前一次课通知学生,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写出发言提纲 作必的。后由玫避行。纺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时论时以学生为主,其至由学生主持,教 (2)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教师必须先行观摩,掌握相关影像资料的主要内容和精 神实质,以利引导学生观看好影像资料,并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影像资料必须具有针对性或相关性。 具体要求:学生在观后要进行发言,谈观后感,并形成文字材料上交任课教师。 2.校园实践教学环节 (1)研读史学名家著作。阅读史学名家著作,培养学生阅读史学名著的习惯和能力,加深对国史国 情的认识。 (2)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建设校园文化,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学 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要求:每人至少参与一次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五四”纪念活动、“十一” 庆祝活动、国庆活动等,撰写一篇参与活动的体会或心得。任课教师根据所写的文稿评定成绩 3.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1)实践基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了解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 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史、国情。 具体要求:实践基地考察结束后,均由学生自拟题目,写出相应的活动感想、学习心得、考察见闻、 实践收获等书面总结。任课教师根据考察报告或实践总结评定成绩。 (2)社会实践调研。根据社会的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设置实践活动的主题,学生以3-5人为一 6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6 - 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时,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来确定,不搞形 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转化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3.时效性原则。《纲要》课的实践实践活动要讲求时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新,要紧跟时事,要反 映现实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四、实践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节和社会实践教学组成。 1.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1)演讲、辩论和讨论。紧扣课程内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演讲、讨论,对社会焦点问题 开展辩论,主要是对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或学生根据兴趣的内容制作成 PPT,然后上台讲授等多种实践 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要求:根据某一章的讲授重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事先确定讨论主题,前一次课通知学生,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写出发言提纲,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时以学生为主,甚至由学生主持,教师 作必要的引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2)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教师必须先行观摩,掌握相关影像资料的主要内容和精 神实质,以利引导学生观看好影像资料,并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影像资料必须具有针对性或相关性。 具体要求:学生在观后要进行发言,谈观后感,并形成文字材料上交任课教师。 2.校园实践教学环节 (1)研读史学名家著作。阅读史学名家著作,培养学生阅读史学名著的习惯和能力,加深对国史国 情的认识。 具体要求:每人撰写一篇读书报告。其基本格式:阅读篇名、简要背景、主要内容、典型观点、评论 体会。任课教师根据读书笔记的情况评定成绩。 (2)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建设校园文化,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学 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要求:每人至少参与一次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五四”纪念活动、“十一” 庆祝活动、国庆活动等,撰写一篇参与活动的体会或心得。任课教师根据所写的文稿评定成绩。 3.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1)实践基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了解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 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史、国情。 具体要求:实践基地考察结束后,均由学生自拟题目,写出相应的活动感想、学习心得、考察见闻、 实践收获等书面总结。任课教师根据考察报告或实践总结评定成绩。 (2)社会实践调研。根据社会的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设置实践活动的主题,学生以 3-5 人为一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牧学大纲 组开展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论文或报告。 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践教学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就问题查阅资料,进行参观、讨论、访 五、实践教学主要设备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包括:活动场 所、交通工具、数码相机、移动优盘、笔记本电脑等。 六、实贱教学项目的设置及内容提要 序号实践 教学 实践 实践 每组 备注 类型 内容 环节学时 人数 课堂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讨论 上编 实践 2 10 综述 课堂 第 南海主权及相关历史问颗 10 实践 章 课堂 第 几次早期探索运动的共性及其意义 10 实践 竞 网络 第三 电影《辛亥革命》观感 10 实践 音 课堂 中编 5 世界局势与中国革命的联系 2 10 实践 综述 校园 第四 6 历史剧表演 2 10 实践 安 社会 第五 参观海南红色文化实践基地 10 实践 章 社会 第入 参观海南红色文化实践基地 10 实践 章 网络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七 10 实践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 章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7 - 组开展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论文或报告。 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践教学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就问题查阅资料,进行参观、讨论、访 谈等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做出分析;形成文字或制作成电子文档;以论文的形式作为社会实践成 果。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实践的成果评定成绩。 五、实践教学主要设备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包括:活动场 所、交通工具、数码相机、移动优盘、笔记本电脑等。 六、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及内容提要 序号 实践 类型 教学 内容 实践 环节 实践 学时 每组 人数 备注 1 课堂 实践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讨论 上编 综述 2 10 2 课堂 实践 南海主权及相关历史问题 第一 章 2 10 3 课 堂 实践 几次早期探索运动的共性及其意义 第二 章 2 10 4 网络 实践 电影《辛亥革命》观感 第三 章 2 10 5 课堂 实践 世界局势与中国革命的联系 中编 综述 2 10 6 校园 实践 历史剧表演 第四 章 2 10 7 社会 实践 参观海南红色文化实践基地 第五 章 2 10 8 社会 实践 参观海南红色文化实践基地 第六 章 2 10 9 网络 实践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 第七 章 2 10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校园 拍摄微电影 下编 2 10 实践 综述 网络 第八 电影《建国大业》观感 10 实践 章 从历史亲历者的口中探寻反右运动、大跃进运 社会 第九 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 2 实践 化大革命运动的情况及其反思 从衣食住行的微观角度感知改革开放40年以来 社会 第十 13 的中国社会的变化 2 5 实践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基地 通过访谈录和调查报告,让学生走进历史 现场,亲身体察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 社会 大变化,进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第十 2 实践 变化,针对某些群体或者阶层进行调研,将海 一章 南区域史置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考量,形成实 践论文。 注:任课教师在14个实践教学项目中选4个,要求涵盖课堂实 、网络实贱、校园实贱、社会实践 并达到8学时。另外,还应该根据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新的实践教学的主题。 七、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要求 学生的社会考察、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事迹材料、论文写作、模拟时事报道 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度 1.格式(包括语法格式和文本格式)规范,书写规范。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4.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5。社会考察、调查报告,应附有实践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听报告之记录、参观记录等材料。 6.字数 少于3000字 7.学生在每一阶段完成的各种形式的成果材料,必须打印或手写在统一制式的4纸上,作为评分、 检查的依据。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采取百分制,按20%的比重计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总成绩。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8 - 10 校园 实践 拍摄微电影 下编 综述 2 10 11 网络 实践 电影《建国大业》观感 第八 章 2 10 12 社会 实践 从历史亲历者的口中探寻反右运动、大跃进运 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 化大革命运动的情况及其反思 第九 章 2 5 13 社会 实践 从衣食住行的微观角度感知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 的中国社会的变化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基地 第十 章 2 5 14 社会 实践 通过访谈录和调查报告,让学生走进历史 现场,亲身体察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 大变化,进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变化,针对某些群体或者阶层进行调研,将海 南区域史置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考量,形成实 践论文。 第十 一章 2 5 注:任课教师在 14 个实践教学项目中选 4 个,要求涵盖课堂实践、网络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 并达到 8 学时。另外,还应该根据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新的实践教学的主题 。 七、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要求 学生的社会考察、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事迹材料、论文写作、模拟时事报道 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1.格式(包括语法格式和文本格式)规范,书写规范。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4.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5.社会考察、调查报告,应附有实践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听报告之记录、参观记录等材料。 6. 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7.学生在每一阶段完成的各种形式的成果材料,必须打印或手写在统一制式的 A4 纸上,作为评分、 检查的依据。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采取百分制,按 20%的比重计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总成绩。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牧学大纲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8年. 执笔人:贺尧夫 审核人:王善 批准人:张云阁 审定日期:2019年2月20日 按照教材为体系进行课程录制,分为12个单元,具体如下,作为课堂教学设计依据, 绪章:导言和上编综述(9个任务点) 0.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1 0.2.如何学好中国近现代史1 0.3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3 0.3.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明 0.3.2中国封建社会由吕盛到衰落 0.3.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0.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2 0.4.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0.4.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0.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2 0.5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0.52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6个任务点) 1.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 11.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武装侵略 1.13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后果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1 1.2.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2 13.1反对外来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9个任务点) 2.1天平天国运动3 2.1.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12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2.13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局限 2.2洋务运动3 9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9 -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执笔人:贺尧夫 审核人:王善 批准人:张云阁 审定日期:2019 年 2 月 20 日 按照教材为体系进行课程录制,分为 12 个单元,具体如下,作为课堂教学设计依据: 绪章:导言和上编综述 (9 个任务点) 0.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 0.2.如何学好中国近现代史 1 0.3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3 0.3.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明 0.3.2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0.3.3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0.4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 2 0.4.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0.4.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0.5.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 0.5.1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0.5.2 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6 个任务点) 1.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1.1.1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2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武装侵略 1.1.3 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后果 1.2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1 1.2.1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 1.3.1 反对外来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3.2 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9 个任务点) 2.1 天平天国运动 3 2.1.1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1.2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2.1.3 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局限 2.2 洋务运动 3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2.2.1洋务运动的兴起 2.2,2洋务派的求富求强 2.2.3洋务运动的成与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天折3 2.31早起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 2.32县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2.3.3戊戌维新运动失的原因与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6个任务点) 3.1辛亥革命操发的历史条件2 3.1.】中国危机加深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出现 3.12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理论的构建 3.2民族民主的革命事迹2 3.2.1早期起义及革命斗士 3.2.2清朝封建统治解体 3.3辛亥革命的历史性成败2 3.3.1辛亥革命的成就及历史意义 3.3.2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0个任务点) 4.1.综述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3 41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412“三座大山”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4.1.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4.2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过程3 42.1新文化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2.3五四运动 4.3中国共产党诞生2 4.3.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4.3.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4.4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及大革命的失败2 4.4.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4.2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6个任务点) 5.1国民党政权的建立1 5.2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 10
海南大学公共课程教学大纲 - 10 - 2.2.1 洋务运动的兴起 2.2.2 洋务派的求富求强 2.2.3 洋务运动的成与败 2.3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3 2.3.1 早起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 2.3.2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2.3.3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 个任务点) 3.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 3.1.1 中国危机加深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出现 3.1.2 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理论的构建 3.2 民族民主的革命事迹 2 3.2.1 早期起义及革命斗士 3.2.2 清朝封建统治解体 3.3 辛亥革命的历史性成败 2 3.3.1 辛亥革命的成就及历史意义 3.3.2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10 个任务点) 4.1.综述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3 4.1.1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4.1.2 “三座大山”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4.1.3 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4.2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过程 3 4.2.1 新文化运动 4.2.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2.3 五四运动 4.3 中国共产党诞生 2 4.3.1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4.3.2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4.4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及大革命的失败 2 4.4.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4.2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个任务点) 5.1 国民党政权的建立 1 5.2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