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4:马关谈判 【案例呈现】 马关谈判正式开始,李鸿章首谓中日“总以永好为是,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 必于东(日本)有益”,彼此“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 白种之民所侵蚀”,接着对日本的进步和谈判对手伊藤博文的功绩大表赞赏,又论东西洋形 势,以“兄弟阋墙”相戒。二次谈判,日本提出苛刻的停战条件,李鸿章再度解说:“中日 系切近邻邦,岂能长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我好,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 国上下伤心,即和亦能持久。”三次谈判,他劝日本“回头”“少走几步,不亦可乎?” 正式和约谈判中,日本提出割地、赔款、重订商约等要求,李鸿章在答复的说贴中,谓 “如勒令中国照办,不但不能杜绝争端,且必令日后两国争端纷纷而起,子孙永成仇敌”“为 彼此臣民深谋远虑,自应立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之约”“屹然为亚洲东方筑一长城,不受欧 洲各国之狎侮。日本如不此之图,徒将一时兵力,任情需索,则中国臣民势必尝胆卧薪,力 筹报复,东方两国,同室操戈,不相援助,适来外人之攘夺耳”。并提出忠告:“极盼约章一 切妥善,毫无流弊.两国民生后来数世之造化命运,皆在两国全权大臣掌握之中。.今 日赔费数目或多或少,今日思得兵力所到之地,以增幅员,或广或狭,皆属无关紧要。至于 中日两国官民,日后或永远和好,或永远相仇,则有关于日本之国计民生者甚大。”他希望 使“将来嫌隙无从而生,衅端无从而起”,两国百姓“永远和睦,彼此相安,福泽绵长”。 (资料来源:《晚清真相》,黄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案例点评】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恃强凌弱,在中国和谈 代表问题上百般刁难,最后清政府指定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然而双方和谈极为艰 难,双方在停战、签署文件等问题上反复交锋。这则案例反映的是中日双方在签订《马关条 约》前,针对停战等问题进行的谈判,反映了中日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但是战场上双方 的胜负己经决定了谈判桌上双方的命运,“败不言和”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教学建议】 (1)本案例可作为第一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教学中“甲午战争”的课程讲述。 (2)在讲述案例之后,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甲午战争失利的原因及对于青年学生 有哪些启示
教学案例 4:马关谈判 【案例呈现】 马关谈判正式开始,李鸿章首谓中日“总以永好为是,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 必于东(日本)有益”,彼此“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 白种之民所侵蚀”,接着对日本的进步和谈判对手伊藤博文的功绩大表赞赏,又论东西洋形 势,以“兄弟阋墙”相戒。二次谈判,日本提出苛刻的停战条件,李鸿章再度解说:“中日 系切近邻邦,岂能长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我好,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 国上下伤心,即和亦能持久。”三次谈判,他劝日本“回头”“少走几步,不亦可乎?” 正式和约谈判中,日本提出割地、赔款、重订商约等要求,李鸿章在答复的说贴中,谓 “如勒令中国照办,不但不能杜绝争端,且必令日后两国争端纷纷而起,子孙永成仇敌”“为 彼此臣民深谋远虑,自应立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之约”“屹然为亚洲东方筑一长城,不受欧 洲各国之狎侮。日本如不此之图,徒将一时兵力,任情需索,则中国臣民势必尝胆卧薪,力 筹报复,东方两国,同室操戈,不相援助,适来外人之攘夺耳”。并提出忠告:“极盼约章一 切妥善,毫无流弊.两国民生后来数世之造化命运,皆在两国全权大臣掌握之中。.今 日赔费数目或多或少,今日思得兵力所到之地,以增幅员,或广或狭,皆属无关紧要。至于 中日两国官民,日后或永远和好,或永远相仇,则有关于日本之国计民生者甚大。”他希望 使“将来嫌隙无从而生,衅端无从而起”,两国百姓“永远和睦,彼此相安,福泽绵长”。 (资料来源:《晚清真相》,黄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年版) 【案例点评】 1894 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恃强凌弱,在中国和谈 代表问题上百般刁难,最后清政府指定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然而双方和谈极为艰 难,双方在停战、签署文件等问题上反复交锋。这则案例反映的是中日双方在签订《马关条 约》前,针对停战等问题进行的谈判,反映了中日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但是战场上双方 的胜负已经决定了谈判桌上双方的命运,“败不言和”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教学建议】 (1)本案例可作为第一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教学中“甲午战争”的课程讲述。 (2)在讲述案例之后,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甲午战争失利的原因及对于青年学生 有哪些启示